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老牛吃嫩草,吃雞要趁早,是什麼道理?看完佩服古人智慧

俗語是古時候的人們總結出來的,通常情況下俗語都是農村人提出來的。他們的見識比較豐富,經驗也比較多,所以總是能通過自身的經驗總結出來一些道理。通常情況下俗語都是平淡無奇的,但是如果瞭解了俗語背後的深意,就會很佩服老祖宗們的智慧了。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老祖宗們總結出來的一句俗語,這句俗語是:老牛吃嫩草,吃雞要趁早。那麼這句話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背後又有怎樣深刻的含義?今天就讓我們來一起聊一聊,這句俗語的深刻含義。首先我們來說說前半句:老牛吃嫩草。

俗語:老牛吃嫩草,吃雞要趁早,是什麼道理?看完佩服古人智慧

通過字面意思是很好理解的,就是說年老的牛都要吃比較鮮嫩的草,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我們都知道古時候的百姓都是靠種地生活的,一些條件比較好的家庭,會選擇買一頭牛,讓牛幫忙耕地,這樣就能省下不少的力氣。一般情況下小牛耕地的效率,肯定是比老牛高的。

但是如果家裡的牛已經老了,又該怎麼辦呢?古時候的牛算勞動力,所以是不能隨便宰殺的,但是繼續讓它耕地,效率又跟不上。這個時候古人就想出來一個辦法,那就是給年老的牛,吃鮮嫩的草。牛老了之後消化功能會降低,這個時候如果給它們吃枯萎的草,老牛很快就會變得消瘦。

俗語:老牛吃嫩草,吃雞要趁早,是什麼道理?看完佩服古人智慧

如果給它們吃鮮嫩一點的草,還能讓他們保持狀態,繼續耕地。所以才有了這句話。接下來我們講一講第二句:吃雞要趁早。古時候人們養雞,都是在過完年之後,然後飼養一年的雞,一年的時間過去之後,被飼養的這隻雞,就可以直接宰殺吃掉了。

不過有一些人捨不得宰殺,就會繼續再養一年,想讓雞養的更肥一點。可是如果再養一年,就算是吧雞養肥了,把雞肉做成菜也不好吃了,會變得非常乾和柴。這樣的雞肉吃起來口感是非常差的。但是如果卡住一年的飼養時間,到時間就把雞宰殺了吃掉,這樣雞肉的口感會比較好。

俗語:老牛吃嫩草,吃雞要趁早,是什麼道理?看完佩服古人智慧

這句俗語其實是古人對於飼養家畜的一種經驗,把這些經驗總結成一句話,就有了這句俗語。不過在現代,這句話顯然已經不適用了,前半句話更是引申出了其他的意思。所以這句俗語已經不適用於現代生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