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生活14年的英国人,让山人乐队红遍海外的“幕后者”

采访手记:

关于云南,这个英国人说,“中国人不关心这个地方,但外国人会关心这里”。

他说,中国的民族音乐没几个地方是可以有乐队的,蒙古的音乐已经占了大头,中国民族音乐能国际化的东西,很多都在云南。

他把自己丢在云南这片土地上,这一丢,就是14年。

早在丽江手鼓烂大街前的1997年,他就把非洲手鼓带到云南。

14年里,他以一己之力,推动云南少数民族音乐走向国际,“山人乐队”只是其中之一。14年里,他带着发掘的云南少数民族乐队,奔波于中国国家大剧院、美国驻北京大使馆、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音乐节……

他第一次在云南采风,连续醉了20多天。在云南,他体会到了“喝酒”,是一切的开始,体会到了什么叫“每天采风每天醉”的感觉。

他不满演出市场对云南音乐人的低定价,他说,我们要慢慢改变这个现状,让乐队在我们手里起码达到全国其它地方的标准。

他叫夏天(SAM DEBELL),一个英国人。

作为一个云南人,我感觉我比任何时候都有责任和义务去把这篇文章呈现出来。希望能有更多人的人知道夏天正在做的事,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去关注深藏在云南大山之中的音乐人和少数民族音乐。

我不知道到底该如何发展文化产业,但我知道,夏天所做的事情就是云南文化产业的一个具体样本。当发展文化产业显得雷声大雨点小,当我们看到更多的文创变身为饕餮们大快朵颐之地,夏天的事迹,正如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魅力一样,值得被世界看见。

在云南生活14年的英国人,让山人乐队红遍海外的“幕后者”

初见夏天,是在一场云南少数民族的音乐专辑发布会上。那天,夏天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带着自己发掘的14位云南音乐人,将4张少数民族音乐专辑推荐给世人。

发布会现场,彝族乐队蛮虎,怒江怒族音乐人江小村及其带领的木火乐团,佤族乐队MEI·ROK巧妙地把原生态民族唱腔和摇滚乐、现代音乐元素融合在一起,为观众带来表演,从来不怎么关注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我一下子发现,云南自己的音乐竟可以这样好听。

也是那天我才知道,来中国整整20年、在云南待了14年的英国人夏天,一直为了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推广和“出圈”在单打独斗。

在云南四处叫嚣着要发展文化产业的时候,作为文化产业重要一环的少数民族音乐,却鲜少有人关注,夏天正在做的事,也鲜少有人知晓。

走遍少数民族村寨采风 第一次醉了20多天

出生在英国伦敦、从小学习乐器的夏天其实有着很多闪亮的身份:

音乐博士、著名打击乐教育家、世界音乐网中国首席顾问,世界上第一张全球发行的中国世界音乐合辑的策划人等,但他更愿意把自己定义为“爱好云南音乐的音乐人”。

这样一个外国人,这样一个“爱好云南音乐的音乐人”,几乎走遍了云南所有有少数民族的地方采风,你能想象吗?这样的经历,怕是在云南或中国各种圈子里翻遍,也找不出几人。

“云南山里人见到你,一副外国人的面孔,是什么反应?”

“让我喝酒,我第一次去采风就连续醉了20多天,每天都在喝,每天都在醉。”

去的多了,熟悉了云南少数民族的脾性,夏天有时干脆自己扛上一箱酒带去,再带上几个能喝的朋友,“酒很重要,如果想真正去接触和走进这些人,必须要喝。不喝的话就没有音乐,每次采风都是喝的差不多了才开始唱,不害羞了乐器才会拿出来”。

在云南生活14年的英国人,让山人乐队红遍海外的“幕后者”

夏天带领怒族歌者江小村在七莲圣湖畔录制专辑 图片来自资料

1997年,夏天背着自己的Djimbe(非洲手鼓)来云南旅游,那时候,大理丽江还没有烂大街的手鼓店,圈内人都说,他是第一个把Djimbe这种乐器和文化带入云南的人

在接下来20多年的时间里,夏天陆陆续续离开云南,又回到云南。他在云南当留学生、学中文、工作、生活、直到把自己对少数民族音乐的热爱和抱负都扎根于此。

怒江、澜沧、西盟......基诺族、怒族、佤族、拉祜族、傈僳族......云南有少数民族的地方,夏天基本都去采过风,他热衷于拜访深藏在云南深山之中的民族音乐人或乐器传承人,和他们聊天、生活、学乐器、载歌载舞。

在云南生活14年的英国人,让山人乐队红遍海外的“幕后者”

夏天在佤族村寨采风 图片来自资料

在音乐圈混迹许久,但云南的音乐对夏天来说是特别的,“现代的音乐不会打动我,但云南少数民族的音乐给我一种说不出的喜欢。”

“我去怒江听到怒族的音乐,去澜沧听到拉祜族的音乐,好几次我眼泪就流下来了,感觉这是一种不同的、新的东西,有让人感动的力量。”

让山人乐队红遍海外的“幕后者”

2016年,在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原创音乐真人秀节目《中国好歌曲》的舞台上,来自云南的山人乐队让人眼前一亮,他们沿袭着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遗产,用一些奇特的、不太多见的乐器搭配原生态唱腔,一路成为年度总冠军。

如果说《中国好歌曲》是一个契机,让中国有更多的人认识到云南的音乐人和云南的少数民族音乐,那么你可能想不到的是,一手将山人乐队推广至国际舞台,让山人乐队红遍海外的人,正是夏天。

在云南生活14年的英国人,让山人乐队红遍海外的“幕后者”

夏天刚来云南的时候就和山人认识,问及的时候,他一边笑一边说他和乐队主唱瞿子寒一起去昆都跑场赚钱的故事。他形容山人是“真正用音乐来定义自己的音乐人”,形容他和山人之间的关系是“互相喜欢和欣赏”。

如果仔细去看山人乐队的演出资料,你会发现夏天常常作为鼓手和山人一起演出。山人乐队的采风纪录片里,几乎也都会出现夏天的身影。

“山人乐队带我进入了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圈子,带我发现了很多东西,认识了很多的人。我刚认识山人的时候他们还没做民族音乐,在做摇滚,我感觉我的兴趣点多少也影响了他们。”

山人乐队在《中国好歌曲》拿到冠军之后,在国内备受欢迎,同时也有一些国际演出机构发来邀约,奈何山人对英文一窍不通,不知道怎么和对方谈,更不知道该怎么去。这时候,夏天就担起了山人乐队海外市场开拓者的角色。

在云南生活14年的英国人,让山人乐队红遍海外的“幕后者”

夏天带领山人乐队在美国巡演 图片来源于资料

办理签证、安排食宿、媒体采访,翻译......每次去国外演出,所有琐碎繁杂的工作都是夏天负责,夏天还利用自己曾在北大青鸟音乐集团工作积攒起来的人脉和资源,前前后后带山人完成了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音乐节和巡回演出,与美、英、法、日、韩等18个国家进行了音乐交流,让山人乐队在海外大受欢迎。

让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有出路

山人乐队只是一个开始,夏天心里一直有一个更大的“局”。

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一直在自发性的发展,无论是已经小有名气的山人、KAWA,或是李怀秀、李怀福姐弟的海菜腔,多是偶尔让人觉得惊艳,然后石沉大海。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出圈”,始终没有一个聚合性的、强有力的力量在推动。

而英国人夏天,一直努力在成为这股力量的推进者。

夏天真正想做的事,是让像山人一样的云南音乐人能够有出路,是让云南少数民族音乐被更多的人接受,让全云南、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人都看到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魅力。

在云南生活14年的英国人,让山人乐队红遍海外的“幕后者”

“我看到很多地下乐队,一直没有出来的可能性,在云南不可能,必须去北京。这里没有音乐产业,没有唱片公司在做这个事,得先有这个东西,才会有人专心做音乐,才会有好的音乐。”

2016年,夏天和一个朋友一起成立了云南淼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发掘并签下了包括濮曼乐队、蛮虎乐队、江小村、阿妹、木火乐团在内的10余个少数民族音乐人,专注于推广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帮助云南音乐亮相世界舞台。

起初,公司没有员工,没有办公室,音乐人的发掘、专辑的制作、包装和推广几乎都是夏天自己一手揽下。他还在昆明开了一间酒吧,用酒吧赚来的钱维持公司基本的运营费用。

夏天坦言,“我们要做的是云南音乐的一个生态,可以让音乐人有出路的一个音乐产业,让云南音乐人觉得还是有希望的,有一个环境可以发展。”

“云南的音乐圈存在很多问题,云南音乐人的价格低,乐队出去演出经常要定外省价和省内价,我们要慢慢改变这个现状,让乐队在我们手里起码达到全国其它地方的标准。”

在云南生活14年的英国人,让山人乐队红遍海外的“幕后者”

淼木成立3年,团队从最初的2个人变成20多人,公司也在去年搬进了写字楼,有了自己的办公室,旗下签约的乐队也在夏天的努力下,一路向好发展:由云南石林彝族撒尼人组成的蛮虎乐队从石林一路走出,完成了在国家大剧院、美国驻北京大使馆、曼谷世界节奏音乐节等演出;而由江小村带领的木火乐团,也被顶尖世界音乐厂牌The World Music Network(世界音乐网)挑中,收录了他们的歌曲《老虎与水獭》。

在云南生活14年的英国人,让山人乐队红遍海外的“幕后者”

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在世界音乐的体系中是有分量的。按夏天的话说,“中国的民族音乐没几个地方是可以有乐队的,蒙古的音乐已经占了大头,中国民族音乐能国际化的东西,很多都在云南。”

“中国人不关心这个地方,但外国人会关心这里。”

听到这句话,我的心里就像被什么东西重重一击。一直以来,致力于发掘和推广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竟然不是云南人,不是中国人,而是一个外国人。

当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在面对世界音乐的时候,竟然是一个外国人,带领着云南灿烂的文化和宝藏,与世界单挑。

我们应该要和夏天站在一起,我们必须要和夏天站在一起。

因为当发展文化产业显得雷声大雨点小,当我们看到更多的文创变身为饕餮们大快朵颐之地,夏天的事迹,正如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魅力一样,值得被世界看见。

在采访的最后,我问夏天,“有想过这件事可能做不成吗?”

“从没想过会往好的方向发展,只能说赌一把,现在的情况已经超出预期了。”

“我从来没在这件事情上获得过一分钱作为自己的利润或工资,如果是为了赚钱,我也不会来做这个了。但不管有没有钱,只要它能坚持,它就会有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