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範通信詐騙?且聽民警揭露詐騙伎倆

通信詐騙案是指通過QQ、微信、電子郵件、電話、短信、信件等通信工具實施詐騙的案件。近日,市公安機關通過打擊各類詐騙案件,有力震懾犯罪分子,最大限度地保護了人民群眾財產權益。打擊在後,預防在先。如何多長心眼,謹防上當受騙?荊門警方分析了今年以來部分網絡通信詐騙案例,揭露詐騙伎倆,希望提高廣大群眾的自我保護意識。

盜取QQ信息實施詐騙

案例:2019年5月24日13時許,京山市某公司出納員的QQ號被“公司領導”加入到一個“高管工作”的QQ群裡,要求其用公司賬戶轉賬46.7萬元到一個戶名為黃鵬的賬戶,該公司出納員立刻執行“公司領導”的轉賬指令,通過網上銀行向黃鵬賬戶轉了46.7萬元。隨後,沒過多久,該出納員突然發現這個公司領導的QQ號和這個群裡的QQ號有問題,立即找公司領導進行核對,經詢問得知其公司領導的QQ號可能被盜,並且沒有要其轉賬給任何人,發現被騙後,公司領導立即報警。

警方處置:接警後公安機關緊急按流程處置,成功止付凍結涉案資金46.7萬元,目前已全額返還。

民警拆招:

1.犯罪嫌疑人利用木馬程序盜取對方QQ密碼,截取對方聊天視頻資料,熟悉對方情況後,冒充該QQ賬號主人對其QQ好友以“急需用錢”“借錢”等事情為由實施詐騙。

2.犯罪嫌疑人使用QQ、微信等網絡通信工具,模仿相同暱稱和頭像冒充受害人的上級領導、熟人等身份,要求受害人向指定賬戶匯款、充值、購物,從而實施詐騙。

3.犯罪嫌疑人通過技術手段獲取公司人員架構,複製公司老總網絡通訊工具暱稱和頭像圖片,再使用QQ(微信)冒充公司老總,假借和其他公司合作伙伴籤合同為由,將公司財務人員拉入事前準備的QQ群(微信群)內,讓財務人員向對方公司的指定賬戶匯款。

4.犯罪嫌疑人先通過非法渠道購買通訊錄等公民信息,後使用電話發短信冒充受害人的領導或熟人,聲稱改了新號讓受害人留存,又或者讓受害人加微信、QQ等聯繫,後以急需用錢辦事、要向領導送禮等藉口,讓受害人向指定的微信或銀行卡等賬戶匯款,從而實施詐騙。

5.利用微博、微信、QQ等通信工具冒充受害人在國外的朋友,稱購機票時支付寶或者銀行卡受限制不能使用,需要受害人代買機票,然後聲稱向受害人支付寶或銀行卡轉賬,並把虛假的轉賬成功截圖發給受害人,受害人看後信以為真,繼而向犯罪嫌疑人提供的航空公司工作人員打款購票,最後發現被騙。

6.犯罪嫌疑人通過QQ冒充受害人子女給受害人發送信息,以培訓班報名為由,提供虛假的聯繫方式讓受害人進行聯繫,之後犯罪嫌疑人冒充培訓班老師以交納學費為由讓受害人進行匯款,實施詐騙。

7.犯罪嫌疑人通過QQ冒充受害人子女給受害人發送信息,假稱其在國外的教授回國,教授國內親屬要做手術急需用錢,但由於教授回國時帶現金不方便,誘導受害人與教授進行聯繫給予幫助,隨後犯罪嫌疑人冒充該教授讓受害人想辦法給其匯款,進而實施詐騙。

電話冒充熟人詐騙

案例:2019年3月21日15時許,家住荊門城區南臺的王先生接到一男子的電話(1374***649),對方稱是王先生的朋友,才換了電話號碼,並說出了“自己”的姓名、地址等信息誘導王先生信任,隨後以有急事為由找王先生借2萬元應急。2019年3月22日9時30分,王先生在城區南臺路一家銀行,按照對方所說往戶名為王竹明的賬戶轉賬2萬元人民幣。為確定是否成功轉賬,王先生特意與電話借錢的朋友聯繫,在撥打之前存的舊號碼後發現電話仍能接通,其朋友並未更換手機號碼,也沒向其借錢,更沒有給他打過電話,王先生再回撥之前一天打過來的“朋友”的電話號碼,已經無法接通,發現被騙後,王先生立即報警。

警方處置:公安機關接警後,立即偵辦,成功抓獲犯罪嫌疑人劉某,串破全國案件6起。

民警拆招:

1.犯罪嫌疑人獲取受害人的電話號碼和姓名後,以打電話的方式聯繫受害人,冒充受害人親人或朋友,以換了新手機號碼騙得信任,後隔天以違法被公安機關處理需要保釋金、遇交通事故需救治或賠償、或處理關係不方便直接出面等理由,誘導受害人轉款實施詐騙。

2.犯罪嫌疑人獲取受害人的電話號碼和姓名後,以打電話的方式冒充受害人單位領導,讓受害人到辦公室談話,後以需接待客人要送禮為由,要求受害人幫忙轉賬到指定的銀行賬戶實施詐騙。該類案件主要特點是隻打電話冒充,不使用網絡通信工具或發短信。(荊門晚報記者 李柬 通訊員 周隗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