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道理没人说,但是你要明白

有些道理没人说,但是你要明白

我前久说过一个朋友,家境贫寒,父母离异各自生活也不管他,他一直在极为拧巴的环境里长大,经历了许多乱七八糟的事情。造就了他比较奇葩的性格和行为模式。

20多年前刚刚有互联网时,他每天泡在网上跟人聊天倾诉,如痴如醉,后来甚至跑几千公里去见网友,中间不知道经历了什么,好像被人赶出来了,身无分文沦落去网吧,在指间岁月发帖求救,等了好几十个小时还真有一个同城的网友去帮了他(幸好那时候上网不是预付费),替他付了网费请他吃饭给他买了火车票回家。

他每认识一个人的时候都口若悬河,从个人背景说到生活习惯说到行为准则,既有意无意透露自己的实际情况,又试图表现自己的勇敢和无所畏惧,当时我非常不喜欢他这一点,总觉得他交浅言深,跟任何人都说这些犯不上。当时我觉得他是在博取同情,自己根本没机会自证的事情就不应该去说,会让人轻贱看不起,事实上也是这样。

我一直希望找出我不喜欢的点是什么,因为我身边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人也很多,爱找理由的人也很多,但是我就对他的行为举止比较耿耿于怀,思前想后我不得要领,直到前几天,我突然明白是什么原因了。

他跟每个人都能在别人开口之前说出一堆别人可能会预设的话,他知道别人知道他的事情,他知道别人知道他知道他的事情,他知道别人知道他知道然后可能会怎样想的事情……如同一个俄罗斯套娃一样,他想了太多,预设太多,然后在别人开口之前,把所有的话都说完了。

我想到他的问题是,他"太善于把话说圆"了。

乍一听着似乎是一个精通人情世故的人的一些性格特质,似乎是一个中性词,顶多就是油腻一点,谈不上缺点或者毛病。但是我越来越觉得,是很大缺点,我一直都以他作为参照物不断提醒自己,不要像他那样。

善于把话说圆,就是别人都还没有开口,就把自己的缺点和短板先说个清楚明白,然后围绕这些问题层层编制话术,如同春蚕吐丝一样,一层又一层,别人看来就是你都想的明明白白了,我还说啥啊,其实所有的编制都是为了掩饰自己不愿意直面问题的自己而已。

看似是一种防守策略,实则是一种进攻策略,但是这种策略能总是凑效吗?我觉得悬,因为一个人太雄辩,太会为自己辩解,并不是什么好事情。

我对背后说别人的坏话没有丝毫兴趣,之所以这样做,还是为了提醒自己,我希望自己不要像他那样。人们不会模仿愚笨呆板、心术不正的对象,所以这样的人"危害"反而不大。真正会对一个人的身心造成长久影响的,恰恰是那些掩藏得很好的,表面上聪明深邃,实际是扭曲现实的说法。长期接受这样的信息冲刷,甚至将其奉为圭臬,最后只能离真相越来越远,直至无法回头。

我近些年越来越觉得,我们这个社会崇尚的其实还是寡言近讷,咬紧牙关默默工作生活,默默离场、默默老去。欢声笑语歌舞喧阗处,站在万家灯火之外,驻足遥望,点点头,依然默默不语。心中可能有万语千言,脸上却仍旧看不出悲欣。以前我认为这是我们的缺点,讷于言敏于行。

我之所以担心自己染上这种毛病,是因为我有职业病,我刚刚创业时,互联网还是一个新鲜事,我要给客户介绍什么是互联网,跟我们合作有什么好处等等,但是互联网太新了,如果我不能把什么是互联网说清楚,那么客户肯定就不会对跟我合作有兴趣,所以我每次跟客户打交道的时候都要费尽心思去琢磨怎样在最短时间内尽量把一个复杂的事情说简单透彻,还能打动人。久而久之,这就成为我的习惯,一件事情但凡不能用这种模式去理解并且陈述出来,势必连自己的理解都会成为问题。

一件事情要让人快速理解,势必要从各个角度都去描述它,久而久之,一个观点也如此,自己会不断的反复琢磨,从多个角度多个维度去诠释,让人尽可能的理解并且信服。这个过程就是"怎样说都有道理"。

我反复的提醒自己,随着我不断精进这个能力,我可能会在遇到别人给我提意见和建议的时候,下意识会被我用巧妙的道理和技巧掩盖住。也就是说我自己也知道有一些问题,但是别人质疑的时候,我会从各个角度说出种种理由,其中一些理由看起来还非常高大上。虽然面对逆耳之言时这种反应是一种应激反应,但是我还是反复提醒自己,不要变成这样的人。

我反复提醒自己,修行就是修炼自己,不停的面对自己也看不清楚的自己。

我经常用一句话提醒自己,也跟大家共勉:所谓人生,是一明一暗的两条路。显见的那一条,和自然、社会、他人有关---四处奔波,辛勤劳作,希望改善世界一点点;另一条路则是隐蔽的,这是一条修心的路---看你的心如何被外物诱引,被名词欺骗,被情绪伤害。然后,又被强大的觉醒所推动,去修复一切,得到一个明亮、圆满的心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