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结束后被老师邀请在家长会上做经验分享,应该说些什么?

期中考试大都是经结束了,接下来就是进入学期中的总结、分析时间了,而很多学校也会在这个时期安排一次家长会,以尽可能让家长更加全面的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以及接下来需要做好的准备等等。

期中考试结束后被老师邀请在家长会上做经验分享,应该说些什么?

在这样的交流会议中,会有老师希望一些优秀特别是成绩优秀的孩子父母能够给家长们分享一下自己的教育经验,有的老师会提出明确的要求,例如重点讲讲哪些方面,而有的老师则只是大概提一下,而具体讲什么则是有家长自行决定。

最近这几天我已经接到过至少5、6位家长的“求助”了,都是来问我要“演讲稿”的,因为他们知道我这里这种东西比较多一些——我自己演讲的稿子和我帮别人修改过的稿子都有。但是我一份都没给……不是我舍不得,而是我认为第一我相信他们自己能够讲好,第二我只需要给他们讲什么提提建议即可。

在几次的交流中我发现了这样的几个比较普遍的问题:

1、这几位家长都有很强的愿意去帮助老师、帮助其他家长以及孩子同学们;

2、这几位家长愿意把自己的经验都不藏私的分享;

3、这几位家长都考虑到诸如提高家长教育认识水平和创建更好班风、学风的问题;

4、多数家长提出希望家长们能够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多谢理解、支持;

5、几乎都会提到“陪伴教育”。

6、都是有一肚子话,但是希望能够讲的更简短一些。

……

期中考试结束后被老师邀请在家长会上做经验分享,应该说些什么?

其实就我个人而言,我是非常认同他们的想法的!

但是我基本上给他们的建议都是:放弃这样的想法吧。

注:

以下言论并不是讲“演讲技巧”的,也不是讲“学习方法”的,我要讲的是我们做家长的如何能够组痕的帮助到自己的孩子而不是给自己的孩子添乱;是如何能够看清自己的“价值”、知道自己的职能以及摆正自己的位置;是善良的你根本意识不到的一些潜在的“危机”……且本人所言并非绝对,具体情况要视诸位所在班级的老师、家长们的特点而定。

哪些可以讲,应该怎么讲

1、关于“陪伴”应该可以讲

而且是可以大讲特讲的内容。

首先这点本事就是人所共知的最好的家庭教育方式之一,无论是各方面优秀的还是比较差一些的孩子们的父母都会认同这点。

所以讲这个问题会很容易让几乎所有的家长产生“同理心”。

从小事讲起最好,而且如果能够结合“配合老师”、“培养孩子习惯”、“引导孩子如何面对困难”等等会更加,最好距离说明。

2、关于“习惯养成”以及“阅读”等可以讲

这两个点同“陪伴”一样,也是绝大多数父母都会有所共鸣的内容。

且我相信能够被老师邀请分享经验的父母们在这点上一定会有自己的心得体会。

把这部分内容适当的通过一两个例子——例如如何要求孩子完成作业、如何纠错、如何坚持阅读等等举一些比较小的事例即可。

3、关于跟老师保持沟通、多配合、理解老师可以讲

但是不要讲太多,适可而止,避免讲太多给人以拍马屁之嫌。

举例说明的时候一定不要过于夸大老师,主要从自己的角度去讲,重点应该突出的是父母想要及时了解孩子的一些问题以及当发现孩子有些问题需要老师配合进行改正的话,一定别不好意思去“麻烦”老师。

例如我曾经讲过这样的一个例子:

我孩子书写还算凑合,起码在班上算是比较好一些的,但是在刚开始练字的时候孩子每次写“横”的时候总是上挑的太厉害,导致整个字都是斜的。跟他沟通效果很差,孩子表示老师就是讲横应该上挑的……我也没去勉强孩子必须听我的,我只是私下跟孩子的老师沟通,希望老师帮忙,结果第二天孩子的老师就跟孩子讲了这个问题,而这个书写问题再也没出现过了……

这个例子非常小,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但是正因为比较小,所以不会给一些家长一种老师对我们特别照顾的错觉,同时也会明白:原来生活中有很多时候我们去改正孩子不足遇到很大的阻力时,其实对老师来说只是一局提醒就可以做到的。

4、关于尊师重道可以讲

但是要注意讲什么。

期中考试结束后被老师邀请在家长会上做经验分享,应该说些什么?

一定不要“讲给家长听”,而是要“讲给孩子听”。

即,我们讲得时候不是面向家长们去讲道理,而是讲我们是如何跟孩子讲的,以及我们自己是怎么想的——切记不要在这里对家长们表现出“说教”的一面,尽量把自己的“认识”摆在一种“我自己认为”即可。

例如可以这样说:

我以前上学的时候就遇到过因为不喜欢老师而影响学习的好多例子,甚至我自己也曾经经历过,喜欢这个老师我就会特别喜欢这门课,不喜欢这个老师我可能连课都不爱听……因为我担心他万一不能一直这么幸运总是遇到让他喜欢的老师,所以我就经常跟孩子有意无意的去引导他尊重自己遇到的每一位老师,甚至我都告诉他即便你确实不喜欢某位老师或者某位老师不认可你,那都不能成为你不学这么课、讨厌这门学科的理由,因为最终损失的只是你自己……

不要讲太多的大道理,这种事情其实一点就透的。

还有一些可以讲得例如在有时间的情况下多参加点班级活动以见证、陪伴孩子成长,例如如何跟孩子沟通的尤其是孩子处于青春期阶段或者有叛逆表现的时候,例如在孩子品行方面的教育引导等等,这些我就不在赘述了。

通常,我说的上面这四点应该是讲的比较多的,毕竟这个时间不会给的太长。光是上面四点我认为恐怕都不会有足够的时间让我们一一讲完的。

哪些问题完全不要讲

关于不要讲的内容,其实上面已经讲到几点了,我这里在注重强调一下。

1、不要讲太多学习方法的问题

这是个矛盾,其实很多老师是希望家长能够分享自己孩子的学习方法给其他家长的,而很多被邀请做交流的家长首先可能想到的也是这个问题。

但是我真的不建议讲太多这方面的内容!

原因有二:

第一是如果你孩子所在的班级是学风很好的、家长都很关注孩子学习的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或者是重点学校等等,这种情况下其实家长根本不需要分享自己孩子的学习方法——大多数的家长其实方法并不会比分享者的方法差,区别不过是在孩子身上落实以及时间的问题罢了。而且这种情况下短暂的交流也是根本说不清楚多少好的学习方法的,因此完全没有必要在这样的家长面前“炫技”。

第二是如果班级学风比较差,例如学生们学习态度、学习成绩普遍不太好,且父母大都不太关注孩子的教育甚至对老师还会有各种不满,这种情况下就更不需要分享学习方法这样的具体的操作经验了。因为没人爱听这些东西——并且还会有很多家长因此而导致回家拿着你说的东西去教育、批评自己的孩子,进而给我们自己孩子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毕竟孩子们不会恨我们、讨厌们,但是会把不满转移到孩子身上也不是不可能,您说呢?

2、不要拍太多的马屁

适当表示感谢之情是可以有也必须应该有的,但是讲太多就过犹不及了。

这点我想我就不需要多说什么了,大家都是成年人,应该清楚这些。

3、不要说太大、太远的话题

例如学习多么的重要、未来社会没学历会怎样怎样诸如此类的话题。

这种话题说了也是白说,纯粹浪费时间,因为认为“读书无用”的人是不会因为几句话就改变认识的,而不信这个的人你不说他们也知道应该怎么做。

至于孩子未来考学、升学等等也没必要将,太早说这些问题是不太会有多大代入感的。

4、少说补课、刷题这些话题

关于“补课”这个问题多数无益,有需要的早就会去做这些事情了,没有需要或者没有这个认识的你再怎么说能说得过那些专职的课程销售吗?哪些专业认识都没能说服他们,你的三言两语又如何能够让其他家长产生比较共识的认识?

而且一般来说那些已经在做这些事情的家长,他们其实并不会像“你”一样同样希望别人也能够重视孩子的学习,不是吗?

例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身边有家长这样说:“我家从来不补课,作业写完就玩好了。”、“我们从来不管他的学习,都是他自己学的”……

其实这么说的家长,你觉得有多少人说的是真的?

问题是,就算是真的对我们又有何意义呢?

期中考试结束后被老师邀请在家长会上做经验分享,应该说些什么?

所以这种问题根本就没必要提,真的要说的话就说一句行了:如果有需要就去补补。

虽然家长之间应该更加坦诚一些,但是毕竟我们的孩子还是要在这个集体里学习、生活,因此我们做家长的不要总是只考虑我们自己,尤其是会有一些家长因为接到这样有荣誉的任务时候会因为激动而急于表现自己,进而希望能够给自己的孩子争取点“印象分”什么的,这个真的不要有!

不要忘了,每天在那个环境里学习的是我们的孩子,我们要做的事情首先第一位的是要从我们的孩子角度去考虑,怎么说、怎么做对孩子有利才是关键,而不是对我们自己“有利”。家长们在这件事情上,千万不可大意了。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吧, 如果您对我上述问题还有其他想法或者疑问,欢迎留言或者私信,我会尽量解答您的疑惑、尽可能的给予我的建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