男孩坐地鐵無端被踹:乖孩子,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好孩子嗎?

無意間看到一個令人揪心的視頻。地鐵上,一名中年男子,用腳踹一個十六七歲的男生,叫囂著要他給自己讓座。周圍的乘客都看不下去了,紛紛聲討這名無禮粗暴的男子,還有熱心的乘客拍下視頻讓男生報警。

反觀這個小男生,遭受了毫無緣由的暴力,卻仍靜靜地坐在座位上,不還口也不還手,更沒有報警,一副乖乖的樣子讓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看到這個本該血氣方剛的男孩子如此“乖孩子”的表現,真的很痛心。

我不禁深思,我們許多家長最期盼的乖孩子,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好孩子嗎?

男孩坐地鐵無端被踹:乖孩子,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好孩子嗎?

1.聽話的乖孩子,活得並不開心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都有他自己的想法。

但是乖孩子為了達到爸爸媽媽的期望,違背了自己愛玩愛鬧的天性,抑制了自己內心的真正想法。為了取悅父母,他們沒法活出真正的自己,他們其實並不開心。

小說《無聲告白》裡面的主人公莉迪亞,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

母親瑪麗琳希望女兒能夠實現自己未完成的夢想——當一名傑出的醫生,於是每天都把心思放在這個優秀的女兒身上,無時無刻不在督促著莉迪亞學習。

她給莉迪亞買各種理科書籍,讓莉迪亞回答各種科學題目,給莉迪亞報暑期輔導班。

不堪重負的莉迪亞,即使並不那麼喜歡,即使感到沉重的壓力,但是為了讓媽媽開心,為了防止媽媽再次離家出走,她總是擠出大大的微笑:“是的”,“是的,媽媽”。

父親詹姆斯,則是希望女兒不要重蹈自己性格的覆轍,他希望女兒多交一些朋友,成為受歡迎的人。

然而,莉迪亞並沒有擁有父親所期望的外向性格。但是,為了不讓父親失望,莉迪亞假裝自己很喜歡父親送的處理人際關係的書籍,硬著頭皮去撥通不熟的朋友的電話,甚至在父親面前拿著聽筒,假裝在跟朋友歡快地暢談。只因為她發現這樣做,能讓鬱鬱寡歡的父親精神煥發。

努力地維持乖乖女形象的莉迪亞,其實一點也不開心。

“莉迪亞自己——她是全家人的宇宙中心,儘管她不願意成為這個中心——每天都擔負著團結全家的重任,被迫承載父母的夢想,壓抑著心底不斷湧起的苦澀泡沫。”

為了讓氣氛低沉的家庭氛圍重煥生機,為了讓爸爸媽媽能夠開心,小小年紀的莉迪亞用自己的乖巧懂事努力地迎合爸爸媽媽的期望,小心地揣摩爸爸媽媽的情緒,盡其所能去走爸爸媽媽為她設定的成長路線。

終於,小小的肩膀再也扛不住這沉重的負荷,莉迪亞這個爸爸媽媽眼中無可挑剔的乖孩子,選擇了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

更可悲的是,直至發現女兒溺水身亡,莉迪亞的爸爸媽媽仍然想不明白,這麼乖的孩子,為什麼會選擇自殺。

這無疑是家庭教育的悲劇。

我相信,如果莉迪亞的爸爸媽媽早一點知道莉迪亞內心的真實想法,他們寧願不要莉迪亞這麼乖,他們寧願莉迪亞做一個真實的自己,不那麼乖卻能活得快樂一點,隨性一點的自己。

男孩坐地鐵無端被踹:乖孩子,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好孩子嗎?

2.乖孩子,容易失去應有的鋒芒

在許多家長眼中,乖孩子就意味著要禮讓其他孩子。

家長們的初衷本沒有錯,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孩子需要每一次,毫無條件,毫無原則地謙讓其他孩子。這樣培養出來的乖孩子,只會讓他失去本應該有的鋒芒,變得懦弱。

表姐家是二胎家庭,大寶剛上一年級,小寶今年才三歲,由於兩個孩子年齡相差比較遠,表姐在許多事情上總是會有意無意地比較偏向小寶。

兄弟倆一塊玩,小寶搶了大寶的玩具,大寶向表姐告狀,表姐總是會說:“你是乖孩子,弟弟小要多讓著他,玩具先借弟弟玩一會。”家裡買了蛋糕,小哥倆都爭著要水果多的那塊,表姐又會出面調解:“大寶是哥哥,要讓著弟弟,這塊就給弟弟吧,大寶最乖了。”而且每次說這些話的時候,都是帶著不容置疑的口吻。

久而久之,大寶跟小寶之間的相處變得一團和氣,小寶搶哥哥玩具,大寶默許了;有好吃的好玩的,媽媽說先讓給弟弟,大寶也乖乖地一聲不吭。表姐看到大寶變得這麼懂事,非常開心。

然而,她卻沒有看到,大寶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變得沉默寡言,小孩子之間打打鬧鬧,搶了他的東西,他任由別人搶;小區裡小朋友們一塊玩耍,別的小朋友耍賴,大寶吃了虧卻仍一聲不吭。

沒錯,在表姐一次次的乖孩子教育下,大寶看起來是很懂事很謙讓很讓大人省心,但是,大寶身上似乎已經喪失了一種活力,失去了鋒芒,凡事只會用逆來順受,來換取一個無謂的“乖”的稱號。

這樣下去,孩子的生長軌跡必定是歪曲的。


男孩坐地鐵無端被踹:乖孩子,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好孩子嗎?



3.乖孩子,給了壞人可乘之機

孩子的乖,在一些心懷不軌的人眼中,卻成了威脅孩子屈從他們魔爪的把柄。

前幾天才剛看了一篇觸目驚心的文章,一位名叫Emma的英國女性,說出了自己長達數年的不堪過往。

Emma11歲的時候,獸性大發的外公開始向自己的親外孫女施行暴行。從一開始的猥褻,到強行與外孫女發生關係,甚至明碼標價讓外孫女去“接客”!

可憐的Emma想要反抗,可是禽獸不如的外公卻對她說:“你父親知道的話,他會殺了我的,你不會想讓我死去,對吧?”小小年紀的Emma相信了外公的無稽之談,乖巧的她不希望自己的家人受到傷害,於是,她對外公所做的一切緘口不言……

看到這兒,不禁被這個衣冠禽獸的外公氣得發抖,他的行為是如此令人髮指,連自己的親外孫女都不放過,他根本不配做外公!

但同時,也不禁引發我們的深思。作為家長,我們在要求孩子乖一點的時候,更要告訴孩子,在某些時候,不需要那麼乖,甚至要強硬地“蠻橫”起來。

當壞人將魔爪伸向我們的時候,不管壞人以什麼樣的理由為自己的行為開脫,一定要果斷強硬地拒絕,並學會向爸爸媽媽或者周圍的人求助。

不要擔心自己沒有順從別人的意思,自己的“不乖”會造成對別人的後果。因為,首先,你要先保護好自己,所謂的“乖”,在人身安全面前,一文不值。

男孩坐地鐵無端被踹:乖孩子,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好孩子嗎?



乖孩子,確實是我們許多家長願意看到的,意味著孩子懂禮貌,懂謙讓,讓人省心。但是,凡事都有一個度,如果只是為了讓家長省事,只是為了滿足家長的虛榮心,而讓孩子變成了毫無原則,凡事都只會“乖”的孩子,必定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結果。

比起乖孩子,我們更希望看到孩子有孩子原本的樣子,活得隨性開心;更希望看到孩子遇事不只是會一味地退縮,而是敢於展示他的鋒芒;更希望孩子能夠平安健康長大,而不是為了所謂的“乖”,造成對自己的傷害。

爸爸媽媽們,不妨放下對“乖”的執念,給孩子多一點空間,多一點自主選擇的權利,適當地放手,並且告訴孩子,有時候你不需要那麼乖。

因為,我們希望的,不是最乖的孩子,而是最健康,最快樂,平安茁壯成長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