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祕」美國的本科教育為什麼這麼強?

美國頂尖大學的教學是一個典型的啞鈴型結構,高度重視兩頭的本科和Ph.D.,但對處於二者之間的碩士階段看得相對較輕。在本科和Ph.D.之間,天平又向本科傾斜。

越是頂尖的私立大學越重視本科教育,這是它們的看家本錢。雖然公立大學和私立大學幾乎截然不同,但在如何從制度層面保證本科教育質量的問題上兩者呈現出一系列共同點:

一、從招生階段開始,嚴把入門關

1、招生官的設立

招生辦公室主任地位很高,有時候就是僅次於校長和教務長的第三號人物,對是否錄取每一個學生具有最終決定權。他(她)往往會在這個崗位上工作很長時間,從而積累了極為豐富的識別學生的經驗。

「探秘」美國的本科教育為什麼這麼強?

哈佛大學的招辦主任威廉姆·菲茲西蒙斯(William Fitzsimmons)就一口氣幹了40年。40年裡,他每天的工作內容只有一個,就是閱讀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申請資料。不只是哈佛,許多大學的招辦主任任職時間都在十年以上。

2、招生經費的保證

大學對招生部門的人員和經費予以充分保證,投入巨大;招生過程極為複雜甚至繁瑣,每一個最終獲得錄取的學生在收到錄取通知書之前都會經過幾輪測試和評估。

3、申請成本的制約

一般來說,申請美國大學需要繳納申請費。雖然每一所大學的申請費不高,但是加在一起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沒有人會只申請一所大學。正因為有成本的制約,凡是提交申請的學生都是經過仔細掂量自認為有一定錄取把握的。

「探秘」美國的本科教育為什麼這麼強?

從這個角度看,無論是斯坦福大學的5.1%,還是哈佛大學的5.9%,都是相當驚人的數據。這些一個一個經過精心挑選的學生全部符合大學的辦學理念和培養目標——除了個別看走眼的——這就為學生入學之後的教育質量提供了第一層保障。

二、確保教師將主要精力投入到本科生教學

1、文化方面

美國頂尖大學在招聘教師時非常看重其對教學是否有足夠的熱情。在MIT(麻省理工學院),重視本科生教學本身就是大學最核心的文化。教授不但必須要上課,而且他(她)們也喜歡上課。

2、經濟方面

美國頂尖大學通過強有力的經濟手段引導和制約著教師對於本科教學的重視程度。教授的工資通常只發放9個月,剩下3個月的收入必須要通過自己尋找研究課題和經費來解決。

如果教授不上課,收入就會銳減,甚至沒有薪水;如果課程質量不高,收入也會受到影響。

三、採取小班教學模式

小班教學是美國頂尖大學保證本科教育質量的核心手段。而且,越是重視本科教育的大學越強調小班教學的重要性。在芝加哥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的核心課程中,小班教學的比例甚至達到了70%。

「探秘」美國的本科教育為什麼這麼強?

它最大限度地防止了教師和學生的偷懶行為。全美最頂尖的本科學院韋爾斯利女子學院一年的學費和生活費高達6萬美元,這意味著她們在學校裡的每一分鐘都可以被換算成相應不菲的美元。學生們當然會倍加珍惜他們的學習機會。

此外,為了提高教學質量,許多頂尖大學一方面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選課自由,但另一方面,也通過學校政策對學生進行理性引導。比如,MIT對學生一學期的選課數量和學生選擇專業的數量均有限制,防止學生貪多嚼不爛。

四、重視課程本身投入

一方面,每一所頂尖大學的本科課程都是一個完整的體系,這也許和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大學本科教育教學改革中所倡導的整體知識觀直接相關。表面上看,課程是由某一位教授主持的,但整個課程體系卻是由專門的課程委員會集中力量精心設計的。

另一方面,學校和院系在本科生課程投入上毫不吝嗇。比如,MIT電子工程系每年在一門課程上的投入就高達30萬美元,少的也有10多萬美元。這些經費並不包含教師的工資,是純粹投入到課程本身的,分配給各個學生小組來使用。許多學生的作品很快就會被企業發現和使用,直接轉化成產品。

「探秘」美國的本科教育為什麼這麼強?

五、強化對教學質量的監控和評估

美國頂尖大學極為重視教學質量評估工作,但其評估的方式不是由被評估者提交材料由評估者審讀檢查,而是由利益相關者進行的全覆蓋的評價,同行之間的評估、高級職員對低級職員的評估、學生對老師的評估,等等,並且這種評估結果會對教師的崗位、職稱和收入產生直接甚至是嚴重的影響。

以上幾個方面奠定了美國大學在世界大學排名的領先地位,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出國深造。

本文觀點來源光明日報,作者秦春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