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血就該補鐵嗎?缺鐵性貧血如何補鐵?

-二小姐-


貧血就補鐵是一種錯誤的說法,二者不能劃等號,還需要進一步探知是什麼類型的貧血,如果確定為缺鐵性貧血,方可考慮及時補鐵。

鐵是紅細胞內血紅蛋白生成的重要原材料,缺鐵性貧血是指機體對鐵的需求與供給失衡,導致體內所積存的鐵耗盡,繼而因為紅細胞內鐵含量的缺乏,從而引起的貧血。缺鐵性貧血至今仍是各國普遍而重要的健康問題,高危人群為婦女、嬰幼兒和兒童、老年人。

我們來了解一下鐵在體內的狀態,在我們體內能夠吸收鐵的形式是二價鐵離子,而三價鐵離子在體內,胃酸不完全溶解,無法吸收。導致缺鐵性貧血的病因有三點,如下:

(一)平時鐵攝入不足引起。幼嬰、孕婦居多,這是因為哺乳期間,鐵需求增加而攝入不足所致,還有一些素食主義者也比較常見。

(二)吸收障礙引起。胃大部分被切除、胃腸炎、肝病患者存在鐵吸收障礙。

(三)失血過多者。生理期來臨、胃腸道出血,均會造成鐵質流失。

如何解決?

缺鐵性貧血,最直接了當的辦法,就是補鐵!

建議大家從食療補鐵著手。貧血的人要多注意飲食的搭配,利用食物來補鐵補血,改善缺鐵性貧血的症狀。

肉類所含的血紅素鐵吸收效果比植物性食物所含的非血紅素鐵吸收效果更好,就是你吃很多的紅棗倒不如吃點豬肝更為補鐵,配合維生素C、葉酸能夠促進身體對於鐵的吸收。因此,在補鐵的同時,需要同時補充維生素C、葉酸,才能更好地吸收,才算是有效的補鐵方法!

身體需要鐵無可厚非,但是要注意不要補過頭了,以免帶來不必要的麻煩。補過了,身體會“生鏽”。

大量服用富鐵的保健品、鐵補充劑,會引發一系列毛病,譬如:

會加劇炎症;

會破壞細胞DNA,致使蛋白質的DNA發生氧化“生鏽”;

會增加腸癌的發生率,還對肺癌、結腸癌、膀胱癌等的發生推波助瀾;

會產生“廢物”沉澱,如大腦區域聚集斑塊樣,誘發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

所以只有確診為中、重度缺鐵性貧血的患者,才需要額外服用鐵補充劑,絕大多數輕度患者只需要多多注意日常飲食的選擇,就可以得到恢復。


(我是羅民,三甲級醫院在職主任醫師,有著三十多年臨床一線工作經驗的“老”醫生,我的努力只為收穫大家的認同,如果我的回答可以幫助您,希望您能點贊、關注,如果有什麼問題,可以評論或私信我,我會盡力幫助大家!)


羅民教授


1、貧血就補鐵是錯誤的,因為貧血有不同分類,營養性貧血,比如缺鐵,其實葉酸,維生素B12等,地中海貧血,溶血性、出血性貧血等,所以貧血就補鐵說話就不全面。

2、缺鐵性貧血是嬰幼兒中最常見貧血類型,與孕期寶媽營養狀態,缺鐵性貧血,出生病史,生後餵養史,輔食添加情況,餵養方式等等有關。

3、缺鐵性貧血分型,輕度(血色素90-110),中毒(60-90),重度(30-60),極重度(30以下)4種類型。

4、在孕期加強營養,就診缺鐵性貧血,減少寶寶出生後貧血。

5、母乳餵養的寶寶到4個月常規補鐵,帶能非常成功添加強化鐵劑輔食為止。

6、早產兒,雙胎寶寶生後補充鐵劑。

7、人工餵養的最好吃強化鐵劑奶粉。

8、6個月以後逐漸添加富含鐵劑輔食,比如蛋黃,豬肝泥,瘦肉等等。

9、等到貧血了再補充鐵劑,已經遲了,因為缺鐵對寶寶精神神經發育影響比較大。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必刪,請聯繫本人)

柯大夫為兒科主任醫師,臨床工作經驗豐富,擅長兒童消化,呼吸系統疾病,慢性咳嗽,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慢性胃炎,功能性便秘,肝功能異常,慢性腹瀉,牛奶蛋白過敏等疑難雜症及嬰幼兒營養髮育及餵養諮詢。有關兒科專業諮詢請來好大夫在線找柯友建主任。

與健康為伴,與醫生為友,歡迎轉發點贊、評論關注,點贊分享更是一種美德。有問題可以留言,柯大夫在休息時間會對典型提問針對性回答。


柯大夫兒科科普教育


生活中,大多人一聽到“貧血”,第一反應是趕緊“補鐵”!其實,這種想法是片面的。貧血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而是一種症狀,即某些疾病的一種表現。

造成貧血的原因很多:如鐵、維生素B6、維生素B12等造血原料不足,以及慢性肝腎疾病、惡性腫瘤、感染、炎症等疾病可導致貧血;紅細胞消耗過多,如急慢性失血、遺傳因素等各種原因亦可導致貧血。

鐵劑含有人體造血所需要的大量鐵元素,能夠快速地改善缺鐵性貧血的症狀,但並非能隨意吃。

貧血者補鐵應該循序而補,不管是食物還是鐵劑,一旦過量地攝入鐵,可能會造成鐵中毒,輕微者會噁心、腹瀉、嘔血,嚴重者甚至會昏迷死亡。服用鐵劑,應該嚴格遵循醫生囑咐。

缺鐵性貧血大多是可以預防的,日常通過食物補給預防貧血復發。膳食中含血紅素鐵食物有紅色肉類、動物血、動物肝臟、魚類、禽類等。水果、綠葉蔬菜、胡蘿蔔等含維生素C的食物可促進鐵的吸收。

肥胖的定義是可能導致健康損害的異常或過多的脂肪堆積,通常伴體重增加。肥胖者因偏愛高熱量食物(油炸類、肥肉、西點甜品等),不注意飲食均衡,長期忽略對蛋白質、水果蔬菜等的攝入,導致鐵、維生素B6等造血原料不足也可能出現貧血。因此,要預防貧血發生,肥胖者也應該重視營養攝入均衡。

人們之所以容易將貧血和低血壓兩種疾病混淆,是因為貧血和低血壓在症狀上有相似之處,如乏力、頭暈、臉色蒼白等症狀。因此很多人認為貧血就不會有高血壓。

貧血和高血壓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貧血是指循環血液中的紅細胞數量減少和血紅蛋白濃度降低。而高血壓是指未使用降壓藥物且在靜息狀態下動脈收縮壓和/或舒張壓增高(大於或等於140/90mmHg)。兩者並無瓜葛,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疾病,因此在一個病人身上同時存在是可能的,如尿毒症患者,往往同時出現高血壓和貧血的情況。

貧血常見,不可小看。

並非疾病,而是症狀。

諸多重疾,背後隱藏。

深入瞭解,保持健康。


以上由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六醫院清遠市人民醫院藥學部 練麗特 提供答案!

練麗特 藥師,臨床藥學專業,現就職於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六醫院清遠市人民醫院藥學部。畢業後一直從事醫院藥學各崗位的工作,擅長以漫畫形式向公眾進行安全合理用藥科普。


PSM藥盾公益


一個家庭中,只要寶寶保持飲食豐富、奶量充足、營養均衡,基本不會出現缺鈣、缺鐵的情況。

但是,有一種營養素的缺失一定要警惕,那就是——鐵!

事實上寶寶是很容易缺鐵!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全球有50%左右的兒童有不同程度的缺鐵。

寶寶缺鐵有什麼後果?

鐵是人體內含量最多的微量元素,成人體內鐵含量約為4-5g,以血紅蛋白、肌紅蛋白等形式存在於人體中,維持多種代謝功能。

當我們人體體內的鐵含量不足,會引起紅細胞中血紅蛋白數量減少,血紅蛋白就不能運送足夠的氧氣到身體的器官和肌肉。

這不僅會引起精神不振、煩躁不安、食慾減退等症狀,嚴重的還會導致缺鐵性貧血,影響大腦發育,對認知發育造成損害。

需要注意的一點:嬰兒缺鐵,不管是否導致貧血都會對神經發育造成不良影響,這種影響是不可逆的!

寶寶為什麼缺鐵?

鐵缺乏其實完全可以預防的。家長經常犯的錯誤會導致嬰幼兒鐵缺乏的原因:

① 添加輔食不及時

臨床顯示,寶寶體內的鐵含量會在9-12個月的時候降至最低點,如果這時家長未能及時添加富含鐵的輔食,就很容易造成寶寶發生缺鐵性貧血。

很多寶媽認為母乳中營養豐富,不需要過早加輔食,在斷乳後主要以牛奶配方奶為主,不知奶類中鐵含量很少。

其次,小孩子生長髮育速度很快,嬰兒至1歲時體重增至初生時的3倍,早產兒可增至5~6倍。

從而鐵的需要量也會增多,所以越容易發生缺鐵的情況。如不注意含鐵食物補充,則嬰兒期尤其是早產兒更易發生缺鐵性貧血。

② 添加輔食單一

沒遵循由一種到多種的原則,膳食中缺乏含鐵豐富的食物。

添加輔食中以肉類為主,同時增加膳食中的維生素C。

中國營養協會和中國嬰幼兒保健協會建議6個月以後的寶寶注意適當補充鐵,保持體內鐵平衡,提高機體免疫力,減少感染髮病率。

③ 體內存鐵量不足

正常情況下,我們足月兒體內儲備的鐵來源於母體。

但是,如果在孕期時,準媽媽有缺鐵性貧血的,或者生出來的寶寶是早產兒、雙胞胎的話,則會造成新生寶寶體內的貯鐵減少。

如何知道寶寶是否缺鐵

看臉色

寶寶的皮膚、黏膜逐漸蒼白或蒼黃,以口唇、口腔黏膜等最為明顯;

看行為

活動少、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變差、容易感到疲乏無力;

看胃口

食慾減退、不愛吃飯;

看精神

容易煩躁哭鬧、精神欠佳;

看疾病

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頭暈、眼前發黑,耳鳴;

如果寶寶出現了以上的症狀的話,媽媽要立刻找醫生,只要一個簡單的血液測試就能夠診斷出寶寶是否貧血,醫生就可以開藥進行及時的鐵質補充。

缺鐵怎麼補?

0-6個月

每日需鐵量0.3mg,主要來源為母乳、配方奶。

母乳含鐵量很低,1000毫升母乳含鐵量僅有1.5毫克~2.0毫克,但吸收率高達50%。因此到了後期,如果媽媽喂寶寶母乳的話,可以適當添加一些含鐵高的奶粉。

6~12個月

這個時期的寶寶每日需鐵量10mg。

所以,除了母乳、配方奶外,及時添加含鐵豐富的輔食,例如動物肝臟、瘦肉、魚、雞鴨血、鮮蘑菇、黑木耳、髮菜、大棗、芝麻醬及豆製品等。

建議:

動物肝臟中的維生素A含量過高,建議一週吃一次。

1~3歲

這個時期的寶寶每日需鐵量9mg。

讓寶寶吃含鐵食物的同時,吃一些含維生素C多的水果,會使鐵的吸收率提高4倍以上,如番茄、橙子、草莓、椰菜、彌猴桃等。

注意:

高度懷疑缺鐵性貧血或確診缺鐵性貧血時,應積極足量補充鐵劑,使血紅蛋白儘快恢復正常水平。

安貝適溫馨提示:

準媽媽在懷孕期間要注意鐵質的補充,如果患有缺鐵性貧血的孕婦,則需要遵醫囑進行有效的治療。

與健康為伴,與營養師為友,歡迎轉發點贊、評論關注,點贊分享更是一種美德。有問題可以留言,我會針對性地回答。


安貝適育兒


根據血液中紅細胞體積的大小,可將貧血分為小細胞性貧血、大細胞性貧血和正常細胞性貧血。其中,缺鐵性貧血屬於小細胞性貧血中最為常見的兩種類型之一。在有些人看來,貧血可能是“小事”,實際上,貧血是許多疾病的重要信號,可能潛藏著很大的健康隱患。

對女性來說,更年期貧血可能是子宮肌瘤的信號;對男性而言,缺鐵性貧血大多與消化道出血有關;對老年人來說,貧血往往象徵著身體衰弱。貧血在老年男性中的發病率約為28%,老年女性約為17%。相對來說,由慢性疾病引起的貧血更為多見。

有些人在出現頭暈、肢軟乏力、眼花耳鳴等貧血症狀後,會自行到市場上購買一些營養產品補血。專家表示,出現貧血後簡單地補鐵並不可行,應找到貧血的具體原因。如果真是貧血引起的不適,就要查清貧血的原因、程度、類型及引起貧血的原發灶,然後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用藥。關於引起貧血的原因及治療方法,詳細介紹如下:

貧血就一定要補鐵嗎?

鐵劑是治療缺鐵性貧血不可或缺的藥物,但對於一些患溶血性貧血的病人來說,服用含鐵劑的補品後可能會使症狀加重。有些疾病,如酒精中毒、肝炎、急性感染腸道炎症、胰腺炎等,要謹慎補鐵。

對於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潰瘍性結腸炎、肝腎功能嚴重損害及對鐵劑過敏的人,要禁止服用鐵劑。葉酸和維生素B12等維生素類藥物對缺乏此類維生素所致的巨幼紅細胞性貧血有特效,但對其它類型的貧血無效,不可濫用。

一些激素類藥物,如強的松、地塞米松等對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球形紅細胞增多症有一定療效,但必須在確診後使用。雄性激素類藥物,如康力龍、睪丸酮等是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的必備藥物,但要注意規避藥物的副作用。促紅細胞生成素(EPO)是治療腎性貧血最有效的藥物,並可用於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及其它腫瘤引起的貧血。

缺鐵性貧血的診斷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判定是不是缺鐵引起的貧血;二是明確貧血的病因,臨床上常根據病史、典型的低色素性貧血形態學改變及缺鐵指標陽性加以判斷。缺鐵性貧血的治療過程就是補充足夠的鐵,直至恢復正常的鐵儲存量,然後祛除引發缺鐵的病因。

一般情況下,補鐵治療兩個月左右可使血紅蛋白恢復正常,之後還需要繼續治療三個月,以使血清蛋白能夠補足儲存鐵,否則很容易復發。當補鐵效果較差時,要重新診斷並尋找干擾鐵吸收的各種因素。

在貧血治療中,應積極查找原發病,根據原發病情況確定貧血的治療方法,切不可只是簡單地補鐵而忽略病因,耽誤原發病的治療。需要指出的是,貧血長期得不到治療也會影響原發病,對於一些慢性病貧血,需要先穩定原發病。

缺鐵性貧血是某些疾病的表現

鐵是紅細胞內生成血紅素的重要原料,缺鐵性貧血指機體對鐵的需求與供給失衡,導致體內鐵元素缺乏引發的貧血。缺鐵性貧血是某些疾病的一種表現,並不是獨立的疾病,它是很多疾病的重要信號。缺鐵性貧血是比較普遍的健康問題,高危人群主要為婦女、嬰幼兒和兒童。

導致貧血的原因有哪些?

如果嬰幼兒時期使用牛奶餵養而又不及時添加輔食,就很容易造成缺鐵,尤其是早產兒和孿生兒;在青春期身體對鐵的需求大幅增加,這時如果偏食或營養搭配不合理以及節食等,都可能引起缺鐵。 女生月經不調導致的經量偏多以及青少年時期反覆鼻出血,也可能引發缺鐵性貧血。

在懷孕和哺乳期,女性生理性鐵需求會大幅增加,如果妊娠期供應胎兒所需及分娩失血丟失的鐵,哺乳期供應嬰兒消耗的鐵等沒有及時補充跟上,就可能導致缺鐵。更年期女性貧血要關心月經情況,子宮肌瘤、月經失調等引起的經量過多是導致缺鐵性貧血的重要原因之一。

與女性不同,造成男性貧血的原因主要是消化道出血,比如痔瘡出血、消化性潰瘍出血、食管或胃底曲張靜脈破裂出血等。其中,中老年男性出現缺鐵性貧血時,建議做胃鏡或結腸鏡檢查以排除胃癌、結腸癌等惡性腫瘤的可能。

慢性病

老年人的貧血大多是由慢性病引起的,主要症狀為皮膚蒼白、乏力、頭暈、耳鳴、嗜睡,食慾不振、消化不良以及便秘等,運動後容易出現心悸和呼吸困難,貧血嚴重時還會有心肌缺血等表現。

實際上,即使是健康人,隨著年齡增長各種臟器功能也會逐漸衰退,比如具有造血功能的骨髓組織的功能減退、造血幹細胞生成紅細胞的能力下降等。因此,健康老年人也可能會出現輕度的紅細胞減少及血紅蛋白下降。

相對而言,大多數老年性貧血並非由血液系統疾病造成的,繼發因素更為多見,比如痔瘡、消化性潰瘍、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肝腎疾病、糖尿病、類風溼性關節炎等,另外還包括一些老年人多發的惡性腫瘤,如消化道腫瘤、肺癌及前列腺癌等。

除此之外,長期臥床無法正常飲食的腦血管後遺症老人、長期素食和實行過胃腸切除手術導致營養不良的老人等,也是造成營養不良性貧血的原因之一。也有少數老年性貧血是由血液系統疾病引起的,比如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再生障礙性貧血、老年性急性白血病等,需要做骨髓細胞學檢查並明確診斷後才能予以相應治療。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補血的鐵劑含有人體所需的大量鐵元素,可快速改善缺鐵性貧血症狀。但要注意不可過量服用,因為攝入過多的鐵會導致鐵中毒,輕者頭暈噁心、腹瀉休克,嚴重的會導致昏迷。因此,在補鐵過程中要遵循“少量、長期”的原則,以免引起中毒。


jianxing2000


貧血大致分兩類

病理性貧血:包括消化道出血、惡性腫瘤、遺傳性疾病(紅細胞病變)等。

營養性貧血:即我們常說的缺鐵性貧血,由於膳食中缺乏維生素C、B12、葉酸,導致鐵的利用率低,造成貧血。缺鐵性貧血多發於女性,成年女性中發生缺鐵性貧血的佔比高達20%。



對待貧血,我們應該先查清楚病因,再採取相應的措施。營養性貧血我們可以通過改善飲食,補充鐵劑來治療;對於病理性貧血就要重視對原發疾病以及併發症的治療了。

如果通過膳食改善缺鐵性貧血?

攝入富鐵食物

膳食中的鐵分為兩類:血紅素鐵和非血紅素鐵。


血紅素鐵主要存在於禽畜肉、動物血液中,血紅素鐵的吸收不受消化液或其他食物的影響,吸收率高達10-25%

非血紅素鐵主要指的是植物性食物中的鐵,以絡合物的形式存在於食物中,需要在胃酸作用下分解、並且被還原為亞鐵離子才能被吸收,受其他食物影響較大,吸收率僅有3-8%。所以植物性食物並不是補鐵主力軍,紅棗、紅糖、菠菜並不補氣血。

注重維生素C的攝入


維C具有很強的還原性和酸性,在胃腸內有助於使食物(尤其是植物性食物)中的鐵保持易吸收狀態,從而提高這些食物中鐵的吸收率,有助於預防貧血。維C的主要來源是新鮮蔬果,所以平時要保證足夠新鮮蔬果的攝入。《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薦我們每天攝入蔬菜300-500g,水果200-350g。

另外,要注意的是,血在我們體內有一定量的儲存,從膳食攝入鐵不足到儲備減少,再到貧血,通常需要3-4個月。所以等到確診後再想補,也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所以平時一定要注重飲食均衡,不要盲目減肥,定期回顧一下自己平時的飲食中是否存在鐵攝入不足。

我是註冊營養師田雪,正在推廣“好好吃飯”的理念,用最簡單的211飲食法輕鬆搞定營養三餐。最近也為大家準備了《吃出漂亮12天體驗課》,留言或私信找我領取吧!如果這篇回答對你有價值,歡迎與我互動,點贊、評論和轉發多多益善哦,也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與我一起好好吃飯。


田雪吃出漂亮


貧血分為很多種,如巨幼紅細胞貧血、溶血性貧血等,最為常見的為缺鐵性貧血。

缺鐵性貧血是一種常見的營養缺乏病,主要原因為膳食中的鐵長時間供給不足,導致體內鐵元素的缺乏,又稱營養性貧血。所以,治療缺鐵性貧血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補鐵,而其它各種貧血多為病理性,補鐵並不能起到治療作用。巨幼紅細胞貧血和膳食中的葉酸和維生素B12缺乏有關,與鐵關係不大。



鐵是構成細胞的原料,參與血紅蛋白、肌紅蛋白、細胞色素及某些酶的合成。與氧在體內的轉運密切相關。鐵還是肌肉、肝、脾、骨髓以及細胞色素氧化酶等一些酶的成分,參與體內的氧化還原過程。人體缺鐵是導致缺血性貧血最直接的原因,症狀表現為面色蒼白、全身無力、易疲勞、頭暈、氣促、心跳過速等。


補鐵首先考慮動物性食物,動物肉中含有的鐵中有相當一部分為易於被人體吸收的血紅素鐵,多存在於瘦肉、肝臟、禽類和魚類中。一些植物性食物中雖然也含有豐富的鐵,但是生物利用率較低。植物性食物中的磷酸、植酸、鞣酸等都能與鐵形成不溶性的鐵鹽,影響鐵被人體吸收。所以補鐵應以動物性食物為主,效率更高。

日常多食用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可以促進植物性食物中非血紅素鐵的吸收,維生素C具有還原作用,可把植物中的三價鐵還原為好吸收的二價鐵,以利於提高其吸收利用率。


丸子偶尼


只有缺鐵引起的貧血,補鐵才有效果。

一、首先引起貧血常見的疾病有:缺鐵性貧血、外傷、腫瘤、結核、支氣管擴張、消化性潰瘍、肝病、痔瘡、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及各類造血系統腫瘤性疾病、骨髓壞死、腎功能不全、甲狀腺功能低下、肝病、葉酸或維生素B12缺乏或吸收障礙、溶血性貧血等。

二、貧血的診斷標準是:6個月到<6歲兒童110g/L,6~14歲兒童120g/L,成年男性130g/L,成年女性120g/L,孕婦110g/L。

貧血分為輕、中、重度、極重度四種,根據其分度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

血紅蛋白從正常成年人:120~<90g/L屬輕度, 90~60g/L為中度,

60~30g/L為重度, <30g/L為極重度;

新生兒血紅蛋白為:144~120g/L屬輕度, 120~90g/L為中度,

90~60g/L為重度, <60g/L為極重度。

一般輕、中度貧血,需要口服鐵劑或者靜脈注射鐵劑,多數根據病人病情,如孕婦、兒童等,選擇最佳治療方法。而重、極重度貧血必須輸血治療,才能糾正貧血。

而食療僅限於輕度貧血或預防貧血,中度貧血則必須藥物治療。

四、常見含鐵高的食物有:

1.肝臟:每吃100克豬肝,可別人體吸收35毫克鐵,是所有補鐵食物中吸收率最高的,所以說豬肝是補鐵的最好選擇。

2.紅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鋅、煙酸、維生素B12、硫胺、核黃素和磷等,紅肉裡的維生素還能促進人的生長髮育,每天100克,可起到預防作用。

3.枸杞:特別是黑枸杞中的鐵、鈣、鎂、鋅、銅的含量遠高於其平均含量,所以枸杞作為糾正貧血的最好選擇,不用擔心高膽固醇和心腦血管的影響。

4.黑豆、黑木耳:每100克黑豆含鐵量為8毫克,每100克幹黑木耳含鐵量為180毫克,預防和食療糾正貧血是最好的選擇,不用擔心高血脂,缺點就是,得吃大量的黑豆或木耳。

而大家常說的菠菜、雞蛋、紅棗、櫻桃、葡萄、桃子中的鐵含量是及其少的,一般都達不到毫克的量,蔬菜、水果中的鐵不易被人體吸收,所以吃水果、蔬菜起不到預防貧血的作用。動物性食物中的鐵容易被人體吸收。

補鐵時不要喝茶,特別是濃茶,因為茶含有一種叫鞣酸的物質,和活性鐵形成鞣酸鐵,抑制鐵的吸收。所以不管是口服補鐵藥物還是食物補鐵的時候,應禁止喝茶。

另外很多食物可以促進鐵的吸收,如含有維生素C、維生素A、微量元素銅都是促進人體對鐵的吸收,如檸檬、西紅柿、胡蘿蔔、堅果類的核桃、花生等,有利於預防和糾正輕度貧血。


小曉醫生


貧血就該補鐵嗎?不一定!

首先得明白自己是什麼類型的貧血,貧血的種類非常多的,大對數為良性的貧血都是營養性貧血,有:缺鐵性貧血、葉酸缺乏貧血

非良性貧血:地中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等

還有一個各種原因造成的出血性貧血

缺鐵原因

這裡講到缺鐵性貧血是大多數人都會有的貧血,主要是膳食上不均衡、腸胃的吸收消化不好、女性月經、女性的子宮肌瘤、青少年兒童成長髮育的需要、孕期特殊情況會導致鐵的流失或者攝入不足亦或者消耗大才會造成缺鐵性貧血。

孕婦缺鐵的危害

胎兒的影響

孕媽是高發人群,而且一旦缺鐵貧血嚴重影響都是非常大的,因為嚴重缺鐵後,血液攜氧能力下降,孕期中長時間貧血嚴重就會造成胎兒宮內缺氧,以致後續一系列胎兒的發育問題、胎停、早產、智力發育不好等情況

所以孕婦缺鐵貧血後最直接有效果的補鐵的方法就是補充鐵劑,最好選擇二階鐵的鐵劑,市場像鐵之緣補血片,二價鐵鐵劑最好的就是能被指腸直接吸收,不對腸胃刺激,對一些腸胃不好的人,簡直是福音,還有就是口味也是孕婦選擇的首選。

對孕婦的影響

孕婦而言就是免疫力低,對於生產危險係數增加,產後恢復不快,易感染併發症等。


嬰幼兒會缺鐵大多數是後期補充的不夠,不管是輔食和兒童鐵劑都要及時添加,不然很容易影響發育問題、升高、智力呀。

女性缺鐵的話,從飲食上多注意,大多數都是偏食出來的,吃的話,可以多吃豬肝、動物血、瘦肉等補鐵,鐵劑補充的話,也是二價鐵如:乳酸亞鐵阿膠片。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哈!


勺子喝湯


貧血是否需要補鐵,需先明確貧血發病原因,如果是缺鐵性貧血,再根據貧血嚴重程度來補充鐵劑。

通過化驗血常規、貧血三項,如果鐵蛋白低於正常範圍,可初步判斷為缺鐵性貧血,如果確診是缺鐵性貧血,補充鐵劑,應根據貧血嚴重程度,服藥或掛水給予補充來糾正缺鐵性貧血,治療貧血過程中,更重要的是要找到貧血原因。

引起貧血還有哪些原因呢?

按發病原因,可分為造血不良性、失血性、溶血性和紅細胞缺陷型等貧血。

1. 造血不良貧血

包括兩種情況(1)血紅蛋白合成障礙: 一般以缺鐵性貧血為主;(2)骨髓造血功能減低;

2. 失血性貧血

急性失血後貧血是快速大量出血引起的貧血,比如創傷、宮外孕等;慢性失血後貧血是由於長期中度出血所致的小細胞性貧血。如見於慢性胃腸道疾病(例如消化性潰瘍或痔瘡),泌尿系或婦科的慢性出血.

3. 溶血性貧:由於紅細胞破壞過多引起的貧血;

4. 紅細胞內在缺陷:先天遺傳性,地中海貧血、遺傳性球形細胞增多症、遺傳性橢圓形細胞增多症、遺傳性口形細胞增多症。也有後天獲得性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PNH)貧血;

5. 紅細胞外在因素: 自身免疫性,如Rh血型不合溶血性輸血反應;非免疫性如輻射等物理因素引起的貧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