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逆境時,牢記曾國藩的兩字祕訣,天不渡人人自渡

俗語云: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一代梟雄曹操感嘆:“人生苦短,去日苦多”;一代大詞人蘇軾也說:“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由此可見,人生之逆境和苦難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我們首先要正確面對,然後想辦法邁過難關。

如何度過人生困境呢?我們不妨來學習一下曾國藩的大智慧。曾國藩在家書中勸告弟弟說:人生困境時,用這兩個字自救,早日否極泰來。我們身處逆境時,也可以牢記曾國藩的這兩字秘訣,天不渡人人自渡。

身處逆境時,牢記曾國藩的兩字秘訣,天不渡人人自渡

第一個字:硬;

同治六年,是曾家兄弟最艱難困苦的一年,因為就在這年,曾國藩以欽差大臣的重權身份,督師剿捻,最終剿捻無功,受到朝廷的嚴厲批評;而曾國荃先是與湖廣總督官文互相彈劾,被朝廷申斥,後因剿捻無功摘去頂戴。

於是曾國藩安慰九弟曾國荃說:“困心橫慮,正是磨練英雄,玉汝與成”、“吾生平長進全在受挫受辱之時,務須明勵志,蓄其氣而長其智,切不可戡恭然自餒也”。

曾國藩還舉例說明自己是如何用“硬”字秘訣度過人生難關的:早年在京城當官的時候,遭到了京城權貴的唾罵;剛開始創辦湘軍的時候,又遭到長沙官紳的唾罵;打了敗仗,又遭到江西官紳的唾罵。嶽州之敗、靖港之敗、湖口之敗,每次都是“打脫牙和血吞”,咬定壓根,徐圖自強。

身處逆境時,牢記曾國藩的兩字秘訣,天不渡人人自渡

人生遇到苦難挫折,忍辱負重,不拋棄不放棄,打脫牙和血吞,這便是“硬”,是真正的男子漢!當我們遇到困境時,切莫自暴自棄,要先熬過眼前難關,然後慢慢向前進,再進再困,再熬再奮,自有豁然開朗、否極泰來之日。凡事皆有極困極難之時,打得通的,便是好漢!

《菜根譚》雲:“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萬變不窮之妙用”,即:一個人要有百折不回的堅強意志和決心,才能學到隨機應變、用之不盡的奇妙智慧。

開創人生事業,就是不斷戰勝困難、不斷地增長才乾的過程。如果一個人對待一項事業沒有百折不回的執著精神,就不可能堅持下去;不堅持下去,也就沒有在奮鬥中學到可以解決各種問題的本事機會,當然也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史書上評價劉備是“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而這便是他成功的秘訣!

所以說,身處逆境時,我們不妨牢記曾國藩的“硬”字秘訣,天不渡人人自渡,爭取早日否極泰來。

身處逆境時,牢記曾國藩的兩字秘訣,天不渡人人自渡

第二個字:悔;

光有“硬”還不行,因為“過剛則折”,還需要反思自己,悔悟之前行為,思想學會轉彎,才能改變現狀。

曾國藩告訴曾國荃:自己近些年來辦事越來越得力,就是因為擅長一個“悔”字要訣。早年的時候自認為本事很大,做人過於剛強,還老是看不起別人的不是之處。但是咸豐七年、八年大悔大悟後,才明白自己並沒有什麼本領,而忽略了別人的優點。

於是從咸豐八年開始,曾國藩的做人方式與之前迥然不同,大體上是“立、達”為基本,不再怨天尤人。何為立?就是奮發圖強、自己站得住腳。何為達?就是做事圓融練達、能夠處處行得通。

身處逆境時,牢記曾國藩的兩字秘訣,天不渡人人自渡

曾國藩在家書中悔悟到:“過去我在京師的那些年中,好與諸位身居要職,名聲高遠的人為仇,也是一開始就具有挺然獨立不畏強暴的氣概。近年來體會到天地之道,要剛柔互用,不可偏廢。太柔就導至萎靡不振,太剛則容易招致折斷。”

剛柔並濟,能立能達,做事應該圓融練達,這便是曾國藩人生困境時的幡然悔悟,以及他的自救之法。他把這個方法教給曾國荃,也是希望弟弟能夠早日走出困境。正如曾國藩在家書中所說:“默存一悔字,無事不可挽回也”。

結語:百端拂逆之時,只有逆來順受之法,仍不外悔字訣,硬字決而已。悔字如春,萬物蘊蓄初發;硬字如冬,萬物枯凋,需要艱難度過。而越是人生困境,用硬字法學習冬天積蓄的精神,用悔字啟蒙春天的生機,就差不多可以挽回餘地,變得越來越好。

所以說,人生困境時候,我們可以用曾國藩的“悔”字訣和“硬”字訣來自救,天不渡人人自渡,儘量彌補損失,爭取早日否極泰來,早日走出逆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