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媽》被保底24億,歡喜傳媒連續兩年“安穩”賺錢?

《囧媽》被保底24億,歡喜傳媒連續兩年“安穩”賺錢?

歡喜傳媒連續求“安穩”,院線品牌挺進上游“寒冬裸泳”,整個市場的苦遠沒有結束。

24億保底。

繼去年王寶強的樂開花影業以9億元入局28億元保底的賀歲片《瘋狂的外星人》之後,今年,橫店影業再次鎖定由歡喜傳媒出品、徐崢執導並擔綱主演、定檔2020年大年初一的《囧媽》。

《囧媽》被保底24億,歡喜傳媒連續兩年“安穩”賺錢?

根據歡喜傳媒的公告顯示,歡喜傳媒和橫店影業約定的保底總票房為人民幣24億元,作為保底方的橫店影業需要最少支付保底發行費用6億元。當《囧媽》的實際票房超出保底總票房後,除卻保底發行代價,歡喜傳媒和橫店影業就超出保底總票房部分,可按影片的淨收入的比例進行分配,分配比例為65%和35%。



24億元的保底與之前王寶強的28億元的保底數額來說,減少了4億元,這是一個相對穩妥的票房成績,對於即將在2020年春節檔上映的《囧媽》來說並不是很難完成的任務。

從目前的市場格局來看,24億基本上是一個“前三強”基準線,兩部或者三部20億+在如今的春節檔並不難。

橫店影業的“冒險”可以想象,畢竟影視寒冬下,院線品牌似乎只有抓住上游這根最後的稻草。但是歡喜傳媒連續兩年“被保底”,還是非常有趣。這家曾經用高投入的資本手段綁定諸多名導的公司,如今卻大打“安全牌”。

1

歡喜傳媒:資本遊戲的“安全鎖”

為前期巨大投入買單。

眾所周知,歡喜傳媒旗下擁有超強的導演陣容,包括張藝謀、王家衛、陳可辛、顧長衛、張一白等。同時,還與賈樟柯、文雋、王小帥、劉心剛、李楊、陳大明等一批知名導演或製片人簽下了合作,合約期限基本上都以六年為期限。

它不僅規定了導演必須要為公司產出一定數量的內容,並且必須由公司百分百投資,雙方利益捆綁,形成了“導演合夥人”模式。

《囧媽》被保底24億,歡喜傳媒連續兩年“安穩”賺錢?

然而,歡喜傳媒所打造的這種商業模式,前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其中僅去年簽約的張藝謀,歡喜傳媒為將其招攬旗下,開出了1億5千萬股票+1億創作資金的優厚條件,導致歡喜傳媒同年財報上出現虧損。而王家衛、顧長衛、張一白、陳可辛等能夠加入歡喜傳媒,歡喜傳媒給出的待遇同樣上佳,根據資料顯示,2016年王家衛加盟歡喜傳媒時認購了1億股,持股比例3.92%;顧長衛和張一白分別認購7500萬、1.4億股,被分別給予4000萬、1億元項目資金;陳可辛1.445億股,持股比例為5.66%。

歡喜傳媒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項紹琨對此說道:“我們主要簽約導演,必須要發上市公司的股票給他們,因此引起了非現金的虧損。”

當模式建立起來並開始運轉時,歡喜傳媒終於開始從前期的投入進入到資金收攏階段,但是讓人有些意外的在於選擇保底發行。



其實從被保底的影片來看,其實際質量和保底金額還是相對平衡的。但歡喜傳媒並沒有完全運營這類影片,反而尋求“安穩”。這的確讓歡喜傳媒降低了影片的市場風險,提前獲得穩定收益,但是對於歡喜傳媒的長期發展來說,這真的是一個上佳選擇嗎?

根據歡喜傳媒發佈的2019年半年報披露,歡喜傳媒終於轉虧為盈,實現營收10.69億港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1.61倍,淨利潤為3.22億港元。財報解釋,業績的改善主要源於影片《瘋狂的外星人》、“歡喜首映”流媒體平臺及出售若干電影權益的收益所致。其中,《瘋狂的外星人》功不可沒。

《囧媽》被保底24億,歡喜傳媒連續兩年“安穩”賺錢?

所以,儘管最終王寶強的保底失敗了,但歡喜傳媒總歸是穩賺不賠的。

同樣,根據歡喜傳媒的公告顯示,《囧媽》的投資額為2.17億元,而如今橫店影業給出了6億元的保底,這對於歡喜傳媒來說,在影片《囧媽》上映前已經獲得了一份保障,收回了部分資金。這正是碼盤成功的歡喜傳媒求穩的表現。

在項紹琨看來:“從宏觀上來講,我們用了三個整年多一點,逐步進入到了良性發展的新階段。”但是這種“良性”究竟是哪一種“良性”呢?

2

橫店影業:激進

絕境求生or自殺式前進?

《囧媽》被保底24億,歡喜傳媒連續兩年“安穩”賺錢?

與歡喜傳媒終於迎來盈利不同的是,隨著影視寒冬的持續,以及像具有製作優質內容的博納、華人文化等全產業鏈巨頭的衝擊,橫店影業的日子並不好過。

從財報上來看,近幾年橫店影視的利潤一直呈負增長。

《囧媽》被保底24億,歡喜傳媒連續兩年“安穩”賺錢?

而在營業總收入的構成上,主要靠電影放映業務獲利的橫店影視,在廣告業務和賣品業務以及主營業務上獲利都不太理想。由此,轉向上游成為橫店影視的新方向。不過,從目前來看,橫店影業在投資影片方面收益同樣不佳。


縱觀橫店影視所投資的影片,譬如今年參投的三部春節檔影片《飛馳人生》《新喜劇之王》和《熊出沒原始時代》,雖然它們分別斬獲了17.16億元、6.24億元以及7.14億元的票房,但橫店影業最終能夠得到的回報卻只是皮毛。這主要源於橫店影視雖然參投了影片,並獲得了聯合發行的身份,但仍處於外輪投資,導致絕大部分收益早已被核心投資者瓜分,獲利空間極其狹小。



此次,橫店影業選擇保底徐崢的《囧媽》,可能便是出於之前的投資經歷,希望高風險獲得高回報,以核心的投資者身份入局,獲得更大的利益。

然而,根據今年橫店影視第三季度所披露的財報顯示,橫店影業現金流能力有所削弱,可持續經營能力轉向惡化。於橫店影視來說,在此種條件下,保底《囧媽》不啻於一場豪賭,贏了皆大歡喜,輸了,可能導致橫店影業一蹶不振。

《囧媽》被保底24億,歡喜傳媒連續兩年“安穩”賺錢?

自殺式前進的橫店影業,此種選擇或許是迫不得已。之前在外輪投資,只求一個投資份額。然而,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下游經營遇阻,通過在上游的投資來撬動市場,實現資金回收成了終端影院的希望,但所要承擔的風險無疑巨大。

下游發展不利,尋求上游投資良機,這不是橫店影視一家所為。如今,橫店影業保底發行《囧媽》,背後是一批傳統院線品牌的高度凝視,是選擇下注還是另尋它路,橫店影業的“過年紅包”都是一個拐點,

3

市場檔期:集中&輪空

頭部內容集中四大檔期,附屬品是新一輪的泡沫產生。

《囧媽》被保底24億,歡喜傳媒連續兩年“安穩”賺錢?

24億的保底發行,什麼樣的檔期才能幫助《囧媽》承載如此之大的市場體量?無疑,四大檔期成為此類頭部影片的必爭之地。但實際上,這對四大檔期的內部排序也會形成一個大的調整。


從目前來看,考慮到暑期檔影片的口碑需要長期的發酵,再結合之前的“囧系列”調性,《囧媽》更類似於一個“快消品”,它需要快速發酵、然後爆發。所以選擇春節檔,可能是最為理想的檔期。

但實際上,大的檔期成了保底發行影片的首要甚至唯一的選擇。



像保底5億的《西遊降魔篇》,上映時間為2013年大年初一;同樣保底5億元的《心花怒放》,檔期選在了2014年的國慶檔;而由博納3.5億元保底的《後會無期》,進軍了2014年的暑期檔。《美人魚》《一部之遙》《大話西遊3》《戰狼2》《盜墓筆記》《瘋狂的外星人》《我不是潘金蓮》《大鬧天竺》等保底發行影片,選擇的檔期無不是四大檔期。

其實,這對於整個行業來說,並不健康。尤其是這兩年,整個市場的冷熱分明愈加嚴重。雖然24億、28億的保底發行看上去極其誇張,但如今在頭部檔期裡20億+早就是一個標準的準頭部體量。

需要說明的是,如今四大檔期裡賀歲檔基本上被“輪空”,優質國產大片基本上不會進駐。而暑期檔因為超長的戰線,對於影片的口碑發酵要求極高,除了快速的話題反應外還需要經受長時間的質量考核,對於高額的保底發行來說同樣風險極高。

《囧媽》被保底24億,歡喜傳媒連續兩年“安穩”賺錢?

那麼,適合保底發行的檔期只剩下了春節檔和國慶檔兩個高密集型的檔期。另外,《囧媽》早早就宣佈挺進春節檔,而同期其他對手甚至提前一年或兩年開始“佔坑”。


其實無論《囧媽》保底成功與否,關於春節檔的紅利爭奪必然會更加激烈。而對於其他檔期來說,後果其實還是非常讓人焦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