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一場,願你我此生相敬如賓,兩不相欠

父母總希望給孩子最好的東西……

家裡零零碎碎的生活用品需要添置,下班後接了孩子放學,就打算帶他去趟超市。

對於我的這個臨時安排,孩子他很高興。

因為小哥哥想著他有機會選他喜歡的零食、玩具、文具……並且、把他們統統帶回家。

在超市裡結完賬,大包小袋的全部落在了我的手上。明明旁邊有個幼兒園中班的小哥哥,卻並沒個幫手。

我也不說話、就這樣,兩人一前一後往停車場走去。

一路地走,孩子也沒有半點要為我分擔的意思。就連掏出車鑰匙,我還真費了力氣。上了車,他說了句:“媽媽,你怎麼走得這麼慢呀?”

1

我一聽,快要炸毛。不行不行,還是努力平靜下來。

我說:“寶貝你看,這大包小包的,裡面也有你要求買的東西。按理說,咱倆應該一人一袋,媽媽並沒有義務幫你提。你是小朋友,可以選擇提輕的那一袋。

可是現實是,媽媽幫你提,你不但不感謝、反而還埋怨我走得慢了,你這樣讓媽媽心裡很難過。

我透過後視鏡看了看他的表情,木木的,還有點委屈不服的樣子。


母子一場,願你我此生相敬如賓,兩不相欠



我接著說,你記不記得你有一次在幼兒園做了一個手工小勳章送給媽媽,媽媽有多開心?謝了你半天。

你看到媽媽開心是不是自己也很開心?

他說,“”。

那如果媽媽收到你送的禮物,不但不向你表示感謝,還嫌棄它不夠好,你會不會覺得難過?

他說,“”。

他歪著腦袋沉默了一會,說:“媽媽,以後、我自己的東西我自己提。媽媽,謝謝你幫我提袋子。”


母子一場,願你我此生相敬如賓,兩不相欠



到家下車的時候,小朋友搶著要提東西,還說要幫我提。我看著他能力有限、但積極主動的樣子,心裡暖暖的。

進了屋,我在大家面前誇獎了他。

我說,今天我們小寶貝知道了應該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知道媽媽辛苦了、跟媽媽說了謝謝。

爸爸聽了,也誇了他。他有點害羞,又有點小得意。

2

我們經常看到身邊很多沒有感恩之心的人,彷彿別人為他做什麼都是應當,出了問題不是怪父母就是怪朋友要不就是怪環境,從來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這種人格的形成往往與家庭的教育分不開。

很多孩子認為從家長那裡得到東西是理所當然的,從而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報,更不會想著去關心別人和感激他人。

父母總希望給孩子最好的東西,殊不知最好的東西就是良好的教養和優秀的品格,而擁有一顆感恩的心也會讓孩子獲益良多。


母子一場,願你我此生相敬如賓,兩不相欠



曾經一位富有的老華僑,歸國後想資助一些貧困地區的學生。

在有關部門的幫助下,他找到了一些有受捐需求的孩子的聯繫方式與地址,每人寄去一本書、一些筆,並隨書標註了自己的電話號碼、聯繫地址以及郵箱等信息。

老華僑的家人和朋友十分不理解老人的做法:為什麼送一本書還要留下聯繫方式?

在不解與質疑聲中,老人像是焦急地等待著什麼,或是守在電話旁、或是每天幾次去看門口的信報箱、或是上網打開自己的郵箱。

直到一天,終於有一位收到書的孩子,給老人寄來節日問候的卡片(這是唯一與老人聯繫的孩子)。

老人高興極了,當天就給這個孩子匯出了第一筆可觀的助學資金,同時毅然放棄了對那些沒有反饋消息的學生的資助。

這時家人才明白,老人是在用他特有的方式詮釋:“不懂得感恩的人不值得幫助”的道理。

3

爸爸媽媽是否有在生活中教導孩子如何感恩呢?方法有很多,這裡我只提其中特別的六點。

讓孩子學會自理

母子一場,願你我此生相敬如賓,兩不相欠


部分家長對孩子過度溺愛,什麼事情都不讓孩子做,這反而剝奪了他們體驗負面經歷的機會、剝奪了他們學習的權利,也讓他們覺得不勞動是理所應當的,而忘記了感恩。

隨著孩子的成長,家長應該讓孩子適當的參與到家務中去、參與到勞動中去,讓孩子在自理的過程中學會感恩。

讓孩子習慣表達

母子一場,願你我此生相敬如賓,兩不相欠


父母應該時刻創造條件啟發孩子學會用感激、感恩的心態去面對自己的付出。

比如讓孩子知道父母為自己做事後要說謝謝等,通過這種小的事情、小的情緒讓孩子熟悉這種感恩的狀態,並最終知道如何表示自己的感恩。

很多人會詫異為什麼一家人要搞得這麼客套生分?但這並不是客套,我們並不會因此少愛彼此一分。

楊佔禹在他的《時光錄》中寫到:“親情,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最純淨的感情了,除了愛與呵護,還應該有感恩。”


母子一場,願你我此生相敬如賓,兩不相欠



父母要起表率作用

母子一場,願你我此生相敬如賓,兩不相欠

我們的孩子好動、好模仿、可塑性強,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種信息。

我們的一言一行,在有意無意中孩子都會看在眼裡,慢慢地記到心裡,並逐漸成為孩子模仿的行為。

因此,對孩子實施感恩教育的過程中,我們自己應秉持“以身作則”的原則,做好感恩的表率。


我們孝順自己的父母,經常看望他們,為他們添衣添食,打電話問候他們,為他們過生日……

久而久之,孩子也會漸漸形成了的家庭觀念——“我們的家,要有大家才是完整的”,他也會關心:有些日子沒有看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了!想他們了!他們身體還好嗎?

在孩子面前學會示弱

母子一場,願你我此生相敬如賓,兩不相欠


如果父母總能把每件事做得又快又好,那麼孩子就沒有機會插手幫忙。

久而久之,孩子便習慣了接受,他所有的需要都被父母無條件地滿足了,理所當然地認為什麼事情都應該先滿足他,認為別人的給予都是應該的。

父母學著在孩子面前“示弱”。

孩子能夠做的事情就讓孩子去做,讓孩子去吃苦,就是讓他懂得父母和別人的給予與幫助是一種“恩惠",而不是理所當然或者欠他的。

讓孩子知道父母沒有想要孩子回報

母子一場,願你我此生相敬如賓,兩不相欠


父母們常常會在孩子面前說:“爸爸媽媽這麼辛苦都是為了你!

表面上是希望通過這種方法強化父母付出的多,其實恰恰相反,這給孩子造成了心理負擔,它暗示了“我付出給你,你要償還"。

這樣孩子就算回報也不是出於真心的,孩子會以“形式對形式”來感恩。

孩子,你的出生,是我選擇的,你只是被動服從。

我對你所有的付出,都是我心甘情願。我那些所謂的犧牲,你已經用你無邪的笑容,柔軟的擁抱,和帶給我的無限的快樂回報過了。


母子一場,願你我此生相敬如賓,兩不相欠



我想你知道,我對你的好,只是出於愛。不是投資,不是養兒防老,不需要你任何報答。

但是我同樣不希望你覺得我做的任何一件事是理所應當,因為我雖然是你媽媽,我也不欠你什麼。

所以我們為對方做的一切都需要互相感謝。

選擇合適的時間教導感恩

母子一場,願你我此生相敬如賓,兩不相欠

我們可以利用一些重要的時間點,教導孩子學會感恩,比如家中長輩的生日,比如教師節,這種比較正式的儀式,可以讓孩子感受到感恩的重要性,可以引導孩子學會如何表達感恩。

比如9月10號的教師節,和孩子一起準備一份小禮物送給老師,感謝老師的教導之恩。

禮物不在貴重,而在情義,可以是孩子的手繪卡片、摺紙花朵,也可以是一朵康乃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