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艦24小時可以提供多少架次的打擊能力?

長空雁51022536


在24個小時內能夠出動多少架次的艦載機,是衡量一艘航母作戰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遼寧艦在這方面的具體數值是多少呢?恐怕永遠不會被官方披露。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個數值不會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會受到各種變量的影響。航母出動艦載機的架次數量取決於非常多的因素,即使是同一款航母,它們在相同時間內艦載機出動架次也可能會存在較大差異。

艦載機出動架次數量多少主要取決於什麼呢?

第一就是航母的平臺能力。一般來說,航母的噸位越大,機庫越大,航母搭載艦載機的數量就會越多。航母的飛行甲板面積越大、升降機越多,出動艦載機的能力往往就越強。在航母平臺能力中,起飛設施至關重要,艦載機起飛方式是目前主要影響艦載機出動架次的因素。目前的情況是裝備彈射器的航母遠超採用滑躍起飛方式的航母。

例如美海軍“尼米茲”級航母裝備有四具蒸汽彈射器,可同時放飛四架固定翼艦載機,而遼寧艦在執行中等距離打擊和防空任務時,一次能放飛三架固定翼艦載機,在執行遠程打擊的重載起飛任務時,每次只能放飛一架。

例如尼米茲級航母的最大出擊率,在頭四天的高峰任務頻率是每晝夜出擊230架次,但只能持續4天。之後要轉為正常持續出擊,每晝夜可出動120架次。考慮到遼寧艦的載機量只有尼米茲級航母的一半,同時放飛戰機數量也僅為尼米茲級的一半,而且由於原設計的因素,導致甲板效率相對較低。所以遼寧艦在執行500公里中等距離打擊任務時的最大出動率,可能相當於尼米茲級正常持續出動率的一半或三分之二,即每晝夜可出擊60~90架次。不過,如果執行半徑大於900公里的遠程反艦突擊任務,遼寧艦就只能單獨使用艦尾的3號起飛點,每次放飛一架戰機,出動率會非常低。

目前艦載機出動能力最強的航母當屬“福特”級航母,它裝備4具電磁彈射器,艦載機出動效率較“尼米茲”級提升了約25%,能力驚人。資料顯示,“福特”級航母的正常日出動量為160架次,緊急情況下日出動量可達310架次甚至更高,打擊目標數量明顯增加,作戰性能提升比較顯著。

不過,並不是航母平臺能力強,它的艦載機出動能力就一定強,航母上的航空保障能力是第二個決定艦載機出動能力的因素。艦載機出動除了需要擁有艦載機,還要艦載機能夠順利出動。艦載機如何去順利出動呢?那就是需要擁有足夠多的、足夠優秀的飛行員和地勤人員。

一架艦載機在起飛前,需要進行大量檢查,主要包括油氣液電的補充工作、掛載武器彈藥、進行故障診斷,排除,維修,平時還需要進行各種全面檢查維修。這些工作需要不同的部門齊心協力才能完成,而且要求各部門人員水平較高,才能保質保量完成艦載機保障工作。

任何一個部門負責的工作出現問題,都有可能影響下一部門的保障工作,導致艦載機出動時間推遲,甚至無法執行當天的出動任務,假如沒有可出動的艦載機,那麼航母何談擁有強大的艦載機出動能力呢?

在很多時候,談到航母的作戰能力時,很多人只是盯著航母排水量、載機數量、艦載機性能/種類等方面的信息,據此來判斷航母的作戰能力,這其實是明顯不合理的,航母上的“人”同樣至關重要。


科羅廖夫


航空母艦作為海上移動的機場,其戰鬥力的直接體現就是艦載機的起飛效率,在一定時間內可以提供多少架次的打擊能力。而由於遼寧艦噸位有限且採用滑躍起飛方式,所以在艦載機起飛效率低於大型彈射起飛航母也是不可避免的!

根據公開數據來看,遼寧艦標準配置可以搭載24架殲-15戰鬥機和+12架預警/搜救/反潛直升機共計36架艦載機,數量十分有限,那這樣的“遼寧號”航母單日24小時可以提供多少架次的打擊能力呢?

如上圖所示,在“遼寧號”航母右舷一共擁有12個固定停機位,在左舷後方還有2個固定起飛停機位;除了固定停機位之外,在遼寧艦艦尾和艦艏的起飛甲板上分別有7個臨時起飛停機位和臨時降落停機位,如此算下來遼寧艦甲板之上一共擁有12+2+7+7共28個各種停機位!

但要起飛艦載機時,航母的臨時降落停機位是不能使用的,這樣遼寧艦在起飛前可用的甲板停機位只有21個,如果再加上3個起飛點,在不影響艦載機起飛的情況下遼寧艦甲板可以停放24架殲-15戰鬥機,也就是說遼寧艦單次最大攻擊波次就是短時間內起飛24架殲-15戰機!

除了前3架艦載機配合默契可以在2分鐘內全部起飛之外,剩下要考慮甲板調度問題就會慢上很多,而根據“庫茲涅佐夫”提供的數據來看,該航母宣稱可以在30分鐘內起飛12架蘇-33戰機,作為同一型航母的遼寧艦應該與之相近,如此推算遼寧艦短時間內起飛24架殲-15艦載機需要60-70分鐘的時間!

不過,在航母完成第一波次的起飛打擊之後就要準備收回戰鬥機了,如果還要繼續執行打擊任務就需要邊回收、邊起飛艦載機,同時還有給艦載機進行彈藥補給,甚至維護,此時航母甲板上的臨時起飛/降落停機位都不能使用,這樣一來對於遼寧艦來說就只剩下14個固定停機位可用!此時的艦載機起飛效率要大大降低,實戰的時候可能會更低!

在1999年科索沃戰爭期間,“尼米茲級”航母的實戰日均起落架次為160架次左右,極限狀況單日也只有200架次左右,另外“尼米茲級”航母攜帶艦載機數量在80架以上,且擁有4部彈射器,綜合考量遼寧艦與之相比單日起飛架次可能只有其40%左右(60-70架次)。換一種算法,即便一天的時間內將遼寧艦上24架殲-15每架都起飛3次,單日艦載機起飛架次也只有72架次!

總之,考慮遼寧艦可以搭載的艦載機數量、起飛方式、停機位、甲板調度以及彈藥補給能力來看,實際情況下該航母的單日艦載機起飛架次是十分有限,與大型彈射彈射起飛的航母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天下布武


遼寧艦是我國第一艘航母,改建於前蘇聯半成品瓦良格號,2012年9月正式加入海軍作戰序列,截止2018年5月,完成艦載機夜間起降,遼寧艦形成全天候作戰能力;解放軍海軍對遼寧艦的定位為訓練科研試驗航母,目前遼寧艦正由組織訓練和科研試驗向實戰化能力建設過渡。

眾所周知,現代航母作戰能力主要由艦載機出動能力決定,艦載機出動架次的多少,決定了航母打擊目標數量的多少,以此類推也直接決定了一艘航母的打擊能力。艦載機的出動能力由航母載機數量、起飛方式、甲板調度能力以及後勤保障能力綜合而定。

據公開數據顯示,美國尼米茲級航母單日艦載機放飛架次一般為100架次左右,最多時可達到驚人的150架次,這種打擊能力是相當恐怖的,以一架艦載機打擊1-2個目標為例,美國單艘航母一天之內即可打擊將近上百個目標,超越好多國家空軍的打擊數量,這也是美國依賴航母的重要原因,同時也是航母打擊群威懾力的直接展現。

以遼寧艦為例,總共有三個起飛點,兩個艦首近起飛點和甲板左後部的一個遠起飛點;通常艦載使用艦首的兩個近起飛點放飛艦載機,遠起飛點滑跑距離相對較長,主要用於艦載機對地作戰任務,滿足艦載機較大載重起飛,但是遠起飛點位置設計位於艦載機回收區域,這一定程度上考驗航母甲板調度能力。

官方當前尚未公佈遼寧艦載機數量,外界猜測普遍認為搭載24架殲-15這一數據最為合理,據此以兩個架次交替放飛計算,遼寧艦晝夜間理論上能夠放飛60個架次,但實際操作很難達到這一數據;美國採用蒸汽彈射也就100架次左右,我國滑躍起飛效率遠低於彈射起飛,理論上蒸汽彈射一分鐘可放飛一架,滑躍式起飛方式有明顯的倍數差距。

綜合遼寧艦的甲板調度、甲板載機數量以及後勤保障等因素計算,遼寧艦的晝夜起降架次一般在48架次左右,高強度起降架次也絕對不會超過60架次;從公開甲板圖片來看,遼寧艦甲板最多搭載12-13個停機位;此外艦載機復飛的話還需要進行一系列加油、充電、掛彈以及檢修等流程,這期間需要消耗大大量的時間。

需要著重介紹一下的是,夜間起降難度極高,就算是美國當前也只有三分之二的飛行員具備夜間起降飛行能力,我國雖掌握了相關技術,但在飛行員儲備上與美國差距不是一丁半點,所以夜間能夠起降12個架次就已經很不錯了,這種能力不是簡單訓練就能獲得的。

所有的數據都是依據美軍公開數據,結合我國遼寧艦實際情況估算而定的,遼寧艦的晝夜實際起降能力外界恐怕在未來四五十年內也不會得到官方的證實,只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鷹鴿分析


一艘航母每天可以出動多少架次的飛機,這和航母同目標之間的作戰距離有很大關係,也和航母搭載多少飛機、有多少飛行員有關係。因此,遼寧艦每天的出動架次可以分為兩個數據:極限數據和實際數據。極限狀態下,遼寧艦每天的日出動架次為90多架次的艦載機突擊架次或150次左右的總出擊架次;實際情況下恐怕連這個數字的一半都很難達到。

圖為殲15艦載機從遼寧艦上滑躍起飛,滑躍起飛不需要考慮彈射器的復位和補汽時間,因此可以做到密集的排隊起飛,出擊耗時更短。


航母出動率的影響因素

極限數據也就是在最為理想的狀態下,假設作戰目標距離很近,而飛機和飛行員又都處於可出動狀態;實際數據則要考慮的因素就很多了,包括目標距離、飛機狀態、飛行員狀態等。現在很多媒體和軍迷都非常重視一艘航母的每日最大出動率是多少,這個數據確實很重要,但是這個數據在實戰中的意義卻並不是很大。別急,這個結論可是由航母作戰經驗最豐富的美國國防部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得出的,這一思想已經影響到美國下一代航母的設計和發展。

上圖為美國海軍尼米茲級航母,下圖為美國海軍福特級航母,福特級的每天最理想出動架次為220架次,尼米茲為190架次,但是他們標定的戰術出擊架次都是每天120架次,甚至福特級只有3個升降機,比尼米茲級少一臺升降機,因此甲板調度效率還低一些。

航母的出動率和作戰距離是一對矛盾。對於航母而言,他出現的最大的價值就是延伸了海軍的打擊範圍和距離,而不是打擊的火力密度,因此對於航母而言,多出動一些飛機遠沒有把飛機飛得更遠要有價值。在二戰中,航母的出現把海軍的作戰距離從視距內延伸到了視距外,誕生了航母機動艦隊,中途島海戰美日雙方在艦隊都處於視距之外的狀態下就結束了海戰,從那個時候開始,航母的出動率要求就已經讓位於作戰距離的要求。

圖為美國海軍尼米茲級航母,他可以搭載48架F/A18E/F超級大黃蜂艦載機。

一艘航母如果要達到極限的出動率,必須要壓縮艦載機的行動時間,必須要儘可能的縮短和目標的距離,最簡單的道理:在不同的作戰距離下,一架飛機出擊時間為4個小時,與一架飛機出擊時間為1個小時這是兩個概念,如果一次任務時間是4小時,那麼航母的出動率顯然沒有一次任務1小時的時候要高。舉個例子,美國的尼米茲級航母在最為理想的情況下,最大每日出擊架次為190架次,但是實際情況下連100架次都難以達到,於是美國給尼米茲標定的出動率為每天120架次。

航母出動率降低的關鍵原因

根據美國的統計,在伊拉克戰爭期間,美國海軍一共出動了5艘航母,這5艘航母在為期30天的空中密集打擊階段中出動了8900多架次的突擊飛行,平均下來,每艘航母每天為60架次的出擊,為什麼實際出動率會比理想狀態低這麼多呢?首先,理想狀態不考慮飛行員的承受能力,也就是每一架飛機都可以反覆的起飛作戰,但是在實際作戰中,一架飛機的平均出擊時間往往在3小時以上,如果是巡邏任務則是4個小時以上,一個飛行員每天平均出擊1.5次就已經非常疲勞,我們普通人每天連續工作8個小時也會累,何況是生死攸關、高度緊張的空中作戰了,一個飛行員一天絕對不能出擊超過2次,否則自己都會虛脫掉。

圖為海灣戰爭中的美國海軍4航母編隊巡航在阿拉伯海上,當時出擊架次最多的竟然是最小、最老的中途島號航母,這就是因為他距離目標更近。

其次,航母的出動率沒有想象的那麼高,也因為作戰的目標往往很遠。在理想狀態下,航母總是假設目標距離很近,飛機可以連續不斷的執行短促的往返進攻,但是在實際作戰中,航母為了確保自身的安全,往往需要和目標保持較遠的距離,比如美國航母有時候甚至在距離目標800公里左右的距離活動,距離遠會讓飛機出擊的任務時間變長,而一個架次的任務時間變長就會降低航母總的出擊架次,也會降低飛行員的出擊次數,畢竟出擊一次就已經很累了。

圖為印度海軍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他的前身是蘇聯海軍巴庫號載機巡洋艦,他在使用雅克38艦載機或者雅克141艦載機的情況下每天出擊架次更高,但是為了延伸航母的打擊距離,選擇了改造航母,換上米格29K艦載機,這就體現了出擊架次和作戰距離孰輕孰重。

根據美國總統府辦公室的統計,在伊拉克自由軍事行動期間,美國海軍老舊的CV41中途島號航母完成了日均88.8架次的突擊架次,而全新的CV67肯尼迪號航母平均每天只有83架次的突擊架次。中途島號航母肯定比肯尼迪號航母老舊的多,但是出擊架次卻更多,這就是因為中途島號航母距離伊拉克更近,肯尼迪號離得遠,因此距離近的中途島號出擊架次更多,發揮的作用也更大一些。

上圖為美國海軍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下圖為較為老舊的小鷹級航母,在實際作戰中,小鷹級和尼米茲級的出擊效率差不多,因為他們總的艦載戰鬥機搭載量都是48架。

另外,一艘航母的艦載機完備率也會影響航母的出擊架次,這一個典型就是俄羅斯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他在敘利亞戰爭期間前往地中海海域執行軍事任務,空襲極端武裝,但是因為飛機的完備率不高,因此13架蘇33戰鬥機和4架米格29K艦載機一共17架飛機在航母上多天的出動總架次都不到100架次,最後俄羅斯只能把艦載機放在陸地上作戰,增加飛機的出擊效率。

遼寧艦出擊架次的計算

上面說了那麼多,鋪墊已經足夠長,也讓大家初步對航母的出動架次影響因素、導致出動率下降的主因有了一個大致的認識,現在我們開始分析遼寧艦每天最大的出擊架次。首先我們先計算一下遼寧艦每天可以最多出擊多少架次,這是理想狀態的數據。遼寧艦總載機量為54架,其中殲15飛鯊戰鬥機載機量為24架,在最為理想的情況下,也就是每一架飛機出擊一次大約1小時任務時間情況下,遼寧艦上的每架飛機可以出擊3-4次,這是飛行員和飛機承受能力的極限,也就是每天執行3-4次起降,一次執行任務1小時。

圖為遼寧號航母戰鬥群,遼寧艦可以搭載24架殲15,他的突擊架次就是以此為基礎計算。

因此,在最理想的情況下,遼寧艦24架殲15每天可以進行90-100架次的最大出擊,比尼米茲級的理想情況下日出動架次要低90架次左右,剛好是美國航母的一半。遼寧艦搭載24架殲15,尼米茲級搭載48架F/A18E/F戰機,總載機量遼寧艦恰好也是尼米茲級的一半,這和遼寧艦每天出動率是尼米茲級的一半是吻合的。如果算上其他的直升機,那麼遼寧艦54艦載機每天極限的出動架次就是150多架了。

圖為殲15戰鬥機處於待飛位置的遼寧艦。

如果是實際情況下,殲15戰鬥機作為重型戰鬥機首先應該發揮的就是作戰半徑大的優勢,巡邏情況下需要在距離航母400公里處巡邏超過2個小時,因此假設殲15在實戰條件下,一次任務時間3-4個小時,那麼一架殲15和一名飛行員每天就最多隻能出擊2次,總的飛行員每天平均出動次數肯定不到2次,畢竟有些飛行員經歷了高烈度空戰後需要進行休息恢復。

圖為排隊起飛中的殲15戰鬥機。

同樣的,遼寧艦的24架殲15也不可能同時都處於完備可以使用的情況,正如美國航母也不能保證所有的48架超級大黃蜂戰鬥機都是隨時可用,這個航母艦載機的完備率一般在80%左右,比地面戰機要高的多,地面戰機完備率一般只有60%。因此,遼寧艦每天可以動用的殲15艦載飛機總數應該在18-20架之間,這個數字已經算是非常不錯。假設每架飛機每天出擊2次,一次任務4個小時,那麼遼寧艦的殲15戰鬥機每天總突擊架次不會超過50架次,甚至不會超過40架次,從這個角度來看,遼寧艦的出動架次比美國航母在伊拉克自由軍事行動期間,實戰中的日平均出擊架次要低一半,只有美國尼米茲級航母的50%,這個數字也和中美航母總的載機量差距吻合。

上圖為停靠在遼寧艦前部甲板的殲15艦載機,下圖為巡航中的遼寧號航母戰鬥群,殲15最大的優勢就是作戰半徑夠大。

所以說,遼寧艦的艦載機出擊架次有很多的考慮因素,不同情況下有不同的計算方式,但是總歸一點:殲15的作戰半徑比美國航母的F/A18E/F戰鬥機要更大,這意味著遼寧艦在攻擊時能夠取得一定的作戰距離優勢,這一點是和出動架次同樣重要的,我們也不能單純為了提高出擊架次,就降低航母的作戰距離和艦載機的任務時間。


海事先鋒


連續24小時,可出動多少架戰鬥機,是執行近距,還是遠距任務,出動頻率都不一樣。我們知道,遼寧艦隻有一個重載起飛點,如果執行遠距任務,載彈量以3噸計算,一個波次最大可放飛8架殲-15,大約可傾瀉32枚反艦導彈,足以癱瘓一隻航母編隊,威力還是不錯的。如果執行中距任務的話,3個起飛點可以同時放飛,一個波次大約可以放飛24艦飛機,晝夜接戰,24個小時內,起降100架次沒有任何問題。短矩起降點,不能滿載起飛,這是一個問題,不同於彈射型航母,可以滿油滿彈起飛,打擊威力自不一樣,這是我們著力發展彈射航母的原因呀。如果我們的“飛鯊”,可以彈射起飛,每架以8噸載彈量計,出動100架次的話,那種威力,想想也蠻幸福的唄,所可喜的是,003,它就要來了,傳說還是電磁彈射型號。

如果換作米格-29K

遼寧艦的姊妹艦,俄羅斯的“庫茲涅佐夫”號,滿載米格-29,最大艦載機數量可以達到50架,數量看似不小,但航程有限,執行遠距作戰任務,就有點困難,彈多一點跑不遠,彈少了沒什麼意義。所以重型艦載機自有重型的好處與妙用,不是輕型與中型所可比擬的。常見有些網友,用眼來數飛機的數量,說遼寧艦隻能攜帶24架殲-15。其實有點軍事常識的人都應該知道,所有裝備都要考慮極限使用的情況,如果裝滿了,50架還是沒有問題的,甲板加機庫,只是調動效率就會下降,還要考慮降落的時間差。現在的遼寧艦,飛行甲板一次部署12架,比較充裕,一個波次放飛後,再調動機庫內的飛機,放飛第二個波次。這樣一個晝夜,起降100架次輕輕鬆鬆。

最大的好處

滑躍起飛型航母,最大的好處,就是便於部署,在技術上沒有那麼多的麻煩事,簡單實用,可維護性高,只考慮出動效率的話,並不算差。美國“尼米茲”,晝夜可起降150架次,“福特”號更在200架次以上,出動效率高,打擊效率也高呀。把出動率、打擊效能結合在一起來綜合衡定,遼寧艦就會差出一大截來。但是遼寧艦也有較高的維護性,沒有那麼大那麼多的麻煩事,無形中也提高了作戰效率。蒸汽彈射器,如果保養水平不高,並隨著老化,隨時都可能出現一些問題,自然也會影響到其作戰效能。把所有因素都撂在一起,可見遼寧艦也是不錯的呢,它畢竟是一艘6.7萬噸級的航母呀,屬於我國首艘。


魂舞大漠


遼寧艦航母編隊,曾搞過一次最高航速試驗,編隊沒有平均航速僅26節由柴油機提供動力的054A型護衛艦,也沒有20節低航速的903型綜合補給艦,護航艦艇全都是柴燃聯合動力推進的052C/D型神盾級驅逐艦,編隊以30節不間斷的高航速穿越臺灣海峽,顯示了遼寧號航母編隊在戰時強大的作戰能力。

那次遼寧號航母編隊高速穿越臺灣海峽,並沒有忘記放飛殲-15重型艦載機,尤其成功在夜間進行了滑躍起飛和阻攔著艦,遼寧艦已完成航母編隊訓

練大綱的全部科目,實現了編隊內各要素的深度融合,標誌著遼寧艦的綜合打擊能力又上了一個新臺階。

隨著遼寧艦已形成編隊體系作戰能力,加之002型國產國航母第6次海試完成,海軍即將迎來雙航母編隊,由此帶來海軍遠洋作戰能力的提升是不言而喻的。

現在,遼寧號航母由2012年9月25日服役時的科研艦,已經華麗轉身為一艘作戰艦艇,2017年1月,遼寧艦南下遠航訓練,從公佈的禁航區信息看,遼寧艦的訓練時間從凌晨2點開始持續14個小時,說明遼寧艦再次進行了夜間起降的探索。

2018年4月12日,海上大閱兵以後,遼寧艦隨即奔赴訓練場,軍報曾經報道說:凌晨,殲-15艦載戰鬥機佈滿甲板;隨著起飛助理“放飛”示意,多批多架殲-15艦載戰機伴著發動機尖厲的呼嘯聲依次騰空而起。

隨即,央視《軍事報道》欄目,對遼寧艦夜間作戰能力有了新的披露,海軍艦載航空兵部隊某部團長徐英表示,航母編隊只具備晝間的能力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具備晝間、夜間24小時全天候,包括複雜氣象、複雜海況這樣的能力,我們航母編隊整個的實力才是完整的。

至此,國內軍迷終於獲知遼寧號航母具備了24小時的作戰能力,至於24時小時內,究竟能放飛多少架次的艦載機,可以從遼寧艦的有一個重載起飛點,外加二個輕載起飛點來加以判斷。

在執行中遠距離的打擊任務時,遼寧艦具備了放飛全部24架殲-15艦載機的能力,包括艦載機滯空時間、艦載機返航降落時間、艦載機加油掛彈時間、艦載機再次起飛昇空作戰時間,艦載機再次降落時間、艦載機再次加油掛彈時間等。

如此循環往復,包括艦載機飛行員中途休息時間等因素考量,遼寧號航母最起碼能執行4個波次的戰鬥任務,不包括戰時殲-15艦載機的戰損情況,具備了96架次的空中打擊能力,已經具備了強國海軍核動力航母的60%戰鬥力,是個非常了不起的作戰效能。

當然,這僅是理論上的探討數據,離實際一定尚有不少差距,最主要的是並未考慮艦載機的戰損情況,實戰時遼寧號或許不具備24小時內96架次的空中打擊能力。

或許,發揚人的主觀能動性,發揚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遼寧艦24小時內的空中打擊能力,超過100次都是有可能的,哪句話怎麼說來著,一切皆有可能!


國平軍史


目前來看,只能說是勉強摸到了達到最初等的實戰能力的門檻。

一個完整的航母戰鬥群,是以航空母艦為核心,以艦載飛機為主要遠程打擊、預警、攔截力量,以各種配套的水面艦艇作為護衛和中末端防禦力量,同時需要水下能跟得上編隊的攻擊型核潛艇作為反潛驅潛手段。同時還需要高速戰鬥支援/補給艦進行隨行物質補給。

遼寧艦編隊中,核潛艇及防空型驅逐艦都是現成的,主要的短板在於:1.艦載的殲十五戰鬥機當前數量太少,飛行員經驗不足,飛機本身是否發展到完善可服役狀態也是疑問。2.艦載的卡-31/直-18預警型預警直升機天生存在缺陷,性能遠遠不及E-2T此類固定翼艦載預警機。3.艦載機隊中缺乏加油、反潛等型號。

因此,遼寧艦編隊當前是不成熟的一個航母戰鬥群雛形,還不能稱得上具有實戰能力。

當務之急,首先在殲十五戰鬥機完全完成研發定型的前提下,集中力量加快生產,儘快完成一個最後到三四個艦載機聯隊(師/旅)的戰鬥中隊(團)編制,在岸上基地和艦上基地加強訓練,鍛煉出一批合格的艦載機飛行員,同時加快固定翼預警機的平臺研發,早日實現艦載預警及反潛巡邏的固定翼化,同時摸索核潛艇、水面護衛艦艇、航母之間的戰術配合。

這些任務完成之後,船臺上的001A,002恐怕已經建成服役了,此時可以有效的形成三個航母戰鬥群,具備初步的海上實戰能力。

歸根結底,遼寧艦是我軍在獲得完整遠洋打擊力量之前的過度手段,訓練艦的名號名至實歸。


孤獨的TRS


航母是國之重器,在現代社會,一個國家是否能擁有航母,其國際地位絕對會與眾不同,而且能有航母的國家其國家綜合能力都比較強,遼寧號雖然不是我國第一艘航母,但也是經過我國精心的維修和改造的,這是我國第一艘航母,因此對我國來說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航母其實分為了三個級別,輕型,中型和大型,因為遼寧艦的排水量在55000到61000噸左右,理論上是屬於大型航母,不過和同樣是大型航母的美國福特級排水量在10萬噸以上,差了近一半,因此其真正的艦載數量我們無從知曉。



航母的作用不僅僅是一個海上飛機場那麼簡單,他是一個綜合性的平臺,他攜帶了大量的物資和武器丹藥,航母上還有許多士兵,遼寧艦上游1960人,飛行員為626人,參謀40人,房間更是高達3857個,這麼多人吃喝拉撒就是啊小的負重,而這些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航母的載艦能力。

衡量航母作戰能力的標準之一就是出動架次,無論是在海上對攻還是對陸打擊,航母的出動架次越高,打擊能力越強,就越擁有主動性,而一艘航母在最高峰值下出動飛機的架次是任何國家都不會忽視的。

遼寧艦是在2012年9月才正式加入海軍作戰序列的,到2018年5月份完成了艦載機夜間起降,已經具全天候的作戰能力。



航母被稱為海上機場,其主要作用就是看航母上的艦載機作戰能力是多大,而艦載機越多了,肯定是戰鬥力更強,打擊的目標更多,航母的作戰能力就取決於這些艦載機。

美國中途島級號改完後64000的滿載排水量才搭載60多架艦載機。而曾經在敘利亞戰場上執行過任務的“庫茲涅佐夫”號就攜帶了6-8架蘇-33艦載機,卡-52K,卡-31R,卡-27PD以及4架米格—29KR/KUBR多用途飛機,從2006年11月15號開始的一個多月裡,俄羅斯總共出動他400架次左右,每天起飛平均是10架次,而這其中還不是否屬於攻擊架次,因為在艦載機執行任務時,還需要有搜救飛機和預警機保護,因此這麼一算,庫茲涅佐夫號其實出動的攻擊架次並不多,當然這並不是其出動架次最高的能力。



由於“庫茲涅佐夫”是在敘利亞執行的作戰任務,所以可以和美國高峰出動條件下的架次率進行比較,根據美國海軍研究中心的研究報告,“尼米茲”在高烈度的作戰條件下,可以在4天的時間裡,最高的一次是出動279架次,最差也是218架次,“庫茲涅佐夫”號每天的架次率和“尼米茲”號之間差距數十倍之多。

目前遼寧艦的載艦量為36架各類飛機,包含24架J-15重型戰鬥機,4架直-18預警直升機,6架直-8F反潛直升機和2架直—9C搜救直升機,甲板上其實可以停不少的飛機,只是必須要考慮飛機可以正常起落,而遼寧號的甲板其實面積不小,只不過飛機需要滑躍起飛,船首的甲板除了滑躍起飛以外,別的也沒什麼作用,增加飛機數量就是增加了佔用甲板面積的問題,這種做法使得飛機起飛降落也比較複雜,一次只能操作一架飛機起飛,所以航空效率很低。因此這又牽扯到艦載機的數量和最大起飛量以及起飛方式和效率。



遼寧號的滑躍設計和SU33的巨大體積,讓遼寧號的載機量仍然不高,但是要優於“庫茲涅佐夫”號,不過遼寧艦相比於“尼米茲”還真的差一截,至於24小時之內飛機最多可以提供多少架次,恐怕短時間內是無從知曉了。


琅琊利劍


在上世紀90年代末購進烏克蘭“瓦良格”號改裝而來的“遼寧號”航空母艦,在2012年正式宣佈服役我國人民海軍,作為我國第1艘服役的航母,“遼寧艦”可是當之不讓的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那麼假設在戰時,“遼寧號”航母艦在一天24小時內最大可提供多少架次艦載機的打擊呢?
“遼寧號”航母航空最大可搭載50架各型艦載機,其中可能有多達26架殲-15艦載殲擊機,以及大約20架以上以俄羅斯卡-28為基礎的多用途的艦載直升機。航空隊行動強度估計為每晝夜起降80-90架次。從航母現有飛行前準備位置的數量來估算,能夠從“遼寧艦”甲板上同時起飛的飛行器極限數量很可能是16架,與同類型的俄軍“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相同。



根據上述中國航母戰鬥群可能的戰鬥編成,可以充分評估其戰役能力,無論是防禦能力,還是進攻能力和打擊能力。首先應該分析空中、水下和水上區域控制能力。在獨立行動時,在水面力量偵察區域的縱深方面,在遭受威脅的方向可達500-600公里,在其他方向為200-300公里。在水下局勢監控方面,在遭受威脅的方向,控制範圍為航母周圍60-80公里。在高空空域,在遭受威脅的方向,控制縱深可達500-600公里,在其他方向控制範圍為300-400公里。在低空空域,相應指標將分別銳減至200-250公里和80-100公里。
在這裡我們可大膽猜測,在執行奪取重要戰役地區優勢、保持有利條件的任務時,遼寧號航母艦在一天24小時之內高強度的不斷起飛作戰的話,最高起飛100個架次的殲15艦載機的作戰打擊。中國航母艦載航空兵能在一天之內摧毀3-5個小型艦艇編隊,包括導彈艦艇編隊,反擊敵方1箇中隊到1 個大隊的戰術航空兵的2-3波次打擊。在對付缺少有效防空系統的地面目標時,“遼寧艦”艦載航空兵每天能以規定效能毀傷最少3-4個,最多8-10個目標。

頭條“軍器戰位”報道!

發佈:牧小明

作者 : 感謝我們生在這個和平的年代,願世界沒有戰爭。

軍器戰位:關注每天為你講解軍事武器裝備知識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關注我,“軍器戰位”每天講解軍事知識


軍器戰位


遼寧艦最多可以搭載36架殲15,打擊能力按照一半計算,每天出動三次,間隔6小時,共54架次。每架攜帶兩枚反艦導彈,每次36枚。可以對10艘軍艦的艦隊發動有效打擊。不過考慮到作戰損失,實戰不超過50架次。

每次起飛作戰按2個小時計算,回來後要檢修,補充消耗的油電氣,加油。因為不可能全部飛機同時維護,要分批進行。6個小時都是快的。

而且飛行員需要休息,每天飛5、6個小時超出身體極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