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鴻一瞥紫陽城

如果喜歡《火苗》就點藍字關注

吧!

惊鸿一瞥紫阳城

驚鴻一瞥紫陽城

惊鸿一瞥紫阳城
惊鸿一瞥紫阳城

作者簡介:鍾長江,紫陽縣文聯主席、作協主席,安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作品散見《詩刊》《散文》《延河》《當代文萃》《思維與智慧》《新西部》等。散文入選高三語文綜合練習和現代文閱讀試卷。詩歌入選中國作協詩刊社《中國當代詩庫》等多選本,詩集《幸福多麼憂傷》獲安康市政府

第二屆文學藝術精品創作獎。

惊鸿一瞥紫阳城惊鸿一瞥紫阳城

陝西省紫陽縣是中國兩千多個縣份中,唯一以道士道號命名的縣。這個道士叫張伯端。

張伯端,道教南派創始人,字平叔,號紫陽,後世尊為“紫陽真人”,位列“全真道南五祖”之首。北宋浙江臨海人,自幼博覽群書,學貫古今中外,涉獵諸種方術。少業進士為府吏數十年,一日忽悟“一家溫暖百家怨,半世功名半世愆”,遂看破功名,浪跡雲水,訪求大道,篳路藍縷餐風宿露尋修練之地,歷經千辛萬苦,方覓得神峰山(今紫陽縣城所在地)對面、漢水之湄的甕兒山麓仙人洞洞天福地。三千里漢江與八百里任河合二為一,江面便變得非常非常的寬了,湧卷的渦流,像朵朵怒放的牧丹。原本是要直直的向東流去,突然往左一拐,北行三五里,再回頭往南,迂迴一個大大的內弓,復向東流。一脈山成了天然的屏風,狀若北斗,上面松柏參天,鶯啼鹿呦,一泉自林間奔出,飛身直下,凌空躍入江中,來得驚奇、驚險、精彩。時值深秋時節,江面煙波浩渺,風生水起,仙人洞內一縷縷、一束束白紗般霧斷續飄出,成百上千的白鷺盤旋飛翔。張伯端看得呆了,遂棄舟登岸,虔誠步入洞中。朝迎紫氣東來,鶴舞白沙,暮送斜陽西歸,碧浪金濤。青燈黃卷,皓首窮經,潛心數載,修成正果,著《悟真篇》、《金丹四百字》,成中國道教不朽經典。

惊鸿一瞥紫阳城

紫陽城是一個依山而築的小城,至今已有500年曆史。西來漢江與南來任河在此交匯,迎面一山,突兀兀一排排、一簇簇屋舍。清乾隆紫陽知縣張志超雲:“客有歷遊乎雄藩巨鎮、通都大邑者至紫陽,見路幽隘以九盤,城周圍而半里,雪浪隨風帆交激,白雲與青嶂爭奇。獨立空山,四望蒼茫,巴山還拱,秦嶺迴翔;襟楚帶蜀,挹漢通湘,羌庸之脊,勢重紫陽。”真個是“巖邑臨川近,孤城壓漢江”了。

紫陽近些年聲名日盛,“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中國名茶之鄉”猶如一顆璀燦的明珠,在秦巴漢水間熠耀生輝。紫陽民歌榮登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紫陽富硒茶,香飄千萬家,醉了億萬人。紫陽山水讓人心馳神往,紫陽民歌引人一探究竟,紫陽綠茶誘人一睹芳容。包茂高速穿境而過,從西安或安康坐火車,出了車站,順著鐘鼓灣步行5分鐘,就到了紫府路。紫府路東頭連著火車站,西頭連著縣

政府,是縣城的主街道。街道平坦整潔,四輛汽車可並行奔馳。人行道上,蓊蓊鬱鬱的香樟,像一排整齊的士兵。風過處,香樟樹葉子發出歡快的笑聲。葉子在空中翻來覆去,正面是墨綠色,背面是珠灰色,綠得沉靜,灰得從容。雨天,它是一把撐開的大傘,烈日當頭,它給行人帶來一片陰涼。街道兩邊,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商場店鋪林立,購物者一撥一撥,猶如此消彼漲的海浪。紫府路呈“U”形,在它的底部,坐落著戊子年國慶落成的紫陽廣場。廣場背倚神峰,面眺漢江,繞場一週,“神峰瑞色、紫陽仙洞、之水回波、鴛鴦戲水”等紫陽八景盡收眼底。廣場佔地42畝,地面一律用長兩尺、寬一尺、厚三寸的本地板石鋪就。紫陽廣場是紫陽人的驕傲和自豪,在平原或丘陵地方,她也許顯得稀鬆平常,但在“峰有千盤之險,路無百步之平”的紫陽,不得不讓人折服和刮目相看。中央一噴泉,沖天而起,天女散花,水霧迷濛,陽光激射,氣象萬千。周邊的房舍,全用紫陽板石覆頂,黝黑油潤,雍容典雅。廣場自東向西向南一溜32棵桂花樹,粗盈尺,高數丈,鐵幹虯枝,團團如蓋,綠陰匝地,花香滿城。天真兒童、青蔥少年手握絞輪,仰頭看風箏徐徐浮升,高過了樹梢,高過了樓頂,高過了山峰,終於成了一個黑點,眼睛也不眨一眨地盯著,風箏承載著他們的夢。夜幕降臨,露天電影閃亮登場。紫府路上接環城路,下連河堤路,河堤路具備街道和公路的雙重功能,是進川渝車輛的必經之途。河堤路外是長長的觀江平臺,江邊有著許多美麗的霓虹燈,槐花燈、蓮花燈、榴花燈……入夜,槳聲燈影,夢迴前朝。佇立觀江平臺,抬頭,天藍藍,白雲悠悠;俯首,水碧碧,魚蟹遊走。澄澈的漢江,流淌著歲月,也流淌著綠色的夢。晚飯過後,忙碌一天的人們在觀江平臺漫步、跳舞、健身。青年男女伸腰彈腿,探戈、迪斯科、華爾茲輪番上陣。老太太身著紅色衣褲,灑開檀木扇、甩動五色綢翩翩起舞。更有那娛人娛己的自樂班子,排開桌椅,拉開二胡,敲響鑼鼓,“嗨”一聲唱響了漢調二黃,鬚髮皆張,青筋暴起,眼若銅鈴,聲如裂帛。你方唱罷我登場,常引得人裡三層外三層的圍觀。

惊鸿一瞥紫阳城

紫陽城最為人稱道的,是東城門樓和校場壩民俗小區。自縣政府向東徐行百米,一座寬5米、高8米、深6米的拱形門洞巍然聳立。牆體用大塊褐磚砌就,以粘土、麥麩、米漿、石灰粘連,門洞上方一箭樓,飛簷翹角,不怒而威。門樓正面兩側牆壁上,用毛筆小楷書寫著“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原軍區佈告”全文,城門頂端書有“各界人民團結起來,建設新紫陽”的橫幅,外罩玻璃,字跡已顯漫漶。駐足察看,牆體裂縫蛛網密佈,磚面因風雨的剝蝕,留下了歲月的痕跡。順著東城門拾級而下,向右一拐,就到了校場壩民俗小區。進得裡面,青石小巷巷巷相連,猶如河汊縱橫,忽而交匯,忽而流散。在過往的歲月裡,青石大概承載了太多或粘滯或輕盈或快樂或憂傷的腳步,大多中央凹陷如馬鞍,泛著藍幽幽的光,腳踏在上面,足音跫然敲打著歲月的回聲。抬頭看天,相向的屋簷近極仄極,一絲兩縷的陽光見縫插針,太陽便顯得遠了和小了許多。一個人在小巷深處遊走,便覺小巷是口古井,滿腹心事七上八下,總是無法打撈起光陰的碎片。小巷目睹了太多太多的榮辱沉浮,愛恨情仇,生離死別,物是人非。打著油紙傘的丁香一樣的姑娘,消失在小巷的拐彎處。如今,小巷老了,就讓它在陽光或月華下靜靜地懷想。小巷兩邊的屋舍隨形就勢,一律木板建造,或正方形,或長方形,或三角形,不規不則,隨心所欲,匠心獨具,妙趣天成,藝術誕生於自由,死於約束。一樓是有著門樓的,原木門楣上刻了龍鳳麒麟。門前置石凳石几,彷彿若有光,一摸,一路涼到心底兒去。二樓迴廊雕著喜鵲,簷角掛著銅鈴,屋脊端坐著石獅狻猊。向一豁口缺牙的老者打聽木樓建於何年何月,答曰:“我小時候問過爺爺,爺爺說他爺爺也不知道……”心裡便暗暗稱奇。因了小巷的幽深,木樓的古樸,民俗小區成了陝西省美術家協會的寫生基地。崔振寬、王炎林、趙振川寄情於此,一年365天,天天都有來此寫生的畫家和藝術院校的師生。

惊鸿一瞥紫阳城

閒暇的日子,攀上對面山頂眺望,小城三面環水,依山逶迤而建,房屋錯落有致,屋頂的石板魚鱗一樣,在夕陽的餘暉裡閃爍著鮮活的光澤,給人體貼和溫暖。橫七豎八的小巷,像一根根麻繩,有意無意地散落其間,充滿了生活的恬淡意趣。小巷的交匯處,籠罩著大片大片的綠陰,一面紅旗高高升起,那便是社區居委會或幼兒園了。夜幕四合,一盞燈亮了,又一盞燈亮了,一盞一盞,高高低低,遠遠近近,天上的星,地上的燈,真個是“火樹銀花不夜天”了。

惊鸿一瞥紫阳城

這就是紫陽山城。雖小,但小而精緻;雖平常,但有著獨特的魅力。賈平凹曾這樣描述紫陽:“這真是一座奇妙的城,有如重慶之盤旋,卻比重慶更迷離,有如天津之曲折,卻比天津更饒趣。”這就是山城紫陽,說不盡道不完的紫陽。她就那麼平靜的存在著,日月照耀著她,清風吹拂著她,漢水滋養著她,任何文字都無法確切地傳達她無窮的神韻。假如有一天,你來到山城紫陽,在過往的歲月裡,她必將成為你夢中燈火閃亮的記憶。

END

惊鸿一瞥紫阳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