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上海小學數學教材為何被英國“一眼相中”?

揭密:上海小學數學教材為何被英國“一眼相中”?

  近期一條消息在朋友圈特別是在教育圈熱傳:上海的數學教材,就要“漂洋過海”去英國了。

  今年秋天,上海1至6年級學生目前使用的數學課本,就將出現在英國的部分小學,供英國的孩子們學習使用。

  根據上海世紀出版集團與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團(HarperCollinsPublishers)最新簽訂的協議,今年9月,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團將翻譯出版上海基礎教育的數學教材。這套教材總計36個品種,涵蓋上海一至六年級數學課本(每學期1冊,共計12冊)、學生使用的數學練習部分(12冊)以及供教師使用的數學教學參考資料(12冊),共計36個品種。

  這就是其中一本即將被翻譯的教材,小學三年級的數學課本——

揭密:上海小學數學教材為何被英國“一眼相中”?

  在上海1至6年級學生中使用了10多年的這套數學教材,看上去稀鬆平常,或許家長也沒有太當回事,為什麼會偏偏被英國“相中”?今天,文匯報記者專訪了滬上部分教育界的專家和知情人士。

  探尋“上海教育”的秘密,很多英國老師最後都把目光停留在課本上

  上海數學教材“出口”英國,有一個很重要的背景:上海教育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也開始引發越來越多國家的興趣,其中就包括英國。

  上海教育近年來的名聲大振,和一些國際性的比較調查有關。在2009年和2012年的兩次PISA(國際學生評估項目)測試,上海學生兩度奪冠;在TALIS(教師教學國際調查)的多個維度上,上海教師也處於全球領先水平。

  而在此次上海數學教材“出口”英國前,我們對這些新聞也並不陌生:早些時候,英國教育大臣曾多次探訪上海的學校;隨著中英數學教師交流項目啟動,中英教師開始互訪,中國老師被派到英國教書,英國老師也來到上海的學校聽課……

揭密:上海小學數學教材為何被英國“一眼相中”?

  隨著中英兩國教育交流不斷日漸深入,尤其是一線教師之間的交流學習,對不少英國老師來說,在探尋“上海教育”秘密的過程中,他們的眼光也從教師的教研活動,教學方法逐步轉移到教材上。

  尤其是數學教育,這件事情真是牽動著英國人的神經。“在英國牛津、劍橋這樣的頂級名校裡,有一批全球知名的數學家和學者。雖然這個高峰很高,但不可否認,英國的短板也很明顯:基礎教育階段的數學教育不如人意。”上海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院長張民選教授以2012年PISA測試結果舉例,在數學部分,上海學生平均分為613分,而英國學生只有494分。

  2014年,英國與上海正式啟動中英數學教師交流項目,作為中英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的一部分。此後,一批英國中小學數學老師走進了上海的學校。

  張民選正是中英數學教師交流項目的負責人。那時的場景,他記憶深刻。“我們給英國老師們安排的是浸潤式的考察、體驗。比如,讓他們跟著我們的老師,從早上升旗開始,到上課,到課後批改作業,再到教師教研活動。”

揭密:上海小學數學教材為何被英國“一眼相中”?

  和中國老師交流後,英國老師發現,自己在課堂上本該有更多“武器”

  有時候,不交流還真不知道彼此之間的差異有多大。

  比如,英國老師最初不能理解,為什麼在上海的學校裡,老師要開公開課,請同行來聽課。有的英國老師最開始甚至是牴觸的:我們都是教育專業人士,為什麼要去聽別人的課?!

  但是在聽了上海老師的公開課,一些人的看法立馬改變了。原來,這就是傳說中的“學習共同體”啊。無論是教研組、年級組還是老師通過開設公開課,開展同行之間的教學交流,這些都有助於提升整體教學水平。

  比起這些,英國老師感受更深刻的一點是教材。由於兩國教育體制的不同,一些在我們眼中司空見慣的事情,在英國老師眼裡是新鮮的。

  “在英國的很多公辦小學,學生上課的課本是不帶回家的,因為課本是公費買的,一般都留在學校裡。哪本課本用舊了,就替換一本新的。另外,學生回家也沒有作業本,所謂的作業主要是課堂上的練習,老師發一張紙,學生做完就結束了。”張民選說。

  在英國的小學,一名老師往往承擔著全學科的教學。在數學教育上,很多老師儘管教小學生做題目不成問題,但由於自己不是科班出身,如何把一些數學問題講透,讓學生們理解——這一點顯得頗為困難。

揭密:上海小學數學教材為何被英國“一眼相中”?

  上海數學教師在英國學校進行教學交流

  有位派到英國交流,在英國當地學校教書的上海老師,舉個一個例子:她到英國的課堂上,問學生“什麼是分數?”,結果有學生回答:就是“分披薩”。

  這位老師起初不明白,為什麼英國學生對分數的理解,會和披薩這種食物聯繫在一起?後來她明白了,很多英國老師最開始給學生講“幾分之一”的時候,都是用披薩舉例的。

  “講解一個數學知識點,如何從具象到抽象,讓學生們掌握數學的思維方式?在老師的教學過程中,講到具體的知識點,哪些例題是重要的,哪些教學重點是需要投入精力的?遇到這些數學教學上的具體問題,中國老師可以穩穩地依託教材、依託教師參考用書,也可以通過教研活動等其他渠道來解決,而英國老師可以利用的‘武器’就太少了。”張民選告訴記者,這就是一批英國數學老師到上海考察後,對數學課本產生“好感”的原因。

  為了讓英格蘭8000所中小學參與學習優秀的數學教育經驗,2016年7月,英國政府宣佈,未來幾年中將投入4100萬英磅用於提高英國數學教育教學質量,推廣"上海掌握教學模式"、資助中英數學教師交流都是其中的重要內容。

揭密:上海小學數學教材為何被英國“一眼相中”?

  參與中英數學教師交流項目的上海數學教師在英國學校授課

  配合此次數學教材的“出口”,"上海掌握教學模式"也將在英國的學校裡生根。

  據悉,2016年7月,英國謝菲爾德漢勒姆大學的第三方評估報告將上海數學教育經驗總結為“上海掌握教學模式”。在英國專家看來,採用上海的掌握教學模式後,相信只要教師給予學生有效的學習機會和支持,每個學生都能夠在數學上有所進步;在課內,上海教師通過“變式教學”和緊扣數學學習關鍵的練習,確保學生“掌握”所教內容目標的達成;在課後,上海教師還通過因人而異的作業,進行“小步前進”式的指導,加深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學會“流暢”運算的方法。

  上海教材究竟“經典”在何處?

  在英國交流期間,上海麗英小學數學教師陸秦嶺也發現,英國小學數學課堂與國內很不一樣。英國教師只有一本全國的教學大綱,並沒有具體教材或者教學參考書籍和練習冊。這就意味著,教師只知道教哪些知識點,至於怎樣教、教學的載體是什麼、配套的習題怎樣設計,都要憑藉教師的個人智慧。例如在講解“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內容時,英國教師只教學如何用分數來表示一個整體中的部分,而不會從分數的概念和意義上對學生進行更多的闡述。

  而這些問題,在上海的數學教材中都能找到答案。陸秦嶺說,例如教學參考書中,就明確分析出每一節課教師的教學目標是什麼、教學重點在哪裡,還會對教師教學的過程給出建議,適當地,還會指導教師如何進行練習題的設計。

  在這套滬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中,陸秦嶺認為最經典之處就在於教材知識點都有系統的佈局,配套練習冊的設計也足夠科學合理。他舉例說,例如這套教材涉及到乘法計算的內容時,會先安排學生學習口算乘法,再學習乘法筆算知識。三年級上學期,學生將會學習一位數的乘法;三年級下學期,學生們將會學習兩位數乘法。

  原來練習題還有這麼多設計的方法?中英項目交流期間,英國教師看到上海的配套練習題無不感慨。原來在英國,習題的設計“簡單粗暴”,如果課程講解的是計算的技巧,英國教師就選擇幾道同樣的計算題目交給學生練習。而在國內,練習題的設計辨識性很高,例如計算的練習,除了通過常規計算題的操練,還會有變式練習,把對計算的練習融入到判斷題、綜合應用等,要求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靈活加以應用,以此來鞏固對知識的掌握。“說白了,上海練習題目的設計需要學生繞個彎子去思考,對於知識點的理解就會更紮實。”陸秦嶺說。

揭密:上海小學數學教材為何被英國“一眼相中”?

  當然,單純將教材“”輸入”英國還不夠,陸秦嶺提醒說,使用教材的門檻在於要對教師進行培訓。哪怕是在上海,在教材使用過程中,對於教師的各類培訓和教研活動從未停歇。

  “要讓教師懂得教材設計其中的奧妙,這樣有利於幫助學生建立知識體系。”他說,例如在教材中,對於每一個知是點的講解基本上是通過通過若干個例題層層展開。陸秦嶺說,可別小看了這些例題,每一道對於知識點都有各自的作用,層層遞進將知識點“吃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