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的信号:国产自主新能源汽车品牌褪色,合资品牌逐渐崛起

危险的信号:国产自主新能源汽车品牌褪色,合资品牌逐渐崛起

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10月新能源汽车销量遭遇腰斩。11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万辆和7.5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35.4%和45.6%。这是新能源汽车连续4个月同比呈现下滑。

危险的信号:国产自主新能源汽车品牌褪色,合资品牌逐渐崛起

遭遇腰斩其实早有预示。几日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两大旗手比亚迪(002594.SZ;01211.HK)和北汽新能源(600733.SH)发布了10月成绩。

10月份,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567辆,同比降低54.58%;北汽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销量为8601辆,同比降低69%。

与之相对的是,越来越多的合资车企开始进入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榜单,这与此前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称霸榜单的状况截然不同。

这一切都从今年三季度的新能源汽车大退补开始。失去政策保护伞后,自主新能源汽车品牌开始褪色。

1

自主品牌的褪色

今年6月26日,被称为史上退坡幅度最大的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开始实施:国家补贴标准降低约50%,地方补贴则直接取消。三季度新能源车行业开始全面执行2019年补贴政策。

于是进入下半年后,新能源汽车市场迅速降温,月度销量出现“三连跌”。7月、8月、9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8万辆、8.5万辆、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7%、15.8%、34.2%。

补贴大幅退坡直接影响了厂家收益。如果一辆比亚迪以前的补贴是10万,那么7月之后就只有2.5万了。也就是说补贴取消后,车企的净盈利额度直接下降了75%。

比亚迪发布的2019年度第三季度财报显示,2019年7-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6.38亿元,同比降低9.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0亿元,同比下降88.58%。

北汽新能源的日子更不好过。其财报显示2019年第三季度共实现营业收入75.64亿,同比增长81.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却由盈转亏,第三季度净亏损额为3.67亿元,去年同期的净利润为4.82万元,同比下降176%。

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第三季度盈利明显承压。除了电池材料板块表现相对较好,整车、电池、电机电控以及上游钴锂资源板块盈利下滑明显。

失去补贴的比亚迪开始发力燃油车,如今燃油车开始成为比亚迪的增量板块。数据显示,比亚迪燃油车9月份共销售27048辆,同比增长37.72%。而SUV燃油车在10月份更是实现了141.9%的劲增。

与国产新能源汽车的褪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越来越多的合资车企开始进入产销量榜单。以10月份为例,上汽通用五菱、华晨宝马、上汽大众、一汽大众等都进入了top10榜单。

危险的信号:国产自主新能源汽车品牌褪色,合资品牌逐渐崛起

合资汽车企业一直在我国汽车工业史上占据主导地位,是由中方与国外投资方共同成立的项目。中方出让土地厂房使用权、资金等;国外投资方出让品牌、技术、资金、人才等。

在汽车技术远远落后的时代,用市场换技术是不得不面对的选择,合资汽车企业就是这种合作情况下的产物,一直占据着我国大部分的汽车市场。

2

合资品牌的崛起

10月我国最新的轿车细分市场销量数据显示,榜单前十名几乎都被德系和日系合资品牌占领。

危险的信号:国产自主新能源汽车品牌褪色,合资品牌逐渐崛起

然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一直是国产自主品牌的天下。新能源汽车一直被视为我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绝佳机会。

从2001年“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正式启动实施,到2011年9月科技部组织召开“十五”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可行性研究论证会,我国从国家汽车产业发展战略高度出发,选择新一代电动汽车作为我国汽车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以促进我国汽车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而后,新能源汽车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得到了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全方位的激励政策,从研发环节的基金补助、生产环节的双积分,到消费环节的财政补贴、税收减免、再到使用环节的不限牌不限购,运营侧的充电优惠等,几乎覆盖了新能源汽车整个生命周期。

尤其是2014年以来,国务院、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多个中央部委出台的一系列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直接推动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突飞猛进,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来看,我国已连续四年占据全球第一。

然而,中国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政策和补贴的保护。补贴退坡前,自主品牌就像温室里的花朵,无忧无虑地享受着阳光雨露;补贴退坡后,合资品牌纷纷加速在华布局,与自主品牌形成对阵,温室的生长环境开始恶化。在2018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榜及2019年6月的新能源汽车销量top10榜单上,合资品牌只有宝骏新能源一家纯电动汽车上榜,而到了7月,销量top10榜单上就有华晨宝马5系 PHEV、上汽大众帕萨特PHEV、特斯拉Model 3三家非自主品牌。

从10月份销量数据可以看出,随着补贴退坡,新能源市场也逐步回归“理性”,曾经热销的产品出现同比大幅下滑,好在有吉利汽车为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挣回了一丝颜面。数据显示,10月吉利新能源及电气化车型销量为10294辆,同比增长27%;1-10月累计销量89032辆,同比增长74%。

另外,“造车新势力”威马汽车凭借对性价比的注重,10月销量2056辆,同比增长1169.1%,跃升至10月销量top10榜单。

11月7日,国务院正式指出要保障内外资汽车制造企业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享受同等市场准入待遇。其中修订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允许外资在华投资的整车企业间转让积分。这意味着自主品牌新能源车企将与合资、外资品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同日,特斯拉通过官方微博首次公布了中国制造的Model 3照片,上海超级工厂进度“超预期”地进入了试生产阶段。另有媒体报道,特斯拉上海工厂生产的Model 3将于11月11日正式亮相,国产Model 3预计今年年底开始小规模交付,明年第一季度大规模交付。

同样在11月7日,比亚迪发布公告,比亚迪与丰田汽车成立纯电动车的研发公司签订合资协议。丰田与比亚迪各出资50%,新公司将于2020年在中国正式成立。

另外,投资达170亿元、位于上海安亭的上汽大众新能源汽车工厂现已开工建设,建成后将具备30万辆的年产能。新工厂将生产基于MEB平台打造的奥迪、大众和斯柯达品牌的多款新能源车型。

面对合资、外资新能源车企的围追堵截,我国自主新能源汽车品牌或许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