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45歲,失業,那又怎樣?

人到中年,失業。不相信中年危機,不苟且安穩的生活,走過半生,我決定真正為自己活一把。 

我45歲,失業,那又怎樣?


我,45歲,失業。

工作20年了,從一線銷售到銷售總監,從策劃文案到市場總監,再到創業失敗,每一步都刻錄著我奮鬥的足跡和奮鬥的艱辛;然而人到中年,我決定重新開始。


辛苦打拼,一次意外骨傷後,我“被”離職

曾經在一家某成長型電商平臺,我從一名默默無聞的策劃文案,經過多少沒日沒夜的加班、專注於行業內的學習和深度思考,終於成為部門主管,帶領策劃團隊不斷創新,刷新多次市場銷售記錄,策劃多次口碑與業績雙贏的市場活動,創造了該企業發展史中最輝煌的時期,甚至得到了老闆,對我們策劃推廣的內容是“業界的一面旗幟”的誇讚。

然而就在這時,一場意外的骨傷,讓我在休病假3個月、歸來不到兩個月的時候,等來了“被”離職的通知。

我一時愕然、無奈和傷心。

為我自己視為生活全部的工作而傾盡所能,換來的就是這樣不名所以的黯然謝幕,值得嗎?那一年,我已近中年。

辛苦打拼,與女兒的陪伴只有晚上9點的電話問候

曾經很長一段時間工作的原因,我經常在全國各地出差,那時女兒上小學。我現在也忘不了,每次當我小心翼翼告訴女兒,“媽媽又要出差”時,女兒那一臉的憂傷。

於是,我和女兒有了一個約定:晚上9點鐘,無論媽媽身在何處,無論多忙,都一定會打來電話給女兒。

剛開始,我都會準時在晚上9點給女兒撥通電話,聽著她接起電話,就稚嫩而歡快地問“媽媽,你現在在哪裡呢?”

接下來,離9點還差一、兩分鐘時,我的電話突然響起來,竟是寶貝女兒主動先給我打過來了!我驚喜得眼淚掉下來。

生活就在這樣輾轉辛苦中一日日流淌,女兒也在時光的更迭中,突然間長大,曾經嬌小的小手,已經無法再握在我的掌心;曾經可以隨時親一親抱一抱的小人,已經和我比肩,不願被觸碰。歲月在我的年輪中刻上了印跡,卻留不住陪伴女兒的時光!

親子陪伴,是一條無法折返的路,錯過了,就不能再來。

我45歲,失業,那又怎樣?


辛苦打拼,錯過了最疼愛我的人,愧疚無法補償

最疼愛我的人,走了。

我永遠也不能原諒自己,因為想忙完手頭的一項工作,沒能再見上奶奶最後一面;

我永遠不能忘記,當我急匆匆乘坐高鐵,輾轉到家,推開家門撲向奶奶房間那一刻,奶奶緊閉的雙眼;

我永遠不能相信,當我象兒時那樣呼喚奶奶時,再也得不到奶奶溫柔慈愛的回應。

有一句話說“父母在,人生還有來路;父母不在,人生只剩歸途。”我終於體會到其中的深意。

奶奶在,就感覺人生很長,總感到親情的帳戶上,儲蓄滿滿。而此時才發現,自己早已經負債累累,人生的路已行至一半,只想按一個暫停鍵,讓自己徹底停下來。

龍應臺在《目送》這本書中寫道:中年人的滄桑中,總有一種無言的傷痛。目送生命的逝去,目送生命的遠行,卻只能目送,無法挽留。

經過很長一斷時間的思考,我一直在問自己一個問題:我內心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我決定失業,專注於做自己喜歡的事,並用心陪伴家人,在能陪伴的時間裡,不再錯過。

我45歲,失業,那又怎樣?




別相信中年危機,有的只是中年懈怠

對我來說,真的選擇“失業”,其實並不容易,最多的質疑是“她遇到中年危機了。”

中國有句老話:月過中秋清輝減,人到中年萬事休。真的有中年危機嗎?我在羅輯思維裡找到了答案。

羅胖在一期節目裡是這樣詮釋中年危機的:

首先,中年階段走的不是下坡路,而是人生的分工變了。

就好比昆蟲界,許多父母在孩子出生以後就會死去,因為站在物種基因的角度看,繁衍種族的使命完成了,就不能再活著和後代爭搶資源了,動物界沒有中年危機,只有“物到盛年”就該死。

人類也有相似之處。人到中年之後,體能、精力不如從前,皮膚鬆弛,皺紋爬上面龐,頭髮稀疏,所有這些變化是想告訴你,你一箇中年人,大部分孩子都生完了,你還要那麼光溜的皮膚、濃密的頭髮幹什麼?

那是年輕的時候,給你吸引異性用的。現在這部分能量要節省下來,幹更重要的事了,就是幫助後代更成功啊!

所以人到中年,人生的分工出現了變化,你要接受這個客觀的事實。

其次,人到中年,雖說機體各項功能都在減退,但有一件引以為傲的事,就是中年人的大腦不僅不比年輕人差,反而達到了一個持續的巔峰狀態。

有研究發現,人的大腦認知能力在20歲時開始增長,到40歲左右達到頂峰,之後20多年幾乎沒有變化,直到進入老年才開始下滑。這主要表現在處理信息的認知能力變強了,像語文能力、數學能力、推理能力就變強了。

萬維鋼老師也說過,所謂的中年危機,其實是中年懈怠。所謂的中年危機,只是在給中年懈怠找藉口。

對此,我深受鼓舞,並深以為然。

古今來看,在中年取得成就的名人,不勝枚舉。

吳承恩在30歲後開始蒐集“奇聞”,在50歲左右創作《西遊記》的前幾十回,後來因故中斷了很多年,直到晚年才開始正式創作並完成《西遊記》。

齊白石27歲開始學畫畫,56歲開始大膽突破自己,轉變了畫風后,從此名聲大振。

向上的人生,沒有中年。

我能以積極努力的態度走好青春歲月,依然能以更穩健、堅定的步伐趟出屬於我的中年的精彩。

我45歲,失業,那又怎樣?


熱愛你的熱愛,只要開始,什麼時候都不晚

在山東,有一位叫姜淑梅的老奶奶的故事,讓我深受鼓舞。

她60歲開始認字,識字以後,她看了莫言的幾部小說,看完就不服了,她說都是山東老鄉,這樣的小說我也能寫。

她女兒就說,那你就寫吧。於是,她就真的在75歲開始寫作,81歲已經出版了4部小說,引起了文學界的震動,還拿了很多獎。

老奶奶60歲識字,70歲開始寫作,都能取得這樣的成功,我為什麼不能呢?

辛苦輾轉小半生的我,現在重新拾起我最愛的閱讀和寫作,彷彿是一個背井離鄉的遊子,周遊落魄大半生之後,陌然在一個拐角,不經意與家鄉的至親偶遇。激動、辛酸、驚喜、釋然,萬千感慨就在那一刻湧上心頭。

無論你行至多遠,內心最真實的聲音其實一直與我如影相隨,不曾離開過。

45歲,重新拿起筆、拿起書,寫作,找回我的熱愛,一旦開始了,就不晚。

我相信:為了一種熱愛,你註定要跋涉終生,不要問能找到什麼,追求本身就是神聖。

我45歲,失業,那又怎樣?


聚焦專注所做的事,學會取捨

必須承認,中年人的精力和體力是有限的,以前熬夜加班到凌晨2點,第二天6點鬧鐘一響,照樣爬起來去上班擠地鐵——996算什麼!

中年了,雖然不必每天端著枸杞泡水的保溫杯,作息規律一點都不能含糊。

我每天早上慢跑40分鐘,然後聽新聞、讀書寫作,運營個人自媒體,晚上為家人準備一頓美食,生活規律而充實。

放棄了各種朋友的聚合,代之以與寫作圈同好的不斷交流學習;

放棄了K歌購物,代之以讀書冥想和健身;

放棄了熬夜加班掙錢,代之以為個人愛好的持續學習和積累;

為了深耕親子教育領域,我自學參加教師資格證考試;為了歷煉寫作水平,我不斷學習各種寫作課程,並向多家平臺投稿;為了幫助更多家庭做好教育,我在自媒體不斷分享學到的知識,積極交流。

人生需要取捨,人到中年尤為重要。

我收穫了自己大量的上稿信息,收穫了眾多粉絲,收穫了與家人相處的溫馨時光,收穫了一種從容的人生,還有什麼比這些更有意義的呢?

小時候,為家長而活;工作之後,為事業而活;有了孩子以後,為孩子而活;人到中年,一定要為自己活。

“歲月不曾饒過我,我也未曾饒過歲月”。

我,45歲失業,那又怎樣?
只要骨子裡向上的力量還在,向上的人生,就沒有中年。
45歲,你依然可以更精緻、更優雅、更值得被愛。
願親愛的你,活出你屬於的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