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元阳的这里,菜香故事暖,吃完想念奶奶和妈妈

在王健的记忆里,对奶奶的印象最深的,就是她脸上的笑容和她做的家乡菜了。奶奶脸上的笑容像是梯田上空的蓝天和白云,永远明朗、灿烂,而奶奶做的菜,常常让王健在发呆的时候嘴角流出口水。

王健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老家在云南元阳县逢春岭乡。在王健幼小的时候,奶奶在乡镇上的一条小巷里开了个露天小餐馆,每到街子天(每周赶集的日子,时间固定,保留至今)的时候,奶奶就用自己的摊点做菜卖给赶集的人,以此填补家用。

奶奶最拿手的菜,就是红烧梯田鲤鱼(当地民间习惯于在梯田里放养鲤鱼)和自己腌制的烟熏肉,此外,奶奶还能把一些野菜做得比肉都好吃。那个时候,尽管家里困难重重,但奶奶宁愿少卖点钱,总会特别做几道菜给孙子和孙女们饱饱口福。奶奶的举动,让王健和姐姐弟弟们感觉到浓浓的亲情。

云南元阳的这里,菜香故事暖,吃完想念奶奶和妈妈

红烧梯田鲤鱼

云南元阳的这里,菜香故事暖,吃完想念奶奶和妈妈

秘制烟熏肉

后来,王健和姐姐弟弟跟随爸爸妈妈搬到了元阳县城(老县城,今新街镇)。由于奶奶过世较早,长大后的王健,再也品味不到奶奶的味道了。在他有机会下馆子的时候,只要他做东,必定会点上红烧梯田鲤鱼和烟熏肉,只不过,直到酒足饭饱,他都觉得那菜里总是找不到奶奶的味道。

不过在家里,情况就不一样了,妈妈做的菜,总是让王健感觉到似曾相识,后来才得知,奶奶在生前已经把手艺传给了妈妈。

云南元阳的这里,菜香故事暖,吃完想念奶奶和妈妈

妈妈在做鱼

在王健结束学业之后,没过几年就走上了经商的道路。也没过几年,他就拥有了所有人梦寐的日子,房子车子、妻子儿子还有票子,好像什么都不缺。只是,王健总觉得有一个心愿未了,那就是:开个饭店,天天吃奶奶的味道和妈妈的味道,并且天天把奶奶和妈妈的味道做给越来越多的人。在他看来,这世间最有价值的财富,就是可以传承的情怀,而这情怀,就是在家庭里代代相传,并能够传递给无数人的一种温情。

云南元阳的这里,菜香故事暖,吃完想念奶奶和妈妈

王健最喜爱的一件工艺品

当王健把开饭店的想法告诉给妈妈后,妈妈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只是坚持这样一个态度:“当年你奶奶做菜给别人吃,食材全部都是从山里来的,她也曾告诫过我,做菜如做人,要让别人放心并且信任,你将来一定要做到奶奶说的那样。”

就这样,妈妈把奶奶的手艺传给了王健,同时也把奶奶的“告诫”托付给了他。

三年前,王健在元阳新县城(南沙镇)开了属于自己的饭店。元阳良好的生态蕴育了丰富的食材,但想要让饭店每天都为客人供给新鲜的菜品,必须得在食材的采购上下足功夫,为了奶奶的告诫和妈妈的嘱托,王健在这个环节上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就这样,尽管身为老板,但王健要不就跑田间地头,要不就起早赶早市(山里的人家在县城摆的菜摊),为饭店担起了“跑腿”的角色。

云南元阳的这里,菜香故事暖,吃完想念奶奶和妈妈

梯田稻谷

云南元阳的这里,菜香故事暖,吃完想念奶奶和妈妈

田间蔬菜

云南元阳的这里,菜香故事暖,吃完想念奶奶和妈妈

梯田鲤鱼

云南元阳的这里,菜香故事暖,吃完想念奶奶和妈妈

油淋梯田鸭

云南元阳的这里,菜香故事暖,吃完想念奶奶和妈妈

苤菜生伴剁肉

云南元阳的这里,菜香故事暖,吃完想念奶奶和妈妈

早市上的甜菜

猪肉无疑在饭店里用的量最大,王健能做到的是,全部的猪肉都自给。也就是说,王健在县城的附近建了养猪场,并聘用专人饲养。场里的猪全是生态黑毛猪和红毛猪,全过程用生态熟食喂养。饭店里的招牌菜“秘制烟熏肉”所采用的,就来自自家的养猪场,而腌制和熏烤的手艺传自奶奶和妈妈。

云南元阳的这里,菜香故事暖,吃完想念奶奶和妈妈

秘制烟熏肉

云南元阳的这里,菜香故事暖,吃完想念奶奶和妈妈

小炒香猪肉

云南元阳的这里,菜香故事暖,吃完想念奶奶和妈妈

哈尼蘸水鸡

王健给自己的饭店取名为“茂原”,按照他的理解,“茂原”有二意:一意为来自茂盛之地的原生食材;二意为梦圆传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