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大赛》董卿火了:会表达的孩子优势有多大?

会表达,语言可以成为武器

因为一条热搜,将综艺节目《主持人大赛》推到众人眼前,大家都直呼“神仙打架”!

可没想到,最后的赢家却是董卿。有网友特意将董卿的点评剪辑在一起,欣赏董卿说话的艺术,#董卿点评#随之上了热搜。

观看董卿的点评,似乎是一种享受,没有天花乱坠的描述,一针见血,字字珠玑, “豁然开朗”的感觉,大抵如是

更有网友这样点评:“听卿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忍不住感慨,会说话,也是实力的一种啊。

历史上有很多人因为“会说话”成就了一番伟业,比如丘吉尔。这位在BBC评出的“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中排名首位的人,其实就是在“语言”这片基地上建起了自己伟大事业的宫殿。

丘吉尔深谙语言的力量,演讲是他最有力的武器。1939年,他首次以首相的身份出席下议院会议,凭借他精彩的演讲,以381对0票的绝对优势获得支持。

《主持人大赛》董卿火了:会表达的孩子优势有多大?

正如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评论组论述原因时所说的那样:“由于他精通历史和传记的艺术,以及他那捍卫崇高的人的价值的光辉演说。”

似乎可以这样说,丘吉尔的成功,是“会表达”带给他的。

对于表达的威力,德国诗人海涅是这样说的:“语言之力,大到可以从坟墓唤醒死人,可以把生者活埋,把侏儒变成巨无霸,把巨无霸彻底打败。”

表达能力对任何人都很重要,对于我们的孩子更是如此。因为他们正在朝着人生迈进,学会表达,为他们的人生之路保驾护航。

《主持人大赛》董卿火了:会表达的孩子优势有多大?

不会表达,会被困在围城里

表达,是我们与外界联系的手段。而不会表达的孩子,就像困在一座围城里,自己出不去,别人也进不来。

我经常听到很多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窝里横”,在自己面前像只小老虎,在别人面前却变成了小猫咪,不敢提要求甚至不敢说话。这背后的原因,其实就是孩子不敢表达,不会表达。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参加《爸爸去哪儿》第一季时森碟和天天的强烈对比。

《主持人大赛》董卿火了:会表达的孩子优势有多大?

在爸爸面前,森碟是“小魔女”,敢撒娇敢索取,不开心就哭,不满意就撅嘴,可有一期,换了爸爸后,她在林志颖这个爸爸面前受尽了“委屈”。

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哪怕是在林爸爸的百般开导安慰下,也没说出一点理由,只拿哭声表达自己的不满。湿的袜子硬是挨了一整个下午,也没敢开口要求林爸爸给自己换。

反观天天, 和田亮这个爸爸称兄道弟,田亮接自己晚了,就直接“质问”他是不是把自己忘了,没有半点羞怯,没有爸爸的陪伴也能把自己照顾好,不受委屈。

而两个孩子的差别,就是表达能力。天天的表达能力更强,他知道如何诉说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主持人大赛》董卿火了:会表达的孩子优势有多大?

身为父母,我们常常担心孩子在外受委屈。其实,很多情况下,外人不是不照顾孩子,而是不知道孩子的需求是什么,孩子不表达,别人怎么猜得到。

所以,教会孩子表达,其实更是给孩子一个保护自己的武器,能让他在陌生的环境里也能得到别人的关注。

会表达,让孩子有机会了解别人和被人理解,能让人体会到他内心的热情;而不会表达的孩子,心中纵使有千万般火焰,别人也只能看到一缕烟。

教孩子表达,其实很简单

没有人天生会表达,这需要刻意训练。 对于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家长们可以做好以下三点:

  • 引导孩子有结构化思维

结构化思维,就是教孩子表达的程序,好让别人明白他在说什么,换言之就是

教会孩子学会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说

《主持人大赛》董卿火了:会表达的孩子优势有多大?

表达最重要的是立意,正如董卿在点评别人所说,立意是“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只有明白了自己到底想表达什么,抓住表达的重点,才能围绕这个观点“旁征博引”来论证从而说服别人。

首先明白自己到底想表达什么,非常重要。

某个节目中,贾静雯在批评咘咘表现地不够好的时候,心情欠佳的咘咘一把将在旁边的妹妹波妞推开,表达自己的不满。贾静雯惊讶之余,却依旧保持镇定,慢慢询问引导,让咘咘说出心中的想法。

“你为什么要推开妹妹?”尽管咘咘一直在逃避,但面对妈妈温柔而又坚定的语气,她只好将自己的不开心说出来。

《主持人大赛》董卿火了:会表达的孩子优势有多大?

我们也应该如此,对于孩子的某个行为,多问为什么,而别急得肯定或否定,语气要足够坚定,这样孩子的脑中会有个思考过程,真正的去想“为什么”,而且会组织语言来表达。

这样引导下来,孩子会形成这种思维模式,表达时会先想清楚自己要说什么,原因又是什么。

  • 教导孩子正确的说话方式

网友一致认为,董卿的点评,温柔而有力量。秘诀在于她的话让人听了舒服。

董卿在节目中点评选手的表现时,总是先肯定选手的优势,再给予诚恳的建议,这样一来,选手更愿意去听。

《主持人大赛》董卿火了:会表达的孩子优势有多大?

好的表达能力就该是这样,能让人感觉舒服。生活中,我们可以有意引导孩子这样表达。

而最有效的方式,往往是身临其境。我们平常评价孩子的表现时,要注意先找出孩子的发光点,再指出孩子的不足,得到了肯定的孩子,更愿意去做得更好。

除此以外,也可以让孩子评价自己的行为(比如询问孩子自己整理的衣柜怎么样),然后角色互换,将孩子的话说给他自己听,问他是否开心,而怎样表达他才能感到开心。这个过程中,因为有孩子自己的感受参与,孩子的印象会更深刻。

亲身体会,再加耳濡目染之下,孩子更能体会到这种表达方式的魅力。

《主持人大赛》董卿火了:会表达的孩子优势有多大?

  • 持续的阅读是表达的内核

诚如傅雷所说:“一切学问没有速成的,尤其是语言。”

只有肚子里有东西,才能说得出来。就如同我们无法强求一个空的墨水瓶能倒出墨水一样,会表达的前提是知识的富足。

董卿之所以被大家追捧,除了气质,更重要的是才华。她能准确地引经据典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能准确地措辞让别人理解她的本意,都来源于知识的积累。

道理虽然都懂,但让很多家长头疼的,是孩子的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激起孩子的内在动力。

《主持人大赛》董卿火了:会表达的孩子优势有多大?

《思考致富》里,作者拿破仑有言:“一个人必须有‘白热化’的渴望,他才能够获得所需要的毅力。”

杨绛先生曾在一次采访中谈到自己的父亲,说自己一直钦佩父亲能够出口成章,《申报》的评论一篇接一篇。问及父亲秘诀,父亲告诉她:“哪有什么秘诀,不过是一本书接着一本书去看。”

为了和父亲一样,她便学着他的样子,抱着书啃,后来就有了才女杨绛。

有“欲望”才会有动力,“偶像”的存在,让孩子不需要外在逼迫也会主动去做。

所以,与其苦口婆心的告诉孩子,读书的好处有哪些哪些,不如把事实摆在孩子眼前,让孩子看到可实现化的美好“前景”。

《主持人大赛》董卿火了:会表达的孩子优势有多大?

多给孩子讲一些由于会表达而获取成功的人士的故事,给孩子看一些演讲或者辩论的视频,让孩子感受表达的魅力,找到自己的榜样,便能创造孩子的内在动力。

《主持人大赛》董卿火了:会表达的孩子优势有多大?

前不久,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在NBC节目中表示,他正在努力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因为表达方面很困难,以至于总给人留下一种机器人的呆板印象,为之失去了不少机会。

他说:“在提升自己的过程中,我意识到被理解比被喜欢更重要。”

一位成功人士的经验,大概更有说服力。

有人说,发射子弹的枪和会表达的嘴,是世界上最强有力的武器。

让孩子学会表达,便是多给了孩子一副武器,它能保护孩子,也让孩子多了一条通往罗马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