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沉思的少女

「诗歌」沉思的少女

青春总是活泼好动,生机勃发的。然而,你为何在无人处悄然叹息?又为何在高楼上凝眸远望?娴静的面容也难以掩饰那心底涌动的思潮。沉思的少女,是什么偷去了你可人的欢笑?是什么夺去了你伶俐的言辞?又是什么占据了你纯洁的心房,让你终日郁郁寡欢?

「诗歌」沉思的少女

沉思的少女

文 | 托马斯·哈代

“默默无闻的人儿,你为何经常

独自一人悄悄地溜开?”

她猛吃一惊,微微掉头,

满面羞色地说了起来:

“每当风标指向他那遥远的故乡,

我就登上陡峭的山坡,

我想吹拂过他嘴唇的微风,

此刻也会在我唇边抚摸。

“每当他披着晚霞散步,

我就倘佯到白色的大路,

心中甜蜜地沉思冥想:

这条路会连接他的脚步。

“每当驳船向伦敦航行,

我观看着它们在远处消逝;

他的窗口正朝着码头,

驳船的来临他能尽收眼底。

“我去迎接夜空中的明月;

赏月给我们带来了满足;

只要他还有着昔日的情趣,

我们的目光就能在夜空任意撞触。”

(飞白译)

「诗歌」沉思的少女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思念就像吸水的梅绵,日益沉重地压在恋人的心头。思念又像一面魔镜,伊人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好像就在眼前,仿佛从未分离一般。虽然没有飞鸟灵巧自由的翅膀,但是那一点灵犀能翻过重重关山,越过条条河流,在魂梦中相逢。她在心中甜蜜的想着:“吹拂过他嘴唇的微风,此刻也会在我唇边抚摸。”思念,有时就是这样的美妙。李之仪的“共饮长江水”,苏东坡的“千里共婵娟”,不也正是这样的情景吗?

「诗歌」沉思的少女

托马斯·哈代(1840-1928), 英国诗人、小说家。他早期和中期的创作以小说为主,继承和发扬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传统;晚年以其出色的诗歌开拓了英国20世纪的文学。哈代的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侵入英国农村城镇后所引起的社会经济、政治、道德、风俗等方面的深刻变化以及人民(尤其是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法律和宗教的虚伪性。他的作品承上启下,既继承了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也为20世纪的英国文学开拓了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