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雲市場生變:華為雲Q2份額超AWS,IaaS+PaaS迎來整體增長

雲計算成為顯學,雲廠商成為科技舞臺上的絕對主角。

11月7日,IDC再發《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2019上半年)跟蹤》報告。這一次的報告顯然更加引人關注,不僅因為中國雲市場挑戰者眾多,互聯網公司已基本完成雲架構的升級,更在於新的競爭格局已初現端倪,華為雲等廠商的位置進一步前移。

報告顯示,2019上半年,中國公有云服務整體市場規模(IaaS/PaaS/SaaS)達到54.2億美元,其中IaaS市場增速穩健,同比增長72.2%,PaaS市場增速有所回落,同比增長92.6%。

整體來看2019年上半年,中國公有云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無論是IaaS市場,還是IaaS+PaaS市場,排名前10的廠商目前已佔據了超過90%的市場份額,呈現出群雄逐鹿的激烈競爭場面。

中国云市场生变:华为云Q2份额超AWS,IaaS+PaaS迎来整体增长

值得關注的是,2019年Q2,華為雲IaaS+PaaS整體市場增長超過350%,在TOP廠商中增長最快。IDC如此評價: 華為雲駛入發展快車道,無論是從組織擴張、市場運營還是行業拓展上都表現突出。此外,2019年Q2,華為雲IaaS市場份額上升到6.7%,增速368%位居TOP廠商第一,首度超越AWS,排名上升到第4。

這相當於,華為雲的強勢出擊,已經讓前四格局有所鬆動,行業洗牌在所難免。

華為雲成績的背後

這份IDC的報告來的正是時候。

目前,中國自上而下在發展數字經濟,各行各業掀起數字化轉型風潮,無論企業還是政府,都對雲計算、5G、AI給予擁抱姿態。而在這種背景下,雲廠商成為了舞臺上最亮眼的群體,與之相伴的雲上競爭一直是行業經久不衰的話題。

上雲是大趨勢,這一點已經沒有人懷疑了。傳統的製造業在工業質檢、流程再造、雲上計算方面做了邁步,傳統零售企業在雲上搭建新的數字營銷體系,教育機構、醫療機構甚至政府都在雲上做到了成本節約、效能提升,服務能力大大增強。

華為雲作為今天國內雲生態的重要一極,也在技術、戰略、生態、落地等層面進一步打磨。

從技術角度看,華為雲目前已上線180+個雲服務,以及HCSO、HPC、物聯網、遊戲、金融等180+解決方案,在今年華為全聯接大會期間,還發布了69個基於鯤鵬的雲服務,以及43個基於昇騰的雲服務,踐行著“普惠AI”的價值。

華為的“5G+雲+AI”矩陣式打法是雲巨頭中所獨有的。5G和AI是毋庸置疑的兩大變革性技術,隨著數據進一步爆炸式增長,華為雲的芯片級優勢進一步凸顯,憑藉全棧技術能力,並配合芯片級協同優化與數據中心級創新,華為雲的市場無疑將進一步拓寬。

技術落地的時代,政企上雲的時代

事實上,在此次報告中IDC同樣指出,雲計算下半場開啟,目前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正邁向新臺階。新一代信息技術正朝著深度融合的方向發展,其中以雲+AI+5G的組合最具代表性。

而技術走向落地,除了技術需要依附於場景載體,更需要傳播技術的人對場景有深刻的認知和洞察,並做最佳匹配。目前華為雲已經在諸多大型項目中展示了落地實力。

例如,華為雲助力深圳機場建設機位智能分配系統,並讓機場指揮員瞭解系統的決策機制和過程,不僅將指揮員從枯燥重複的操作中解放出來,而且提升了飛機靠橋率,減少了擺渡車的使用,大大提升了提升旅客體驗。

再比如,對於合成纖維專業工程技術服務商三聯虹普來說,傳統檢測合成纖維的方法主要靠工人眼睛檢測,只能檢測絲餅最後100米的質量,不僅耗費人力,而且容易造成錯檢、漏檢。2018年開始,三聯虹普攜手華為雲,用AI提升合成纖維質量檢測,實現了從100米到1000公里的質檢跨越。

華為雲重視人工智能的應用,而當前整個AI產業都在朝著與產業結合的方向發展。目前,華為雲工業智能體也已經廣泛佈局於能源、礦業、電力、水泥、化纖等多個工業領域,與中國石油、鑫磊集團等結成合作,助推商業成功。

如IDC中國公有云服務研究經理諸葛蘭雲所言,“雲+5G可為企業智能累積戰略性數據資源,AI的發展和普及亦需要雲+5G搭橋鋪路”。而現在,雲服務商可圍繞如下幾個關鍵點進行考量:“雲+AI+5G是重要引擎、政企上雲正當時、開放共贏的雲生態是關鍵”。

的確,近年來,上政務雲、打造數字政府已成為一股主流,之所以在這幾年從上到下(國家到地方)一以貫之,主要在於現在政治的大背景是簡政放權和互聯網+、數字經濟,而地方上也在強調梳理權力清單,讓數據多跑路,服務透明化。

而政務上雲,需要解開很多政府部門的“心結”:委辦局數據互通、降低數據安全風險、核心系統留在本地、需要服務商們強大的政府服務基因等等。今年7月,華為雲拿下了2.4億元的長沙政務雲大單,9月,華為雲與阿里雲、騰訊雲、紫光雲3家一起中標重慶市政務雲,關於其優勢的討論被進一步放置到臺前。

以長沙市政務雲項目為例,該項目並不是簡單的互聯網業務上雲,而是雲基礎設施和雲服務的全面建設,這涉及到混合雲的搭建、物聯網技術、更高的數據安全需求、項目所用技術的自主可控性、後期運營和維護的支撐等。

作為深耕政府市場的企業,華為雲有著良好的渠道和服務經驗,並且諸多技術產品在自主可控能力上更具話語權,其混合雲方案成為業界最有競爭力的雲計算解決方案,目前已累計交付了超350個政務雲項目。

需要提到的是,這種優勢會被市場最終買單的——在今天的所有政務雲市場評比中,華為雲一直處於TOP領導者位置。

市場選擇的必然趨勢

有數據顯示,到2022年整體雲計算市場將突破2903億元;到2025年,100%的企業會上雲。這意味著雲計算市場還有著非常大的增長空間。

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自動駕駛、新商業新零售等熱詞都在推動著技術下沉,雲與AI、5G的結合勢必更加緊密。雲廠商跑馬圈地的動作依然會進行,互相之間的大決戰還遠遠沒有到來。

但從華為每年在技術研發上的投入超過1000億,5G專利數超過美國企業專利數總和,連續發佈的自研芯片和操作系統來看,其押注未來智能技術的野心和決心,都徹底展示出來了。

顯然,華為雲作為華為技術的一個出口,會把政企上雲、萬物互聯的故事繼續講下去,會讓100%企業上雲的紅利會進一步釋放。

練好內功,潛修技術,認真交付,這個過程中,雲計算行業洗牌是必然的事,華為雲的差異化也會將其繼續推向新的高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