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陽城牆尋蹤

泌陽城牆尋蹤

泌陽城牆尋蹤


張正 張夕染 /文

李東昇 /整理


在泌陽縣城北約九十里之遙,伏牛山餘脈嵯峨逶迤、若游龍。到南部,竟派生一道崗巒,莽莽蒼蒼,自此向南而來;泌水在白雲山間蜿蜒,爾後由東向西也滔滔奔來,攔截了這崗巒。它血氣方剛,膂力正盛,遂集結了一道東西高地——即泌水北岸、泌河之陽。

古人可能意為此乃風水寶地。於是在西漢初便置古比陽縣城(今城內體育場);至明洪武十四年,知縣胡惠在元故址毗陽鎮(故城以南)始修泌陽縣新城池。查閱《泌陽縣誌》得知,周長五里十三步。高一丈二尺,廣八尺。後斷續修築,直到清朝道光七年。才基本竣工。迄今已達六百餘年。

據老年人講,以及經筆者不準確的步量:泌陽城垣東西長大致二里,南北寬一里,呈長方形。

泌陽城牆尋蹤

整個城牆築於南數尺的土臺上。底寬約四丈,通高約兩丈,呈八十度向上收縮。上寬可通行兩輛牛車,即約丈餘寬。牆體中間為夯土,內外由大型青磚護砌。外層靠上約丈寬,又用白石灰塗抹,因此牆體堅固。城上牆垛一人高,鱗次櫛比,環城一週,蔚為壯觀。城上道路內側,也有半人高的圍牆遮攔。

泌陽城門有四座。均為磚砌拱洞形,高兩丈餘,門道寬約一丈五。其北門始終磚屯。傳因怕走漏了風水,還戲說恐跑了縣太爺夫人。四座城門皆裝有近半尺厚的大木門兩扇,外用鐵皮包鑲,再以大蓋圓釘加固。東、西、南門上並有軒昂城樓一座。皆磚木瓦挑角構造。以土紅門窗相匹配,色彩鮮明又古樸。

東城門、西城門外圍各有弧形甕城建築。東城門外甕城門稍偏東北;西城門外甕城門則稍偏西南。在兩甕城內平時亦各有小店及飯鋪開設。

泌陽城牆尋蹤

泌陽城牆四角,除東南隅為魁星樓外,其它各有伸出城犄角的炮樓一座。其上高出城牆丈餘。觀其空場可容兩班士兵操練。另外四座城門兩廂城牆上,均有等距離小炮樓兩座。各城門及炮樓下都修有階梯,以供人們上下。

城牆四周外約十米,又有一人高度的廊寨一道(又曰攔馬牆)。其外,便有大約三丈寬的護城河環繞,水色碧綠,長年不涸。東、西門外護城河上有吊橋,以後又各修拱形橋樑一座。

又據老年人講,某年河南楊莊史姓財主,因官司敗訟,縣令說:“罰你把泌陽城垛加高五尺,恕你無罪。”財主唯命是從。不久,泌陽城又愈顯高峻挺拔。

泌陽城牆由於牢固,舊時杆匪如“老王太”、“範老二”等都未曾攻破。

抗日戰爭時期的1938年,日機轟炸泌陽城。為了便於城內居民迅速疏散逃難,又防日寇一旦佔領泌陽固守,於是第二戰區司令長官程潛命扒城牆。

自此始,泌陽城牆逐漸消失在記憶中。

泌陽城牆尋蹤

【圖文無關】

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引用來自網絡的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難免訛誤,敬請批評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