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多学些“没用”的事!(值得家长收藏)

说起高晓松,大家第一印象是音乐名人,当年红遍全国的初恋歌曲《同桌的你》的词曲就是为他所创作,后交由好友老狼演唱。

高晓松也曾参加过《奇葩说》,其中睿智的谈吐也能看出他是个有着大智慧的人。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他最好的身份其实是爸爸,一位有着独特教育理念的爸爸。在他的教育下,女儿气质出众,阳光开朗,活成了家长心目中最爱的孩子模样。

所以今天想跟家长们分享一下关于高晓松对于女儿的教育理念,值得很多家长学习。

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多学些“没用”的事!(值得家长收藏)

让孩子多学些没用的事



高晓松最有名的育儿经,就是“让孩子多学些没用的事”。 曾有人问他会让孩子学琴吗?他说不一定会学琴,但一定要多做一些没有用的事情。

人和动作最大的区别就是动物做的事情都是有用的,或是为了生存,或是为了繁衍。

而人不单单只为了生存或培育后代,或者为了升学去学对升学有用的课,又或者上大学后只能干对工作有用的事。一辈子都是为了买房买车,这样的人生岂不是很浪费吗?

更重要的是要多做些没用的事情,才能活出生活的价值。例如琴棋书画,例如爱与等待。

关于孩子是否应该学“没用的”知识,曾经四个城市联合做过一份调查研究,报告显示:

六成家长认为孩子应该学的是书本知识,他们认为孩子的精力有限,自控力有限,连学校里的语文、数学、英语等对升学有用的内容,该学的都学不完,哪有时间去学习一些现在看着根本用不上的。

而只有四成家长赞同孩子可以学一些“没用的”。他们认为虽然其他看起来“没用”的知识,例如:乐器、舞蹈、运动等却能丰富孩子内心和综合素质,还能增强孩子身体健康,终身受益。

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多学些“没用”的事!(值得家长收藏)

其实父母究竟要不要让孩子学点“没用的”事情,社会早就已经给出了答案。

“第十名现象”

曾经担任过美国能源部部长的朱棣文,上学时成绩一直在十名左右徘徊,而哥哥朱筑文则一直保持班级第一的成绩。

然而两人工作之后,朱棣文在当上教授时哥哥为副教授,而他获得诺贝尔奖时哥哥才当上正教授。

就像班级里那些前几名的尖子生在经过高中、大学甚至工作之后,开始慢慢淡出“优秀行列”。而当初那些中等偏上的孩子却在后来的学习和工作生涯中表现出色,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这是因为一般知识只要孩子认真学习,考到七八十分都是比较正常的。但如果要追求满分,势必要花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训练的非常熟练才能不出差错。这无疑中就会磨灭孩子很多的创造力。

而那些中等偏上的孩子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没用的”事情上,平时爱玩爱闹、交朋友、运动、又或者玩乐器、唱歌。

长大后他们在跟人的相处上就比追求满分的孩子多了一些人格魅力,而这些人格魅力反而帮助他们更好的走向了成功。

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多学些“没用”的事!(值得家长收藏)

孩子的本性本就爱玩、爱冒险探索、好奇心重,那么所有跟这些有关的内容都应该是“有用的”。就算现在看着没用,难保以后就一定“无用”。

就如高晓松教育孩子那样,

心安理得地“混日子”,以便在未来漫长人生路上,无论遭遇怎样的悲催,都能随遇而安,平静淡然。

给予孩子民主的权利



高晓松曾经在微博上上传了一张女儿拿着一张写着自己名字的卡片,非常开心。说是因为女儿良好的表现为自己获得了民主权利:家庭事务投票权。

像平时劝阻姥姥姥爷吵架、安慰失恋小姨、给妈妈做摄影师并协助妈妈打爸爸,而且还坚持一年自己做校车往返十里之外的幼儿园,独自上下学。

种种的表现我们都可以看出在高晓松的教育下,女儿变成了一个非常独立、有主见的孩子。

而且高晓松的教育理念是“民主”,所以给予孩子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参与家庭事务投票权。

孩子跟家长都属于家庭的一份子,如果有些需要家庭共同做决定的情况下,也请给孩子一个发言的机会,共同探讨一下彼此的看法。

如若父母全部决定,不允许孩子参与,则对孩子的地位表示不平等,引起不满,造成亲子关系的误会和隔阂。



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多学些“没用”的事!(值得家长收藏)

给予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



高晓松在女儿四岁生日时,发了条微博,内容为:

“亲爱的女儿生日快乐!感谢你看得起咱家,四年前赶来投胎,听说投胎的决定时间只有五秒钟,看来你心明眼亮有办法。

我猜你一定是带着剧本来的,所以我们不会多打扰你,让你学这学那,或者不让你干这干那,你就自由且自然地长大吧。

唯一的希望是,你长大后的剧本里还有我们的角色,哪怕是路人甲乙,都好。”

高晓松的另一个很好的教育理念就是给予孩子自由的权利,不强迫学习,而是尊重孩子的想法,让孩子自然地长大。

但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却没办法做到如此淡定的教育孩子,因为担心孩子太自由会导致孩子根本不学习,只爱玩,最后抛弃学业,做个无业游民。

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多学些“没用”的事!(值得家长收藏)

其实任何事情都可以换个角度想,如果孩子从小被控制的很严,只让学习,提高成绩,没有享受过自由和生活的美好,长大后就会缺乏自主性,也没有什么兴趣爱好。

所以不如适当放手,让孩子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家长只需在旁边引导他培养他的兴趣,由孩子自主选择。

在自由选择的过程中孩子也会逐渐变得有主见,为了完成自己所选择的一切也会变得有自控力,何尝不是一箭双雕的好事!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高晓松曾说:如果我的钱只够旅行或是买房子,那我就去旅行。

这都源于高晓松的父母对他的教育理念,不要被一些所谓的财产困住。所以他即便走遍天下,没有买房,都会觉得很幸福。

对于孩子来说,在学习的同时,不追求满分的成绩,而是留意生活,关注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而对于家长来说,给予孩子鼓励,教会孩子珍惜,身体力行地给孩子做好表率才是做好的教育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