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件大事要趁早,一件是买房一件是出名

今天是值得收藏的一篇文章,给那些真真切切需要购房的朋友们一些分享,希望通过这20条买房思维大家可以买到住着享受,卖不难受的称心房产。

01

围城

这两年的调控思路,我们完全可以看出来,高层正在各个城市建立“围城”,外人进不来,进来的出不去。

只要解决了跨省市买房的问题,炒房就可以抑制住。只靠本地土著的刚需和改善,房价根本不会大涨。

我们过去的每次暴涨,都是在人为的创造购买力,现在则相反,是要消灭购买力。由此可以试想下天津为什么没有大涨,刚需还是太少。

02

最有价值的城市

房产投资最热的城市,不一定就是最有价值、最安全的城市,比如惠州、杭州湾,还有近期曝光的威海乳山。

最有价值的城市是二手房成交量超过一手房的城市,只有二手房成为主力的市场才是成熟的房地产市场。没有接盘侠,没有流动性,你再好的房子也无法变现。

一定要明白:决定你身价的根本不是新房,而是二手房!

03

都市圈谎言

现阶段,真正有实力构建都市圈的,只有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剩下的杭州、南京、重庆、天津、成都、武汉等强二线城市,根本不具备辐射和外溢的功能,因为他们尚处于虹吸和聚集阶段。

所以,千万别听信销售和大V的忽悠环京、环沪、环深具备投资价值,但环二线绝对是个坑,十年二十年都不一定能填起来的超级大坑。

04

新区的坑

投资新区房产必须遵循以下几条:

一、必须是市级以上新区,最好是国家级新区,县级乡级新区躲的越远越好。

二、新区必须与主城区接壤,中间不能有割裂带,而且距离不能超过10公里。天津滨海新区发展不起来就是因为不仅与城6区距离太遥远,而且之间割裂带太过显著。

三、新区投资首选启动区和示范核心区,外围谨慎投资。

四、没有地铁的新区绝不要投。连地铁规划都没有,可见城市等级有多低,财力有多差,新区地位有多次。没有地铁的新区绝对是当地政府忽悠开发商和接盘侠的,没有地铁的新区就是彻头彻尾的耍流氓。

大部分新区都是低价窘迫,空炒概念榨取所谓的“投资”。

05

三不靠

不管是自住还是投资,买房最忌讳的就是“三不靠”:不靠地铁、不靠学区、不靠配套。

买房抉择时,地铁、学区、配套这三条极为重要,能同时满足最好,不能兼得时至少也要满足一条。三条都不具备的房子,不仅涨的慢跌的快,而且居住功能也会受到限制,没有了居住属性和金融属性的房子,就是一堆砖头!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地铁吃交通靠学校吃教育靠旅游吃旅游,都不靠的地方,吹的再好也没有价值。

06

豪宅与普宅

同样的价格宁愿选择市区的普宅,也不要买郊区的豪宅。增值的是地价不是房子、品牌、装修,那些都像汽车一样只会贬值不会增值。

自住可以买豪宅,但投资一定要买普宅。

07

两套起买

世间最痛苦的事,就是房子再值钱,也没法套现!名下只有一套房,是最差的理财方式。

两套以上才叫资产,只有一套自住房,其实就是穷人一个!

08

等待毁一生

人生两件事要趁早,一是出名,二是买房。

找银行借钱是省钱,存钱是亏钱。所以不要等待一切都具备了,你在考虑,那就跟孩子教育一样,输在了起跑线上。有些人错过就不在,有些时机错过就吐血。

千万记住:买房穷三年,等待毁一生。

09

便宜是王

买房要选择被低估的房子,选择毛坯的房子、选择开发商促销的房子,以及房东资金链断裂急抛的房子。

很多朋友问我二手房现在市场很乱能不能买,我说便宜就能,市场乱不乱在于价格低不低,再乱你买的是最低的,那就叫血赚。

真正的高手,玩的都是二手房,因为二手房才有灵活的差价操作空间。

买房第一原则,绝不是看的顺眼,而是单价足够便宜。

10

错杀刚需

不管是投资还是自住,最终接盘的一定是真正的自住刚需。没有纯刚需的入场,所有改善和投资都将是一潭死水,没有纯刚需小白的推动,所有房产都将是纸上财富,毫无价值可言。所以,刚需的鼓励政策不出台,楼市根本没戏。

刚需客关系到整个房地产业的存亡。所以,房价还会不会涨,短期要看政策,长期必须看刚需。

目前的局势是,首套和炒房一视同仁,宁可压制首套也不能让房价再次大涨,宁可错杀刚需,也绝不放过一个炒房。

所以,我为啥最近不建议大家高杠杆投资,就是因为,连刚需都快消失了,投资还有意义吗?

11

踏空和站岗

买房有三种需求:纯刚需、纯投资、刚需加投资。

对刚需来说,钱够就买,因为踏空的风险要远远大于站岗的风险。

对投资来说,政策好再买,因为站岗的风险要远远大于踏空。

对于刚需加投资来说,月供能维持就买,只要现金流不出问题,涨跌都不是问题。

12

洋韭菜

如果你打算投资移民,或者长线布局海外资产,那无可厚非,但如果你是被营销蛊惑,想通过海外投资赚钱,我劝你三思,因为你是在给炒房客解套接盘,烫手山芋在你这里就是最后一棒。

我简单描述:海外投资就是洋韭菜,你在祖国这片土地都玩不转,你相信外国的妈妈比祖国还要好。永远先拿外国人的钱保证本国人的利益。

13

害人的遗传

买房思维也是会遗传的, 你的父母把你带到他们的思维再用他们的经验值把你打败。事实证明如果你没有给孩子留下很多房产,就别把自己过时的意识和思维强加和灌输给孩子,因为年代不同了!

有时候有贷款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有房无贷的我和有房有贷的你10年后是截然不同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14

逃顶之时

以前有部**叫股疯,大概是卖菜的大娘都已经知道股市赚钱,结果全部被套牢。哭的哭,跳的跳,所以当大部分人都觉得一个投机的事情可以赚来收益的时候,说明大势已去了。

请切记一点:当新闻联播开始出现高房价的报道时,就是你逃顶之时!

15

最差的婚姻

两个人结婚,首付多一倍,贷款额度多一倍,房票多一倍,房产的财富应当是单身时的6倍。也就是说我老板如果10年前就结婚,现在也能完成小目标了。

婚早结一年,房早买一年,就可以省下几百万。用这几百万再买个二套房,资产轻松过千万。

现实中,最差的婚姻就是,小城市里走出来落户北上广的学霸之间的结合。如果有的选,相貌平平、学历三本的土著,远远胜过鸡窝里飞出的凤凰。所以婚姻很重要,宁缺毋滥。

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这句话对男人同样适用。(我们老板现在是单身有合适的直接加他)

16

占坑

现在很流行一句话:越努力、越幸运。但这句话在小城市里并不完全适用,因为平台不一样,反而会适得其反成为,越努力,越不幸。

以前走出小城市很难,将来会越来越简单。除了北上广深,所有省会和大城市实现零门槛指日可待。人去不了,至少也应该把资产布局到位,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先买套房,占个坑。

选择永远比努力重要,因为人人都会努力,但并不是人人都会选择。方向决定成败,失去方向的努力注定都是无用功!

17

对抗通胀

乱世黄金、盛世古董。几千年来,人一代代繁衍下来的目的,就是在传承财富、对抗通胀。

美国人的财富中,金融资产占比70%,房地产占比20%;而中国人正好相反,房地产占比70%,金融资产占比20%。

现在,最焦虑投资的不是富裕阶层,而是大量的中产,手里的几十万几百万反而成了烫手山芋。

其实很简单,对抗通胀的最佳策略就是,让自己成为通胀的一部分。

国家的资金沉淀池在哪里,哪里就是通胀的源头。最近的贸易战,可以联系一下。

18

学会敬畏

二十年的调控史,房价涨跌从未失手。点石成金,库存危机化解成为空置房财富。节衣缩食,几代人毕生积蓄只为遮风挡雨寒舍一间。

不要觉得房价高,因为高不高根本不是你说了算。因为,再高的房价我们也可以掌控,再高的房价我们都可以作为起点。

随波逐流,顺势而为,需要你买房时,千万别退缩当逃兵,让你收手时,千万别贪得无厌。紧盯那只无形的手,千万别被冠冕堂皇的口号蒙蔽双眼。买房和看人一样,别听他说,关键看他怎么做!

人必须学会敬畏,敬畏上天,敬畏恩赐,敬畏游戏规则,否则代价将是沉痛的。在你没有具备修改游戏规则的时候,敬畏就是最强大的能力。

识时务,懂敬畏,才是我们这些草根可以活下去的根本。这句与天津房产群的每个小伙伴共勉。

19

房产食利阶层

现在有个词叫作房产食利阶层。在一二线拥有多套房就是食利阶层,而“两家三代六个钱包”就是被食阶层。

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在其著作《21世纪资本论》中有个著名的观点:劳动回报永远跑不过资本的回报。

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劳动工资是最低等的收入,资产升值和资本运作才会获得大量财富,只有这样,才有金融业和服务业的产生,社会才会进步。

靠工资买房,从1998年房改的第一天起,就没有实现过,商品房从来都是奢侈品,以前是,今后也是。

所以,你的目标是作房产食利阶层,而不是靠死工资生活一辈子。

20

窝里斗

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曾经精准总结过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高速发展的秘诀,那就是各个地方政府为吸引资金、人才和政策而展开的省与省、市与市之间的竞争。张五常将这种制度视为“历史上最好”的制度。

我们的教育制度、福利制度、住房制度,无不是按照这种竞争机制设计的。

学校比学生还要多,谁还会去买学区房?养老金比工资还要多,谁还会去拼命赚钱?家家都福利分房户户都住豪宅,谁还会为了GDP和财政收入呕心沥血?

高房价,是我们这个社会进步的原动力。想想现在世界上,但凡福利保障天衣无缝,衣食无忧的国家,哪个不是弱不禁风、债台高筑、停滞不前、逐渐没落的。

人活着,总得有点奔头,如果没有,就给你整点。影视娱乐是让一些人懒惰甘愿成为朝九晚五的奴隶,这是阶级统治维护顶端人群财富一剂药!

总结发言:认识了很多搞房地产的朋友,也服务过很多的房地产公司也依旧没有过好这一生。就像经济学家在面临金融危机的时候,也是站在了这波受打击的老百姓当中,唯独不同的是他知道为什么如此,却依旧改变不了什么。所以思维你拿去,路还是要自己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