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一场,愿你我此生相敬如宾,两不相欠

父母总希望给孩子最好的东西……

家里零零碎碎的生活用品需要添置,下班后接了孩子放学,就打算带他去趟超市。

对于我的这个临时安排,孩子他很高兴。

因为小哥哥想着他有机会选他喜欢的零食、玩具、文具……并且、把他们统统带回家。

在超市里结完账,大包小袋的全部落在了我的手上。明明旁边有个幼儿园中班的小哥哥,却并没个帮手。

我也不说话、就这样,两人一前一后往停车场走去。

一路地走,孩子也没有半点要为我分担的意思。就连掏出车钥匙,我还真费了力气。上了车,他说了句:“妈妈,你怎么走得这么慢呀?”

1

我一听,快要炸毛。不行不行,还是努力平静下来。

我说:“宝贝你看,这大包小包的,里面也有你要求买的东西。按理说,咱俩应该一人一袋,妈妈并没有义务帮你提。你是小朋友,可以选择提轻的那一袋。

可是现实是,妈妈帮你提,你不但不感谢、反而还埋怨我走得慢了,你这样让妈妈心里很难过。

我透过后视镜看了看他的表情,木木的,还有点委屈不服的样子。


母子一场,愿你我此生相敬如宾,两不相欠



我接着说,你记不记得你有一次在幼儿园做了一个手工小勋章送给妈妈,妈妈有多开心?谢了你半天。

你看到妈妈开心是不是自己也很开心?

他说,“”。

那如果妈妈收到你送的礼物,不但不向你表示感谢,还嫌弃它不够好,你会不会觉得难过?

他说,“”。

他歪着脑袋沉默了一会,说:“妈妈,以后、我自己的东西我自己提。妈妈,谢谢你帮我提袋子。”


母子一场,愿你我此生相敬如宾,两不相欠



到家下车的时候,小朋友抢着要提东西,还说要帮我提。我看着他能力有限、但积极主动的样子,心里暖暖的。

进了屋,我在大家面前夸奖了他。

我说,今天我们小宝贝知道了应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知道妈妈辛苦了、跟妈妈说了谢谢。

爸爸听了,也夸了他。他有点害羞,又有点小得意。

2

我们经常看到身边很多没有感恩之心的人,仿佛别人为他做什么都是应当,出了问题不是怪父母就是怪朋友要不就是怪环境,从来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这种人格的形成往往与家庭的教育分不开。

很多孩子认为从家长那里得到东西是理所当然的,从而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报,更不会想着去关心别人和感激他人。

父母总希望给孩子最好的东西,殊不知最好的东西就是良好的教养和优秀的品格,而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也会让孩子获益良多。


母子一场,愿你我此生相敬如宾,两不相欠



曾经一位富有的老华侨,归国后想资助一些贫困地区的学生。

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他找到了一些有受捐需求的孩子的联系方式与地址,每人寄去一本书、一些笔,并随书标注了自己的电话号码、联系地址以及邮箱等信息。

老华侨的家人和朋友十分不理解老人的做法:为什么送一本书还要留下联系方式?

在不解与质疑声中,老人像是焦急地等待着什么,或是守在电话旁、或是每天几次去看门口的信报箱、或是上网打开自己的邮箱。

直到一天,终于有一位收到书的孩子,给老人寄来节日问候的卡片(这是唯一与老人联系的孩子)。

老人高兴极了,当天就给这个孩子汇出了第一笔可观的助学资金,同时毅然放弃了对那些没有反馈消息的学生的资助。

这时家人才明白,老人是在用他特有的方式诠释:“不懂得感恩的人不值得帮助”的道理。

3

爸爸妈妈是否有在生活中教导孩子如何感恩呢?方法有很多,这里我只提其中特别的六点。

让孩子学会自理

母子一场,愿你我此生相敬如宾,两不相欠


部分家长对孩子过度溺爱,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做,这反而剥夺了他们体验负面经历的机会、剥夺了他们学习的权利,也让他们觉得不劳动是理所应当的,而忘记了感恩。

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应该让孩子适当的参与到家务中去、参与到劳动中去,让孩子在自理的过程中学会感恩。

让孩子习惯表达

母子一场,愿你我此生相敬如宾,两不相欠


父母应该时刻创造条件启发孩子学会用感激、感恩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付出。

比如让孩子知道父母为自己做事后要说谢谢等,通过这种小的事情、小的情绪让孩子熟悉这种感恩的状态,并最终知道如何表示自己的感恩。

很多人会诧异为什么一家人要搞得这么客套生分?但这并不是客套,我们并不会因此少爱彼此一分。

杨占禹在他的《时光录》中写到:“亲情,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纯净的感情了,除了爱与呵护,还应该有感恩。”


母子一场,愿你我此生相敬如宾,两不相欠



父母要起表率作用

母子一场,愿你我此生相敬如宾,两不相欠

我们的孩子好动、好模仿、可塑性强,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

我们的一言一行,在有意无意中孩子都会看在眼里,慢慢地记到心里,并逐渐成为孩子模仿的行为。

因此,对孩子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自己应秉持“以身作则”的原则,做好感恩的表率。


我们孝顺自己的父母,经常看望他们,为他们添衣添食,打电话问候他们,为他们过生日……

久而久之,孩子也会渐渐形成了的家庭观念——“我们的家,要有大家才是完整的”,他也会关心:有些日子没有看见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了!想他们了!他们身体还好吗?

在孩子面前学会示弱

母子一场,愿你我此生相敬如宾,两不相欠


如果父母总能把每件事做得又快又好,那么孩子就没有机会插手帮忙。

久而久之,孩子便习惯了接受,他所有的需要都被父母无条件地满足了,理所当然地认为什么事情都应该先满足他,认为别人的给予都是应该的。

父母学着在孩子面前“示弱”。

孩子能够做的事情就让孩子去做,让孩子去吃苦,就是让他懂得父母和别人的给予与帮助是一种“恩惠",而不是理所当然或者欠他的。

让孩子知道父母没有想要孩子回报

母子一场,愿你我此生相敬如宾,两不相欠


父母们常常会在孩子面前说:“爸爸妈妈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

表面上是希望通过这种方法强化父母付出的多,其实恰恰相反,这给孩子造成了心理负担,它暗示了“我付出给你,你要偿还"。

这样孩子就算回报也不是出于真心的,孩子会以“形式对形式”来感恩。

孩子,你的出生,是我选择的,你只是被动服从。

我对你所有的付出,都是我心甘情愿。我那些所谓的牺牲,你已经用你无邪的笑容,柔软的拥抱,和带给我的无限的快乐回报过了。


母子一场,愿你我此生相敬如宾,两不相欠



我想你知道,我对你的好,只是出于爱。不是投资,不是养儿防老,不需要你任何报答。

但是我同样不希望你觉得我做的任何一件事是理所应当,因为我虽然是你妈妈,我也不欠你什么。

所以我们为对方做的一切都需要互相感谢。

选择合适的时间教导感恩

母子一场,愿你我此生相敬如宾,两不相欠

我们可以利用一些重要的时间点,教导孩子学会感恩,比如家中长辈的生日,比如教师节,这种比较正式的仪式,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感恩的重要性,可以引导孩子学会如何表达感恩。

比如9月10号的教师节,和孩子一起准备一份小礼物送给老师,感谢老师的教导之恩。

礼物不在贵重,而在情义,可以是孩子的手绘卡片、折纸花朵,也可以是一朵康乃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