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行走 阅读中国 70年70城联读·滨州站系列活动首场开讲

“文化行走 阅读中国 70年70城联读·滨州站”系列活动讲座首场在普禾书吧进行,由张丽老师开讲,题为《如何运用策略性思维的方法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文化行走 阅读中国 70年70城联读·滨州站系列活动首场开讲

张丽老师科班医学毕业后进入医院工作,不满足医学生工作的单纯维度,跳出医院加一家知名制药外企的医学部。通过自身经验和学习,为我们讲解了面对具有易变、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的工作,面对要求敏捷学习、快递迭代的学习压力,如何运用策略性思维的方法,去提高长期和近期工作、学习的效率。

我们不与时间竞争,也可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节奏。

讲座现场,张丽老师运用引导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可深入的讲解,现场的小伙伴不仅从理论方面了解的策略性思维,更通过简单的实践留下了深刻印象。

文化行走 阅读中国 70年70城联读·滨州站系列活动首场开讲

张丽老师从三个方面为我们讲解了如何运动策略性思维的方法提高学习和效率。

1、什么是策略性思维/结构性思考,常用模型和方法。

2、工作(学习)的行为准则,如何定制工作计划

3、如何进行项目管理

首先为我们讲解了什么是策略性思维/结构性思考。

文化行走 阅读中国 70年70城联读·滨州站系列活动首场开讲

可以通过上面这几组图观察,传统思维就像“盲人摸象”,是非常主观的一个看待问题的一个角度。“庖丁解牛”是经过训练之后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一种客观的,而且能够看到一个长期的一个框架。而系统性思维,是我们要关注点要素,以及每一个点组成的环境,以及这个环境加上这种生物的环境,加上动植物的环境所组成的这个生态系统。

策略性思维就是一种前瞻性的思维,站在一个高点去俯看问题。去做到前瞻性以终为始,所谓的以终为始,就是我们要先确定我们的目标在哪个位置。

以目标以结果为导向,然后再去逐步的去规划,从当下我们要做的一些最重要的事情,这个就是一个策略性思维和传统性的思维的所不同结构。

文化行走 阅读中国 70年70城联读·滨州站系列活动首场开讲

当我们思考日常工作包括哪些内容时,脑子里会非常自然的形成一张图,但是面对瞬息万变的事情和工作压力,我们就要训练,让这张图变得更加具有条理性。

可以看一下这张图,就是结构化思维的一个最基本的框架图。

文化行走 阅读中国 70年70城联读·滨州站系列活动首场开讲

如果用四个字来概括这张图的话,就叫做论、证、类、比。所谓的论证类比,拆分来看的话,就是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推。

结论先行中心思想,以上统下是一个金字塔以上统下的一个方式,然后归类分组要分出来逻辑递进。

结构化思维重要的原则是MECE原则(Mutually,Exclusive,Collectively,Exhaustive),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文化行走 阅读中国 70年70城联读·滨州站系列活动首场开讲

张丽老师还讲解了如何定制工作计划:

1、首先要明确工作重点,什么要做,什么目前不做。

2、每个季度,每月甚至每周制定计划,制定计划之前要明确,这个计划可以执行,可以评估,最重要的是,它是可以评估的。

3、永远要有planB,凡是总有意外发生,这个时候要做出相应的B计划甚至C计划,保证执行性。

4、要进行复盘,总结一下这里面我们有哪些是做的好的,有哪些是以后需要改进的,然后我们下一场要怎样做。对我们每个月每个季度或者每年的事情做一个总结,养成复盘的习惯非常非常的重要。

行为准则

运用系统性思维和策略性思维,以目标结果为导向,逐步去规划,利用结构化思维框架,把你的时间是怎样分类的,花费的时间都分别是什么列出。

文化行走 阅读中国 70年70城联读·滨州站系列活动首场开讲

有了一年一季度和一个月的目标之后,再想一下在每周应该怎样去规划我们的时间,这样的话,再去考量一下你做出来的每一周的计划。

本次活动,得到了很好的反馈,关于此次讲座的详细内容记录,请欢迎关注普禾爱书人头条号,普禾书吧城市文化空间官微,了解更多了关于此次活动以及后续的内容。

文章内容提供 | 张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