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穩定生豬生產促進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解讀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穩定生豬生產促進轉型升級的意見》(國辦發〔2019〕44號)要求,抓好生豬穩產保供,促進轉型升級,2019年10月27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穩定生豬生產促進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魯政辦發〔2019〕28號,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明確了今後一個時期我省生豬產業發展的目標要求、工作重點和保障措施。為便於各級各部門、生豬養殖場戶和屠宰企業等更加客觀、深入的瞭解《實施意見》,共同推動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現將《實施意見》解讀如下。

一、出臺背景與重大意義

養豬業是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豬肉是我國大多數居民最主要的肉食品。發展生豬生產,對於保障人民群眾生活、穩定物價、保持經濟平穩運行和社會大局穩定具有重要意義。今年以來,受非洲豬瘟疊加豬週期影響,生豬產業發展形勢複雜嚴峻。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豬產業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生豬穩產保供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李克強總理多次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等進行專題研究。2019年9月6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穩定生豬生產促進轉型升級的意見》(國辦發〔2019〕44號),以保障豬肉基本自給為目標,立足當前恢復生產保供給,著眼長遠轉變方式促轉型,明確具體工作舉措20條。

我省堅持非洲豬瘟防控和穩定生豬生產兩手抓、兩手硬,省委書記劉家義同志,省委副書記、省長龔正同志都高度關注疫情和生豬穩產保供形勢變化,多次作出批示,省委副書記楊東奇同志、副省長於國安同志定期調度、及時研究應對措施,先後制定了《關於做好非洲豬瘟防控穩定生豬產業發展的通知》《關於加強非洲豬瘟防控工作的實施意見》等系列文件,出臺了貸款貼息、融資擔保、提高保費補助標準、實施種豬直補等扶持政策,謀劃啟動村級動物防疫員管理制度改革、無疫省建設等長效機制舉措,在全國較早實現了生豬產能的止跌、企穩、回升。但是,由於生豬產能下降較多、疫情威脅依然存在、保價穩供形勢複雜等因素影響,生豬產業正處在進退角力的關鍵點。制定出臺我省《實施意見》,進一步明確發展總體思路、工作重點和保障措施,在加快恢復生豬生產的基礎上,著力推進轉型升級,對於有效穩定生豬生產、維護供給安全、實現高質量發展、夯實經濟社會穩定保障,具有重要意義。

二、《實施意見》編制過程

國辦意見印發後,省畜牧局即組織精幹力量著手準備貫徹落實意見起草工作。9月18日,龔正省長批示要抓好落實;於國安副省長多次過問進展、提出要求,指示儘快出臺。為切實提升《實施意見》科學性、指導性及可操作性,我們充分徵求省發展改革委等有關省直部門,臨沂等部分生豬養殖傳統優勢區和菏澤等發展潛力區畜牧部門,新希望六和等龍頭企業有關意見建議,並邀請山東鼎泰牧業等生豬產業有關企業家代表召開專題座談會聽取意見建議。圍繞省直部門、基層部門、不同規模養殖企業、屠宰加工企業等,開門議事決策,多層次、多維度廣泛徵求修改意見,積極溝通協商採納吸收,在保障時效性基礎上,有效提升了《實施意見》質量。2019年10月27日,省政府辦公廳公佈實施。

三、《實施意見》主要內容

《實施意見》主要包括總體要求、工作重點、組織保障三部分內容。根據國務院部署要求,結合省情實際,以建設現代畜牧業強省為目標,立足當前穩產保供,著眼長遠轉型升級,明確了2022年、2025年“兩個節點”的任務目標。突出抓好穩定生豬生產、優化產業佈局、夯實科技支撐、嚴格疫病防控、提升加工水平、規範市場流通、強化監管服務七項措施,加快構建現代養殖、疫病防控、屠宰加工、市場流通、監管服務五大體系。同時,提出強化政策支持、體系建設、責任落實三項保障措施,確保重點工作舉措有效落地落實。

四、《實施意見》主要政策創新點

《實施意見》在貫徹落實國辦意見基礎上,堅持高點定位、高標謀劃、高效推進,創設性提出構建現代養殖、疫病防控、屠宰加工、市場流通、監管服務五大體系,立足省情實際發揮特色優勢,進一步落實落細具體措施,著力推進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穩產保供上突出安全防範。一是突出科學佈局。對臨沂、濰坊、煙臺等傳統主產區,引導提升標準化養殖水平;對東營、聊城、濱州、菏澤等發展潛力較大的地區,加快推進產加銷融合發展。二是突出產能引導。強化產銷監測預警,引導養殖場戶及時調整產能,防止盲目擴產增量,避免將來市場運行大起大落。三是突出安全生產。加快生豬良種高效繁育與安全生產等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應用,防範疫情風險,提升生物安全防護和生產管理水平。四是突出格局優化。加快建立以大型規模場、種豬場為引領,適度規模場為主體,家庭牧場為補充的生豬標準化生產格局,切實增強綜合生產能力。

(二)轉型升級上突出聚焦長遠。一是強化一體化發展。鼓勵引導屠宰加工企業就地就近發展養殖基地,支持規模養豬企業就地就近發展屠宰加工,構建動物疫病區域防控一體化和產業發展一體化格局。二是強化產業化發展。推進豬肉等畜產品精深加工技術研發與產業化示範,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深入推進健康肉一體化示範項目,加強品牌創建宣傳,加快培育畜牧業“新六產”,增強產業競爭力和市場佔有率。三是強化智能化發展。加快建設覆蓋畜禽生產流通全產業鏈、監管服務各環節的畜牧業大數據平臺,實現政府、企業、社會信息互聯互通,推動智慧畜牧業發展。

(三)共性舉措上突出走在前列。一是率先創建無疫區。支持膠東半島率先創建非洲豬瘟無疫區,加快推進全省免疫無口蹄疫區和無高致病性禽流感區建設。二是率先實現調運轉變。嚴格出欄肥豬點對點外調管理,認真落實區域調運監管制度,率先實現由“運豬”向“運肉”轉變。

三是加快推進村級動物防疫員管理制度改革。要求2020年底 90%以上的縣(市、區)完成改革。四是出臺優惠政策。制定出臺撲殺、保險、貼息、擔保、種豬場補貼、農機、用地等一攬子扶持政策。探索將土地經營權、養殖圈舍、大型養殖機械等納入抵質押物範圍;擴大生豬價格保險試點;對規模養殖設施設備應補盡補、敞開補貼;取消附屬設施用地15畝的面積上限,養殖用地佔用耕地的不得收取土地復墾費用。

(四)監管服務上突出效能提升。堅持問題導向,強化服務意識,加快畜禽屠宰管理辦法、畜禽養殖管理辦法等政府規章制修訂;委託下放跨省引進乳用種用動物審批等行政權力;簡化規模養殖場戶備案程序,取消證明材料;簡化養殖用地備案流程;大型規模化養殖場、養殖屠宰項目環評審批時限由35個工作日壓縮到25個工作日。努力優化營商環境,以高效能服務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

《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解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