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如打仗,勝敗乃兵家常事,“王思聰們”為何不能打敗仗?

吃瓜群眾從不嫌瓜大,樂見大廈將傾的商業領袖跌在廢墟中呻吟。對失敗者而言,確實冷酷,但成王敗寇,誰能說嘲諷敗將不是人類本性?不過,今時不同往日,創業大浪洶湧澎湃,加大了銳意進取者成為敗將的概率,假如是你失敗了,這瓜是否吃得下?

賈躍亭、羅永浩、王思聰,赫赫有名的三位創業者,同時也成了公眾辨別“被執行人”、“限制高消費”、“失信執行人”、“限高”等概念的普及者。曾經深度為夢想窒息過的企業家們,或許沒想到創業卡殼後如此尷尬。

在樂視輝煌的時候,賈躍亭曾喊出了“為夢想窒息”;有情懷的羅永浩創辦的錘子手機,也有眾多閃耀的時刻;而“王校長”王思聰,投身娛樂業,大搞直播電競,一時之間,鑲上“網紅收割機”、“投資老總”、“電競老闆”等數個光環。創業失敗後,這種頂流大咖遭遇的巨大落差,迅速點燃了吃瓜群眾的熱情,引爆了一波輿論狂歡。

創業如打仗,勝敗乃兵家常事,“王思聰們”為何不能打敗仗?

冷靜下來看,這個涉及創業、投資、信用等方面的嚴肅話題,真的適合娛樂化消費嗎?創業成功本身就是小概率事件,跌倒甚至失敗本身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否則也不會有人人皆知的那句“失敗乃成功之母”的俗語。他們創業過程中的點滴戰績,是否也曾或多或少的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少了這些有夢想、有激情的人,我們的社會顯然就會少了幾分創新、創業的動力。

如今,人們對於這些“網紅”創業者失敗後的困頓,蹭熱度者有之,冷眼旁觀者有之,落井下石者亦有之……伴隨著這波“狂歡”的情緒,如果我們肯冷靜思考,就會發現我們對創業的理解存在誤區。如何正確理解?或許我們這些看客也要給自己“洗洗腦”。

創業如打仗 勝敗實屬兵家常事

面對創業,大多數人看到的只是企業家成功後的身價暴漲,卻普遍忽視了創業高達90%多的失敗率。走上創業之路的人,命運就不再掌握在自己手中,“九死一生”對於他們來說,是再尋常不過的境遇。

創業如打仗,勝敗乃兵家常事,“王思聰們”為何不能打敗仗?

從最新的統計數據來看,中國每天有一萬家新創企業誕生,與此同時,每年有兩百多萬家企業倒下,97%的創業企業會在18個月裡死去。創業失敗的案例,不勝枚舉。

以“富二代”王思聰來說,在他“打怪升級”的創業中,也曾步步“精”心謀劃了多領域融合的泛娛樂商業大計;憑藉著熊貓TV,也曾打造了直播行業娛樂屬性的巔峰。但創業這件事,如舟行於驚濤駭浪,風平浪靜怕遇不見風口,風太大又會吹斷桅杆。近一兩年間,直播行業大幅降溫,許多平臺也逐漸走在了倒閉的路上,或者已經倒閉,而熊貓TV和王思聰也難逃跌宕的行業命運。

創業如打仗,勝敗乃兵家常事,“王思聰們”為何不能打敗仗?

其實,不管是賈躍亭、羅永浩,還是王思聰,認真覆盤他們的創業軌跡,他們也都曾擁有過“高光時刻”。創業成功是偶然,失敗是必然,而雖然經歷了失敗,我們也應該給敗將們以時間,無人註定不會跌倒,更無人註定跌倒就永不能再站起來。

創業因商欠債 扛起責任與擔當

與之前創業者失敗欠債後,迅速銷聲匿跡的局面不同,這一次“富二代”王思聰面對債務,扛起了責任與擔當,理應贏得輿論更多理解。

王思聰被“限高”後,普思投資官方發佈聲明稱,近期網絡關於普思投資董事長王思聰被列為被執行人、限制高消費報道,是因為熊貓TV直播平臺倒閉而引發的投資糾紛。目前普思投資代表王思聰正在全力應對,已有解決方案,完全有能力盡快解決問題。

確實,縱觀王思聰龐大的投融資商業版圖,熊貓互娛只是王思聰個人創業項目,他還有很多其他投資項目,僅因一個項目的失敗而全盤否定,未免有失偏頗。對於創業者群體,鼓勵創新、容許失敗、寬容失敗,應成為社會主流意識,而不是動輒發問“5億零花錢哪裡去了”。

創業的成功與起點無關

如今,熊貓TV直播遭遇失敗,有人唏噓,有人“竊喜”。在大眾視野中,這家企業和它的老闆一樣,都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但從2015年上線,到2019年3月落幕,熊貓TV直播的破產也來得猝不及防。可見,起點與成功也沒有必然聯繫,唯有堅持和努力才不會被辜負。

同樣的,基於王思聰本身的身份起點,目前在社交媒體上也有一種說法甚囂塵上:王思聰創業失敗,是否需要老爸來買單?實際上,雖為父子,兒子創業失敗了,父親就全盤接單,這不符合商業規律,也對王思聰的成長不利。吃一塹長一智,從哪裡跌倒就要從哪裡爬起來,這才是一個父親對兒子最基本的關心與教育。

此外,不少“陰謀論者”把萬達的發展與此次王思聰的失利聯繫起來,再度發酵。殊不知,降槓桿,減負債,瘦身後的萬達只會更健康。而萬達的轉型和王思聰的創業失敗,相距甚遠,並無關聯。

創業如打仗,勝敗乃兵家常事,“王思聰們”為何不能打敗仗?

在大眾創業的大背景下,無論創業者出身如何,都有一顆幹一番事業的壯志雄心。但如果社會對他們的失敗沒有包容之心,甚至落井下石,不管是對他們本身還是行業發展而言,都是一種傷害。

創業本身就是一件為社會創造價值的事情,我們都會直接或間接的從中受益。從這個角度來看,對這些負重前行的創業者們,當他們在創業路上遇到坎兒,我們究竟是該冷嘲熱諷還是鼓勵支持?答案不言自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