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戶之敗:一位老期貨道出了交易的真相....

期市心得之一:質疑期市高風險論

曾經當我們懷著強烈的自信心,懷著對未來美好的憧憬來到期貨這個市場時,我們為的是證明自我價值,同時也是為了在這個市場中獲利,實現自己的創業之夢。

當然,我們首先知道期市是一個高風險高回報的市場,甚至於這就正是我們選擇這個市場的原因。

然而,數年過去了,高風險我們領略到了,可原來憧憬的高回報在哪裡呢,資金虧損累累,風險卻無處不在。

在與期市為伍幾年後,實盤經驗告訴我,期市本身並不是一個高風險高回報的市場,至少對我們散戶來說,期市不應該是一個高風險高回報的市場。

由於我們先入為主的接受了高風險高回報這樣一種觀念,因此在我們的操作思路中不僅期望得到很高的回報,同時也接受了期貨就應當承受高風險的觀念,而這正是釀成惡果的一個關鍵原因。

那麼我就以我的一個朋友老徐的經歷來論述這一觀點吧。

老徐是公司裡的一個客戶,資金數萬,個人資質在我看來也遠高於其他客戶,當大多數人還在奉行短線交易時他已經在進行長線投資了。

而我認識到長線投資的重要性是在兩年之後,他認為要想在期貨中獲取高利潤,付出高風險是很正常的事,在這樣的思路下,他的下單量很重,曾經在大豆的一次空頭行情中下重倉獲利不菲。

這更加讓他確信下重倉承擔高風險,獲取鉅額利潤的交易思路,他經常反駁我質疑重倉交易的一句話是:倉位大小是一樣的,止損大了獲利也大。他曾經在98年一次下30手空單。

但終因無法承受壓力而在當日平倉,但平倉之後是3個跌停板,那種懊悔之心相信大家都能體會,如果當時下一半15手,恐怕結果就不會是因壓力而平倉錯過這大好機會。

但這並不是最遭的,由於倉重,他的止損又大,即使遵守了順勢而為,嚴格止損這兩大原則,期貨的高槓杆率及技術上的失誤再加上一點壞運氣仍然迫使他連續止損十多次。

這時期貨的高風險就凸顯出來,資金迅速降到了6千元,可是他並沒有意識到錯在哪裡,而是抱怨運氣太背了,怎麼做怎麼錯,最後一筆交易就是用這6千做的,知道他下了幾手嗎,10手(透支交易)

價格先是順著他的方向小幅下跌,接著整理,再接著反方向漲了回來,止損之後只剩下幾百了,至此,原來投入的資金全部虧光,儘管他堅持長線交易是非常正確的,但僅有的幾次機會都由於各種原因錯過了,而在整理時他卻進場了。

不可能太大的止損與價格的大幅振盪合起來結果就是虧損,而重倉又起到了加重損失的作用,最終沒有等到期待中的大行情資金就已經虧光了。

儘管進場時機是他失敗的一個直接原因,但根本原因則是他高風險高回報的交易思路,其實期望在期市中獲取高回報本來就是貪婪的表現。

希望獲得年收益2-3倍的超額利潤,而行情是有限的,就只能通過加大倉位來實現,而這樣止損也必然會非常大等於是不允許自己有更多犯錯的機會,一旦運氣不佳,遭遇連續虧損,本金就會迅速下降,直到掃地出門。

讓我用數字來說明一下,以20000元本金來計算,以大豆為例,公司要求最小交易量為5手,按流行的5/100止損原則,一次虧損為1000元,摺合為20點/手(包括***)。

以近年的行情來看,即使你以長線為交易方式捕捉到了行情,在拋頭去尾後,利潤也就是300點,5手就是15000元(不包括加碼在內)而且這還是在你操作完全正確的情況下,很明顯這與我們期望在一輪行情中獲利幾倍的想法相去甚遠。

如果要想實現暴利,就必須加大倉位。比如10手,盈利就會變為30000,這個結果看來還不錯,那你的止損為10/100,也就是隻允許你虧損不到10次,你還不要忽略一點,止損只有20點,這將意味著你在這個高槓杆率的市場中,在你搭上一艘船之前你會付出更多次數的虧損,還有如果你連續虧損5次你要用剩餘資金盈利100/100才能恢複本金,而5次連續虧損在你如此小的止損下。

只要一點壞運氣就會出現,可怕吧,重倉交易在給你一個誘人的回報時隱藏了一個巨大的風險,一個你註定根本無法承受的風險。

如果你堅持5/100(甚至更低,我是3/100-4/100)的止損原則,堅持長線交易(我個人是長線交易的堅定擁護者,開始也有一個從短線到長線的轉變過程),擴大贏利上採用金字塔加碼方式,再輔以正確的技術分析。

(必須是經過驗證的,有效的方法,否則即使資金管理十全十美,交易結果也會大打折扣),則結果也會非常不錯,儘管並不是我們期待的鉅額利潤,但如果以這種操作方式長期交易下去。

你的資金會越來越大畢竟

我們的目標是在期市長期生存與發展,一朝暴富可遇而不可求,在期市中為追求高回報而付出高風險是人貪慾的表現,只會招來失敗。

其實歸根結底期市本身只是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投資工具,期市自身的風險完全可以通過良好的資金管理原則來化解,最大的風險來源於交易者內心的貪婪,高風險高回報並不是期市的本來面目,

只是投資人對期市的主觀感受與評價,追逐高利潤並不是最首要的,追逐低風險的交易思路,剋制自己頭腦中的貪慾,讓自己能長期生存在這個市場才是一切的一切的基礎。

最後說一句話來概括:輕倉小量,堅守原則,降低風險,增值為首

期市心得之二---止損不容質疑

在實盤操作中,如何止損的確是技術分析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你我都曾遇到過這樣一種情況:明明我是順勢操作,但依然連續被迫止損,以為行情又要啟動了。

可是設好止損跟進後,價格卻又折了回來,觸發了止損,接著再跟,又被止損出局,等我正猶豫之時,價格卻啟動了。

等明白過來,價格已經不適合進場了。因此我會想,如果我不設止損,或象某些老兄所說的在我發現做單方向錯誤時再止損而不再以點位多少做止損。

這樣的想法對嗎?我再以一些例子來論述:

a是公司員工,但他有自己的一個戶頭,是94年入市的老交易員了,據他人介紹,他以前操盤手法極惡劣,爆過數個戶頭。

但從我進公司後觀察,他的交易手法遠高於場內絕大多數客戶,我剛進公司時他剛在大豆99年6月的盤整中下了10手空單(他在此前這輪行情中剛剛獲利20000)

他正是採用謙虛謹慎老兄所說的那種手法,接著趨勢轉向了,發現錯誤後他出場了,近30000元資金只剩下5000多,這是一次止損的大小。

這位老兄久經沙場,不帶一點沮喪情緒的進入了綠豆市場,接著奇蹟出現了,在綠豆最後一撥牛市行情中,他堅持看多,只下2手,連續贏利13次(以波段方式)

資金終於又上了20000,是當時公司中操作最出色的,在這個過程中我一直觀察他,分析他的操作方法,我發現他的思路與多數客戶設好止損進場的方式孑然不同,他是認準漲勢。

只要趨勢沒有改變價格再如何波動都不出倉,綠豆儘管洗盤非常厲害,在其他客戶跟對趨勢後依然被迫止損的情況下,他的方法為他帶來了非常好的利潤。

然而事情並沒有就此結束,綠豆大漲之後人們的看空情緒開始加重,他開始下空單,我不明白他有什麼理由逆市交易,即使是在大漲之後,一次錯了,止損,再空一次,發現又錯了。

第二次止損之後,兩萬多的資金只在兩次虧損之後就只剩4000元了,儘管逆市交易是失敗的直接原因,但發現錯了才出場的止損方式讓本來很平常的兩個錯誤帶來了巨大的損失,讓13次贏利化為烏有。

想必大家都知道資金管理的兩大黃金原則,一是將虧損限於小額,讓獲利儘可能放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盈虧比必須大於3/1。二是應侷限任何部位的損失,也就是任何虧損不要超過總資金的1/20(通行的最大比率)。

很明顯,大止損的方式完全違背了這一原則。

況且,誰敢保證以這種方式入市就不會犯錯,那種你認為趨勢開始了,結果卻又折了回來開始了反方向的趨勢難道不常見嗎,認識到自己錯了才止損,行情必然是已走了一大截。

期貨市場如此高的槓桿率必然會讓你損失慘重,也許就此一蹶不振了,這和不設止損已沒什麼區別了,可以這麼說,如果我以謙虛謹慎老兄所說的那種手法入市,我不知死過多少回了。

但只因我嚴守止損,我才有機會保證我的資金至今仍然存在,止損是我用無數次操作證明的期貨市場第一生存法則,止損就是生存,我個人強烈反對弱化止損的地位,有些高手還認為:

止損一定是技術上的止損,而不是點位上的止損,我認為止損首先應符合資金管理要求,確定最大可承受的損失,才可依此來確定技術上的進場點及止損點,以技術上的點位來確定止損的大小,不僅會將虧損放大到危險程度。

而且誰敢保證技術上的點位會有更高的成功概率,止損首要的一點是侷限任何一次交易的損失,因為每一次進場只是假定會發生,而不是一定會發生,在這種情況下,技術上的止損點也不過是一個假設,沒有任何的肯定意義。

有些高手還有這樣一句話“如果你的技術系統要經常止損的話,說明你的技術還不成熟,還不適合市場的生存要求”,我的看法剛好相反,經常性的止損是非常正常的,有一位投機大師曾說過:我95/100的利潤是由5/100的交易創造的,大部分的交易是虧損的,只因我抓住了極少的獲利機會並緊握不放才取得了成功。

施威格的《期貨交易技術分析》讓我最驚詫的是其中的現實圖表分析:一套成功的交易系統居然會有如此之高的止損率,失敗交易遠遠超過了獲利交易,最終結果依然是盈利的。

這兩個例子充分說明止損次數的多少並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你抓到了獲利的交易並讓它充分發展,巨大的獲利足以抵禦數次小額虧損所帶來的損失。我最後要說的是散戶在交易中頻繁止損的確是普遍存在的。

但問題的關鍵本身不在止損,而在於在這個高槓杆且波動劇烈的市場中,進場時機難於選擇,不得要領必然導致頻繁止損。

但這完全是一個技巧性問題,完全可以通過觀察它的走勢規律來解決,至少我已經基本解決了。

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其實我們自己的看法總是在兩種相反的觀點之間左右權衡得出的,不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期市心得之三----簡以致勝

記得我剛剛進入這個市場時,我接觸到了繁多的技術工具及指標,我經過篩選,選出了一些在我當時看來很好用的工具,並且我很早就意識到了系統交易的重要性。

用許多不同的指標及工具相互組合,確定了進場條件,中途止損條件及出場條件,以讓整個操作過程有規則可以依據,做到整個過程心裡都有底。這是讓我現在想起來都覺得得意的一件事。

然而,錯誤恰恰沒有在這裡,我的進場,出場及中途止損的每一個環節都依賴數個指標和工具的共同作用,雖不是一般常說的所謂共振,但卻規定必須相互配合才可以動作。

除了選擇的指標及工具本身就存在巨大的缺陷外,要求各種工具相互配合是一個想象中可行,而實際卻錯誤的思路,我發現了這些問題,逐漸的剔除了一些,逐漸覺的可以了。

我把所有的工具及指標還有簡單的交易計劃羅列到一張紙上,我發現佔滿了整張信紙,我的腦海中閃現過一個念頭:工具是否依然太多。

可是我又覺得剩下的工具都很重要。

此時正是綠豆的最後一輪空頭行情,那三個跌停老期友們一定記得吧,我知道要空,但我一直信賴的週期沒有發出任何信號,我錯過了行情,綠豆停了,我把研究重心轉向大豆(我以前沒有研究過大豆)

當我把綠豆中總結的方桉套用到大豆時,我簡直絕望了,我所謂的那套有效的技術在大豆里根本就是紙上談兵,沒有一點作用。

那張曾經記錄我的指標及工具的信紙形同廢紙,消耗大量資金,傾注所有的精力得到的經驗如此不堪檢驗,我懵了,我想不明白這到底是為什麼。

冷靜之後,我開始反思,問題出在哪裡,我用如此複雜的技術無法賺錢,這多指標放在一個新市場卻沒有一個可以用,那我還要它幹什麼。

我開始大刀闊斧的削減我使用的工具及指標,將所有可有可無的指標全部刪除,我推翻了我以前幾乎所有的思路,著重尋找綠豆和大豆兩個市場的共同之處,結果是隻剩下了k線和均線,實在是沒什麼可以再減了。

突然間我豁然開朗,我似乎在這一刻發現了這個市場最真實的一面,原來這個市場所遵循的規律是如此簡單,而我卻沒有發現。

原因是我先入為主的認為期市是一個極為複雜及高深的市場,因此我本能的認為最終的交易方法一定也極為高深及複雜(相信現在仍然有許多的期友這樣想)實際上,期市是一個隨機與規律共存的市場,其規律性的一面是非常顯而易見的,簡單到你對它視而不見的地步,而他隨機的一面表現是極為複雜的,我恰恰就看到了這一面,而且錯誤的認為。

這是一個完全規律的市場(忽視了它隨機的一面),同樣也一定存在一個不被大多數人掌握的交易方法,我一直在努力尋找這套方法,最終我走進了死衚衕。

這次突破是我技術思路的一次最重大的突破,我經過近一年苦苦尋找的方法原來一直都在我的眼前,清清楚楚的擺在我面前。

對待這個本來極為複雜的市場,我們用複雜的交易思路只會越分析越煳塗,發現這個市場簡單的一面,規律性的一面,然後以簡單的技術手段去把握它,追隨市場的主要趨勢,不做任何主觀上的猜測才是最終的解決方桉,這個市場不需要多麼。

高深複雜的技術分析手段,關鍵是你是否正確的認識了這個市場,發現了這個市場的規律,如果你對市場規律的認識本來就是錯誤的,那麼建立在這個錯誤認識之上的所有交易思路及技術分析手段都是無效的。

我犯的正是這個錯誤。

想必大家都看過《誰動了我的奶酪》,最後在分析為什麼在尋找奶酪的過程中,兩個聰明的小矮人會輸給兩個頭腦簡單的小老鼠時指出原因是小矮人將本來簡單的問題想的複雜了。

有些問題本來是很簡單的,而由於自作聰明的緣故,陷入思想的泥潭無法自拔,而小老鼠由於頭腦簡單,只進行簡單的尋找,卻最先找到了奶酪,唧唧先於哼哼發現了自己的錯誤,勇敢的放棄了對失去奶酪原因的思索而踏上了新的尋找之路,最終也找到了奶酪站。而哼哼依然在原地思索奶酪丟失的原因。

我們不可能迴避我們自身自作聰明的缺點,不可能象老鼠一樣簡單的對待每一個問題,但我們完全可以象唧唧一樣發現自己的錯誤,以簡單的方法去應對。

簡單不代表無效,複雜也不代表有效,我使用複雜的分析方法沒有成功。

最終成功的分析方法卻是簡單的不能在簡單的分析工具和交易原則,這與我當初的想法完全相違背,想起來真有些不可思議,你依然在重複和我一樣的錯誤嗎,換個角度試試看,或許你也會大吃一驚。

期市心得之四---持倉選擇長線還是短線

在這個市場,究竟是應該做長線還是做短線,想必是一個有較大爭議的話題。

當然,選擇短線操作是絕大多數人的選擇,長線操作者在這個市場是寥寥無幾的,本文只是想通過我的一些思路轉變過程為大家提供一個參考,或許這正是你期貨操作成功之路上的一個死結,因為這個問題曾經是我的死結。

99年綠豆曾經有過一次很強勢的多頭行情,那時我剛剛入市不久,由於經驗不足,在漲勢初期,我逆勢看空,幸好及時止損,儘管數次逆勢做空,但最終損失有限,然後我發現我逆勢交易的錯誤,開始堅決看多,此時綠豆已走完小九浪中的四浪(事後來看),我並沒有擔擱太多,我開始準備下多單,但由於我技術分析,交易思路在那時都有嚴重缺陷(上一篇所提到過的問題)

我看漲卻仍然數次踏空,沒有跟的上行情,僅有的一兩次操作正確也在獲小利之後匆匆出場,小九浪走完之後,行情大幅震盪,此時漲幅已經相當大了,場內所有人開始看空,我在順勢交易的原則下,仍然堅持看多。

我是當時場內唯一看多的人,最兇悍的最後一浪大五浪開始了,儘管我堅決看漲,卻由於技術上週期算錯了一天而眼睜睜的看著行情拔地而起,等我明白過來,價格已高的讓人畏懼,最終漲幅大的嚇人,眼看就要到手的利潤在我的眼前熘走了。

行情走完了,綠豆從2000多點漲到3000多點,走勢規則有節奏,這樣容易捕捉的行情我最終得到的卻是虧損,在這過程中我不斷的買進賣出,操作十多次,結果還是入不敷出。

我發現,如果我從一開始就堅持順勢交易,如果我買進後不是短炒,而是贏利後放著,即使我只作對一次,贏利也足以抵擋所有損失,而且還會有不少富餘利潤,而我呢,在懷疑,恐懼,猶豫中不是做反就是丟掉機會。

好容易逮住一次,卻又匆匆出場,頻繁操作數次的結果還不如做對一次後放著讓它自己發展的結果要好,哪怕是十次中只做對一次。我把我的想法與一位客戶聊起來,我最後說,看來還是得做長線。另一位經紀聽到了,譏諷道:短線都做不好還想做長線。

我心想,是啊,瞧瞧你贏利後急著出場的那副樣子,你有做長線所需要的耐心嗎,還是乖乖炒你的短線吧。

曾經有那麼一點長線交易的火花閃了一下就這樣熄滅了。

幾年過去了,我的交易思路與技術分析水平已經今非夕比了,但我仍然在做波段,我的交易利潤仍然沒有什麼進展,我清楚的知道,一定還有什麼地方不對。

一天我看過了一篇文章,著重強調了長線交易的重要性,我覺的有道理,開始反思自己以往的交易:我習慣的是炒波段,一個成功的操作可以贏利50-80點(熊市波段幅度大於牛市,這是拋頭去尾之後的實際可得利潤)

我的止損通常是20個點之內,為了一次成功操作有時要付出兩三次的止損,這樣,通常贏利也只是補了虧損的空,這還算好的,最糟糕的是虧了兩三次,行情真開始動了,我卻在懷疑與猶豫中丟掉了機會。

這樣,在操作中虧損的次數是遠大於贏利的,儘管我已經能成功的抓住贏利的機會,結果也只是打個平手,有時運氣不好還會虧損,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我經常會由於各種原因丟掉機會。

這也是一個對行情的極大浪費,總的下來,即使遇到很好的行情,也只是斷斷續續的咬幾口,去除虧損後也所剩無幾。

有些機會如果贏利後不動那會帶來巨大的利潤,而我卻早早出場,頻繁操作之後我依然是兩手空空,一輪大行情後,我得到的只有遺憾和無奈。

我終於明白了,不能長線交易正是我的死結,要做一名淨贏利交易者,我必須走這一步,擺在我面前的最大障隘是這一思路對耐心提出了極大的挑戰。

對這一點我很不自信,其次是技術上對進場後的第一輪迴調我不知如何應對,但這些坎不過也得過,否則所有的努力都將白費,夢想就真的成為永遠的夢了。

最終這些問題的解決並沒有象我預想的那樣困難,通過不斷的心理暗示訓練及對交易規則的修改,我最終成功了。

我終於打開了最後一道門,明白了這個市場成功所需要的所有條件。當初所有的迷團我都找到了答案。其實我相信這個市場有許多依靠短線成功的人,這一點我不否定,但大多數人依靠短線操作是沒什麼前途的,因為我們大多數人依然是普通人,即使你認為自己資質優於別人,請你別忘了,進入這一市場的所有人都有和你一樣的自信,否則也不會選擇期貨。當然我或許因為我自己的經歷而有些武斷,你的短線技術或許比我高超很多,那你就把本文全當一個故事好了。

很久以前我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假設,我的尋找之路也以是這個假設為基礎:其實我們尋找成功交易方法的過程正是一個對自己行為不斷的反思及對自己心智不斷完善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有許多的困難需要克服,有許多的規律需要發現,有許多的道理需要領悟,一切都做到之後,也就成功了,任何一個環節出錯都會導致失敗。

當然,誰都明白這有多難,否則期市也就不會有如此多的感慨。

人性的弱點也制約我們很難達到這種理想中的狀態,無數人在這個市場中損兵折戟的原因也就在此吧。

期市最終的解決之道並不是如何的高深複雜,歸結成一句話送給大家:剖析自己,剖析市場,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僅此而已。

當然還有一個關鍵點大家必須做到,那就是知行合一,這一點做不到,明白的道理再多也是白搭。

期市心得之五------散戶之敗

最近在易發看了一位期友標題為《止損的威力》,大意是自己的15萬資金在堅持嚴格止損的情況下,仍然受到很大損失,我感覺到這篇文章的言語之間透露出了對止損的疑惑,其實已經解釋的非常好了“

止損是成功交易的必要但不是充要條件”。

說到操作失敗的原因,我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夠給仍然和曾經的我一樣屢戰屢敗的期友們一些啟迪。

在我入市一段時間後,我的資金開始縮水,屢戰屢敗的交易狀態讓我嘗試到了期貨那種不可琢磨的性格,市場似乎總是在和我作對,我感到很迷茫,在一次閒談中,我問一位在公司成立時就開始工作的盤房工作人員:

你見過有人拿著贏利走出這個市場嗎,她說:

早年做國債時有一個老頭曾經把資金翻過數倍後離開了公司,在之後就沒有人能拿著贏利走出公司,公司中每年都會走掉一批老客戶,又會補充進一批新人,而且週期通常是一年,多少年來不斷的重複這個定律。

這些話讓我更加迷茫,回頭看看公司裡的這些客戶,有誰不是抱著“我是最優秀的”心態在重複屢戰屢敗這個現實,而我呢,也和他們一樣。

難道我的命運註定是要被淘汰出局嗎,為什麼,難道自己以前途為代價追求的就是這樣一個結果嗎,難道自己選擇錯了嗎,難道市場並不存在一種解決方案或者存在這樣一種方案卻不是自己的能力所及的嗎,不,我堅信市場存在一種解決方案。

那麼我們這些自以為很聰明,很優秀,是“人中之人”的“可憐蟲”究竟錯在那裡呢,每個人看起來都是那樣聰明,可為什麼在市場面前如此的不堪一擊。

為什麼?每個人都認為自己在期市中必勝,而結果都是被踢出市場呢,我無法找到答案,但我相信終有一天我會找到的。經過幾年的苦苦追逐,隨著一套長線交易系統的建立,無論思路還是交易手段都已經有了質的飛躍,所有的失敗感都一掃而光,再回頭去解答當初的疑問,一切問題都是如此的清晰。

期市中虧損的方式多種多樣,絕大多數散戶的共同特點是資金進一退三,最終被掃地出門(當然不包括經紀,他們的特點是經常一筆交易就將資金打光了,對待別人的資金極不負責任,希望我這麼說不會傷害那些還有良知的經紀)。

而這些現象的背後原因是缺乏對市場的正確認識,一套正確交易理念和交易策略的建立是基於兩個基礎,一為對市場的正確認識,其二是對人性特徵的正確認識,這兩個基本條件中任意一點有問題,交易都無法成功(我指的是持續而穩定的獲利)。

以我自己的經歷來看,是先有對市場的正確認識才會過過渡到對人性特徵的正確認識,交易系統正是建立於這兩個基礎之上,遺憾的是我所接觸到的所有人包括那個時候的自己僅僅停留在最初級的階段。

根本就談不上對市場的正確理解,失敗也就成為必然,根據這個市場的定律,絕大多數人註定無法真正認識到這兩點,也註定會被淘汰出局,真的是很殘酷的。

我們對期市的理解的過程和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對人生的理解過程很相似,我清楚的記得我在上三年級時我覺得我已經長大了,我已經明白了大人們的世界不過如此。

18歲時我已經認為我是一個大人了,而當我從學校出來之後我卻發現我對社會是如此的無知,在社會中是如此的無助,我才明白我在社會這所大學中才剛上一年級,15歲時覺的14歲時的自己很幼稚,18歲時又覺的15歲時的自己很幼稚,現在的自己很“成熟”。

這樣的想法重複了一年又一年,直到發現了自己的無知,今天只是昨天的明天,也同樣是明天的昨天,自己沒有變,只是自己的心在自以為是而已,我想這樣的感覺存在於每一個人身上,我們的目光有很大的侷限性,我們只能理解我們所經歷過的。

期市又何嘗不是如此,每個人從進入期市開始就如同開始了自己的人生之路,每一個人都處在不同的年齡段中,但與人生不同的是絕大部分人都中途夭折了,只有少數人最終邁向了輝煌。

而放眼身邊的散戶,與許多文章所說的散戶不善止損相反,身邊的同志們大多可以堅持嚴格止損,儘管止損的方式和依據各不相同,但在止損上都沒有什?問題,都明白止損的重要,尤其是一些老期友。

可是大多數散戶所犯的錯誤恰恰不在於此,最典型的一種錯誤是依據基本面,持倉和成交量,持倉排行,或害人不淺的技術指標,甚至所謂的盤感等等各種方式對行情進行主觀判斷卻忽略掉最重要的價格。

並將此做為進出場的依據,整個操作過程自我感覺良好,實際上漏洞百出,連基本的順勢交易都做不好,經常迷失在行情之中,最可悲的是誰都明白順勢的重要,只是實際操作時做不到或忘掉了。

(在此輪大豆行情中,我就看到許多有過出色言論的易發期友大建逆勢頭寸,可見言行不一也是一個極普遍的現象)。

而少數能夠順勢的,卻又因為資金管理不善或其他原因而最終導致虧損,其次沒有完善的交易規則或有交易規則卻不能嚴格遵守也是導致失敗最普遍的一個原因。

歸結起來,成功的交易過程是一個整體,“止損”,“長線“,”順勢“這些顛撲不破的真理不過是這個整體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說只不過是正確交易技術建立的基礎而已,還是那句話。

這些條件只是成功交易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只是做好了嚴格止損而沒有完整的技術,資金管理做的好只能保證你慢慢流血死亡,是無法帶來成功的。

這樣說來,大多數散戶失敗的原因就很清晰了,缺乏對市場及自身的正確認識,缺乏完整,嚴密的交易規則和策略是多數散戶必敗的根本原因。

就我個人來說,我並不比誰聰明,也沒有所謂的天賦,我想我與身邊人不同的一點僅僅在於我嚴格遵守了被許多人認為是陳詞濫調的交易戒條,而且區別僅此而已。

期貨在我心中曾經是一個難解的心結,相信大家也同我一樣,經歷了多年執著的求索總算打開了這個結,真相是如此簡單,追逐的過程卻是如此艱難,每每看到論壇中曾經象我一樣迷失在期市中的這些朋友就會有一種欲言又止的衝動。

今天這篇文章就算是個小結吧,希望能對我的戰友們一些啟迪和鼓勵。

我應該承認的一點是我的思路仍然受制於我自身目光和經歷的侷限性,但你我都應堅信總有一天我們會有機會實現自己的夢想。

駕著自己的寶馬車站在大海邊迎著海風默默的回顧自己那艱難的奮鬥歷程。

期市心得之六--------交易的真相

再從我說起吧,我在入市前看了很多書,儘管對技術和這個市場仍然一知半解,但我卻從前人的告戒中知道了兩個基本的生存原則:嚴格止損、順勢交易。並暗下決心一定要牢記這兩個原則

一晃三個月就過去了,再回頭看看自己的所做所為,止損做的還行,可是順勢交易卻是做的一塌煳塗,開始時還記得要順勢,頭幾筆都是順勢倉,可是從那筆重倉虧損之後,我就象中了邪一樣頑固的認為行情“

一定會跌”,順勢交易的原則早被拋到了腦後,所有的“分析”結果都一邊倒似的認為大跌一定還在後面,我不斷的放空,又不斷的止損,數筆虧損後終於發現我在一輪明顯的上升行情中做空,我突然想到了三個月前自己還一次又一次的告戒自己:

一定要順勢而為。哈哈,我早被行情和自己的“一相情願”搞暈了。

那麼問題清楚了,一定要再次牢記“順勢交易”,一晃又是三個月過去了,的確我嚐到了順勢的甜頭,可是我卻同時發現,我仍然有逆勢操作,而且有些時候我分不清究竟是上升趨勢還是下降趨勢,問題解決起來很容易。

我使用了一隻均線來作為多空的分界線,價格處在均線上方則只做多倉,價格處在均線下方則只做空倉。

相信嗎,逆勢交易的問題就因為這一簡單的規則解決了,從此之後,再沒有一筆逆勢交易出現的問題徹底解決。

還有止損的問題,在入市後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只知道止損,卻不知道止損必須是一個明確的點,為此,我有幾次在發現自己可能錯了時卻由於猶豫而使本來應該很小的虧損擴大,付出了無謂的損失。

我性格是非常果斷的那種,可是為什麼我會猶豫以至延誤了最好的止損時機呢!總結教訓,我發現是因為我只知道止損,但卻沒有明確的止損點,發生浮虧時還在考慮自己錯了沒有,是該等等看還是該認虧平倉,最終造成虧損的無謂擴大。

問題明確了,解決起來也很容易,當每一次進場時就設好止損點,不管這個止損是怎麼設置,但必須是一個明確的點,點到就必須離場,不要去想“是不是我出來之後行情又會繼續,讓我錯誤止損”這樣的問題。

由於拖延而造成虧損擴大的問題也就這樣輕易的解決了。

類似的問題有很多,但解決起來也並不難,為什麼呢,是因為“規則”的制定貫穿參與瞭解決問題的整個過程,沒錯,我所要說的交易的真相正是----規則。與“規則”相反的是“分析”,“分析”本是個中性詞,並無褒貶之意,但在期市中則有些不同。分析市場規律、分析自己的錯誤操作、分析優秀交易員的特點等等都是應用分析的正確方法。

而我們幾乎所有人都犯了一個相同的錯誤,將“分析行情”做為自己的基本交易方法,可以這樣說,在進入期市的第一天起,我們就開始接受錯誤的交易習慣,我們所接觸的大部分傳統的技術分析手段都有其共同的缺陷就是“主觀性”太強,使用這種主觀性很強的分析工具和人性的情緒化特點結合起來最終造成了完全主觀化的判斷,判斷的結果被自己當時的情緒所左右,同時會帶有強烈的主觀意願偏向。

這種錯誤的交易方法將絕大多數人擋在了成功交易的大門外,更遺憾的是我們在分析自己錯誤時很難想到問題竟會出在這裡,以“分析行情”來做為交易手段無疑是最大的交易誤區。

人性的情緒化特徵是交易的大敵,而制定並嚴格遵守規則恰恰是最好的解決辦法。與分析師經常所做的行情預測相反的是優秀的交易員只遵守規則而從不做任何行情預測。優秀的交易員不會是一個優秀的分析師,優秀的分析師同樣不會是一個優秀的交易員,二者由於所處位置的不同,在應對市場時所採用的方法也具有本質上的區別,使用分析和使用規則在這兩類人中具有很強的代表性。

所謂“會說的不會做、會做的不會說”大概就是在說這個道理了,從前還是個新人時就注意到這樣的一個現象:在公司裡大談“主力”,大談“行情走向”,能夠發表“精闢分析”的人通常操作是很糟糕的,而公司裡經常贏利的一個客戶卻總是很沉默,問其怎麼看行情,總回答:不知道會怎麼走。

和我聊起來也總是在說一些諸如順勢之類的理念性話題,與其他人的行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時還以為他是不願意透露自己的想法,呵呵,後來自己經驗漸豐才明白他沒有撒謊,完全在說大實話。

大多數的散戶交易者都介於分析師和優秀交易員之間,操作中即存在一些規則但同時又充斥著大量的主觀化分析和毫無正確邏輯可言的“預測”還有對所謂“主力”動向的臆想,而主觀特徵極其明顯的“分析”,正是導致逆勢操作的主要根源,抄底、摸頂的惡劣操作習慣無一不是來自“分析”的結果。

錯誤的操作方法導致的結果必然是持續的虧損,對大多數散戶而言,資金是經不起折騰的,屢戰屢敗、虧多贏少,最終信心喪盡後出局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能夠理解一些基本生存原則的老散戶儘管可以相對長時間的留在市場,但根本上錯誤的交易方式仍然將其排除在成功的大門外。

再來理解“知易行難”,有一點很明顯,幾乎所有人即便是個新手都知道一些正確的交易理念:

順勢而為、輕倉、長線獲利優於短線等等,可是與這些正確認識完全相反的是實際操作中逆勢、重倉、頻繁的短線操作卻如此普遍,如果僅僅是“知”而無法去“行”,那麼自己認為正確卻依然反著做,有正確的認識又怎樣。

結果還不是一樣。那就真的沒有任何辦法將“知”與“行”對接嗎?規則,仍然是規則,將自己所有對市場特徵的認識都演化為客觀的規則(而不是去分析預測),並嚴格執行,完全可以解決“知易行難”這個問題

有位朋友問我如何來將獲利放長,我就此一併作答吧,止損難,止盈則為難中之難。

難在獲利後那種害怕得而複失的複雜心態,想必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歷。

我的長線轉變經歷難的不在技術的解決,而是難在心理障礙的克服上,這自然是由自身的性格缺陷所造成的,但一旦跨越了心理障礙,技術上解決起來是很容易的,仍然是制定規則,一個簡單的跟蹤止損規則完全解決了問題。

一些看似很難的問題如果方法得當解決起來並不困難。老實說,現在讓我拋棄規則來長線持倉,我同樣是做不到的,規則化的作用和好處是非常明顯的。

規則與分析這個話題很少有人提及,但卻是一個足以將普通投資人和優秀操作者區分開來的最重要的標準,系統化交易便是操作完全規則化、客觀化、科學化的一個終極交易思路,並無任何神秘之處。

需要強調的有兩點:

一是規則的制定必須符合客觀實際,我在入市三個月後就開始懂得使用規則來約束進出場,可惜我使用了“技術指標”這種本身有嚴重缺陷的技術方法來制定進出場規則,失敗是必然的了。

基於客觀實際的正確交易規則的制定是非常關鍵的一點。

二是必須嚴格執行自己所定的規則,如同體育一樣,任何體育項目都需要運動員具有基本的素質,如果連自己定立的明確的規則都不能嚴格執行,只能說自己連這個基本素質都不具備,選擇了期市則完全是一個錯誤。

其實我個人在做到半年頭上時就已經拋棄了絕大部分“預測和分析技術”,完全領會並開始在交易中應用亞當理論的一些重要觀點(拋棄所有的主觀性分析,順勢而為),在兩個月後我明白了交易的簡單化原則,放棄了所有的華而不實的工具轉而將所有目光集中在單一的價格特徵的研究上,這也標誌著我的入門階段的結束而開始進入更漫長的晉級階段。

使用規則來解決我所遇到的問題最初只是我思考如何解決問題時所本能使用的一個方法,當時只是按自己認為正確的方法做,完全是摸著石頭過河。

但系統建立後回過頭才發現原來是規則的使用使我沿著一條正確的思路到達了終點,習慣性的將自己的所有對市場規律的認識規則化並嚴格執行無疑起到了最關鍵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