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切涅格:轉瞬即逝的突厥化南俄草原霸主

佩切涅格:轉瞬即逝的突厥化南俄草原霸主

佩切涅格是使用突厥語族語言的部族聯盟。他們的名稱來源於古代突厥語中的兄弟,意思是若干部族組成的集團。由於草原帝國往往是由多個來源的部族結成聯盟,這一稱呼也暗示了自己的複雜來源。



在黑暗時代與中世紀的交替階段,他們曾是南俄草原的霸主,控制著黑海北岸。但周遭的強敵摧殘,最終還是讓他們的霸業顯得非常短暫。

曲折的源頭

佩切涅格:轉瞬即逝的突厥化南俄草原霸主

最初的佩切涅格生活在鹹海與錫爾河之間



佩切涅格的聯盟由8個主要大部落構成,又可以向下分出40個小家族。中世紀前期的波斯文獻就認為,他們是古代的突厥烏古斯部落聯盟成員。拜占庭則覺得他們是幾個突厥聯盟中最高貴和勇猛的部分。但實際上,這個部族集團也有很濃烈的印歐基因和文化元素。

佩切涅格的故鄉最初位於鹹海和錫爾河之間。在中國的《隋書-西域傳裡》,也曾經提到過這個部族位於阿蘭人附近和東羅馬帝國的東部。公元8世紀中期,隨著突厥汗國的崩潰,曾經帝國旗下的各個部落開始了內戰。葛羅逯人就擊了烏古斯聯盟,並迫使他們西遷,進攻佩切涅格人的領土。於是,除了小部分歸順新主外,大部分佩切涅格人都離開了故地。在損失了大量作為經濟基礎的牲畜後,最終抵達烏拉爾山脈和伏爾加河流域間的土地。

佩切涅格:轉瞬即逝的突厥化南俄草原霸主

佩切涅格很快在南俄草原佔據了空檔

公元9世紀的穆斯林文獻記載,新的佩切涅格領土比之前更加遼闊,需要騎行30天才能完全穿過其境。他們與庫曼、哈扎爾、烏古斯和斯拉夫人接壤,也經常性的襲擊哈扎爾和帝國的臣民布爾塔斯人。於是在9-10世紀之交,遭到兩者從東西方向的同時夾擊。在對手的強力壓制下,佩切涅格人被迫開始了新一輪西遷。公元830-850年之間,他們來到了位於頓涅茨河和庫班河之間的牧場放牧。此時,居住在庫班河附近的佩切涅格人依舊受到哈扎爾人影響,受到後者節制。居住在頓涅茨河的佩切涅格人則保持著獨立。最後那些留在烏古斯部落聯盟中的成員,被稱為突厥化佩切涅格,乃至直接自稱烏古斯人。

幾乎同一時期,拜占庭帝國開始和佩切涅格聯盟,對付那些非常難纏的敵人。其中既有早期的羅斯公國,也包括同樣屬於早期突厥化集團的馬扎爾人。佩切涅格人在889-893年間,將馬扎爾驅逐到了第聶伯河以西的地區,保加利亞沙皇西梅昂一世也僱傭他們去防禦後者。在聯合打擊下,馬扎爾人最終進入了潘諾尼亞平原,並在那裡建立後世匈牙利的前身。

佩切涅格:轉瞬即逝的突厥化南俄草原霸主

馬扎爾人一直是佩切涅格的主要對手



不穩定的霸權

佩切涅格:轉瞬即逝的突厥化南俄草原霸主

佩切涅格始終需要抵抗北方的羅斯人壓力



到了9-10世紀,隨著哈扎爾帝國的崩潰和羅斯人的崛起,佩切涅格佔領了黑海以北草原和克里米亞半島的大部分土地。同時也包括第聶伯河與多瑙河之間的牧場。和之前的遊牧強權一樣,他們繼續靠劫掠周邊民族為生,併為其他勢力充當僱傭軍。由於可汗對於部落子民的節制比較有限,所以會出現部落和可汗命令相違背的情況。以至於不同的佩切涅格部隊,經常出現在對立的兩支軍隊中。

在戰術上,佩切涅格的多數人僅僅擁有皮甲、馬刀、戰錘和輕型戰斧。所以和過往的哈扎爾、薩爾瑪提亞不同,這些人執行最典型的遊牧民族非接觸戰術。通過伏擊、散佈瘟疫和汙染物來打擊對手,用堅壁清野的辦法干擾對方後勤,或者在戰場上施展打了就跑騎射戰術。他們用動物骨片和角片加固的複合弓,特製寬刃箭頭的射程和威力也令敵人印象深刻。所以周邊勢力都比較畏懼他們製造的移動箭雨。

佩切涅格:轉瞬即逝的突厥化南俄草原霸主

佩切涅格人以威力巨大的弓箭聞名

佩切涅格的傳統仇敵,是西面的馬扎爾人。但後者有了匈牙利盆地而樂不思蜀,反而與之聯絡起來劫掠拜占庭帝國。至於東北方的基輔羅斯,也和他們有過不太穩定的聯盟期。在2個多世紀的時間內,他們不斷的發起襲擊,有時會升級為全面的戰爭。在這些衝突中,佩切涅格騎兵讓斯拉夫人從瓦拉幾亞地區逐漸往德涅斯特河以北遷移。然而,他們也有過聯合基輔羅斯的案例。比如在公元943年,雙方就共同南下參加了對拜占庭的戰爭。

公元968年,拜占庭人唆使佩切涅格人襲擊基輔,並將羅斯王公斯維亞託斯拉夫一世的母親奧麗加和三個幼子圍困在城內。斯維亞託斯拉夫被迫回師羅斯,將圍城的佩切涅格騎兵擊退。但在之後的970–971年,戰勝拜占庭的斯維亞託斯拉夫在返回基輔途中,被提早得到希臘人報信的佩切涅格人伏擊。經過第聶伯河畔的激烈戰鬥後,斯維亞託斯拉夫陣亡,頭顱被可汗按遊牧民族的習慣作成酒杯。

佩切涅格:轉瞬即逝的突厥化南俄草原霸主

痛飲羅斯大公頭顱的佩切涅格可汗

不過,由於羅斯和其他斯拉夫人的影響,佩切涅格也開始轉向了半農耕生活。他們在冬季的山谷裡避寒時,會進行一定量的粗放農業耕作,保證全民能夠度過難熬的寒冬。

到了弗拉基米爾大公和智者雅羅斯拉夫的時期,羅斯人開始步步緊逼,讓佩切涅格的勢力逐步衰退。也是隨著他們的勢力衰退,邊上的庫曼人又填補了權力缺口。佩切涅格人則越過多瑙河,徹底退出了黑海草原。除了極少數留在匈牙利和羅斯公國的私人衛隊成員,大部分人都已不再是黑海北岸的草原主人了。

佩切涅格:轉瞬即逝的突厥化南俄草原霸主

羅斯人的壯大 讓佩切涅格壓力巨大



步入消亡

佩切涅格:轉瞬即逝的突厥化南俄草原霸主

佩切涅格在最後階段還企圖入侵拜占庭



歷經了和周邊各民族的一系列戰役後,不同信仰的突厥人在文化血緣關係下聯合起來。公元1090-1091年間,士麥那的察卡埃米爾試圖聯合那些深入安納托利亞和多瑙河以南的突厥,以求在曼茲克爾特戰役後的混亂中謀求更多的利益。但在1087年,拜占庭宮廷就得到了這次大入侵的風聲。

在此之前,佩切涅格人對帝國已經有了2次大規模的入侵。這次,他們又組織了8萬大軍,在沿途洗劫了巴爾幹北部地區後,直奔帝都君士坦丁堡。由於拜占庭軍隊的孱弱,阿列克修斯皇帝就被迫向驅逐了佩切涅格的庫曼人求助。在利益引誘下,庫曼人爽快的同意加入拜占庭軍隊。

佩切涅格:轉瞬即逝的突厥化南俄草原霸主

遭到瓦蘭吉衛隊突襲的佩切涅格人

1091年春季,拜占庭和庫曼聯軍在本國境內匯合,一起來前進到利沃尼昂附近。由於佩切涅格人帶著妻兒和家屬,所以讓營地裡平添了很多不必要的混亂。漫不經心的守軍也沒有足夠精力去防範敵襲。結果,在自己還沒有完成佈陣前,聯軍就衝入敵營。以北歐僱傭兵為主的瓦蘭吉衛隊,成為聯軍大開殺戒的嚮導。佩切涅格人在自己的營地內,遭到了幾乎是一邊倒的大屠殺。拜占庭帝國也藉助這次勝利,扭轉了長期對突厥作戰失敗的不利形勢。

此戰之後,拜占庭將投降的佩切涅格人和庫曼人都安置到今天的馬其頓地區。三年後,佩切涅格再次遭到庫曼人襲擊,剩下的成員被後者同化或收編。1122年,拜占庭軍隊再次擊敗佩切涅格,讓他們不再作為獨立的自治區存在於世。這個集團的成員,最終成為匈牙利和保加利亞的一部分。後者還將他們作為邊疆駐軍,成為緩衝敵人侵略的前鋒。到11世紀,拜占庭又將被俘的亞洲突厥人和阿拉伯人安置過來。這些俘虜開始小規模地在佩切涅格人中間傳教,並讓這些逐步轉向定居的前遊牧民皈依伊斯蘭教。

佩切涅格:轉瞬即逝的突厥化南俄草原霸主

拜占庭軍隊的屠殺 直接瓦解了佩切涅格聯盟

在匈牙利,由於早期居民有著類似於突厥系的牧民政治結構。所以佩切涅格人就幾乎毫無壓力的融合進當地社會,依舊在首領和貴族親衛的保衛下生活。此後,他們長期承擔軍事義務,為國王提供輕騎兵力量。直到14世紀,他們的大名終於發出成一個軍事貴族階層。這些人因戰功而免於受到普通法律約束,並且可以免交十一稅。

直到今天,除了匈牙利的部分姓氏有著佩切涅格人起源,巴爾幹半島也有很多以佩切涅格命名的地名。但這就是他們留下的少有痕跡。其他可識別的遺蹟都早已不見蹤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