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国画基础观念和作品欣赏

要精读两本书:第一本是大自然(包括社会),第二本是传统(包括历史)。”深入生活,汲取创作源泉,学习传统,提高艺术表现力,这就是从事国画创作,包括山水画创作的基础。

李可染国画基础观念和作品欣赏

李可染国画基础观念和作品欣赏

李可染国画基础观念和作品欣赏

李可染国画基础观念和作品欣赏

李可染国画基础观念和作品欣赏

李可染国画基础观念和作品欣赏

李可染国画基础观念和作品欣赏

李可染国画基础观念和作品欣赏

李可染国画基础观念和作品欣赏

李可染国画基础观念和作品欣赏

李可染国画基础观念和作品欣赏

李可染国画基础观念和作品欣赏

李可染国画基础观念和作品欣赏

李可染国画基础观念和作品欣赏

李可染国画基础观念和作品欣赏

李可染国画基础观念和作品欣赏

李可染国画基础观念和作品欣赏

李可染国画基础观念和作品欣赏

李可染国画基础观念和作品欣赏

李可染国画基础观念和作品欣赏

李可染国画基础观念和作品欣赏

李可染国画基础观念和作品欣赏

李可染国画基础观念和作品欣赏

李可染国画基础观念和作品欣赏

李可染国画基础观念和作品欣赏

李可染国画基础观念和作品欣赏

李可染国画基础观念和作品欣赏

李可染国画基础观念和作品欣赏

李可染国画基础观念和作品欣赏

李可染国画基础观念和作品欣赏

李可染国画基础观念和作品欣赏

李可染国画基础观念和作品欣赏

李可染国画基础观念和作品欣赏

李可染国画基础观念和作品欣赏

李可染国画基础观念和作品欣赏

一、深入生活,汲取创作源泉

李可染接受了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的观点。他一再谈到要精读大自然这本书,强调要真正深入客观实际。因为只有深入生活,深入大自然,才能发现前人未发现的东西,才能进行艺术创造;只有深入到客观实际中,才能检验传统的是非。

李可染不仅接受和阐述了生活是艺术的惟一源泉的观点,他的独创性主要在于他把深入生活和写生结合起来,从而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画家,主要是山水画家如何深入生活的途径。

李可染所说的写生不同于传统的游观和勾画的写生方法,而是写生创作,即写生与某种程度的创作的结合。写生创作的特点是:

1、要多感受,多观察,反复地认识对象。他强调写生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认识和再认识。在写生中,要严肃认真地对待对象,在观察中要寻找并发现对象的规律。要静下心来,“对景久坐”,认真地去研究自然美的规律。对一些极其美好特殊的对象,李可染更强调要反复加以研究。为了使观察深入,还必须排除成见,他说:“观察自然最怕两点,一是常识,一是成见。”超越常识,不带成见,就能发现过去未发现的美。画家发现和掌握的对象的规律多了,即有了进行创作的生活基础,即使在家中也能进行创造。

李可染国画基础观念和作品欣赏

2.在观察的同时,还必须有激情。必须得有强烈的感受才能有好作品,感受总是和认识相连的,“凡能深刻认识对象者必有感变”。画家要有激情,要爱自然,不能面对自然麻木不仁。

3.观察和画画结合。李可染说:“看”比不看好,但“看”比画差得多。“看只能得到一个模糊的印象”,“画是到客观事物的细微部分中走了一遍”。这也就是说,写生更加具体深入地认识了客观世界。

李可染国画基础观念和作品欣赏

4.从写生中挖掘新的表现方法。李可染提出,在写生观察景物时,要放下由临摹前人得来的一套方法,“从对象中去挖掘新的表现方法”。他认为,“古法一定要和客观事物相印证”:凡不能真实表现对象,不能真切传达现代人的感情的,就应当放弃或加以改造。如李可染作于1954年的《天都峰》,着意在山石结构的新画法,而不是以老方法去套新对象。再如像《桂林田间水车》这样的作品,构图奇险而平正,章法活泼而多变,一改受程式化影响的那种层层罗列、平铺对垒的画法。这样,李可染所说的写生不仅解决了“画什么”的问题,同样也部分地解决了“怎么画”的问题。

李可染国画基础观念和作品欣赏

李可染还详尽地阐述了写生的原则和方法,这些原则和方法对于中国画创作有着较大的适应性和普遍意义。

1.忠于生活,主宰生活,这是写生创作应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写生,首先必须忠于描写对象,但忠于生活不是愚忠,应使自然形态的东西更美,更理想。如李可染作于1954年的《家家都在画屏中》,画富春江畔如画的景色,对近景的山脚、村舍在构图上作了移位。在《苍岩白练图》的创作中,画家更自觉地对实际的山水作了加工。

2.对于学习创作的人来说,写生时忠于对象、遵循对象的规律应是主要的。李可染说,对景作画,“可以十分之七根据对象”,等到笔下活起来了,画面的本身往往提出要求,这时就要按照画面的需要加以补充,不再让对象做主了。

李可染国画基础观念和作品欣赏

3.从无到有和从有到无的方法。1956年,李可染赴四川写生、有感于傍晚雨雾的美丽景色。为了表现这种景致,他想出一个方法:先把看到的一切都详尽地画上去,显得景物很清楚:然后再以淡墨慢慢整理底色,使原有的轮廓渐渐消失,含蓄起来,将消失未消失,那效果就与自然景色比较接近了。李可染称这种传达特定意境的加工手段为“从无到有”和“从有到无”。后来,李可染又把这种方法表述为“前半段要丰富、丰富、丰富,然后是单纯、单纯、单纯”。如他1956年的写生作品《杏花春雨江南》就是采用这样的方法创作出来的。

李可染国画基础观念和作品欣赏

4.写生创作要酝酿意境,要“胸有全马”。“对景久观,久坐”,一方面是身临其境,发现对象;另一方面,进行联想,思与境谐,达到“胸有成竹”、“全马在胸”的程度。“作画时,最好在自己的脑子里像是已形成画面,而后把它在纸上映现出来一样。”

二、学习传统,提高艺术表现力

在向生活学习的同时,李可染又强调要向传统学习,要广泛吸收古今中外艺术的长处。

什么是传统?“传统是几千年来亿万人的智慧积累。传统的内容包括古今中外,包括一切间接经验。”李可染认为传统又是进行创造的基础,离开了传统,就如同离开了生活一样,不能创造出任何东西,仿佛把自己退回到了原始人的地位。要想在艺术上有所成就,就必须站在传统的高峰上,站在前人智慧积累的成果上。

李可染国画基础观念和作品欣赏

传统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所以学习传统应该有所分析。我们接受和学习传统,主要应接受遗产中的优秀传统,接受一些概括性的创作原则。这些概括性的原则,如中国画早就提出的形神兼备的要求,中国画线的高度表现力和墨色使用所造成的丰富色感,中国画在意匠加工上的独特性等,都是应该学习和继承的。

临摹是学习传统的一种方法,通过临摹“吸收前人的笔法、墨法、构图、以及对艺术的观点等”。关于学习绘画是从临草人手还是从写生入手这个争论已久的问题,至少可以说李可染并不反对从临摹人手。不能因为主张写生时要把临摹前人得来的一套方法放下,就认为李可染与黄宾虹主张在写生前“必明各家笔墨及皱法”的观点大相径庭。实际上两人的观点并不矛盾,李可染的意思无非是主张由临摹得来的古法,“一定要和客观事物相印证”,丢弃那些与客观事物不相适应的技法。

李可染国画基础观念和作品欣赏

李可染认为艺术离不开科学,只是对科学的运用要根据需要。他特别谈到对素描的学习,认为素描是“研究形象的科学”,是“培养造型能力的科学方法之一,学素描好比打最根本的地基”。所以学中国画,学点素描是必要的。

生活和传统相比,向生活学习是第一位的,因为传统也是从生活中来的,传统的是非取舍也要由生活检验,但这绝不意味着可以轻视传统。两者是相辅相成、循序渐进、逐步深化的一个同步进行的过程。因为李可染强调生活高于传统,就说他在传统面前虚晃一枪,似乎轻视传统,实在是对他的观点的很大误解。

我国画论早就有“师法造化”的观点,李可染把“师造化”的观点和写生结合起来,开辟了一条画家如何深入自然和生活的途径,一扫传统山水画只重意趣,忽视造化的积弊,使山水画创作重新变得丰富、生动和真实起来,恢复了自然的生机。他主张将传统的画法放在写生中接受自然的检验,这种观点较之前人的观点显然又进了一步。

李可染国画基础观念和作品欣赏

李可染国画基础观念和作品欣赏

李可染国画基础观念和作品欣赏

李可染国画基础观念和作品欣赏

李可染国画基础观念和作品欣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