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看無數遍,用在這劇上一點不誇張

今天跟大家聊聊這部童年回憶:《重案六組》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刑偵劇開始風靡中國。

到本世紀初,湧現了一大批叫好又叫座的刑偵劇作品。

半紀實性的《中國刑偵第一案》,講述女性犯罪的《紅蜘蛛》,著眼於權色交易的《紅罌粟》,以反派人物為主角的《黑洞》……不論是題材尺度還是立意高度,現在的作品都很難望其項背。

重看無數遍,用在這劇上一點不誇張

▲陳道明在《黑洞》

小十君甚至可以挺直腰板說,那時我們的刑偵劇,是不輸給美劇和日劇的。

眾多作品中,給大家留下了最深印象的,一定還是那位留著幹練短髮的女警“季潔”(王茜 飾)吧。

跟隨著她所在的“重案六組”,我們見證了無數悲歡離合的故事。

重看無數遍,用在這劇上一點不誇張

▲魅力無法擋

在《重案六組》之前,主演王茜李誠儒董勇就參演了一部名叫《警壇風雲》的電視劇。

這部劇首播於1998年,算是開創了國內刑偵單元劇的先河。

只不過當時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引起太大反響。

重看無數遍,用在這劇上一點不誇張

2000年,《警壇風雲》中的“大案六組”變成了“重案六組”,製作公司和導演也一番換血。雖然人物設定變了,很多人還是願意把《重案六組》看作是《警壇風雲》的再續。

結果,《重案六組》登時成為了中國電視史上風頭最勁的刑偵劇。

本來只想拍一部就算完的劇組,順著群眾的呼聲,一直把這個系列拍到了第四部

重看無數遍,用在這劇上一點不誇張

這部劇影響了很多90後,很多人受到它的鼓舞而選擇了警察這一職業。

有一篇特別能戳中小十君心窩子的短評這樣寫道:就算再難,邪真的不壓正。

重看無數遍,用在這劇上一點不誇張

2018年,沒了徐慶東導演的“《重案》原版人馬”即將重聚新劇《天下無詐》。

但是《重案六組》的成功,卻很難複製。

重案


《重案六組》基本上是“一集兩案,交織進行”的模式,如第一部32集的《重案六組》就解決了六十多個案子。如此快節奏的劇情,在現在的電視劇中很少能夠看到了。

這些案子,不少都能在現實中找到原型

比如發生在1999年的“石景山八女案”,這是北京市建國以來最大的一起兇殺案。

兇手一晚連砍八人,受害者是八個合租的女生,兇手就是住在隔壁的一箇中年男子。

劇中的“八女案”,靠著季潔的細心和縝密告破了。她在兇手家的陽臺看到了隔壁的客廳而起了疑心,實際上本案的兇手就是跨過自家陽臺到了隔壁實施犯罪的。

重看無數遍,用在這劇上一點不誇張

說實話,最後季潔總結案情時把當時的情景這麼一描述,真把小十君嚇得背脊發涼(趕緊裹緊了我的小毯子)。

你的恐懼讓我很恐懼啊!

重看無數遍,用在這劇上一點不誇張

這麼多起案子,涉及到了各種領域的犯罪:既有老生常談的貪腐賭博青少年犯罪,也有電信詐騙網絡犯罪這種現代犯罪手段——要知道,在那個年代,很多國人還在用BP機,會用電腦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某一集第一案中,報案人承認自己僱了個殺手去殺毀了自己兒子的毒販子,希望六組的警察們能夠制止那個殺手;

重看無數遍,用在這劇上一點不誇張

第二案中,一名女子收到一封電子恐嚇信,經查明這封恐嚇信來自於她的前女友(喜聞樂見的百合了)。

重看無數遍,用在這劇上一點不誇張

就一集,同時涵蓋了買兇殺人、販毒、網絡犯罪、同性戀這幾個題材。

編劇您先去買橘子,火車站馬上來。

劇中還反覆提到“洗浴中心”

這個地方。當時小十君還不懂“大保健”是什麼(現在也不懂),對“洗浴中心”這個字眼沒有什麼感覺。現在回去看看……沒眼看了沒眼看了。

重看無數遍,用在這劇上一點不誇張

▲風韻猶存的媽媽桑

她們只要不出問題,就能和警察相安無事——敢把這種現實中大家都心照不宣的事情寫進劇本的,也就你們了吧。

六組


“六組”這個大家庭中,大家各有特色,各司其職:大曾經驗豐富,季潔心思縝密,江漢是神槍手和高端coser變裝高手,新人黃濤白羚分別負責點科技樹和後勤。出了什麼事,還有老鄭在大後方兜著。

重看無數遍,用在這劇上一點不誇張

▲大家都會欺負你呀哈哈哈哈哈

第一部中,團隊的主心骨是“大曾”曾國強(李誠儒 飾)。

不管是跑現場還是審犯人,他的老道都幫助六組立了不少功。

不知道是不是京片子自帶幽默x10的buff,反正大曾隨便一開腔,就能把小十君逗樂。

哪兒找這麼貧、這麼可樂的警察啊,煩請貴單位拓展個“聊天”業務唄。

重看無數遍,用在這劇上一點不誇張

大曾這個角色的迷人之處,在於他自身微妙的矛盾性

他有著陽光、正義的一面,也有與黑社會糾纏不清的一面。

黑與白的界限,在他的身上變得十分模糊。

也正是因為他最瞭解罪犯,他就更不能允許他們侮辱自己鍾愛的職業。

重看無數遍,用在這劇上一點不誇張

“六組”既是一個團隊,也是大家的心之歸處。

他們會有衝突,有摩擦,也會有推杯換盞間的交心。

六組總是能從險象環生的境地中突出重圍,靠的就是夥伴間的牽絆。

某一集,季潔以自己當人質的代價引出兇手,江漢也已在後面默默瞄準,只等一槍斃命。

但季潔與兇手靠得太近,只要子彈有一點偏離,就可能打傷季潔,驚動兇手。

重看無數遍,用在這劇上一點不誇張

沒有極好的默契和決絕的勇氣,如何能完成這樣驚險的任務?

在第一部的最後,警局的領導已經下達命令讓所有人撤回,六組眾人堅持要找到失蹤的白羚。

季潔說:“她是我們六組的人,我要和她一起領這個集體功。”

重看無數遍,用在這劇上一點不誇張

在對人物命運的描寫上,《重案六組》提供了一個絕好的範本:在做警察之前,他們首先是人。他們也會有缺點有弱點,甚至有汙點

重看無數遍,用在這劇上一點不誇張

▲有人的地方,也就有熊孩子……

白羚的死,無疑把第一部的劇情推向了最高潮,也給這部劇蒙上了不少現實世界的悲愴感。

警察,就是一個在懸崖邊走鋼索的職業。

警察們也是肉體凡胎,有也不能制裁邪惡的時候。

重看無數遍,用在這劇上一點不誇張


再無六組


2004年,廣電總局出臺《關於加強涉案劇審查和播出管理的通知》。

正如日中天的《重案六組》系列,再也無法在衛視黃金檔播出。

在電視傳媒還佔主流的時代,黃金檔就意味著收視率,而收視率的背後就是投資。

對於本來就沒有名導和大演員的《重案》劇組來說,這無疑是致命一擊。

倔強的王茜決定自掏腰包,用自己的收入拿來貼補劇組,並開始擔任本劇的製片人,“你們想看,就拍給你們看吧。”她去拉投資,學管理,被劇組的人叫作“管家婆”。

她和導演徐慶東,既是工作上的知音,也是生活中的親密伴侶。

在演技上,是徐導一直在教導她“如何去掌控角色,而不是被角色掌控”。

重看無數遍,用在這劇上一點不誇張

▲徐慶東導演

一個低調的導演,在新時代是很吃虧的。

他的作品——《一雙繡花鞋》《重案六組》《無限生機》——總是比他本人的名聲大得多。甚至直到2014年他逝世,很多人才知道《重案》系列的導演是誰。

重看無數遍,用在這劇上一點不誇張

▲徐導的追悼會上,有《重案六組》的粉絲自發前來悼念

其實從後兩部起,《重案六組》的拍攝就是憑著劇組的一腔熱血,不計收益地在做。

只是他們的堅持,輸給了殘酷的現實。

在《重案六組》誕生後的十幾年間,電視行業的風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0年,王茜帶著《急診室故事》的劇本去找投資,得到的回答是“你的劇本很另類”,“我們要找大牌演員”。

結果《急診室故事》的劇本雖然照著投資公司的意思進行大改,給男主加了不少戲,口碑卻不盡人意。王茜想要繼續做《急診室故事2》的時候,徐導也去世了。

重看無數遍,用在這劇上一點不誇張

現在看來,《重案六組》的成功可以說是奇蹟,也能看作是必然。它沒有什麼大演員大投資,播出也歷經波折,卻憑著自身的高水準在中國電視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一次採訪中,王茜說道:“要拍就拍一部打座標的戲,我把標杆扔在那,你們來趕超吧。”

沒投資、沒黃金檔的《重案六組》系列到了第四部,口碑已經有所下滑。

重看無數遍,用在這劇上一點不誇張

▲第四部的評分比第一部低了不少

即使是審查相對寬鬆的網劇,雖然近年出現了不少懸疑劇精品,也沒有一部能做成《重案六組》這樣的正統職業劇。

至今還未有人超越他們設下的標杆,包括他們自己。

  •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