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千年的地窨院,下雨水到哪裡去了,為何現在居住的多是老人

最近一段時間一直拍攝地坑院和窯洞,關於地坑院的雨天排水問題頗受大家關心,晉南這幾天連續降雨,今天小編冒雨前往山西平陸的張店鎮,實地拍攝下雨天的地坑院,給大家看看地坑院的排水系統和下雨天地坑院裡的人們都在幹些什麼。

傳承千年的地窨院,下雨水到哪裡去了,為何現在居住的多是老人

進村不見院,平地冒炊煙,這是對地坑院的真實寫照,這是一座修建於70年代的標準地坑院,平陸當地叫地窨院也叫地下四合院,站在窯洞頂邊上,只能看見地窨院四周用磚砌起來的攔馬牆和碾場用的碌碡,攔馬牆在這裡有3個作用,一是為了美觀漂亮保護崖面防止落土,二是為了防止下大雨雨水倒灌進入院子裡,三是防止平時在窯洞頂碾麥時候牲畜和人不小心掉下去。

傳承千年的地窨院,下雨水到哪裡去了,為何現在居住的多是老人

站在這個位置可以看出窯洞頂的場面地勢沿著攔馬牆4周地勢逐漸降低,這有利於雨水的排出。窯洞頂也會在雨後天晴撒上麥糠,用碌碡再次進行碾壓結實,便於雨水順利流走,防止雨水下滲。由於黃土經過碾壓非常瓷實,下雨天走在上面也不會泥濘。

傳承千年的地窨院,下雨水到哪裡去了,為何現在居住的多是老人

站在窯洞頂的攔馬牆往下看,這個地坑院算是修整的非常完善檔次比較高的一座地坑院,院子四周用磚瓦砌起來,中間立面用磚砌成花牆,在攔馬牆下做的青瓦挑簷,下面用藍磚疊起外伸,上鋪青瓦。下面四周牆面用黃泥加麥秸泥光,挑簷極大地保護了下面的牆面不受雨水沖刷。

傳承千年的地窨院,下雨水到哪裡去了,為何現在居住的多是老人

由於地坑院的深度都比較深,深度約在8-9米左右,為了進出方便,地坑院通常會修一個坡道進出。坡道的長短決定了坡道的坡度,在地勢不受限制的情況下都會盡量延長前伸,而較長的坡道又會收集更多的雨水,在大門口處通常會有一個入水口來收集坡道的雨水。

傳承千年的地窨院,下雨水到哪裡去了,為何現在居住的多是老人

這戶地坑院的坡道用磚鋪成而且比較長,為了防止雨水流進門洞,在大門口設計了一個暗渠來收集雨水,雨水通過大門前的篦子右下角流入暗渠,在裡面門洞的側面挖有一個不太大的滲水井,只要洞坡外的雨水不倒灌進來,再大的雨完全可以及時滲入地下。

傳承千年的地窨院,下雨水到哪裡去了,為何現在居住的多是老人

圖為大門裡面的門洞,雨水通過暗渠流入門洞旁邊的滲水井,為了美觀和防止人畜跌入,滲水井已經封了起來,看不見裡面滲水井的情況。

傳承千年的地窨院,下雨水到哪裡去了,為何現在居住的多是老人

圖片左上角的門洞就是從外面進入地坑院的通道,院子裡四周根基用磚砌成一米高,最大程度的保護了地坑院窯洞的牆基,不受挑簷滴下來的雨水侵襲,為了保證下雨天院子裡不泥濘,院子裡也鋪了磚頭,只留下中間一塊地勢略低,用來栽樹養花種菜,最大的作用是用來滲水,不是特別大的雨水,一般都會直接從中間沒鋪磚的低窪處快速下滲。

傳承千年的地窨院,下雨水到哪裡去了,為何現在居住的多是老人

連續三天雨水地坑院的牆面還是很乾爽,這都是上面挑簷的功勞,圖中的大爺是這個院子的主人,今年78歲,70年代中期帶領全家人在鄰居們的幫忙下陸陸續續用了2年時間建成了這座地坑院。大爺患有嚴重的哮喘,就連聊天都會氣喘吁吁。老伴在窯洞裡休息,不便進入窯洞裡拍攝打擾老人休息,沒有拍攝到老兩口生活的窯洞裡的場景。

傳承千年的地窨院,下雨水到哪裡去了,為何現在居住的多是老人

圖片裡柴火堆右邊的鐵板下就是這個院子的滲水井,說是滲水井其實是紅薯窖,一物兩用,雨季收集院子裡來不及下滲的雨水,到了秋季用來儲藏紅薯,由於雨水的流入,保證了紅薯窖裡的溼度,兩全其美,不得不佩服勞動人民的智慧。

傳承千年的地窨院,下雨水到哪裡去了,為何現在居住的多是老人

三天的降雨,雖然是持續降雨,但是沒有短時間的大雨,雨水全部滲入院子中間的地裡,紅薯窖裡沒有流入一點雨水,大爺說,只有下暴雨的時候雨水來不及下滲,才會流入這個紅薯窖裡。紅薯窖下面兩邊各有一個窯洞,滲水能力很強,所以這個院子建成到現在40多年從沒受到過雨水的威脅。

傳承千年的地窨院,下雨水到哪裡去了,為何現在居住的多是老人

這個地坑院的大門在裡面鎖著,我們在上面打招呼也沒人回應,應該是老人耳朵不太好使或者在睡覺,看到雨天院子裡溼滑,怕老人出來開門不安全,我們就沒再喊叫,就在窯洞頂拍攝了幾張照片,排水方式基本一樣,只是這家院子裡沒有鋪磚,中間沒有栽植樹木,種了一些花草,院子中間左下角的圓形井蓋下面就是收集雨水的滲水井。

傳承千年的地窨院,下雨水到哪裡去了,為何現在居住的多是老人

為了使大家看的更加清楚,長焦拍攝了這張照片。可以看清楚雨水的流向,大多滲入地下,只有大雨的時候才會流入滲水井。

傳承千年的地窨院,下雨水到哪裡去了,為何現在居住的多是老人

這個地坑院裡住著一對6旬夫婦,院子的排水方式和前兩家一樣,院子中間的低窪處由於沒有耕種,地面比較硬,滲水比較慢。所以看的比較直觀清楚,低窪處的多餘雨水通過左上角的入水口流進車棚下面的滲水井裡面,

傳承千年的地窨院,下雨水到哪裡去了,為何現在居住的多是老人

下雨天不能下地幹活,爺爺奶奶陪2個孫女在窯洞裡的土炕上玩耍,夫妻倆10年前已經在外面蓋了平房,由於孩子父母在外打工,地坑院距孩子學校近,這幾年為了照顧孩子上學,又重新搬回來居住。不知道通過今天的拍攝大家對地坑院的排水是否清楚,不明白之處歡迎評論區留言。若喜歡本圖集,敬請轉發!【喜歡看更多百姓圖片故事請點擊右上角添加關注】

傳承千年的地窨院,下雨水到哪裡去了,為何現在居住的多是老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