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没有投资大师?

​​在中国A股市场里,当代投资大师可谓寥寥无几。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按理说应该产生一大批证券投资大师。排除那些“闷声发大财”的,能进入公众视野,让大家钦佩的投资大师少之又少。我心中的大师包括张磊,李录,段永平,徐翔。除了徐翔,其他人基本上都是主要做美股的。剩下还有很多知名投资者仍需时间的检验(不列名字了~)。

当然,每一次牛市都能产生一波新股神,但是每次的股神都不一样!因为前任股神很有可能已经死在沙滩上了…

我认为这种股神不过是池塘里的鸭子,以为自己做的很好,其实只不过是水平面上升了而已!

另外,自从巴菲特的投资理念被引入国内后,打着价值投资口号的“价值”骗子远远要比大师多的多(李大霄、叶檀……)~

那么什么是投资大师呢?

我认为可以称之为投资大师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1.可复制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投资的盈利模式必须是可复制可持续的。凡事不可持续的,都终将灭亡。一次赚多少不是关键,关键是能赚多久!投资是马拉松,绝不是100米冲刺。

那么什么是可持续?可持续的东西具有一个特点,就是你得到的东西在大多数其他人看来,是你应得的,这就可持续了。

有些基金经理,先抽2%-5%佣金,赢得时候再拿20%,如果输的话把基金关掉,明年换个名字再开个新的,这种就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大多数人都会认为他就是个骗子。

2. 交易行为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也就是说,他赚的钱不是坑蒙拐骗来的,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换来的。通过操纵股价,内幕消息,欺骗散户等手法赚再多钱也不配叫做大师!

3. 敢于将自己的投资理念公布于世

做投资的有几个人没读过巴菲特的股东信,彼得林奇的《战胜华尔街》,索罗斯的《金融炼金术》。为什么他们敢公布?因为投资没那么容易,不是看一本两本书就能解决的,当然如果你不看,死的更惨,死的更快~

“我的剑,留给能挥舞它的人。”我想这就是真正的大师留下著作的原因。

为什么中国的投资大师那么少呢?我认为原因如下:

1. A股不是亲儿子,投资者无法分享到企业利润的增长

按理说,中国过去25年的高速发展应该创造出一个伟大的A股。为什么经济高速发展但是A股常年这么萎靡呢?我认为,除了企业利润是粗放式增长这个原因之外,主要是因为投资者无法分享到大多数企业的利润增长。

为什么呢?核心在于A股里好的管理层太少!

对投资者来讲,好的管理层是指愿意将运营成果和大众投资者分享的管理层。

很多中国企业赚了钱就是不给投资者分,要不然就是找个借口把钱移出去,要不然就是乱投资。对企业来讲,哪有那么多好项目,当项目回报率不足时,就应该把钱返给股东。

不仅不分钱,很多企业管理者经常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千方百计的圈骗投资者的钱。

大多数A股企业可以说是光圈钱不分钱,光说故事不干实事!

为什么美股走势那么强?因为它是跟国家经济挂钩的,国家在发展意味着企业利润在增加,然后企业增加的利润拿来跟投资者分享,从而刺激了股价上升。

巴菲特投资理念的基础之一就是你的投资收益来自于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问题是企业如果就是死活不分给你它的自由现金流呢?不仅不分给你,还把钱投在一些烂项目上,你干瞪眼也没用啊~

美股里有很多运营不错的小公司。这些小公司知道自己虽然不容易倒闭,但是也没什么光明的未来,于是他们基本上把每个季度的自由现金流全部分给投资者。

这叫什么?这叫良心!

我在过去三年买了一个小型炼油厂公司的股票,买入价格不算便宜,但是过去三年累计股息收益超过我投资成本的50%了,A股可能有这样的投资标的吗?这主要是因为人家的管理层乐于跟投资者分享。

说到这里,不得不吐槽下聚美优品,你看看陈欧这德行,还为企业代言呢。股价创新低,你应该好好经营把股价拉回来,而不是昧着良心直接低价私有化了!为什么中概股在美国估值普遍偏低?就这种管理层的素质,谁敢信任你?!你敢把钱给他?!你坑的还是在美国的华人同胞!

2. A股对冲手段太少

我完全无法想象全球第二大的证券市场竟然没有多少对冲工具。融券?孩子你想多了,没多少券可以让你融。想真正的对冲一下还要去开港股或美股…真是尼玛见了鬼了。

你能想象A股有多少投资者根本不知道期权是什么玩意吗?!巴菲特早期做了400多笔套利交易,可是这种交易在A股不存在啊….. 大多数对冲基金成立的基础就是股市有可以对冲的工具,从而把风险锁定…A股木有啊….

3. 没有完善的清算制度

你想在A股玩格雷厄姆那套价值投资?没门!格雷厄姆以资产清算价值的1/3买入股票。问题是这要有人清算啊,谁来清算?你来?证监会来?企业自己来?你想多了。A股目前也就退市了一家企业—ST博元。即使退市了破产了,你相信它会老老实实把清算的钱分你?反正我是不信。

4. 投资大师需要极其与众不同的性格特征

投资如何获得超额收益?本质上来自于预期反转。也就说当大家对一个公司有点预期都没有的时候,这个公司股价很可能是被严重低估的。这需要什么?这需要站在大众的对立面,并且你的观点是正确的。我们教育体系提倡的是什么吗?是少数服从多数,是相信权威,是别当出头鸟。美国的教育提倡的是什么?是敢于挑战权威,是做自己。如果你相信大众是对的,去年5000点的时候你一定不会卖股票。

去年5000点时XX日报在鼓吹大牛市逻辑不变,XX2套里的嘉宾天天唱着目标1万点,他们比你权威,你是选择相信他们呢还是独立思考?你只有相信大众有时候很蠢,你才会考虑是不是要卖了。

我在美国上学期间,商业课上最频繁出现的单词就是differentiation(差异化)。人的价值就体现在了不一样上面。如果你做不到和别人不一样,那你如何获得超过普通人的业绩呢?如果你获得的业绩和普通人一样,为什么推荐别人直接买入指数型基金?

那么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决定了大师与众不同呢?

性格特征1:敢在别人恐慌的时候买入,在别人盲目乐观的时候卖掉股票

这一条特别难做到,但是几乎每个人都认为自己能做到,或者下次能做到。每次暴跌之后,总会有人说下次我一定提前卖出。相信我,99%的人下次依旧不会卖出。这就是人性,市场在上涨,你不允许自己卖掉股票,因为你怕落后于其他人。

性格特征2:与生具来的风险意识

几乎所有投资者都知道风险第一,收益第二(新韭菜例外)。问题是,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依旧不会这么做。关键是能及时察觉到风险。除此之外,风险的量化标准是不存在的,这是全美最牛的量化投资者詹姆斯西蒙斯在我们学校演讲中说的原话。换句话说,他的量化投资里面并没有简单的使用方差来替代风险。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华尔街大多数量化模型都没什么鸟用的原因之一。

性格特征3: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很好

换句话说文理分科不利于产生伟大的投资者!这个其实也很好理解。作为投资者,你需要精确的计算,严谨的逻辑,这是左脑做的事情。但是同时,你还需要根据微妙的线索来勾勒出公司的前景,而不是死分析过去的一些事实。

如果你没有办法创造性的看问题,那么你就很难挑出与众不同的投资标的。

性格特征4:极度自信同时又能很快意识到自己错了

这是最难做到的一点。即使1999年面对媒体的批评,巴菲特依旧坚持不买科技股。巴菲特2011年开始买入IBM,直到去年12月份还在买。然而全世界都觉得他疯了。当全世界都觉得你疯了的时候,你还能正常思考吗?在投资过程中,大起大落之中却丝毫不改变投资思路太难了。

更难的是极度自信的同时又能察觉自己错了。巴菲特2007年买入康菲石油,08年就公开承认自己做了错的投资决定。

性格特征5:极度沉迷于投资这个游戏,并有极强的获胜欲望

这一点上不得不佩服徐翔,你能做到一天到晚满脑子都是在思考投资吗?这些大师们清晨醒来时,半梦半醒之间,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他们研究过的股票,或者是他们考虑卖的股票,又或者是他们的投资组合将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什么以及如何规避他们。大多数人都没有办法做到痴迷的状态,人们也无法强迫自己对投资痴迷。

中国为什么没有投资大师?

中国为什么没有投资大师?

中国为什么没有投资大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