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踐滅了吳國,最後越國是怎麼消失的?

用戶50524370108


前482年,越王勾踐趁吳王夫差北上爭霸會盟之際,率數千越軍征伐吳國,攻克吳都吳,俘獲吳國太子友。於此同時,吳王夫差在中原與晉定公爭奪霸主失敗,被迫退軍回國,而後因吳國力空虛,軍隊疲憊,夫差被迫與越合談。



前478年,越國再度發兵攻打吳國,吳在笠澤大敗於越國,自此一蹶不振。前473年,越國徹底吞併吳國,自此走向鼎盛,勾踐也成為了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

而後,越國在吞併吳國後,秉持著與鄰友好的國策,他將淮河流域送給了楚國,把吳國侵佔宋國的土地歸還給了宋國,又將泗水以東方圓百里的土地給了魯國,自此“當是時,越兵橫行於江、淮東,諸侯畢賀,號稱霸王”,越國成了江淮地區唯一的霸主。



前465年,勾踐去世,子鹿郢即位,之後鹿郢勵精圖治,將越國帶入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成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大國。前458年,鹿郢去世,子不壽即位,而此時在他的統治下,越國一改往日的如狼似虎,開始變得默默無聞起來,越國收緊了對外侵略的步伐,開始傾向內部的治理,當然此時的越國依然是地方一霸。

而至不壽之後,越國陷入了“越人三弒其君”的惡性循環,先是不壽被其子朱勾發動政變殺害,再是朱勾的兒子越王翳被其子諸咎殺死,最後是諸咎被越人殺死,如此越國再歷經這三次動亂開始走向了衰落。



當然越國最鼎盛,最強大的時候是在朱勾時期,“今天下好戰之國,齊、晉、楚、越。……今以並國之故,四分天下而有之”,此時中原諸侯以齊、晉、楚、越等四國為強者,這四國為當時最強的諸侯。前414年、前413年,越國先後出兵吞併了滕國、郯國兩小國,疆域進一步東擴。而到了越王翳時期,最初越國依然是中原一霸,前404年,越國趁齊國內亂,發兵討伐齊國,頗有收穫,並藉此吞併繒國。

但是到了越王翳晚期,越國的國勢開始衰落,先是齊國內亂終止,國勢日增,開始與楚一起對付越國,再是吳國舊貴族開始死灰復燃,意圖復仇,如此在內憂外患下,越國不得不將國都由琅琊遷往吳,自此越國對於中原地區的控制日趨減弱,開始失去霸主的地位。



前374年,越國開始陷入長時間的內亂,先是太子諸咎殺死越王翳,再是諸咎被越人殺害,而後錯枝被在吳地的越人扶上王位。前373年,卿大夫寺區率兵平叛,殺死禍首豫,並廢黜錯枝,擁立了越王翳之子之侯為越王。前363年,越國安定不到十年的時間,寺區的弟弟思又弒殺了之侯,擁立其弟無顓為越王。自此,因越國上層統治者間的互相殘殺,致使越國的政治越來越混亂,如此越國的衰落再也無法阻止。

前306年,無顓之弟無彊繼越王位,此時越國早已是外強中乾,更是失去了往日霸主的輝煌,按理說這時無疆應該是繼續秉持著與周邊國家交好的政策,然後與民休息,安心的進行內部的發展,這樣越國或許還有復興的希望。可無疆並沒有這麼做,他復興越國的方法不是發展,而是直接動用兵革,先是前306年,無疆欲率兵向北攻打齊國,但在齊國使者的蠱惑下,轉而攻打楚國,可楚威王早有準備,在得知無疆即將對其動武時,他就搶先下手,率先進攻越國,大敗越軍,無疆戰死。



而因無疆臨死時並沒有指定繼承人,致使其諸子紛紛自立為王,是時閩越國、東甌國等國相繼出現,此越國復興再無望,更是分崩離析。

當然此時的越國主體雖消亡,但並不算滅亡,“楚威王興兵而伐之,大敗越,殺王無強,盡取故吳地至浙江,北破齊于徐州。而越以此散,諸族子爭立,或為王,或為君,濱於江南海上,服朝於楚”,此時楚國只是“盡取地至浙江”,而浙江以東廣大地區,仍是越國的天下。直至前221年,隨著始皇帝一統六國,閩越王無諸同越東海王搖選擇自去王號,成為了秦朝的郡長,他們統治的地方也成為了秦朝閩中郡,自此越國宣告消亡。



此後,秦末農民起義四起,閩越王無諸、東海王搖先後加入到起義軍中,並最後都跟隨劉邦對抗項羽。劉邦建國後,先是無諸被封為閩越王,在原先的閩中郡稱王,都東冶,繼續越國的奉祀。再是前193年,搖又被惠帝復立為東海王,都東甌。因此此時越國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又復活了。

前138年,東甌王請求把國家的居民都遷徙到中原,漢武帝遂同意,於是東甌王就率領全體民眾到中原來,居江淮一帶,自此東甌國亡。前111年,閩越國又完全歸入漢朝,民眾依舊遷徙到江淮一帶居住,如此越國正式宣告消亡。


澳古說歷史


勾踐沒有夫差的婦人之仁,所以勾踐擊敗吳國以後,殺盡吳國王室,搗毀吳國宗廟,算是徹徹底底地將吳國從歷史上給抹去了。

由此吳越地區便全部由勾踐統領,統稱為越國。在吳越之戰中戰勝的越國,逐漸成為了東方強國,甚至有春秋霸主的說法。早先吳王夫差便要與晉國爭奪春秋霸主的席位,最終讓勾踐偷襲得逞,所以越王勾踐此刻便乘勢會盟諸侯,成為了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

句踐已平吳,乃以兵北渡淮,與齊﹑晉諸侯會於徐州,致貢於周。周元王使人賜句踐胙,命為伯。句踐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與楚,歸吳所侵宋地於宋,與魯泗東方百里。當是時,越兵橫行於江﹑淮東,諸侯畢賀,號稱霸王。---《史記》

越國也因為勾踐的反撲,從而延續百年,都是東方最強國。一直傳到了越王無疆這一代,越國都是非常強盛的諸侯國,跟楚國、齊國這樣的大國是並駕齊驅的。

01無疆狂妄自大,最終葬送越國。

越國跟楚國以及齊國都是接壤的,所以他們之間常常爆發小規模邊境戰役。但是大規模的滅國之戰從未發生過,直到無疆時代的到來。

楚國國君楚懷王與無疆商議,要一起討伐強大的齊國。齊國的勢力若是被削弱,對楚國的影響並不大,但是對越國來說卻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所以越王無疆厲兵秣馬,帶著大軍上路了。走到半路上他才回想起來,自己的盟友楚懷王居然沒有出一兵一卒。

句踐卒,子王鼫與立。王鼫與卒,子王不壽立。王不壽卒,子王翁立。王翁卒,子王翳立。王翳卒,子王之侯立。王之侯卒,子王無彊立。---《史記》

無疆心裡非常惱火,他覺得楚懷王侮辱了他的智商。這讓無疆想起了百年前,他的祖先勾踐曾經對付吳國所用的那一招。

當時吳王夫差要去黃池會盟,並且邀請勾踐一同前往,結果勾踐遲遲不肯發兵。夫差只好準時上路,讓勾踐跟上來。

勾踐的人馬的確跟上來了,不過他卻取道吳國國都,結果把吳國國都給滅了。這一招徹底損傷了吳國的根基,無數將士的家小都被越國俘虜,所以吳國這才戰敗。

無疆明白楚懷王這是要幹什麼,這個時候齊國壓根就不敢得罪越國,所以就想把禍水引到楚國去。於是齊國派使者前往無疆這裡,想要跟無疆一起攻打背信棄義的楚國。

無疆覺得齊國還是比較有誠意的,所以就帶著軍隊返回來要跟楚國一決雌雄。他的意圖很明顯,如果滅了楚國,那麼越國就能恢復昔年強盛的模樣,而且楚國疆土跟越國有太多接壤的地方,無疆早就想要一統楚國。

02楚越交鋒,最終無疆兵敗被殺。

無疆信心滿滿,早就想要收拾楚國,結果問題來了,楚國也已經做好了對付越國的打算。楚懷王集中了所有的兵力,對無疆發起了毀滅性的打擊。

無疆壓根就沒有反應過來,此刻便已經被楚懷王的大軍給擊敗了。無疆本人甚至也在這一戰中戰死,越國絕大多數領土都淪為了楚國的地盤。

從這個時候開始,長江以南的地區,基本上都淪為了楚國的控制範圍。而越國則成為了楚國的附屬國。自從無疆死後,越國的建制基本上消失,族人退回到了會稽山附近。

楚懷王並沒有徹底滅亡越國宗廟的想法,依舊保留了越國的建制。只不過他們只能在會稽地區生活,在名義上來說,越國在整個戰國時期,都是存在的,只不過是楚國的附屬國而已。

無疆本身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他打算進取天下,再次恢復勾踐時期的榮耀和輝煌。可是他不清楚的是,光靠佔領他人的地盤是很難發展起來的。

要想發展好自己的國家,就必須要發展本國的生產力。如果越國的生產力足夠強大,那麼軍隊的實力也一定會跟隨著逐漸壯大起來,也就不會落得亡國的命運了。

無疆不理解這一點,一直抱著窮兵黷武的想法。這是老一輩時期的強國方針,到了無疆這一代,每一個諸侯國都在努力發展自己的生產力,只有越國在不斷落後。

所以越國被滅亡,也是遲早的事情。無疆認為自己的軍隊強大,豈不是楚國和齊國的軍隊也相當強大。最終一戰體現了真實實力,越國徹底戰敗,無疆兵敗被殺。

03無疆雖死,但是越國並沒有亡國。

秦國一統天下是大勢所趨,所以楚國即使短暫地消滅了越國,也避免不了他們被滅國的厄運。現在想想,被楚國滅或許還是一件好事,如果被戰爭機器秦國滅亡的話,可能傷亡更加慘重。

秦已並天下,皆廢為君長,以其地為閩中郡。---《史記》

無疆雖然死了,但是無疆的後代們並沒有絕嗣,到了秦始皇時期,無疆的後代當中,有兩位叫做無諸、搖,在當地被秦國封為君長,也就是管理當地的地方官員。

秦始皇還是比較厚道的,沒有因為他們是王族後裔就滅了人家全族。不過他們倆卻沒有知恩圖報的意思,等到天下反叛秦國的時候,這兩位居然也加入了其中。

大勢所趨之下,秦國被滅,取而代之的楚霸王項羽,並未因為無諸、搖有功勞,而封他們為諸侯王,為此這兩位心裡非常不服氣。

不服項羽,那就只能投靠劉邦了,所以他們是在楚漢之戰中,幫助劉邦的那一方。等到劉邦建立西漢王朝以後,他將無諸立為閩越王,漢惠帝時期又將搖立為東海王。

所以越王無疆的後代,反倒是在亡國後,相繼成了王爵。福建人必須要好好感謝一下無諸,畢竟他是第一個帶人開墾福建地區的人。

與其說西漢封無諸為王,倒不如說是把他發配到了閩越地區,不過好在無諸的心態比較好,在這裡開闢了一片天地。

《史記》


江湖小曉生


簡單梳理一下越國中後期的歷史。

越王勾踐稱霸後,被世人奉為霸主,比如墨子就曾經評價越國是一個“好戰之國”,把越國和齊、楚、晉等傳統大國相提並論。

今之好戰之國,齊晉楚越,四分天下而有之,墨子非攻,諸侯力征,南有楚越之王,而北有齊晉之君。——《墨子節葬下篇》

越王勾踐死後,他兒子鼫與繼位,這位越王在位時間不長,只在位六年就去世了。

鼫與去世後,他兒子越王不壽繼位。這位越王在位時間也不長,他在位期間沒有像爺爺勾踐時代那樣富於侵略,而是專修內政,這使得越國從不壽繼位之後,在諸國之中的名氣就大不如前了。

在不壽擔任越國國王的第十個年頭,即公元前448年,他被野心勃勃的太子朱勾發動政變推翻,並且在政變後被殺。

朱勾與他父親不壽不同,這位越王喜歡打仗,他在位期間,把首都遷到了琅琊,決定跟中原大國爭霸。為此,他連續出兵併吞了滕國(山東滕州)、郯國(山東郯城),使得越國的名氣在諸國之中又大了起來。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當時楚國也在山東地區搞擴張,所以越國滅滕國和郯國後,楚越矛盾就激化了。(越國傾力爭中原霸主,致使後方空虛,原吳國的貴族掌控江南,這導致後來吳人和越人產生了巨大矛盾)



公元前411年,在位37年的朱勾去世,他死後,兒子越王翳繼位。(又名不光)

前面說了,越國在山東半島搞擴張觸犯了楚國的利益。所以越王翳繼位後,楚國和齊國就聯合打壓越國。而越王翳又很平庸,所以最終在公元前378年,越國逼迫遷都,放棄了琅琊,回到了吳(蘇州),被齊國和楚國擠出了中原。

被迫放棄了爭衡中原的目標後,越王翳開始疑神疑鬼。公元前375年,越國在王位繼承人問題上爆發了政變,越王翳的弟弟豫,為了自己能繼承王位,就連續在越王翳面前構陷王子,使得越王翳一連殺了三個王子。

隨後,豫又挑唆越王翳,企圖把太子諸咎也除掉,但遭到了越王翳拒絕。

諸咎聽說這件事後,擔心自身被害,索性就率領軍隊叛亂,趕走了豫。隨後,諸咎害怕越王翳追究他叛亂的責任,就又索性發動政變,把越王翳給殺了。

不過,諸咎弒君篡位,不得人心,所以他不久後也被越國人殺了。就這樣,國君和太子全死了,越國陷入了內亂。

在吳地的越國人擁立諸咎之子錯枝為君,但目睹了多次宮廷政變和殺戮的錯枝不願意繼位,他偷偷的逃亡到丹地的洞穴中。

追隨而來的大臣,久勸不出,就以煙薰的方法迫使他出來。於是錯枝就這樣被大臣們推舉為了新任越王。

錯枝當了兩年越王后,多次推辭,大臣寺區見他是真不想為王,就將他廢黜,改立了越王翳之子之侯(又名無餘)為越王。

內訌到這裡,還沒有停止。之候繼位十年後,即公元前363年,越國大臣寺區的弟弟思又弒殺了之侯,並擁立之候的弟弟無顓為越王。

從“諸咎之亂”後,宮廷中不斷上演弒君弒父的悲劇,越國貴族間的互相殘殺,造成越國政局混亂、社會動盪、經濟倒退,越王句踐開創的霸業也走向衰落。

公元前343年,無顓去世,他死後,其弟越王無疆繼位。

越王無彊這個人,很有雄心壯志,他不想龜縮在越地當土皇帝,他想恢復昔日六世祖勾踐昔日的榮耀。於是他就整軍備戰,一面興師北伐齊國,一面西征攻楚。

不過,無疆的志氣是很大,但他的能力確實不行。多年的征戰,越國不僅沒有稱霸,領土反而還越打越小。

昔日在越王勾踐時期打下的江淮地盤,在無疆手裡全弄丟了。

公元前306年,也就是秦武王舉鼎而死的第二年。越王無彊調整戰略,他覺得以越國一國之力同時打齊、楚兩個大國不現實,於是他便和楚懷王商量,一起進攻齊國。但是楚懷王沒有出兵,這讓無疆很不滿。

事後齊國知道這件事,就跟越國講和,打算聯合越國攻楚。結果誰知道,越軍剛和楚軍一交戰,立即就大潰敗,越王無彊在潰敗中也被亂刀砍死。

無疆死後,越國分崩離析,楚國陸續吞併越國土地,成為當時最大的“巨無霸”。

PS:按照《史記》記載,越王無疆死於楚威王時期,但據考古學家考證,《史記》的記載是錯誤的。所謂公元前333年,楚威王滅亡越國其實是楚國和齊國交戰,起因是齊國和魏國在徐州相互稱王。這個事件與越國無關。並且所有先秦史書中,除《史記》外都沒有提到過越國和楚國在公元前333年有過交鋒。所以越國真正被滅的時間是公元前306年。而齊國忽悠無疆打楚國,也是錯誤的記載。

楚國吞併越國大部土地後,越國倒沒有徹底玩完。無疆的子嗣率族人遷徙至浙江南部和福建,建立了另外的政權,他們分別是閩越國和東越國。

另外,越國在山東半島的飛地也一直堅持到了秦始皇滅齊國。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這些越人後裔建立的小政權紛紛被兼併,他們的王號被取消,成為秦國任命的郡長。

秦末起義爆發後,各地紛紛起兵,這些越人後裔也隨起兵。後來他們率兵歸附了秦國的鄱陽縣令吳芮。(吳芮就是後來的長沙王)

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統一了全國的劉邦無暇管理東南蠻夷之地,便重新冊立勾踐的後裔無諸為閩越王。讓他代替中央管理閩越地區。

到了漢惠帝三年(公元前193年),漢惠帝又冊封勾踐的另一個後裔搖重為東海王。由於閩國的都城在東甌,所以在西漢時期,他也被成為東甌王。

至此,越國的後裔又再次復國。

後來的故事大家就比較熟悉了——漢武帝時期,東甌和閩越開戰,漢武帝派兵“勸架”,然後把他們都滅了。越人建立的政權,也徹底歸順漢朝,成為漢朝會稽郡的一部分,其民眾也大部分被遷徙到了江淮一帶。

至此,曾經稱霸天下的越國的歷史才算徹底被終結。


Mer86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十年,滅掉吳國,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滅吳之後,勾踐北上渡過淮河,在徐州與齊、晉會盟,各國都來祝賀,這在春秋時期,相當於正式彰顯自己霸主的地位,周天子賜給勾踐“伯”。之後勾踐把原本吳國侵佔的北方土地,歸還給了各國,並將國都遷到北方琅琊。

勾踐死後,其子孫繼承了越國的強盛國力,到了越王朱勾時,讓越國成為勾踐之後國力最強的時期,發動出兵吞併小國。朱勾死,越王翳即位後趁齊國被田和奪權,出兵討伐齊國直逼齊國邊境。之後面對齊國、楚國虎視眈眈,越王翳不得不退避,便把國都從琅琊南遷到吳。而之後,越國內部發生內亂,貴族之間互相爭鬥,越國國力遭到破壞,逐漸走向衰弱。從勾踐滅吳,至越王無顓即位,越國已經強盛百年之久。

楚越之爭,徹底分崩。已經感覺到越國勢力衰微的越王無顓,終於歷經一百多年之後,把越國的國都遷回了舊都會稽。無顓死後,他弟弟無疆即位,為了挽救越國於衰微,便想要出兵攻打齊國。而齊國齊威王在位,派遣使者遊說越王,以楚國在各國征戰,國內兵力空虛為誘餌,讓越國放棄攻打齊國,轉而去與楚國開戰。越國的分崩離析,就從此開始。

結果也是可以預料到的,越國大敗,甚至越王無疆也被楚國人給殺了,因為越國的國王在打仗之前也沒有想到自己會死在戰場上,所以說他之前並沒有選好繼承人,而越國之前篡位的事情就經常發生,所以說他的兒子們就都想當下一任王,兩個兒子都說自己是無疆最喜歡的兒子,也最適合當王,於是兩個人就都各自建立了國家。後來秦始皇在統一天下的時候,直接就是打進了越國,將越國的王號給廢除掉了,設成了一個郡,叫做閩中,從這之後勾踐的後代們就再也不是王了。



獨秀文苑


都別搶,我來答。

簡單來談談越國覆滅的始末。

越國是春秋戰國時代位於東南一帶的諸侯國,許多人對於它的印象來自於歷史典故臥薪嚐膽。

談到越國,就不能不談到吳國,吳越之地指的就是這兩個諸侯國所處的地區,即今天長江三角洲的江浙一帶,包括上海、江蘇和安徽南部的這一地區。

後來的百越則又泛指的是東南沿海一帶,兩者的地域有相互重疊之處,但各自延伸方向不同。

越國強盛於勾踐時代,它在巔峰時期稱為東南一帶的“方伯”,這個方伯是什麼呢?

《禮記·王制》中如是形容:千里之外,設方伯。五國以為屬,屬有長。

這個方伯就相當於地域性的霸主,管理著某一地區的秩序和穩定,“周元王使人賜句踐胙,命為伯……當是時,越兵橫行於江、淮東,諸侯畢賀,號稱霸王(《史記》)”

這是越國的高光時刻,但是越國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也是忍受巨大的屈辱才換來的結果,在吳楚爭霸中,勾踐被吳王夫差擊敗。

當時不得不低頭向吳王稱臣,還派使者屈辱性的跪著走進吳王宮裡,把自己的妻子送給吳王當妾,所以這才有了後來的臥薪嚐膽。“乃令大夫種行成於吳,膝行頓首曰:“君王亡臣句踐使陪臣種敢告下執事:句踐請為臣,妻為妾。”吳王將許之(《史記》)”

這時候吳國把重點放在和中原諸侯爭霸之上,也就沒有過多關注越國。臥薪嚐膽十二年後,終於發兵擊敗吳國,四年以後再度擊敗吳國,使得歷史戲劇性的上演。

吳王夫差派人像越國當初那樣跪著走進越王宮,向越國稱臣,後被越國吞併。

吳王使公孫雄肉袒膝行而前,請成越王曰:“孤臣夫差敢布腹心,異日嘗得罪於會稽,夫差不敢逆命,得與君王成以歸。今君王舉玉趾而誅孤臣,孤臣惟命是聽,意者亦欲如會稽之赦孤臣之罪乎?”句踐不忍,欲許之——《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而這些都是春秋時候的故事了。

進入戰國初期以後,越國的實力達到鼎盛,在越王朱勾(即《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中的子王翁世系)時代,越國成為戰國初期的四大霸主之一,即齊、晉、楚、越。

這時候的秦國還被晉國擋在西邊,秦國崛起也是三家分晉以後的事情。

彼時的越國被形容為“今天下好戰之國,齊、晉、楚、越……今以並國之故,四分天下而有之(《墨子》)”,足見彼時的越國之強大。

隨著中原爭霸進入白熱化階段,越王無疆時代,越國表現的十分活躍,它同時兩線作戰,西攻楚國,北擊齊國,試圖進入中原地區奠定自己的霸主地位。

此時的楚國和齊王正值楚威王和齊威王在位時代,齊威王就是那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君王,這時候的齊國已經是田氏代齊之後,在他的治理下,齊國湧現了鄒忌、孫臏和田忌等出色的軍師武將。

而此時楚國的楚威王也是一位勵精圖治的君主,楚國在他的治理正日益強大,蘇秦遊說齊威王時曾說楚國“地方五千餘里,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資也(《史記》)”

而齊威王回答蘇秦說道“秦,虎狼之國,不可親也。而韓、魏迫於秦患,不可與深謀,與深謀恐反人以入於秦,故謀未發而國已危矣(《史記》)”,足見彼時的齊威王對戰國局勢有著清醒的認識。

相比這兩位賢明的君主,越王無疆則顯得有些瘋狂,對彼時的戰國局勢似乎沒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這也是越國走向滅亡的時刻。

越王無疆原本打算出兵攻擊齊國,而此時的齊國已經和魏國達成聯盟,互相承認對方的王位,並密謀攻打楚國,“齊王、魏王會於徐州以相王(《資治通鑑》)”

越國的進攻讓齊威王心生一計,於是他勸說越王無疆去攻打楚國,其理由是楚國正在和三晉之地的秦魏爭鋒,國內空虛,防備不嚴,“越王無疆伐齊。齊王使人說之以伐齊不如伐楚之利(《資治通鑑》)”

越王無疆接受了齊威王的這個建議,從齊國邊境撤兵,掉頭去攻打楚國,而齊威王也順利的把禍端轉嫁給了楚國,他自己則坐收漁翁之利。

因為不管是楚敗,還是越國敗,齊國都沒有任何損失。相反,齊國可以聯合魏國一起出兵楚國,同樣也可以出兵南下攻擊越國。

而這時候的楚威王也沒有閒著,楚國的刺探早已打聽到越國將要進攻楚國的消息,還沒有等越王無疆出兵。楚威王的軍隊就已經從楚國出發,攻進了越國境內。

在這場戰爭中越國大敗,無力抵抗楚國,而齊國作壁上觀,不願出兵解救越國。越王無疆在戰鬥中被殺,曾經貴為方伯的越國頓時四分五裂。

越國的宗族後裔紛紛自立為王,臣服於楚國,“越以此散,諸公族爭立,或為王,或為君,濱於海上,朝服於楚(《資治通鑑》)”

而對齊國十分不滿的楚威王乘勢北上攻打齊國,兵圍徐州,並擊敗齊國軍隊,楚國的疆域在楚威王時代達到了巔峰。

而越國自從從歷史上消失,那些分散在吳越地區的越國後裔建立了兩個小方國,分別是閩越王和越東海王,但都是楚國的附庸國。

在秦始皇時代,這兩個地區被設置為郡縣,納入到秦國的版圖裡,“始皇二十五年,降越君,置會稽郡(《資治通鑑》)”。

為了征服百越地區,當時秦始皇還派遣了屠睢率領五十萬大軍兵分五路進攻嶺南地區,後屠睢戰死,秦始皇又派任囂和趙佗繼續平定嶺南。

後又命令趙佗衛戍嶺南,秦末天下大亂,趙佗在任囂的建議下割據嶺南而治,在漢高祖劉邦時代建立南越國,自稱南越王,數次與漢朝修好和分裂,最後被消滅。

在漢朝建立後,越國的後裔閔越王由於幫助劉邦消滅項羽有功,又恢復了爵位和封地,越東海王被封為東甌王,後來為了便於管理,漢武帝下令把兩國民眾往內陸遷徙,居住於江淮一帶,“元鼎六年秋,…於是天子曰東越狹多阻,閩越悍,數反覆,詔軍吏皆將其民徙處江淮間。東越地遂虛(《史記》)”

自此,越國消亡。


圍爐談史


公元前306年,越王姒無疆興兵伐齊,意圖振興越國霸業,齊威王派說客說服姒無疆西進擊楚。當時楚國國勢正盛,兵鋒無敵,於是楚威王發兵擊滅越國,越王姒無疆戰死沙場,越國諸王子紛紛自立,且臣服於楚國,越國正式滅亡。越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他的首任國君是夏朝君主少康的庶子無餘,大禹的直系後裔,成立越國的目的就是守護大禹陵。從公元前公元前2032年立國,至公元前222年秦始皇攻滅百越,越國存在的歷史長達1810年。

在漫長的歷史中,越國一直是默默無名的,到了春秋晚期,越國突然爆發成一流強國,然後又迅速衰弱成三流弱國。越國能成長為一流強國,離不開勾踐的臥薪嚐膽,更離不開楚國的大力支持。晉國強大,秦不能敵,楚不能抗,最終秦楚世代聯姻抗晉,而晉國為了削弱楚國,就支持同姓的吳國對抗楚國。為了遏制吳國的騷擾,楚國就支持越國對抗吳國,有了楚國的大力支持越國才能滅吳稱霸。

越國滅吳後,北上擊齊,西進擊楚,一時威風無限,但是勾踐其人可共難,不可同福,他殺文種而逐范蠡,最終越國迅速衰微。越國的暴起,正應了那句古語“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勾踐之後越國默默無名兩百餘年。到了戰國中期,越王姒無疆意圖振興越國,恢復先祖的榮光,於是聚兵四十餘萬,北上擊齊。吳國與越國的稱霸之路十分簡單,也就是北上擊齊,西進擊楚,能打敗齊楚,則霸業成矣!齊威王不想跟越國糾纏,就派縱橫士勸說姒無疆,大意是打敗齊國,上不能稱王,下不能稱霸,如果越國一舉擊敗楚國,那麼越國上可以稱王,下可以稱霸。姒無疆深以為是,於是掉頭擊楚,不想卻遇到到威名赫赫的楚威王!

《史記.越世家》於是越遂釋齊而伐楚。楚威王興兵而伐之,大敗越,殺王無強,盡取故吳地至浙江,北破齊于徐州。而越以此散,諸族子爭立,或為王,或為君,賓於江南海上,服朝於楚。

楚威王是一代雄主,在他治下,秦不敢侵,三晉不敢來伐,齊國亦不敢逆其麟。越王姒無疆驅兵伐楚無異於自尋死路,在楚軍的打擊下,越軍一敗塗地,連越王也沒於戰陣。越王姒無疆一死,他的兒子們紛紛自立為王,都認為自己是正統,於是相互攻伐,楚國趁勢將其全部收降。越國分裂後,大體變成後來的百越,東越,閩越皆為其後人所建國家!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秦軍降服越君,置會稽郡,從此越國正式滅亡。 漢武帝時,東甌和閩越餘部完全歸入漢朝,遷到了江淮。


大秦鐵鷹劍士


越王相對於春秋戰國裡的其他大國,幾乎是一個可以忽略的存在。然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的存在是一個奇蹟。雖然它的精彩如同曇花一現,但是,它卻是最後滅亡的諸侯國。那麼,越國滅吳後,它到底又經歷了什麼?如何能撐到最後呢?

大致說來,可分為三個階段。

01 稱霸時期:勾踐安撫周邊諸侯

滅吳後,一時間越國名聲大振。但是勾踐很清楚自己有幾斤幾兩,畢竟這戰果也是耍了些計謀才得來的,如果當初吳王聽了伍子胥的建議,越國是毫無翻身機會。

俗話說,樹大招風,勾踐也怕自己步吳王夫差的後塵,因此,他選擇了結交鄰邦。他向周天子進貢,被周元王封“伯”。接著,將吳國的淮河流域送給楚國,又歸還吳國當年侵吞宋國的土地,另外還將泗水以東方圓百里的土地劃給了魯國。

在勾踐的一通糖衣炮彈的轟炸下,越國的國際地位馬上得到了諸侯們的承認,收到好處的諸侯們紛紛前來祝賀,勾踐如願以償地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霸王。

勾踐去世後,他的後人即位,秉持著與鄰邦友好相處的原則,100多年倒也相安無事,而這一切直到他的六世孫無強即位後改變。

02 衰亡階段:無強稱霸的作死之旅

無強即位後,天下風雲變幻莫測。看著中原諸侯此起彼伏,無強再也不滿足偏安東南一隅。於是,他將眼光看向相鄰的齊國和楚國。但是楚國實在是太大了,無強沒有把握,除非韓、魏願意和自己一起動手伐楚。然而身處四衝之地的韓魏自顧不暇,哪有功夫來考慮得罪楚國這樣的龐然大物呢?

就這樣,齊國成為了無強的目標。這時,齊國使者來訪,他的一席話又使無強改變了想法。齊國使者說:“大王太糊塗了,您渴望聯合韓魏伐楚,就是希望他們可以分散楚國的注意力,而現在楚國北部的邊境線長達三千七百里,正忙著討伐中原諸國。另外,您可以趁此良機一舉拿下讎、龐、長沙等盛產糧食的地區,以及竟澤陵這個盛產木材的地區。如此,您就可以真正地稱王稱霸了!”

無強覺得齊國使者的話很有道理,便轉頭攻打楚國。彼時楚懷王被張儀騙得賠了夫人又折兵,正要找個出氣筒,越王無強的出現給了楚懷王機會。楚懷王一改平日的頹勢,按住越國是一頓狂揍,大敗越軍,殺死無強,還將原來吳國一直到浙江的土地全部笑納。

由於事情發生的太突然,無強壓根兒沒想到自己會葬身沙場,因此,他還沒有定下繼承人,越國也因此宣告滅亡。而越國的王族們紛紛忙著瓜分剩下的地盤和尚無人問津的南越之地。

03 後越國時代

越國的後裔從此進入一個後越國時代,就是儘可能地將自己置身事外,誰稱王便向誰俯首稱臣。

就這樣,從無強死後,後越國大概又經歷了六個階段。

  • 1)公元前306年~前222年,向楚國稱臣;
  • 2)公元前222年~前207年,會稽郡為秦朝兼併,閩中郡版圖上納入秦朝,實為自治;
  • 3)公元前207年~前202年,依附於鄱陽縣令吳芮;
  • 4)公元前202年~前138年,閩中郡分為兩部分:閩中王和東甌王;
  • 5)公元前138年,東甌王請求遷徙到江淮一帶;
  • 6)公元前111年,閩越餘部遷徙到江淮一帶,至此,越國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結語:

越國,大禹的後代,從公元前2032年就建國,到公元前111年退出,它的存在之久讓人咋舌。不過,越國一直是默默無聞地存在,直到春秋末期,中原才意識到它的存在。

  • 越國在遭受了吳國毀滅性的打擊後,越王勾踐臥薪嚐膽,21年後終於吞併了昔日仇人吳國。勾踐並沒有忘記方寸,而是致力於改善鄰邦關係,越國因此一度稱霸中原。
  • 所謂物極必反,勾踐的後人無強又重蹈吳王夫差的覆轍,自不量力去攻打楚國,結果落了個國亡身死的悲催下場。
  • 越國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越人有機會繼續生存下去,但是飽受打擊的越人再也不想捲入中原的紛爭,他們偏安一方,過著與世無爭的日子。無論外面的朝代如何更迭,他們能做的就是誰稱王,他們就向誰稱臣。在經歷了戰國、秦朝、漢朝三代之後,雄心勃勃的漢武帝終於結束了越國的歷史。


參考資料:《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史記·東越列傳》《史記·秦始皇本紀》《史記·楚世家》《史記·高祖本紀》《史記·孝武本紀》《左傳》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通知作者刪除。

讀春秋思無忌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直到今日還一直被我們歌頌和稱讚,他那種刻苦立志、發奮圖強的精神更值得我們去學習。在越國被吳國打敗後,越王勾踐立志報仇。據說他在柴草上睡覺,為了使自己不忘國恥,他每天在吃飯睡覺前都要嘗一嘗苦膽,以此來策勵自己。皇天不負有心人,在他經過長期準備後,終於打敗了吳國。但在越王勾踐滅了吳國後,最後越國又是怎麼消失的呢?


越國由強盛走向衰弱

勾踐回國後,於公元前476年,又一次起兵伐吳。前475年,越兵圍困吳國。前473年,越兵攻入吳都,吳國滅亡。越王勾踐平吳,乃聲威大震。這也算是為自己忍辱負重的時光做了一個交代,為越國和吳國兩國的恩怨畫上了一個句號。

經歷了這場大戰後,越王勾踐主張“無為而治,休養生息”,以此來安定民心。後又推出“五政”,即“好農”、“好信”、“徵人”、“好兵”、“飭民”。通過此政策的推行使民眾調教成為可供驅使的戰爭工具,成為越國取勝的資本。自此以後,越國成為一大霸主。




歷史的發展似乎是有輪迴的。“盛極必衰”似乎是每個王朝都難逃脫的宿命。在越王勾踐死後,由其後人朱勾繼承此盛業。在他繼位後發動兵力吞併周邊小國,也正因此使越國又登上了又一高峰。待他死後,越王翳繼位。他趁齊國之危出兵討伐齊國直逼齊國邊境,但到後來也給越國帶來的了威脅。面對齊國、楚國的虎視眈眈,他不得不把國都從琅琊南遷到吳。在這之後,越國內部發生內亂,貴族之間互相爭鬥。這也使越國的國力遭到破壞,逐漸從強盛走向衰弱。



楚越之爭,使越國徹底分崩離析。

越王無彊三十七年(公元前306年),越王無彊想要逐鹿中原,於是起兵攻打齊國。當時齊威王派遣使者勸說越王西征楚國。齊王告訴越王楚國國內空虛,很容易就能攻下。越王聽見此話就把矛頭轉向楚國。但他不知這只是齊國的計謀。實際上,楚國早有滅越之心,併為此做了多年準備。這樣一來,越國就像走進了狼窩,還能活著出來嗎?結果可想而知,楚威王領軍大敗越軍,殺死了越王無疆。而另一邊對齊國的戰事也以失敗告終。由於越王死得突然並沒有後續的繼承人,導致他的長子次子各以正統自居,紛紛建國。楚國藉此吞併越國大面積土地,越國殘餘勢力退居會稽,成為楚國的附庸。

自此以後,越國就名存實亡了。往日的霸主不復昔日的輝煌。


小姐姐講史


歷史上就沒有一個王朝可以千秋萬世,所以若是按照以往歷史邏輯推理,王朝覆滅無非是帝王暴虐或者是內亂。所以,越國也無法免除這兩個俗套。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一心佈置謀略,心計與美人雙管齊下,終於苦盡甘來滅了吳國。隨後勾踐吞併吳國土地,與齊國聯盟成為春秋最後一位霸主。勾踐含辛茹苦為後來一百年的強盛打下最為堅實的基礎,勾踐去世之後越國開始了“家天下”的歷史,後代子孫利用強大的國力不斷吞併周邊小國的領土,逐漸擴增越國的實力。


而越王翳繼位之後,仍然不滿足於今日越國的地位,開始將侵略的野心轉向了強大的齊國。當時齊國正逢內亂,故而對邊境的管轄放鬆。越國正是看中了這麼一點,但是齊國反應也快,馬上聯合楚國抵抗。越王翳見形勢於自己不利,馬上撤軍。

也就是說,從越王勾踐成為春秋最後一位霸主,到越王翳在齊國上鎩羽而歸,此時越國已經經歷了一百年的榮華。一百年裡,越國是四處征戰,吞併小國。但是也就是從越王翳越國開始衰落,國家內部鬥爭不止,民心難以凝聚。


直至越國無疆繼位,越國徹底沒落。

無疆上位之時,為拯救越國的國力,開始再一次出兵聯合楚國攻打齊國。但是楚國臨時毀約,越王領著大兵入侵齊國之時,楚國並未發動一兵一卒,打算坐享其成。而齊國就是利用這麼一點,挑撥楚國和越國聯盟之情。以楚國正在征戰,國庫空虛為由,說服越國倒戈,和齊國站在同一面上,聯合攻打楚國。

但是這場戰役卻使得原本國力衰退的越國徹底分崩離析,無疆戰死沙場,越國軍隊更是潰不成軍,就連原先的土地也被楚國收入囊中。強盛百年之久的越國終於覆滅,越國其餘人只能退守一塊封地,做了楚國的附屬國。至此,曾經的春秋霸主再也無法回到當時的鼎盛時期。但是這並不意味越國從此以後消失匿跡。

而秦朝掃六國之後,越國依舊存在,只是並未達到原先的盛期。秦朝暴政,天下烽煙四起,項羽率先發動六國,但是越國殘餘勢力卻並未歸順於項羽,而是選擇了項羽最大的對手,劉邦的陣營。

劉邦建立漢朝之後,因為越國無諸和搖協助劉邦有功,故而被封賞為閩越王,之後漢惠帝時期感念搖的恩德,又將其封賞為東海王。期間,越國多次遷徙,到了漢武帝時期遷徙到中原,主要是位於今日的江淮一帶。



所以從整個歷史時期來看,雖然說勾踐建立越國,其子孫使得越國繁榮了一百來年。而無疆因為相信齊國的遊說之言,大敗給楚國,使得越國分崩離析。但是越國雖然被滅,後代仍然存在,且到了漢武帝時期一直都是被重視的一方,想來也算是不錯的結局。畢竟其餘六國,在後來留下的名聲甚少。


小鎮月明


當初寫《聊齋》的蒲松齡科舉考試考了很多次都沒有中,實在是很窮了,但就是在這個時候寫下了一句勵志自勉的對聯成為了經典。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從下半句可以得到許多歷史知識:“苦心人”指的就是越王勾踐;“臥薪嚐膽”說的是勾踐的決心有多大,“三千越甲”指少量的越國士兵,“可吞吳”說明滅亡了吳國。

吳楚爭霸

越國在越王勾踐時期曾經被吳國所滅亡,但是越王勾踐知恥而後勇,十年忍辱、十年生聚,終於找到了機會滅亡了吳國,這個時候是公元前473年,還處在春秋時期。越王勾踐成為了春秋時期諸侯國的最後一位霸主。越王勾踐遷都琅琊,威脅到了齊國的安危。也有機會對於中華文化施加影響。

越國內亂

越王勾踐之後,越國三代發生了弒君的事件,所謂“約人三弒其君”,這一越國內亂讓越國的勢力大受影響,越國的中原霸權被終結,對楚國的戰爭也屢屢戰敗。

衰敗分崩

越國的衰敗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共同影響造成的。一是田齊取代了姜齊,對鄰近的越國虎視眈眈;二是吳國貴族舊勢力的復辟,對於越國在吳地的統治造成干擾;三是越國貴族之間的相互殘殺,造成越國政局混亂、社會動盪,走向滅亡。

楚國滅越

楚國當時早就有了滅越之心,還派遣大臣在越國臥底了5年,準備不可謂不充分。對越戰爭,打敗越軍,並殺死了當時的越王無疆,無疆生前未曾明確接班人,所以他的兒子都以正統自居,紛紛建國。楚國各個擊破,滅亡了越國。

之所以越王勾踐劍之所以在湖北挖掘出來,也是證明了越國被楚國滅亡的事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