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反特”到“諜戰”:建國以來大陸“諜戰劇”簡史(下)

文藝作品也罷,文化產品也罷,可以肯定地說,其繁榮的程度取決於傳播媒介的繁榮程度。當時間進入二十世紀之後,這個規律在人們面前越來越清晰。

此時,無論電影、電視,都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日益健全,由最初單純的娛樂教化功能的文化作品,逐漸簡化為既具有娛樂教化功能功能、又具有投資價值的文化藝術產品。在這個商業經濟的大潮之中,諜戰片作為一張特殊類型的影視產品,也快速走向商業化時代。

從“反特”到“諜戰”:建國以來大陸“諜戰劇”簡史(下)

《風箏》海報

從《誓言無聲》到《暗算》:大陸諜戰影視劇“開窗期”

2002年的《誓言無聲》,無疑為國產諜戰劇打開了一扇繁榮之窗。

因為《誓言無聲》太成功的原因,2005年,國安影視文化中心主動找導演和編劇毛衛寧、錢濱、易丹創作了回顧戰略情報家閻寶航功績的電視劇《英雄無名》。該劇由唐國強、劉勁、壯麗領銜主演,以戰略情報家閻寶航的事蹟為藍本,講述了歷史上中國共產黨隱蔽戰線的傳奇人物、戰略情報家閻寶航在抗戰及解放戰爭期間獲取大量重要戰略情報,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後勝利做出重要貢獻的故事。該劇共26集,2007年製作完成,2008年,在央視一套黃金時段首播。但反響程度不如《誓言無聲》強烈。

從“反特”到“諜戰”:建國以來大陸“諜戰劇”簡史(下)

《誓言無聲》劇照

《誓言無聲》之後,大陸影視劇作品由原來火爆的涉案劇向諜戰劇轉移;2004年到2005年,在資本與藝術悄然合流中,諜戰影視劇逐漸多了起來。

據不完全統計,僅2005年,大陸產出的諜戰劇多大15部以上,主要有《國家機密》《代號021》《古城諜影》《誤入軍統的女人》《密令1949》等作品,但沒有哪一步超出過《誓言無聲》的高度。

之所以如此,可能有兩方面的原因:其一,諜戰劇通常必須過國家安全審查這一關,然而這一關難度並不小;其二,諜戰劇創作難度本身比其他影視作品難度大。因此,要想創作出既符合歷史真實、又滿足廣大觀眾日益提高的審美需求的諜戰作品,真的很不容易。

儘管如此,在2005年,山東電視臺首播了由柳雲龍執導並主演的《暗算》,並且在2006年形成了一個收視熱潮,在《誓言無聲》的基礎上,將諜戰影視劇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從“反特”到“諜戰”:建國以來大陸“諜戰劇”簡史(下)

《暗算》海報

同樣是諜戰,柳雲龍的作品卻與其他諜戰劇有著顯著的不同特質。在《暗算》中,柳雲龍將自己作品中的人物不僅放在恢弘的時代背景之中,而且直抵人們心靈最脆弱地帶,站在人性的角度,真實可信地講述了為了打造、保衛和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的犧牲與付出,塑造了瞎子阿炳(第一部《聽風》)、天才數學家黃依依(第二部《看風》)、共產黨員錢之江(第三部《捕風》)等讓人難以磨滅的形象,既讓人潸然淚下,又催人奮進向上。

有資料顯示,《暗算》在接受國家安全審查時就險些夭折。據當時國安參與審查的專家後來披露,原著小說麥家開始寫情報破譯家小說時就被認為有洩密之嫌,小說被下架幾個月才得以解凍重新上市;後來《暗算》電視劇接受國家安全審查時,如果不是幾個將軍當場落淚,恐怕也難登熒屏。從這個角度看,也足見《暗算》反映的歷史是多麼真實。

從《暗算》到《潛伏》:大陸諜戰影視劇“成熟期”

可以這樣說,以《誓言無聲》《暗算》等諜戰劇為標誌,使大陸諜戰影視作品悄悄進入成熟期,並呈現出你追我趕的競爭態勢。

在《暗算》的強勁風頭之中,2006年至2008年,大陸諜戰劇作品又進入一個相對平靜期。此期間,儘管也出現了不少關於諜戰的影視作品,但很多都是基於解放初期至改革開放前一些經典反特故事片改編。如《冰山上的來客》《保密局的槍聲》《51號兵站》《英雄虎膽》《地下交通站》《夜幕下的哈爾濱》等,播出後都反響平平。優秀的原創作品很少,其中,30集連續劇《五號特工組》(2007年)、《密戰》(2009年),32集連續劇《勇者無敵》(2009年)等較為出彩。

從“反特”到“諜戰”:建國以來大陸“諜戰劇”簡史(下)

《五號特工組》劇照

2009年,30集諜戰劇《潛伏》,打破了長時間諜戰劇的沉悶。

這部電視劇,由東陽青雨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廣東南方電視臺聯合出品,孫紅雷、姚晨、祖峰、沈傲君領銜主演,姜偉、付瑋執導,改編自作家龍一的同名短篇小說,主要講述了1945年初,國民黨軍統總部情報處的餘則成棄暗投明成為潛伏在軍統處地下黨的故事。該劇於2009年4月1日在黑龍江、東方、北京、重慶衛視上星播出,立即掀起了一股收視旋風。此後,《潛伏》榮獲第27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長篇電視劇一等獎、第25屆中國電視金鷹獎優秀電視劇獎、第15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電視劇金獎、第11屆中共中央宣傳部“五個一工程獎”,一時風頭無兩。

時至今日,《潛伏》被人們奉為諜戰劇經典標杆,以至於人們討論哪部諜戰劇是否優秀好看,都必須拿它過來進行對比,足見其在人們心目中不可動搖的經典程度。

從“反特”到“諜戰”:建國以來大陸“諜戰劇”簡史(下)

《潛伏》海報

《潛伏》之後,大陸諜戰劇又相對“潛伏”。此期間,也連續出現了38集連續劇《黎明之前》(2010年)、40集連續劇《懸崖》(2012年)、34集連續劇《諜戰深海》(2012年)、48集連續劇《紅色》(2014年)、42集連續劇《鋒刃》、48集連續劇《偽裝者》(2015年)等比較優秀的作品,但始終未達到《潛伏》的高度,觀感反響也非常一般。

從“反特”到“諜戰”:建國以來大陸“諜戰劇”簡史(下)

《偽裝者》劇照

諜戰電視劇風生水起之中,同樣脫胎於傳統反特電影的大陸本土諜戰電影,隨著各類資本的介入,也逐漸在歐美大片的夾擊中逐漸嶄露頭角,並且在諜戰電視劇相對沉悶的空間裡,迅速佔領了人們的文化餐桌。2009年的《風聲》、2012年的《聽風者》等諜戰影片,讓人們坐在電影院紮紮實實過了一把“諜戰癮”。但是,與坐在家裡欣賞優秀諜戰劇相比,諜戰電影不過風口之上的一陣風而已。吹過之後,人們還是希望能有另一部讓人為之心動的諜戰電視劇的到來。

從“反特”到“諜戰”:建國以來大陸“諜戰劇”簡史(下)

《風聲》海報

從《潛伏》到《風箏》:大陸諜戰影視劇“發展期”

通過改革開放的幾十年發展,中國大陸影視劇作品的傳播媒體和傳播環境已經發生質的改變。在1990年代初,電視機還是一種奢侈品;但時至2017年時,每個中國家庭裡客廳的電視機也不一定留得住人了。手機和平板電腦興起,3G、4G網絡以及WIFI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已經可以擺脫有線的束縛,隨時隨地欣賞各類影視資源。

而且在這個時候,大陸諜戰劇也日益受到各類資本的青睞,在利益交織的背景之下,諜戰作品數量眾多與以往相比已經不可同日而語,面對製作水準和質量良莠不齊的作品,觀眾用“手指”與其對話,喜歡它時可以隨時觀看,“一言不合”也可以隨時關閉。

因此,基於上述之原因,倘若一部影視作品如果不是足夠優秀,觀眾永遠都會選擇放棄的。

所幸,只要足夠優秀,無論在哪種傳播環境,任何一部影視作品都是可以抓住人心的。2017年的諜戰電視連續劇《風箏》,它就是這樣一部作品。

從“反特”到“諜戰”:建國以來大陸“諜戰劇”簡史(下)

《風箏》劇照

《風箏》,是柳雲龍2013年執導的諜戰劇,由柳雲龍、羅海瓊、李小冉等主演。在這部電視劇裡,《暗算》裡的安在天變成了“心狠手辣”的軍統“六哥”——鄭耀先。他既始終堅持著對黨的堅定信仰,又時刻面臨同志情、同事情、夫妻情、兄弟情、父女情交織之中的艱難抉擇,體現了一個共產黨員偉大黨性和人性的高度統一。為確保在最關鍵時刻給國民黨致命一擊,鄭耀先作為共產黨特工“風箏”,不得不成為自己同志眼中人人得以誅之的“軍統六哥”。上線的犧牲讓他和組織失去了聯繫,解放後他化名國民黨留用人員周志乾,以一種獨特的方式繼續為組織提供重要情報。在自己“風箏”的身份被組織證實後,他仍然以隱蔽的方式,協助公安局破獲多起潛伏特務。

從“反特”到“諜戰”:建國以來大陸“諜戰劇”簡史(下)

《風箏》劇照

觀看《風箏》後,沒有哪一個觀眾不為鄭耀先在三十多年的情報員生涯中,被敵人長期追殺、被自己的同志長期誤會、而且長期妻離子散的虐心經歷而動容。2017年12月17日在北京衛視、東方衛視首播《風箏》之後,“六哥”這個名詞變成柳雲龍的“專有謔稱”。

從“反特”到“諜戰”:建國以來大陸“諜戰劇”簡史(下)

《光榮時代》海報

《風箏》的高峰,讓後來的諜戰劇實難望其項背。2018年至2019年間,陸續有一批諜戰搶佔電視熒屏,代表作有2018年的《脫身》和《和平飯店》,以及目前正熱播的《光榮時代》《諜戰深海之驚蟄》,雖口碑都還不錯,但離人們心目中“優秀的諜戰劇”標準,仍存相當差距。

從“反特”到“諜戰”:建國以來大陸“諜戰劇”簡史(下)

《諜戰深海之驚蟄》劇照

今天,中國的5G時代已經開啟,6G時代正整裝待發。

也許,中國的諜戰劇,註定要在另一個嶄新的時代再攀新的高峰?

(全文完)

小啟:本文參考了數量甚巨的文本資料及網絡資源、實難以一一羅列;如有相關文字和圖片侵犯您權利之處,敬請海涵!在此,表示真誠的謝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