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长春解放前夕的“长春丹”神话

口述实录—— 长春解放后,长春市民告别了苦难的历史,但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一辈子都对当时的情形记忆犹新。今年91岁的李其颖还记得解放前夕的“长春丹”,他不但见证了“长春丹”的制作过程、偷尝过“长春丹”,还看到当时的国民党长春市长尚传道在报纸上利用“长春丹”安抚饥馑中的长春市民的报道。70多年后的今天,他为读者揭开了昔日的“长春丹”神话。

1948年,驻长国民党守军被解放军团团围住,里外不通。守军的给养仅靠空投勉强维持,而城内的大多数老百姓则缺钱少粮,苦不堪言,度日如年。我当时是一名小学老师,得以勉强留在城里,直到长春解放。这期间,长春城曾盛传过一段抗饿仙丹“长春丹”的神话。恰好这神话的源头,就出自我所在的智德小学校,我还亲口偷尝过它。事经半个多世纪,应该揭开这段神话的老底了。

小学教师有基本口粮保障

长春智德小学校,是由佛教组织——长春居士林开办的;校长是长春居士林林长景印涵老先生,他是东北佛教界知名人士。当年的校舍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二层灰楼,教室、办公室和一间不小的佛堂在二层;一层有一所幼稚园,还有一间大屋子,里面住着三四十名尼姑,据说她们是从东北各解放区流落到长春的,由居士林负责供养。

我在小学工作不领工资,每个月发40斤黄豆以物代薪。在当时,这可是难得的优厚待遇,正因为这样的待遇,使我和母亲有了口粮的保障,从而未被逼上出卡哨的险路。不过当时20岁的我食欲正旺,40斤黄豆作为全家的口粮显然不足。为了吃得饱一些,我把黄豆换成豆饼,把豆饼用水发成片,然后用锅炒干、加些咸盐当饭吃。这种日子虽说饿不死,但缺乏其他营养和副食,正在长身体的我,仍时时感到肚子空空的,总想再吃点什么。

偷尝“仙丹” 发现并不灵验

1948年七八月间,我和同事陈老师得知,景校长正在为居士林供养的尼姑试制一种抗饿“仙丹”,每吃三丸,可保多日不致饿死。方子来源据说出自佛家宝书,具体是什么书不得而知。景老先生的这项行动从未对我们这些老师提过,不过没有不透风的墙,我和老陈还是从尼姑口中摸到这件事的脉络。不久后我和陈老师发现,每当烈日当空的日子,就会在尼姑居室的门前铺几张大席子,并在上面晾晒许多大小有如乒乓球的黄色丸子,从外表能够清晰地看到蒸熟的黄豆瓣和芝麻。这一定是景校长制造的抗饿“仙丹”。不过,每到这时,就会有三四名尼姑坐在席子周边,警惕地注视着那些黄丸子,唯恐有人窃取。我俩曾几次试图接近那里,都遭到尼姑们的严词警告,让我们走开,不要打“仙丹”的主意。可我跟陈老师并不死心,总想亲口品尝一下那“仙丹”的味道,体验一下它是否真的抗饿。

我们几经侦察,得知那些成品“仙丹”存放在二楼西侧的佛堂,便决定来一次盗“仙丹”的秘密行动。在一个人们都在熟睡的凌晨,我俩悄悄地推开了佛堂的窗子,潜入室内,把装在麻袋里的“仙丹”装满了自己的衣兜,回到办公室大吃起来。那硬丸子虽然嚼起来比较吃力,但是芝麻和黄豆的香味还是十分可口的。我们并未按规定一次三丸,而是把到手的十多丸一口气吃个精光。为了验证它的抗饿神效,这天我们没有吃早饭,中午饭也不打算吃。可到了下午,食欲油然而生,缺少油水的肚子,不时地发出咕噜噜的响声。显然,“仙丹”并不灵验,即使一次服用十几丸,也只不过相当一个大窝头的作用。景校长制作“仙丹”的本意是好的,但我和陈老师服用的结果却表明,用它解救不了那些饥馑中的尼姑。

利用“长春丹”做宣传

让市民望梅止渴

事过不久,我从长春的报纸上读到一条消息:长春市长尚传道宣称,市政府为拯救饥馑中的市民,正在居士林按照佛家秘方,研制一种抗饿“仙丹”,命名为“长春丹”,每吃三丸,即可抗饿一周……这消息对当时众多饥馑中的市民,也许是乐观其成的好事,而我跟陈老师却一眼看穿,这显然是在安抚、欺骗老百姓。在被解放军团团包围的长春市,红高粱一类食品,必须以银洋、黄金与之交换,市政府怎么可能拨出大量的芝麻和黄豆,为十余万长春百姓提供“长春丹”呢?更何况那仙丹并无神效,简直是天方夜谭。

至于“长春丹”一事的提出和操作的始末经过,直到长春解放后,我才从景老先生的遗著中找到答案。当年,他为了解决几十名尼姑的糊口问题,曾四处奔走呼吁、费尽心思。在一次与南关朝阳寺的和尚安静交谈中,得知他手中有一本善书,叫《玉香宝钞》,书的最后一页载有佛家济世秘方一则。其内容是:黄豆、芝麻按七、三之比混在一起,经过七蒸七晒,制成丸状保存;遇饥馑之年,服三丸便可绝粮七日不至饿死。景老先生得此秘方十分高兴,以为按此秘方制成一批,便可保众尼姑渡过饥馑难关。经过他一番奔波、疏通关系,找到市长尚传道,好不容易弄到一点黄豆和芝麻,试制出仅此一批、并无神效的黄丸子“长春丹”。现在回顾“长春丹”的往事,其实那仅是被困的国民党政府,利用景老先生的好心,有意编造出的一幕闹剧。其用心是通过宣传“长春丹”的作用,安抚饥馑中的长春市民,以收望梅止渴之效。

长春解放后,长春市民永远告别了那苦难的日子。比较是鉴别事物最好的尺子,70年后的今天,我们这些老长春人,回首那段苦涩的往事,倍感今日长春是多么的可爱,生活是多么的温馨和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