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人均GDP在浙江省倒數,與人們觀念中溫州人普遍富裕相矛盾,是數據不靠譜嗎?為什麼?

萬松山腳下寓公


溫州十大品牌城市,千萬國際機場+勞斯萊斯經銷商二合一的唯一地級市,溫州商會數量第一,爺相信你有腦自己你懂的!不要與GDP的奴隸一個德性,另外爺還告訴你溫州7個百強鎮(龍港改市,成6個了)7個百強鎮是什麼概念,中西部所有的省份百強鎮數量不如溫州!


溫州漢子


有什麼稀奇的,大部分能出來的都出來了,你看看杭州就知道,新小區,甚至很多高檔小區住的大部分是溫州人,杭州新戶口裡面三分之一是原來溫州人!像我,我老婆都溫州的,杭州戶口,爸媽在老家,等我老姐戶口遷上來,爸媽自然也杭州戶口,我小舅子上海戶口,我岳父去山西做生意!我小舅子老婆也是我們老家的,也是上海戶口!我自己親戚有五個家庭在杭州,我老婆親戚也有五個家庭在杭州!

我同學裡,法國,北京深圳,杭州,上海不少,初中一大半都已經不在溫州定居了!

溫州在浙南,窮啊,國家不管,啥都自己發展,怎麼發展,而且已經習慣杭州了,老家除了看親戚,也很少回去了!


浙江零零1


筆者曾經去過溫州,溫州不僅人均GDP在浙江比較低,而且其城建在浙江也算是比較差的,遠不如杭州和寧波。但即使如此,為什麼大家還是將溫州和寧波、杭州並列為浙江經濟的鐵三角呢?即使如此,溫州還是被譽為“改革開放的樣板”和“民營資本的聖地”呢?

這是有其原因的,一方面,溫州多山少地人稠,所以很難發展比較大規模的工農業,也沒有港口優勢,導致其GDP總量相對偏低。另一方面,溫州相對惡劣的資源稟賦也使得溫州人敢拼敢闖,熱衷於經商,出了很多富豪群體。溫州資產超過600萬和超過一億的家庭在全國幾乎是最多的,這還沒有加上在國內其他地方和海外的溫州人。如果加上海外的溫州人,那麼溫州的GDP合人均GDP將是一個非常恐怖的數字。

但溫州也不是沒有其危機,首先溫州過度依賴於商業、炒房和金融,沒有投資實體或者高新技術產業避險,一旦房地產經濟下行,溫州就面臨著危機;其次溫州沒有很好的利用溫州人的資產反哺家鄉建設;其三溫州的歷史文化資源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比如溫州的基督教信仰和陳十四娘娘信仰,還有溫州在歷史上出現過很多進士,如果這些資源利用好了,能夠很好的改善大眾關於溫州土豪的印象。


青年史學家


溫州人均GDP低是事實,溫州人富餘也是事實,我就不長篇大論來論述,簡單的說幾句大家就能明白了。

我要講的是兩個GDP概念,一個是溫州市GDP,另外一個是溫州人GDP。

一,所謂溫州市GDP我指的是溫州人在溫州本土創造的GDP,溫州的人口在浙江算是比較龐大的,有921萬,在浙江也是人口大市了,但是溫州本土的GDP總值只有6000多億,在浙江只能排第三,這樣一平攤溫州市的人均GDP自然就偏低了。

二,溫州人的GDP我指的是溫州人在溫州本土及溫州之外地域創造的GDP,溫州人口密集,土地貧乏,山多地少,想找活路只有往外跑,吃虧耐勞,膽大機靈,可以說溫州大部分家庭都有人在外地創業經商,所以,溫州人在溫州域外創造的財富是很驚人的,統計GDP的時候,溫州人在外地創造的GDP當然歸屬所在地,但是最終的財富支配權還是在溫州人手上啊,利潤都會被溫州人帶回家,溫州人的家族觀念非常強,親帶親,親幫親,一個人富了,一個家族都會跟著富起來。

所以說,溫州市的人均GDP並不高,但是溫州人卻的的確確是富裕的,其實溫州人也是整個浙江省的縮影,浙江人在浙江省外也再創造了一個浙江的GDP,這些都被統計進所在地的報表上,利潤是被浙江人帶回來了。


寵愛研究所


一般來說,人均GDP是衡量一個地區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人均GDP越高的地方就越富裕,比如當今的發達國家,它們的人均GDP普遍在3萬美元之上。但有的時候也有例外,比如溫州,它的人均GDP只有6.5萬元左右,在浙江倒數第二,剛好達到全國平均水平,但溫州在人們的觀念中是一座富裕的城市。

其實用人均收入來衡量一個地區的富裕程度更客觀,在人均收入方面,溫州可不低。2018年溫州的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為46920元,超過全省平均水平,也超過全國大部分城市。

一座城市人均收入高低與經濟結構也有很大關係。比如東營,它的人均GDP高達19.2萬元,位居全國前三,但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只有37586元,比溫州還低了9000多元,這主要是因為東營是一座資源型城市,中國第二大石油工業基地勝利油田的崛起地就在東營,在當地開採石油資源確實拉高了GDP,但只是帶動了一部分人富裕,很大一部分利潤是被那些大型企業抽走了。

而溫州不一樣,溫州的民營經濟發達,它是我國民營經濟發展的先發地區,溫州人特別會做生意,雖然溫州沒有什麼大型企業,以中小企業為主,但這些小企業貢獻的收入,大多被當地人們分享了。而且溫州有著上百萬人在外經商,它們的收入也會流入到溫州,因此溫州的人均收入高,是一座富裕的城市。


錦繡中源


廣東的潮汕地區更窮,但這並不妨礙潮汕地區的富豪扎堆,隨便羅列幾個出來都是國際級的富豪。溫州同潮汕一樣,都是屬於閩方言區域和海峽西岸經濟區,也即和福建人、臺灣人一樣同文同種。

那麼溫州怎麼會地方GDP和人均GDP不高,而人卻非常富有呢?這主要有三個方面。




第一GDP的核算方式。要知道GDP的佔比有國資、外資和民資。在中國、像大城市、資源城市和重工業城市的GDP一般都是國資佔較大的比例,而開放城市則外資佔了一定比例,但像溫州和潮汕這樣的地方都是屬於國家不愛,外資不來的城市,GDP更多是由民營創造,而這種GDP更多是入了自己的口袋。比方溫州人均GDP8000美元,蘇州人均GDP20000美元,但蘇州GDP外資佔比40%,國資佔比40%,民營佔比20%,那麼我們可以得蘇州人的實際收入是4000美元加外資和國資(工資和租金什麼的)的反饋2000美元等於6000美元。而溫州民營佔比80%,則實際收入是6400美元加外資和國資反饋350美元等於6750美元。顯然,6750美元收入要比6000美元的收入高。當然這個比例不一定準確,但意思就是這個意義。而像浙江的杭州、寧波、嘉興、紹興等GDP比溫州高的城市,他們的國資和外資佔比也比溫州高很高。眾所周知,溫州是中國民營經濟的發祥地,溫州模式也早成為一個時代的經濟膜拜,他的民營經濟GDP幾乎達到了100%。

第二是GDP與GNP的區別。前者是國內生產總值,即你這個地方所創造的產值。後者是國民生產總值,即你這個地方的人在世界上所創造的產值。像廣東的潮汕,人均GDP連國家的平均水平都達不到,但這並不掩蓋了潮汕人的富有。像前幾天胡潤的富豪榜公佈,潮汕地區以2%的人口占了近10%的榜單,而其中的馬化騰、李嘉誠、謝國民、劉鑾雄、姚振華等在前十名就佔了五個位置。一個深圳,潮汕人就創造了近五成的GDP,拿汕頭與寧波比,寧波的GDP幾乎等同於五個汕頭,但寧波人比汕頭人富有嗎?顯然不會,因為光一個深圳的汕頭人創造的GDP就等同於寧波,而在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汕頭人創富幾乎等同整個浙江。溫州的道理也差不多一樣,雖然溫州的富豪不能和潮汕富豪比,但溫州的創富是世界性的,光一個上海,溫州人就佔了一成的產值,而GDP算上海的,錢還是溫州人的。在杭州、寧波等杭州灣地區,溫州人也創富不少,反過來這些地方的人幾乎沒有在溫州創富。

第三是溫州內的GDP不平衡。像市區、洞頭、樂清、瑞安、永嘉、蒼南和平陽偏好一些,但文成、泰順就差一些。另外,外來務工人員也會攤了溫州的GDP。所以說溫州大部分是富人,但也有一些窮人,不過總體上講溫州人是富有的。
另外,溫州肯定存在一些規避GDP核算的情況,不過在宏觀核算的情況下,規避的佔比應該不大。

其實,看一個地方是否富有,不要看這個地方的GDP,而是看這個地方的人的消費能力和投資能力。還有經濟搭配是否合理。比如說鄂爾多斯一條價值一萬元五米寬的路只有一人,那麼鄂爾多斯的人均GDP就是一萬元。而溫州一條價值一萬六千元八米寬的路卻有兩人,那麼溫州的人均GDP雖只有八千元,卻走八米寬的路。另外,溫州人這條路還是完全私產,而鄂爾多斯人這條路是是政府與私人各佔一半財產,因此溫州人雖GDP沒有鄂爾多斯人高,但實際收入和生活水平顯然比鄂爾多斯人高了不少。


林岱基


在統計學中,人均GDP和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並不是同一個概念。並且即使人均GDP更高,也並不意味著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就會更高。

江蘇和浙江就是一個例子。2018年江蘇省人均GDP為11.52萬元,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81萬元。浙江省方面,人均GDP是9.86萬元,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58萬元。相比之下浙江的人均GDP只有江蘇省的85%,人均可支配收入卻是江蘇的120%。

為什麼,浙江在人均GDP低於江蘇的情況下,人均收入卻能明顯高於江蘇呢?根據研究,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浙江省有大量在省外經商人口,也能夠帶來不菲的收入。

其實溫州就是這個情況,人均GDP位居全省末位,但居民實際收入並不靠後。像浙江西部的一些城市,比如金華、麗水、衢州,他們通過招商引資,把一些大企業引進來,為當地貢獻了很大一部分GDP。但是這些大企業對當地的居民收入的增長貢獻有限,他們將賺取的利潤轉移走了。

都和這些城市相比這不一樣,雖然當地沒有很多大型企業,都是以中小企業為主。但這些其中小企業貢獻的收入,被當地人們分享了,而沒有轉移到去外地。另外溫州還有上百萬的外出經商門口。他們創造的GDP並不統計在溫州,但收入就會流入到溫州。因此,溫州在人均GDP上不高,但居民實際收入在浙江省還是比較靠前的。

2018年的數據,溫州市人均GDP是6.51萬元,明顯低於浙江全省的9.86萬元;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69萬元,和全省4.58萬元的人均收入相比,溫州略高一些。浙江省人均居民收入占人均GDP的比重是46%,但溫州的比重達到了72%。從這個方面來說,溫州市經濟發展的含金量要高得多。


財經知識局


溫州人均GDP浙江倒數跟溫州人普遍富裕不矛盾,

gdp是一個國家或者地區在一定時間內生產的最終產品和勞務價值的總和,從gdp的定義可以看出gdp是溫州地區的產品和勞務價值的總和,但是溫州人普遍愛經商,足跡遍及全國甚至全世界,而溫州人在外地創造的財富是不計入溫州gdp的,

同時溫州本地自然資源貧乏,區位優勢並不好,周邊都是山區,雖然靠海,但是沒有好的港口,這些條件限制了溫州本地的發展,溫州只適合發展一些低端製造業,加工廠什麼的,以溫州的資質稟賦是不可能成為杭州,寧波那樣影響力的城市,因此溫州的gdp無法做大,自然人均gdp偏低,

雖然溫州的人均gdp偏低,但是溫州人在其他地方經商,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獲取了大量的利潤,這可是實打實的財富,因此出現了溫州人均gdp在浙江倒數,溫州人卻很富裕的現象,


萬事皆空70


首先,人均GTP不同於家庭收入。比方說,農村GTP很低,但農民農閒時不另找點活幹那就會窮死的。溫州人多地少,自然資源缺乏,又缺乏對外周邊影響的縱深,溫州人只好到外地發展了,加上全國各地各地的溫商和全世界的溫籍華僑,溫州的家庭收入並不像GTP這個樣子。其次,溫州貧富差距比較大。溫州的900多萬人口中有外來人口300多萬,由於溫州產業相對較為低端,外來人口也相對屬於務工人員為主,不同於大城市的以技術人員為主。同時,溫州原先還有全省為數不多的三個貧困縣,分別是泰順,文成和永嘉,雖然現在已不提貧困縣這個概念了,但這幾個地方還是相對較窮。但是,溫州的沿海地區就比較發達了,完全可以跟全國發達地區有的一比。包括市區,瑞安,樂清,蒼南平陽和永嘉的平原地區都是比較富裕的。第三,溫州的基礎設施差是非常正常。溫州的建設完全靠自己,不像杭州,集全省之力,寧波的財力不用上繳國家財政,全部用於建設,而且,由於地形地貌的原因,成本遠高於外地,所以看起來建設比較落後。


隨遇而安93073416


我認為數據沒說假話,溫州人確實富裕。至於原因,朋友們說了很多。在這裡把我瞭解的一件事說說,或許對解釋溫州人為什麼GDP數據不搶眼,卻富裕有幫助

我們知道,溫州人特別會做生意,不光在國內會做,更會跑到國外去做。據統計,溫州約有700萬人,其中200萬人分散到全國甚至世界其他國家做生意,約佔總人口的4/1,很龐大的數量。這些人賺來的錢,最終還是要轉回溫州。這樣看來,留在家裡的人創造的GDP雖然不高,但這200萬人轉回家的錢也是真金白銀。上個世紀的時候,曾經看到一則消息,說是溫州某個村子,過年的時候從外面寄回一百多萬元,這在當時看來,是個天文數字。

從這件事上說,溫州人在當地創造的財富,再加上在外面賺的錢,合起來就肯定富裕了。而從外面寄回的錢,是不計算在GDP裡的。所以,溫州人看起來GDP不高,便卻很富裕的原因之一了。

以上是小不點的感悟,歡迎朋友們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