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为什么没有华为的竞争对手?

如今华为是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目前在全球拥有28%的市场份额,而全球5G合约的数量也超过其他公司(Dell’Oro市场调查公司)。

美国的外交官们一直警告盟国,使用华为的电信设备是有风险的,并发动了一场国家针对民间企业的“绞杀”行动。

为什么美国现在已经没有能与华为竞争的公司了?

1

美国的电信设备公司曾经很辉煌。不过辉煌的时间有点早,是固定电话时代。

美国通信业最早期垄断者,是电话发明者创办贝尔电话公司(Bell System),曾拆分出了第二代市场垄断者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不仅是电信运营商,也是电信设备制造商,向全球各国提供网络设备。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的研发中心--贝尔实验室(Bell Labs)声名远扬,负责设计构成贝尔系统电信网络的设备和软件,是全球电信技术的大脑和创意发源地,被称为“创意工厂”(Idea Factory),可见当时美国在电信技术方面强势的主导地位。

如今的美国电信的影响力已今非昔比了。

全球5G设备领域最大的四家公司,分别是中国华为、芬兰诺基亚、瑞典爱立信、中国中兴。已经没有美国公司什么事了。

硕果仅存的通信设备公司思科,生产供因特网使用的交换机和路由器,是完全不同的网络设备。

美国公司从巅峰走到现在这个地步,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应该说与美国在通信业的几十年的政策密不可分。

1984年,美国司法部依据《反托拉斯法》拆分AT&T,分拆出一个继承了母公司名称的新AT&T公司(专营长途电话业务)和七个本地电话公司(即“贝尔七兄弟”)。

这一次拆分有两个主要影响:

第一是如日中天的贝尔实验室失去巨额经费来源,在随后的时间里逐渐落寞,诞生十几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辉煌不再。

第二是原本仅此一家(AT&T)的美国电信业,开始进入竞争时代。

这一时期,美国政府对电信领域的监管特别严,本地电话运营商和长途电话运营商不能进入相互领域,更不能进入有线电视领域。

使得美国电信业已经有碎片化的征兆。

当电信技术发展到移动电话和互联网时代,原本在固定电话时代过于强大美国电信行业就转型不够坚定、迅速。

1996年,美国议会通过了一项电信法案,鼓励新的电信设备制造商进入市场,彻底改变了美国电信业的生态,成为美国电信业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2

当时正处于移动通信2G时代,美国电信资费远高于欧洲。

美国议会通过这项电信法案的目的,是提高电信行业的开放度,通过竞争为美国社会带来更好的电信服务。

没想到,这项初衷美好的法案,竟变成了美国电信产业衰落的起点。

法案带来了两个意料之外的后果:

一是,竞争使市场完全碎片化,最终将电信设备供应商拖入了

债务危机

由于美国政府对无线电频谱使用权进行一次性拍卖,电信运营商为了生存花费了数十亿美元,资金十分匮乏。

众多电信设备供应商为了争夺市场,就要为电信运营商垫资建设网络,待运营商盈利后,才能逐步回收费用。

摩托罗拉、朗讯、加拿大北电网络是当时最大的几家电信设备供应商,因此都背上了巨额债务。

二是,让不同的通信技术标准互相竞争,力量分散

1996年的法案出台后,各家运营商为了建立竞争壁垒,各自推出自己的技术标准,CDMA和TDMA等多种电信标准互相竞争,市场完全割裂了。

在市场化统一标准的过程中,浪费了几十亿美元的资本,还延误了建设周期。

同时2G起步的欧盟,则强推GSM统一标准,所有电信运营商都采用统一的GSM通信标准,让不同的设备供应商在同一技术标准下进行竞争。还被当时美国的原教旨市场派,讥讽为是“社会主义中央计划”。

亚洲地区运营商也选择了欧洲GSM技术标准。

GSM标准在后来的移动通信时代成为了全球标准。

3

美国电信设备供应商此时已经元气大伤。

朗讯、摩托罗拉、北电网络都迫切需要利润实现增长,在谋求进入正在快速增长的中国市场时,纷纷转移技术和生产给中方合作伙伴,中国电信设备企业在这一时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中国公司瞄准西方公司放弃的市场缝隙,向全球各大运营商低价销售电信设备,如别人不愿去的非洲这样的市场。

最终,朗讯于2006年被法国的阿尔卡特收购成立了阿尔卡特-朗讯公司;诺基亚西门子网络公司则于2011年收购了摩托罗拉的网络设备业务;2015年,诺基亚西门子网络公司又收购了2006年成立的阿尔卡特-朗讯公司。

5G时代,全球已经只剩下寥寥几个玩家,已没有美国公司了。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