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萬的房子“砍價”20萬,內行一番話讓買家“少花了”不少錢

115萬的房子“砍價”20萬,內行一番話讓買家“少花了”不少錢

1,

前幾天有朋友買房諮詢我一些問題。

這位朋友從前幾個月開始看房,後來看好了當地一套二手房,這套房子戶型方正,坐東向西,門對中庭,小區綠化不錯,樓齡較新,套三單衛,面積有95平,他感覺非常滿意,當即對房產中介表示自己非常想買。

房產中介聲稱這套房子掛牌價為115萬,誠心買還可以便宜5萬,不過賣家的1%中介費需要買家來承擔。

期間討價還價都是房產中介通過電話和房東溝通,並沒有和房東面對面交流,中介聲稱房東絲毫沒有讓步的意思。

朋友算了算,這套房子滿兩年,沒有增值稅,但需要繳納1%的個稅和繳納1.5%的契稅,加上自己中介費2%以及買家中介費1%,需要至少5.5%,110萬的房子,稅就要交6萬多,總價就成了116萬。

朋友一算覺得超過預算,決定再多看看。

此後半個月時間,這位朋友又看了不少房子,還是沒有看到更滿意的房子,又通過另外兩家中介公司詢問了之前那套房子的情況,結果價格都沒有鬆動的意思。

這位朋友找到我,希望我給一些建議。

115萬的房子“砍價”20萬,內行一番話讓買家“少花了”不少錢

我大致瞭解了情況後,心裡基本就明白了十之八九。

這位朋友在買房的過程中其實犯了3個小失誤,用一個成語來形容就是"操之過急"。

①大家都知道,二手房市場其實就是賣家和買家之間的博弈,中介只是一個"橋樑"。如果真要喜歡這套房子,談價需要和賣家約定時間,當面進行溝通,這其中可以規避一些無良中介"欺上瞞下"的行為。

②在看房時,儘量找準一家中介之後,看好的房子不管自己有多喜歡,也要喜形不外露,在和房東談價時,儘量提出對自己有利於自己的價格,多砍砍價,提前做好周邊樓盤的功課,通過房產專業人士瞭解小區的真實"成交價",同時談判過程中不急不躁,拿出自己對周邊的理解,以及小區同類戶型成交價作為依據。

這點至關重要,因為很多時候房產中介公司的掛牌價始終高於成交價,這是業內"潛規則",為了避免業主談價不至於陷入被動的局面。比如一般只值100萬的房子,掛牌價通常會掛110萬。

③如果房子在中介公司掛牌週期太長,且無人問津,或者來看房談價的買房通常給出低於心理價太多,都會讓房東懷疑自己的定價是否過高。

所以,買房是一次智力的較量,談判也需要很多技巧,否則很容易吃大虧。

這位朋友在聽從我的建議後,諮詢了不少房產經紀人。從中獲悉該小區上半年成交價均在94萬-102萬之間,周邊樓盤成交價也瞭然於胸。之後再與房主的多次“砍價”,底氣很足,加上態度誠懇,有理有據,業主終於同意95萬賣房,對比之前價格115萬,足足讓這位網友省了20萬。

58同城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專業人士認為,在國家調控政策持續不放鬆的當下,二手房的議價空間正在加大,在多空雙方博弈的緊要關頭,大家要對國家穩控樓市有信心,對房價迴歸合理水平有耐心,同時也要提高自身的房產知識。

筆者認為,目前樓市逐漸遇冷的當下,業主的心理預期是跟隨房產中介來確定的,只有通過對樓市多做積累,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以此見招拆招,當然如有樓市問題,諮詢安居客在線房產專家,隨時為大家排憂解難。

(本文原創,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有不當之處,立即修正,責任人:大程)

綜上所述,115萬的房子“砍價”到95萬,內行只用幾句話,買家“省下”20萬。各位朋友怎麼看?如有更好的看法,歡迎留言點贊參與討論。

115萬的房子“砍價”20萬,內行一番話讓買家“少花了”不少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