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沒想到老杭州口中的“郊區”曾是另外一番景象!

驚~沒想到老杭州口中的“郊區”曾是另外一番景象!

驚~沒想到老杭州口中的“郊區”曾是另外一番景象!

松木場位於杭城的西北偏北面,按照老杭州人的說法,這裡曾經屬於城郊。但這個郊區,卻是一個非常特別的神奇之地。

惊~没想到老杭州口中的“郊区”曾是另外一番景象!

曾經繁忙的松木場河

現在從西湖水域到西溪溼地間很少有河道連接,舊時的松木場水面開闊,是西湖與西溪之間的轉承點。關於松木場河名字的來源眾說紛紜:

一說是以前杭城都以柴火和木炭為燃料,不少民宅也是用松木、杉木建成的,杭城西北部山區的木頭和柴火用船運送到此處交易,松木場由此得名;二說那裡是古代商人堆放鬆木的倉庫;還有人說“松木”是杭州話“棕毛”的諧音,棕毛場有很多做棕棚、棕繩的作坊,到後來以訛傳訛便成了松木場。

惊~没想到老杭州口中的“郊区”曾是另外一番景象!

松木場河八字橋附近

與現在車輛如梭、店鋪林立、高樓櫛比的繁榮景象不同,千年前的松木場地區呈現的是另一番景象。在彌陀寺以北、八字橋以南的原松木場河水面開闊,是杭城有名的內河港埠,平時停泊著很多大小船隻,往來人群不斷。自宋朝開始,來自山東及江浙一帶的香客紛紛走水路來杭州進香。每年香汛時,各路香船蜂擁杭城,大都停靠在松木場,多時可達千餘艘。香客們由此上岸進香天竺,河岸沿途擺滿各式貨攤,燈籠雨傘、香燭土產、素食糕點等,比比皆是。

歷史歲月並不只有一張面孔,除了熱鬧興盛,松木場河同樣也經歷了正與邪的激盪、善與惡的對抗,血與淚鐵錚地烙印在這裡。

惊~没想到老杭州口中的“郊区”曾是另外一番景象!

第八十八師陣亡將士紀念牌坊

20世紀初,松木場河的河面漸小,大舟長排難以通過。民國時期,作為行刑之地的松木場更是讓人談之色變。莊嚴肅穆、忠義慷慨、浩氣長存的中華民族精神和革命志士的鮮血一同播撒在這裡。日軍佔領杭州後,在松木場河一帶設置了關卡,百姓要憑良民證出行,還要搜身檢查。漸漸的,松木場市面變的極其冷清和蕭條。1932年“一·

二八事變”爆發後,駐浙國民革命軍陸軍第八十八師奉命奔赴上海支援第十九路軍抗戰,經過18個晝夜的血戰,八十八師與友軍配合重創日軍。後來,民國浙江省政府在松木場為陣亡將士修建墓園,樹起牌坊,紀念其捨身為國的千古忠義。

惊~没想到老杭州口中的“郊区”曾是另外一番景象!

20世紀80年代的松木場地區

新中國成立後,歷經千百年滄桑的松木場河完全淹沒了,但它卻深深地烙印在人們的記憶中。人們把位於原松木場河東西兩側的道路分別稱為松木場河東路和松木場河西路。如今松木場一帶市肆繁華,已然恢復了昔日欣欣向榮的景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