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悖爺專欄」區塊鏈世界的羅素悖論|探索區塊鏈價值(6)

曾經很多數學家都有這樣一個偉大的理想,那就是用一套完備的邏輯體系將所有的數學定理全部統一起來。然而偉大的哲學家羅素提出的一個問題讓數學家們非常不安,羅素認為,如果存在一個集合S,且集合S包含所有已知集合,那麼作為所有已知集合之一的S本身,是無法被自己所容納的。這個矛盾被稱為

羅素悖論。這一悖論顛覆了當時的數學界,意味著邏輯上完備的數學體系是無法被建立的,後來著名的數學家哥德爾對數學體系上的不完備性做出了證明。在這個世界裡,但凡是討論終極問題,在邏輯上都逃不出這個悖論。

「悖爺專欄」區塊鏈世界的羅素悖論|探索區塊鏈價值(6)

區塊鏈的運行邏輯也是如此,當人們熱衷於探討去中心化問題時,同樣會遇到羅素悖論。人們相信比特幣和以太坊是完全去中心化的,但到底如何衡量去中心化程度呢?節點數量?算力的分散程度?這些其實都是從區塊鏈網絡參與者的角度來看待去中心化問題,就好比知道雞蛋好吃,卻不問雞蛋從何而來一樣。有一個根本問題是不可忽視的,那就是區塊鏈網絡本身的技術開發到底是不是去中心化的? 誰對項目的開發和維護有最終決定權?

中心化開發的隱患

當前的很多區塊鏈項目在技術開發上都存在一個非常明確的開發團隊,這些團隊要麼隸屬於商業組織和基金會,要麼跟比特幣一樣由社區維護。沒有開發團隊就沒有這些項目的存在,我們可以認為,在開發和維護這個環節上,大多數區塊鏈項目實際上是偏中心化的,最多也開發者和礦工們多方博弈的產物。這些項目會將自己的代碼開源並在GitHub上共享,但最終有權升級代碼庫的是核心開發團隊,只要版本升級獲得大多數節點或者超級節點的認可,區塊鏈網絡的迭代就能夠順利執行。於是乎,區塊鏈項目的前途實際上被開發團隊掌控了。如果開發團隊內部鬧出分歧,項目的發展走向將變得難以預知了,比特幣的歷次分叉就是前車之鑑。 比特幣的第一位開發者中本聰在推出比特幣後不久就淡出了項目開發,他把開發的權力移交給另外一位程序員Gavin Andresen,後來Gavin 聚集了社區裡的幾位開發者組建了比特幣的核心開發團隊,繼續維護比特幣的程序。然而中本聰在離開前並沒有對擴容問題給出確定的答案,這讓開發者們陷入了爭論,以至於繼承中本聰衣缽的Gavin被踢出核心開發小組,於是後來就有了大家熟知的硬分叉。比特幣的區塊鏈賬簿分裂成了兩條線,一支是原教旨主義者,他們主張維持現有的區塊大小,不做擴容以保證充分的去中心化,這一派主導了目前比特幣的開發權;另一支是改革派,他們主張逐漸擴大區塊容量,提高比特幣的交易效率,在他們的堅持和推動下,比特幣賬簿分叉出新的分支,叫做比特幣現金(BitcoinCash)。

「悖爺專欄」區塊鏈世界的羅素悖論|探索區塊鏈價值(6)

比特幣的發展路徑因為開發者們的分歧出現了分叉,分叉對於普通的持幣者並沒有太大影響,但對參與挖礦的礦工而言就不同了,礦工不得不面對兩套賬本,這兩個賬本都需要挖礦,礦工們會面臨選擇,是都挖還是二選一?如果只選一個要支持誰?不管怎麼說,這都會讓比特幣網絡產生分裂。如今市值第一的仍舊是比特幣,而比特幣現金也當仁不讓地位居第四位。未來隨著比特幣價格越來越高,轉賬交易的礦工費也隨之走高,比特幣的實用價值不斷走低,可能會成為一種電子收藏品;而比特幣現金以其低廉的費用和高效率,有望在流通領域替代比特幣。對於用戶來說,這種分叉無疑會帶來更多的困惑,讓人們無所適從,增加了人們使用數字貨幣的認知成本。更糟的是,幾個掌握開發權限的程序員就能號令天下,讓這個龐大的、去信任化的區塊鏈網絡分裂。那麼人們對於區塊鏈的信任基礎到底是這套代碼體系,還是幾個碼農呢? 第二大公鏈以太坊也經歷過硬分叉,全球第一個DAO(去中心化自治組織)建立在以太坊上,當時V神非常看重這個項目,DAO也吸引了大量的投資者,沉澱了巨量的以太幣。然而由於技術不完善,黑客發起了一波攻擊,將DAO地址裡的以太幣幾乎全部盜走,項目方和投資人損失慘重,項目運作幾乎癱瘓。由於涉及的金額過於龐大,影響惡劣,為了挽回損失,以太坊創始人V神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將以太坊區塊鏈的部分賬本回滾到黑客盜幣之前。這是一個充滿爭議的決定,甚至可以說這個決定是對區塊鏈精神最大的侮辱。 V神的這波騷操作讓丟失的以太坊得以完璧歸趙,但還有很多的理想主義者堅定支持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區塊鏈精神,他們不能認同回滾操作,於是以太坊網絡出現了硬分叉,理想主義者們繼續支持原有的區塊鏈賬簿,形成了以太坊經典(ETC),而V神的以太坊仍舊是以太坊。以太坊丟幣事件實際上讓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成為空談,V神作為創始人和開發者,可以公然號召廣大礦工做回滾操作,V神對以太坊網絡的控制力違背了區塊鏈去中心化的本質,回滾賬簿抹除了特定區塊高度之上的部分交易記錄,這與篡改交易無異,甚至更為惡劣,這讓區塊鏈的不可篡改性成為笑話。 據說V神後來對當初的決定頗為後悔,但是一切都已不可挽回。這件事本該對以太坊的聲譽造成致命打擊,但以太坊憑藉自身在智能合約領域的先發優勢,至今仍舊穩居公鏈頭部。

「悖爺專欄」區塊鏈世界的羅素悖論|探索區塊鏈價值(6)

社區化開發不等於去中心化開發

在當前的區塊鏈世界裡,比特幣和以太坊等大型公鏈項目的開發和運維實現了社區化,此外的絕大多數區塊鏈項目都有非常中心化的開發和運維團隊,他們有的會開源項目的源代碼,但不會讓開發權旁落。中心化開發的優勢是效率極高,以太坊的在早期階段的開發都是由核心團隊主導,制定好了完整的發展路線圖,幾位技術大拿主導整個項目的推進。近兩年V神已經淡出以太坊的具體開發,完全交由社區運作,也許他已經意識到中心化開發是區塊鏈項目發展中不可避免的隱患,在開發環節做到儘量社區化和民主化也許是權宜之計。 比特幣在這方面做的要更好一點,從一開始,比特幣就沒有所謂項目方,一直是通過社區開發和發展。創始人中本聰一開始擁有開發主導權,但他很快就放棄了這個權力並完全淡出人們的視野。如今比特幣的開發者們每隔一段時間都會聚在一起開會商討未來的發展,他們爭論不休,常常會有很多分歧。比特幣想要健康發展,這樣的爭論非常有必要,但開發社區畢竟是鬆散組織,從民主討論到達成共識的過程非常漫長不說,團隊內部內訌和矛盾不可避免,所以開發效率較低,升級迭代緩慢,如今的以太坊也面臨同樣的問題。雖然比特幣和以太坊無法避免社區分歧和區塊鏈分叉,但相對於其他公鏈而言,至少在開發環節繼承了開源社區的民主模式。也許中本聰早就意識到了區塊鏈無法繞過技術開發中心化的問題,所以才主動淡出開發社區,直至徹底消失。在此,悖爺不禁感嘆,中本聰的偉大不僅在於開創了區塊鏈技術,還在於他的全身而退,他的退出極具象徵意義,昭示了中心化開發權的消亡。 中心化開發問題就好像是區塊鏈世界的羅素悖論,區塊鏈技術本身的開發和運維很難實現完全去中心化。社區開發並不等同於去中心化的開發和治理,不管是比特幣還是以太坊,開發者社區再龐大,核心開發者仍舊是少數,他們對項目具有主導權。

開發社區做到了民主和開源共享,但在開發權上並不對等。 以世界上最著名的開源社區之一linux內核開發社區為例,linux是一套完全開源免費的計算機操作系統,衍生版非常多,全球一大半的商用服務器運行的都是基於linux內核的操作系統。linux系統內核的開發和維護由分散在全球各地的龐大社區進行,全球無數的開發者和著名IT公司都在為linux內核提供代碼,但是最終決定這些代碼能夠進入linux內核的只有創始人Linus Torvalds一人。在開源社區裡,Linus的霸道和臭脾氣是人盡皆知了。

「悖爺專欄」區塊鏈世界的羅素悖論|探索區塊鏈價值(6)

區塊鏈世界的開發僅憑社區是無法做到徹底去中心化的,然而沒有去中心化的開發,區塊鏈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和安全性在根源上就無法得到最終保證,比特幣的分裂和以太坊的回滾就是教訓。最大的兩條公鏈尚且如此,其他的區塊鏈項目就更不用說了。區塊鏈技術的中心化開發是整個區塊鏈系統最根本也是最致命的風險,有沒有辦法來規避這個風險,解決區塊鏈世界的羅素悖論呢? 悖爺認為並不是完全沒有可能,如果能在社區的基礎上建立一套開發權對等的協作機制,那麼中心開發的問題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善。前文提到的DAO(去中心化自治組織)的模式可以達成這樣的協作機制,我們可以通過不可篡改的智能合約讓DAO成員的權利對等,以此來分散開發權,用智能合約設定的規則約束社區內開發者如何提交代碼,通過智能合約建立對代碼的評審和投票機制,盡最大可能將開發過程去中心化。 DAO是區塊鏈技術的產物,DAO到底是如何運作的?DAO會在未來會顛覆人類的組織方式嗎?在下一篇專欄文章中悖爺將做深入探討,歡迎繼續關注!

本文為“探索區塊鏈價值”系列文章的第六篇

,在這個系列文章中,悖爺將帶領讀者朋友們穿梭於區塊鏈世界和真實世界,探尋區塊鏈的技術,挖掘其中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