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印度GDP達到美國60%時,美國會阻止嗎?

大胖餃子喲


從二戰後世界歷史的發展軌跡來看,但凡除了美國之外的其他國家GDP總量膨脹到美國GDP的60%,必然毫無意外地遭受到美國的打壓。上世紀90年代的日本經濟大衰退就是前車之鑑。而到了今天的中國,因為GDP達到了美國的60%,便處處受到美國的刁難,比如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美國刻意打壓中國通訊企業等。現在問題來了,如果印度的GDP達到美國的60%之時,美國會出手遏制印度的經濟發展嗎?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2018年美國GDP總量仍舊世界第一,高達20.5萬億美元,同比增長2.86%,而排名世界第七的印度GDP總量為2.73萬億美元,同比增長6.98%。從2018年的GDP總量上來看,印度GDP總量為美國的13.3%,想要達到美國GDP的60%,按照目前兩國的GDP增速,大約需要40年時間。兩國如此巨大的差距,使美國從來沒有拿印度當作潛在的對手。而印度人也知道,印度想要崛起,離不開美國的支持和幫助。目前,美印兩國是互相利用的“蜜月”時期。

對於印度來説,他們需要更多的歐美國家來印度投資辦廠,可以提高就業率,讓印度經濟持續高增長。同時,還可以購買美國的軍事裝備,進品美國的商品。當然也希望自己在與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等周邊國家起爭端時,美國能作為世界老大站在印度的一邊。而對於美國來説,看中的是印度廉價勞動力,能成為自己的代工廠。更關鍵的是,印度地理位置很重要,處於美國影響力鞭長莫及的地方,而讓印度崛起,可以起到抑制周邊大國的作用。美印雙方都各自打著自己的算盤而走到了一起。

面對印度經濟的不斷崛起,美國並不著急。主要有以下三大原因:首先,印度GDP的含金量實在太差,從2011年以來,為了實現印度的跨越式發展,莫迪政府不等不靠,毅然將牛糞牛棚等“不動產”算入GDP,終於在增速上超越了中國。所以,光靠牛糞牛棚來拉動的GDP,美國人只會覺得好笑,反不屑於此事,並不會太拿印度人GDP造假出來的數據當回事的。

再者,印度基礎設施太薄弱,不僅火車還是沿用幾十年前英國殖民時期留下來的,而且電力供應也時段時有。這不僅影響到歐美國家的赴印度投資,還使得印度要保持經濟快速發展難度很大。前些日子,莫迪總理還在聯合國誇耀印度將在今年再造多少個廁所。所以,美國更不會把印度做出潛在的對手。印度連發展經濟,吸引外資的最基本的公共設施都還在建造過程中,未來拿什麼與美國叫板呢?

最後,印度的工業基礎、科技水平都比較落後,而且不喜歡動腦筋,搞自主研發。那麼,印度的工業基礎、科技水平落後到什麼程度呢?先看印度人自主研發的軍工產品。一個造了30多年還爛尾的光輝戰機,一個連本國軍方都深惡痛絕的阿瓊坦克。其實,印度工業和科技水平太落後,要想一個國家軍工業的崛起,光靠感口號是不行的。在美國人看來,印度GDP在剛剛起來時會有較快漲幅,但是在缺乏工業體系支撐、科技水平的推動,印度GDP要想達到美國60%的水平是很難做到的。

印度也想大國崛起,被世界所認可。但無奈,印度的工業基礎薄弱、科技水平低下、基礎設施落後。如果經濟剛剛開始崛起時問題不大,但如果想達到美國的60%水平,恐怕靠牛糞牛棚來拉動的GDP是不行的了。目前,印度和美國還處於關係曖昧期。如果哪天印度經濟真的達到了60%的水平,美國政府要打壓印度還是要展開的。除非印度對美國言聽計從,馬首是瞻。總體上來看,印度經濟要想達到美國的60%這是不太可能的,因為美國經濟也在增長,恐怕要下輩子印度人才能完成達到美國60%水平這一夢想了。


不執著財經


不會阻止。

甚至說,美國還會跟印度團結起來。

原因如下:

如果有一天,印度GDP到達美國60%的時候,則,中國GDP必然已經超過美國了。

(截圖來自wiki)

你們看:

印度2018年GDP約為2.69萬億美元。

中國為13.45萬億美元。

美國為20.5萬億美元。

……

假設,過了60年後,印度的GDP當真到達美國60%時,那麼你們想想,美國得下降到何種程度?

既然美國下降那麼多,則中國有80%的概率,在GDP上已經超過美國了。

我們還可以進一步推測,有極大的可能:

日本或者德國的GDP處在美國70%或者80%,甚至90%……

也就是說,美國那時已經是老二了。

問題來了:

現實生活中,或者說,根據博弈論……

你見過老二處處設防老三,或者老四嗎?

不會。


我知道,題目可能問的是。

如果一個外星人降臨地球,到達印度,他們給了印度黑科技。

結果……

導致印度GDP就像坐火箭一樣,噌噌噌,一連超過法國、英國、德國、日本和中國……

一路到達美國GDP的60%。

這時,美國會幹印度嗎?

當然會幹呀。


其實,這很正常。

就比如某個互聯網巨頭,當其他互聯網公司發展迅猛,威脅這個巨頭的地位時,這個巨頭也會處處封殺。

世界就是這麼殘酷。只是我們以前認為,世界很美好,就像童話。

只不過呢,氛圍好的時候,大家比較講究風度,即使競爭,也是有禮有節。

而氛圍不好的時候,就是叢林世界了。

特朗普信奉叢林法則,所以,他上臺後,世界逐漸變得像森林。


寒木釣萌


如果說,印度經濟總量GDP有朝一日達到美國的GDP60%時,世界格局都不知道會發生什麼天翻地覆的變化了。顯然,這種情況下,我們肯定不能用靜止的眼光看待未來的世界。到那時,美國還是不是世界頭號強國呢?還有沒有能力阻止別人呢?

2018年,美國作為全球首個GDP突破20萬億美元大關的經濟體,是印度同期經濟總量GDP的7倍以上,換句話說,印度經濟總量約為美國的七分之一,那麼距離60%的路還有多遠?想必大家有目共睹,何況美國又不可能停下腳步等待它去追趕。即使是在已經超過20萬億美元的情況下,美國經濟仍然保持著2%以上的實際增速,而印度在前幾年的高速增長後,2019年卻明顯放緩至5%。

由此可見,印度想要達到目前美國的經濟總量的60%都還是夢想,更不要說是美國同時發展的情況下,加之印度經濟的增速又有不確定性的因素很多。它何時才能達到美國60%根本沒有靠譜的預測。

以上這些疑問,目前來看,我們誰也無法做出準確地預判。但有一點幾乎可以肯定,那就是如果印度經濟總量能夠達到美國的60%時,最起碼也得是二十年以後的事,而屆時,很可能美國已經將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之位拱手相讓於我們。

因此,對於二十年後的美國來說,應該不可能繼續全球爭霸戰略,也就不存在阻止印度的經濟發展。既然美國都不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也就預示著它的綜合實力肯定也會有所下降。它的一系列對外政策及戰略必將改變,可能新的世界領導力量及話語權並不是由美國說了算的。

總之,這是一個難以預料的問題,接下來的幾十年裡還不知全球地緣政治會有什麼鉅變?但就印度經濟而言,即使是美國當前停滯不前的前提下,它都得追很久也不一定可得。而我們則用不了三十年就完全有機會超過美國,所以說是否阻止不是美國決定的。


東震木


最近廣為流傳“美國的60%理論”,意思是當某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達到美國的60%時,美國就會毫不猶豫的痛下殺手。

為了驗證美國的60%理論,很多人會以歷史上日本和蘇聯做為實例,而實際上美國的確會打印對他產生威脅的國家,但是並不是在60%的這個紅線上。蘇聯在二戰結束之後經濟總量只有美國的1/4,而終其一生,蘇聯的經濟總量都沒有達到美國的60%的標準;日本的經濟倒是最高峰達到了美國的72%,但是日本簽訂《廣島協議》的時候為1985年,當時日本的經濟總量只有美國的40%不到。所以說以美國60%作為紅線是不準確的說法。

回到我們的題目,若是印度的經濟達到了美國的60%,美國會打印印度嗎?這要根據當時的國際形勢來定。

美國的GDP總量在2018年達到20.5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一,而印度相差太多了,印度的GDP規模只有2.69萬億美元,位列世界第七。如果要讓印度的GDP達到美國的60%左右,印度的經濟規模將是12.3萬億美元,將是實際GDP規模還要膨脹4-5倍。也就是說印度要達到美國的60%需要很久很久,那麼當時的國際形勢將直接影響美國對印度的態度。

若當時美國依舊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那麼中國將會排在第二位,這個時候印度達到美國的60%,大概率排在第三位置,那麼美國對中國將會是極力壓制,而對印度將會採取半合作半打壓的情況,其中合作大於打壓。

若是中國是第一大的經濟體,那麼美國和印度就會以合作的形式共同對付中國,這裡面既有歷史的恩怨,也有共同利益的驅使,所以印度也會積極與美國合作。

當然更加現在國際的經濟情況看,按照目前的經濟情況,印度正常發展不可能達到美國的60%,除非是美國衰退或者印度有絕佳的發展機會,但是就目前的情況看,這兩點近20年不具備。


帝國烽火


按照過去的歷史慣性來看,美國肯定會加以阻止的。但這和美蘇的對抗不同,不會是全面性的對抗,更多是圍繞在經濟領域,這一點和過去的日美經濟摩擦會有一定的類似。美印本質上具有相近的制度和價值觀,不會成為迥然對立的戰略競爭對手,而都是在現在的自由世界秩序中謀求自己的發展空間。

國際關係理論中有一個經典的假設,即所謂的民主和平論,也就是說維持西方制度的國家之間,不會發生戰爭,這一點很難找到反例。美印之間,也沒有太多的歷史矛盾和戰略衝突。從印度的外交風格來看,它一直是比較靈活的,不會貿然選擇與美國對抗,而更多是維持中立的路線。

而且,當印度的GDP達到美國60%的時候,世界格局恐怕也已經發生了重大的變化,過去單極或者兩極的狀態將不復存在,世界將越來越像多極化的方向發展,印度絕不是美國唯一的對手。整個亞歐大陸將形成數個強勢的力量中心,而美國勢必要選擇其中幾個作為合作的對象,印度肯定會被當做最佳的合作伙伴和市場,而不是對手。

所謂的“GDP三分之二”的理論,不僅指的是經濟總量,還包括相應的軍事力量增長和地區野心,這不是短短几年可以實現的,而需要一個長期的醞釀和政策討論。而且,未來的50年或100年,美國是否會保持現在的強勢地位、是否會重新回到過去的孤立主義,這都是存在變數的。


稻門YAO


不會,因為比美國是否阻止更棘手的問題在於,印度什麼時候能夠達到美國的60%?或者說,這輩子還有沒有可能達到美國的60%。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2018年美國GDP總量仍舊世界第一,高達20.5萬億美元,同比增長2.86%,而排名世界第七的印度GDP總量為2.73萬億美元,同比增長6.98%。

從二戰後世界歷史的發展軌跡來看,但凡美國之外的其他國家GDP總量膨脹到美國GDP的60%,必然毫無意外地遭受到美國的打壓,尤其是日本。而今天的我國,因為GDP早已超過了美國GDP的60%,所以也受到了美國的處處刁難和針對,比如曠日持久的中美貿易戰。

那麼,一心以我國為敵的印度,也在奮起直追,並保持了較高的GDP增長率,未來也必然會達到美國的60%。

那麼,當印度GDP達到美國GDP的60%後,會不會遭到美國的瘋狂壓制呢?靜夜史認為當然不會,除了印度是美國眼中的民主典範,由內而外散發著咖喱味的民主。更重要的原因在於,這簡簡單單的60%,是印度永遠也不可能達成的目標。這裡面不僅僅有美國也在不斷髮展的因素,印度的硬傷更註定了這一目標的可望而不及。

從2018年的GDP總量上來看,印度GDP總量為美國的13.3%,想要達到美國GDP的60%,按照目前兩國的GDP增速,大約需要40年時間。而按照2018年購買力平價計算,美國的GDP為20.49萬億國際元,印度的GDP為10.5萬億國際元。按照這樣的增速計算,印度最早到2023年GDP就能達到美國的62%。

嗚呼哀哉,可怕可怕!

但問題是,美國似乎並沒有未雨綢繆地進行壓制,相反,美國還和印度稱兄道弟,1971年之後更是好得像異父異母的親兄弟。

而美國的做法之所以匪夷所思,不僅僅是因為壓制我國分散精力。

事實上,對於世界霸主美國而言,其他國家GDP總量是否達到美國的60%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你有發展,美國就會毫不猶豫地進行壓制。

我國自建國以來,其GDP總量連美國的6%都達不到(1949年我國GDP總量為179.56億美元,美國為20011.76億美元),但仍然遭到了美國長期的封鎖和壓制。因為共產主義制度下強大的人口動員和資源集中能力,讓資本主義陣營尤其是美國膽戰心驚。再加上抗美援朝戰爭的慘敗,更讓美國坐臥不安。

而當時的印度因為繼承了英屬印度大部分遺產,尤其是鐵路里程高達60000公里,比一窮二白的我國好得太多,但美國並未及時壓制,而是不斷坐視其強大。因為作為“民主典範”,美國知道在落後的印度,“民主”有著怎樣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能量。

印度的所謂GDP,很大程度上和印度民眾的奮鬥沒有關係,因為根深蒂固的種姓制度的存在,超過10億的低種姓甚至賤民根本沒有機會為印度的國家大廈添磚加瓦,所謂的人口紅利在印度更像是一個笑話。

而印度的所謂巨大體量,說難聽點,就是因為人口多。就像戰國時齊國大夫晏子形容的“揮汗如雨”一樣,因為巨大的人口基數,每個印度人只需撒泡尿,立馬形成一條新恆河;每個印度人動動手,GDP立馬衝進世界前十名。

所以,不存在所謂的經濟發展奇蹟,因為就算不發展印度的GDP也不會掉到100名之後,印度真正需要努力的,就如同攀登時最後的衝刺一樣,是步步維艱的境況。

而身處熱帶的懶惰國民,註定了這樣的國家不可能將英法等發達國家踩在腳下。從2011年以來,為了實現印度的跨越式發展,莫迪政府不等不靠,毅然將牛糞牛棚等“不動產”算入GDP,終於在增速上超越了我國。

而此時的我國,卻因為環保等一系列因素砍掉了很多所謂的“水分”,而即便這樣和在增速上和印度持平。

從某種程度上說,作為美國霸權主義的“對象”,印度並不能逃過被美國壓制的宿命,但美國毫無疑問選擇了更為簡單有效的方式,那就是捧殺。

在美國看來,路已經給印度鋪好了,接下來就看印度有沒有能力將超過6.5%的增速保持40年了,也就是能不能蓋更多牛棚,能不能產生更多牛糞。

而從當前莫迪連蓋多少廁所都要在聯合國誇誇其談的時候,美國就已經明白,60%是不可能了,這輩子都不可能了。

作為一個沒有經歷過慘烈革命和建立強大工業體系的國家,印度是西方國家眼中真正的民主典範,而這一光榮稱號,更像是對印度的一種調侃,因為民主從來不是窮國玩的,就像沒錢時就不要計劃周遊世界而需要埋頭苦幹一樣,就因為印度也屬於英語文化圈,就畫了這樣一個大餅,這是真正地將印度往死了坑。

再加上美俄等國處於遏制東方大國而對印度進行的爭相拉攏,印度更像是被養廢的窮人家公子哥。

GDP越往後發展,越需要所有資源的整合,也就是綜合國力的較量。就像是淘汰賽中最後剩下的大佬一樣,因為印度的強大必然會威脅到其他國家尤其是美國的利益,美國為壓制印度必然會在周邊煽風點火。就像美國從中作梗破壞中日韓自貿區,以及煽動英國“脫歐”打壓歐盟一樣,國際社會的動盪不安才能維持美國的優勢,才是作為世界霸主的美國最願意看到的,所以印度如果沒有輕鬆應付周邊危機的能力,必然會出師未捷身先死。

而從印度連巴基斯坦都搞不定的強大能力上看,想要稱霸南亞,衝出亞洲甚至世界的夢想依然任重而道遠。

所以靠數量衝擊到GDP世界第七的印度,似乎並沒有這樣的實力繼續在未來迎難而上。一個造了30多年還爛尾的光輝戰機,一個連本國軍方都深惡痛絕的阿瓊坦克,和有事沒事就泡在船廠裡餵魚蹭熱點的國產航母,已經不止一次地告訴世界:崛起不是你想崛,想崛就能崛!

在一日千里的東方大國面前,印度最好還是趁早放棄所謂的“中國行我也行”的無知想法。因為世界上的很多事說不好,比如印度的5億廁所何時能建好;但很多事也是板上釘釘的,比如印度GDP不可能達到美國的60%。

而既然如此,美國自然沒有打壓印度的必要,畢竟留著大而不強的印度牽制東方大國也是好的,總比晾在一邊吃灰要好得多。

當美國連所謂的“打壓”手段都不屑使用的時候,印度的潛力也基本八九不離十了。可惜這個所謂的大國,不僅自我感覺良好,更收穫了一大票國內跪族的頂禮膜拜。

同為第三世界國家,印度近年來的發展確實可喜,值得肯定。但可喜不等於好高騖遠,更不等於自欺欺人。身為第七名的印度,前面的對手固然比之前少太多了,但每一個都是重量級選手,沒有腳踏實地的積累,更沒有高瞻遠矚的目標,靠喊口號就能崛起的大國,古往今來並不存在。

所以,在美國出手打壓印度之前,印度還是好好想想如何應對國內此起彼伏的社會矛盾,以及來自其他強國瘋狂的打壓吧。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美國如果仍然還是世界老大,無論哪個國家當了世界“老二”,其命運都是一樣的,逃不過美國的圍堵、打壓、封鎖、霸凌;

現在且不說印度能不能實現GDP達到美國總量的60%,即接近13萬億美元,如果屆時仍然還是老三老四老五,平安無事;如果“榮登”老二的座椅,美國人就會對你不客氣!

看看日本就明白了:日本,是一個完全由美國人打造,按照美國人的價值觀構建起來的一個國家;後來美國又出於冷戰的需要,送了日本一程!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日本經濟進入了所謂高速增長期;當時的日本池田內閣在1960年12月提出“國民收入倍增計劃”——也就是在十年內使國民收入翻一番;

此時此刻的日本,勞動力就業人口市場充裕、政府重視人才教育、財政金融政策寬鬆、城鎮化突飛猛進等等一系列因素刺激了經濟高速發展,1967年提前完成收入翻一番;

1968年,日本已成為西方世界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強國。到1973年,日本國民收入比1960年增加了兩倍,形成了一個強大和穩定的中產階層;日本GDP超過了美國總量的60%;

後來呢?照說美國已經完全控制了日本的政治軍事體系,為什麼就不能容忍日本在經濟發展上的追趕呢?儘管還遠遠談不上超過!

接下來發生了什麼,不用這裡囉嗦,反正一紙《廣場協議》,日本貨幣大幅貶值,經濟發展的各種泡沫紛紛噗噗作響破滅——老二不好當啊!


閒看秋風999


那要看到時候美國還是不是世界老大了。從數據來看,2018年美國GDP高達20.494萬億美元,而印度的GDP只有2.716萬億美元,不到美國的1/7,雖然印度現在發展很快,但其經濟規模想要達到美國的60%,也是幾十年之後的事情,那時的世界格局會變成什麼樣?也沒誰能夠預測的清楚。

曾經蘇聯和日本的經濟規模都超過60%,美國對它們做過什麼,想必大部分人都略知一二,因為在美國國際交往邏輯裡存在一個“60%定律”:當另一個國家經濟規模達到美國的60%,並保持強勁增長勢頭之時,美國就會將其定位為對手,進而千方百計地遏制其發展。如今經濟規模達到美國60%的國家只有中國一家,2018年中國GDP已經達到13.6萬億美元,相當於美國的2/3左右,而GDP排名第三的日本,已經不到美國的1/4。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何近年來中美之間出現那麼多事情。

其實印度雖然近年來經濟發展得很快,但也不要太抬舉它,未來它的經濟規模能否達到美國的60%還不得而知。印度的經濟發展其實很不穩定,容易大起大落,前兩年還能夠實現7%以上的高速增長,而去年四季度已經跌破7%,今年一季度甚至只有5.8%……而且印度GDP數據可能還存在水分,印度在2015年、2018年2月一連兩次更改了計算GDP增速的統計方法。由於方法的不同,印度2014年的GDP數據從之前的5%修正至6.9%,2015年之後印度就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當中發展最快的國家。印度政府甚至把羊糞牛糞摺合成肥料計算在GDP之內,而且連灰色收入也計入GDP,就是你受賄收賄也要計入GDP。所以不免讓人懷疑,印度經濟規模真的能夠發展到美國的60%?

總之,即使印度經濟規模能夠達到美國的60%,那也是幾十年之後的事了,如果屆時美國還是世界老大的話,那麼美國應該還是會去遏制打壓印度的;而如果美國已經衰落了,那麼即使它想要遏制打壓印度,也沒有那個能力了。


錦繡中源


國家之間

意識形態啥的都是表面因素,最多打打嘴戰。有人說印度是資本主義,是民主社會,所以美國人反應不會很激烈。

但是,以印度的情況,在他GDP到美國60%的時候,如果印度沒有處理好國內的信仰,宗教,種性障礙,他會被肢解成好幾個國家 一如當初的蘇聯。

日本當時有多慘,印度只會更差,但是印度有潛力可以比日本更強,但是不會好於中國的情況,原因是印度人口多,但是人口質量比不上中國,我不是指人口年齡中位數這種人口質量指標,而是一個民族內在的行動力,核心精神對社會的推動能力。印度都沒有,但是他有足夠大的內需市場,所以比日本強,比中國弱。

話放這裡,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在可預見的未來能夠擁有和美國人全方位抗衡能力的國家,這是歷史的規律。

中國會在足夠多的產業佔據主導地位,其過程遭殃的不一定是美國,而是以韓國,日本,德國等國為代表的新興勢力,如果世界經濟的蛋糕只有那麼大的話,那麼中國的增長必然帶來其他國家的衰敗,以中國現在的國策,最有可能是以西歐,美國為代表的醫療器械,藥物研發產業 以韓國,日本為代表的半導體產業,以日本,德國為代表的精密儀器製造。

產業上的碾壓將會是經濟上的屠殺,而中國足夠大的市場 足夠厲害的人民會成為這一切的保障

對美國,美國將會繼續強大下去,只要美國政體不變,他依舊有這對全世界人才的吸引力,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美國不可能衰敗 中國必然強大


量力而活


美國目前的地位不僅僅只是gdp總量問題,美國還擁有許多其他優勢,優越的地緣環境,東西兩大洋,南北無強國,地勢平坦,資源豐富,高素質的人民,先進的政治制度,科技創新能力引領世界,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人數第一,

決定一個國家實力的不僅僅考慮gdp總量,還要考慮gdp結構,美國gdp不僅總量第一,而且結構也很有競爭力,有許多核心科技,同時文化產品也是時代潮流,不僅賺錢,而且輸出價值觀,如果其他國家只是gdp總量增加,但是結構不改變,哪怕就是總量超過美國也無法挑戰美國,鴉片戰爭的時候,大清gdp是超過英國的,結果英國照樣是勝利,因為大清都是農產品,英國是工業品,

印度gdp達到美國60%,其實並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印度人口是美國的5倍,印度目前經濟已經高速發展,同時也面臨接納新一輪產業轉移,其實印度只要搞好基礎設施,提高製造業水平,再發展一下房地產,經濟總量就會大幅增加,有人會看輕印度,認為印度搞不好,其實這幾樣事情不是什麼難事,在二戰後已經有許多國家經歷過了,而且在中國改革開放初期,中國也是面臨諸多質疑和看輕,這其中不僅有歐美,也有港臺同胞,

不過即便印度gdp達到美國60%,印度也遠遠無力挑戰美國,印度有許多自身的問題,比如種姓問題,男女不平等問題,與巴基斯坦爭端問題,這些都不是說經濟總量增加就很容易解決的,印度周邊都是窮國,國土面積雖然不小但是也不算很大,資源儲量不豐富也制約著印度的大國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