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府兵制”的起源說起,聊聊隋朝是如何預防“軍人擁兵自重”的

文|飛魚說史

西魏大統八年,宇文泰仿周典置六軍,合為百府,每府一郎將統之,分屬二十四軍,開府各領一軍。大將軍凡十二人,每一大將軍統二府,一柱國統二大將軍,凡柱國六員,復加持節都督以統之。——《後魏書》

軍制,即軍事制度,主要包括武裝力量體制、軍隊領導體制、兵役制度和國防建設,其最早的起源來源於《呂氏春秋·節葬》,記載為:以軍制立之,然後可,此後一直被後代沿用。

從“府兵制”的起源說起,聊聊隋朝是如何預防“軍人擁兵自重”的

古代士兵

到了南宋時期,軍制與兵制含義相通,而清末以後,軍制和兵制已經有了明顯的區別,兵制的含義也慢慢獨立,成為了兵役制度的代名詞。

就現在意義而言,我國古代的兵制,指的也就是古代的兵役制度。

而我國古代的兵制也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根據時代的不同,也顯示出了不同的特點,其中有一種兵制稱之為府兵制。

府兵制,是中國古代兵制之一,起源於西魏,根據開篇引用《後魏書》可知,宇文泰是府兵制的創始人。

從“府兵制”的起源說起,聊聊隋朝是如何預防“軍人擁兵自重”的

古代士兵

由於西魏到隋朝之間的時間比較短,所以府兵制是在隋朝隋文帝、隋煬帝在位期間完善和發展的。

本篇飛魚就從“府兵制”的起源說起,聊聊隋朝是如何預防“軍人擁兵自重”的。

西魏時期的府兵制。

初置府,不滿百,每府有郎將主之,而分屬二十四軍,每軍以開府一人將焉。——《玉海·兵制》引《鄴侯家傳》

宇文泰是府兵制的創始人,這是宇文泰仿照了鮮卑舊制八個部落而設立的,軍隊的基本單位為“府”,剛開府的時候,還不到一百府,每府設置一個郎將,二十四府稱之為軍,每軍設開府一名,開府之上設置十二大將軍,大將軍之上是六柱國。

從“府兵制”的起源說起,聊聊隋朝是如何預防“軍人擁兵自重”的

隋文帝楊堅

府兵制創立之初遵循著”鮮卑人當兵,漢人務農“的原則,由此可知府兵的主要構成並不是一般的平民,到了北周之後,府兵制就發生了變化,《北史·周本紀》記載:募百姓充之,除去縣籍,這就意味著府兵開始吸收漢人。

不過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府兵不在隸屬柱國,而成為了皇帝的近衛軍,這也標誌著君主集權進一步加強,《玉海·兵制》記載:言侍衛天子

此外,《後魏書》又記載:籍民之有才力者,也就是說府兵的選拔也是有標準的,必須體力合格才行,被選為府兵之後,由官府配給武器,《通典·職官》記載:(府兵)甲槊戈弩並資官給

隋朝時期的府兵制。

凡是軍人,可悉數州縣,墾田籍帳,一與民同,軍府統領,宜依舊制——《隋書·高祖紀》

隋朝代周之後,府兵制也成為了隋朝的主要兵制,當然期間還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這更促進了府兵制的完善和發展,也為府兵制在唐初達到鼎盛時期,奠定了基礎。

隋朝的府兵制進一步把兵農進行結合,還把軍民分籍調整為軍民共籍,根據上述引用,可以看出府兵和百姓都一起編入了州縣籍,既然在縣裡有了“籍”,也就意味著府兵和百姓一樣能分到土地。

從“府兵制”的起源說起,聊聊隋朝是如何預防“軍人擁兵自重”的

古代戰爭場面

《隋書·食貨志》亦記載:(隋文帝)初令軍、人,以二十一成丁,

這就是說隋朝時期的府兵制已經逐漸演變成了“戰時打仗,無戰事則務農”的兵制體系,而府兵制和均田制的結合,是隋朝時期府兵制改革的一大特點。

不過府兵和普通的農民不一樣,因為府兵種田而不用交稅,《隋書·高祖紀》記載:(隋煬帝)增置軍府,掃地為兵,自是租賦之入益減,這樣的規定也就意味著府兵的不用官府發軍糧,府兵自給自足,此舉自然也減輕了隋朝的財政負擔。

隋朝府兵制預防了軍人擁兵自重。

若四方有事,則命將以出,事解則罷,兵散於府,將歸於朝,故士不失業,而將帥無握兵之重。——《玉海·兵制》引《鄴侯家傳》

意思是,如果國家有了戰事,則由官府選將出徵,戰爭打完了之後,府兵散於府,大將歸於朝,這樣的做法,不僅避免了府兵不打仗的時候無所事事,還杜絕了將軍會和士兵連成一體,從而避免大將會擁兵自重。

兵散於府,其實也表明了府是兵的基本單位,府所在之處有地團,府兵是不能隨便遷徙出界的,平時務農,戰時出兵,府兵的將領也不是固定的,皇帝也不會把同一將軍總是派往一地,這也預防了將軍擁兵自重。

從“府兵制”的起源說起,聊聊隋朝是如何預防“軍人擁兵自重”的

隋煬帝南巡

此外,官府選派將軍統率府兵出征,將軍必須有兵部所下魚符才可調遣,官府委派的大將與府兵的長官勘合後,府兵才會服從將領,聽從命令,也就是說,府兵是不認將軍而只認兵符的,這樣的機制下,將軍也無法和士兵連成一體,更別說將軍會擁兵了

可以說,隋朝的府兵制在平定地方叛亂,維持邊疆穩定,以及隋煬帝三徵高麗的戰爭中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正如《

歷代兵制》所記載:故隋之兵威,視南北之國為尤強。是征伐四克,而成一統之業,皆府兵之政也。

飛魚說:

府兵制創立於西魏,完善於北周、隋兩朝,興盛於唐朝,在唐太宗時,達到了鼎盛,在唐玄宗天寶年間被廢除,歷時二三百年,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最為重要的兵制之一,隋朝完善和發展了府兵制,而府兵制又反過來使得隋朝遼闊的疆域得到維持。

這種兵制下,使得軍隊中的將不識兵,兵不認將,可以說有效地預防了軍人擁兵自重,從而避免了將軍尾大不掉而威脅皇權,這項制度也最大限度的加強了君主集權。

從“府兵制”的起源說起,聊聊隋朝是如何預防“軍人擁兵自重”的

既然府兵制有利於加強君主集權,那麼這套兵制為何只存在二三百年就壽終正寢了呢,這是因為到了唐高宗後期,唐朝四周戰事頻繁、防禦線延長、兵役也十分繁重,原來規定戍邊的期限,到後來變成了無限期戍邊,這就導致了府兵的大量逃往。

此外,唐高宗之後,和府兵制相結合的”均田制“也遭到了破壞,這導致府兵制失去了賴以存在的經濟條件,府兵制的崩潰亦在情理之中。

對此,您怎麼看?

參考文獻:《後魏書》、《呂氏春秋》、《隋書》、《北史》、《玉海》、《歷代兵制》等。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