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用鼻孔對著孩子”,用這個姿勢與孩子溝通的家長,帥呆了

仔細想想,作為父母,是不是有時候工作太忙了?生活壓力太大了,忘了與孩子平靜的交流。

有沒有過這樣的情況:晚上工作得很晚,回到家裡孩子的作業並沒有寫很多,而是看了一下午的電視。你推門而入,他也只是撇了你一眼,也沒有解釋為什麼看了一下午電視,也沒有因為你回家了而感到欣喜。

“請不要用鼻孔對著孩子”,用這個姿勢與孩子溝通的家長,帥呆了

那一瞬間你肯定是會覺得失落和憤怒,自己的孩子為什麼這麼不爭氣,自己的孩子為什麼跟自己不親近?

其實作為父母有沒有想過:在孩子眼裡,父母一直是高高在上的,孩子抬頭只能看見你們的鼻孔,他不敢對你說話,因為無法平視你的眼睛。

父母教育孩子,也應該多從孩子的角度去想一想這些問題,想想以孩子的視角,他看到的世界是怎樣的;以孩子的視角,他經歷過之後內心真實的想法是什麼?比如帶著孩子看遊街的表演,密密麻麻的人群,作為家長和其他成年人自然差不多高低,對於看一場表演來說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在孩子的視角他看到的只有密密麻麻的腿而看不到遠處的表演。

“請不要用鼻孔對著孩子”,用這個姿勢與孩子溝通的家長,帥呆了

這個時候作為父母應該做到尊重,孩子能夠看一場表演的權利,把孩子抱起來,或者是讓孩子騎在自己的肩上。有些家長會覺得這種行為是虐孩子,其實不然,這樣做只是為了讓孩子和大人處在同一高度,讓孩子從內心感受到那一份尊重和來自父母的關注。

和孩子交流的時候,父母也應該“蹲下來”,平視孩子的眼睛,聚精會神的聽孩子說話。等你蹲下來和孩子處於同一高度時,父母的面部並不扭曲,也沒有給孩子高高在上壓迫感覺?孩子就會覺得你願意和他溝通和交流,他也會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長久以來,孩子就會成為性格平和,脾氣溫順的人。

“請不要用鼻孔對著孩子”,用這個姿勢與孩子溝通的家長,帥呆了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意味著一種平等,也意味著提高了溝通的效率。

當父母蹲下來和孩子說話時,語氣語調自然的會降低三分,言語之中會有溫柔的感覺。孩子看到的不再是高高在上、趾高氣昂的父母,而是一個能和自己平視的溝通的夥伴。

當父母蹲下時與孩子之間溝通的距離就變短了,直視著對方的眼睛,孩子會從心底裡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重視。其實孩子非常的在意父母對自己的情緒,也非常敏感父母是否重視和尊重自己。等下來是告訴孩子,作為父母給他的是愛和平等。

作為父母不應該讓孩子接受來自家庭的權威式教育。

說教只會讓孩子的內心變得不斷的壓抑,不斷的去否定自己,從而孩子從小會形成降低自己人格,過分的順從別人的心理。父母蹲下來和孩子溝通,這個時候孩子感受到的就不再是那一份來自家庭權威的批評和指責,而是一種平等溝通的態度。

“請不要用鼻孔對著孩子”,用這個姿勢與孩子溝通的家長,帥呆了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充分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那份尊重和迫切希望自己變好的心情,父母和孩子之間溝通的效果才會大大的提高。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蹲下來,是出於對孩子的尊重。

是讓孩子自我價值和自尊心提高的過程,這也會有助於孩子形成自信的性格,做事不會畏手畏腳,也不會為了得到父母的那份“珍貴的”尊重而去無下限地改變自己。

蹲下也意味著孩子感受到了那一份信任,彼此之間距離的縮短能更有利於讓孩子去敞開心扉去勇敢的表現自己。

蹲下,父母和孩子之間就不再有高低之分,也沒有強迫和專制,只是兩個平等的生命之間的對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