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化政策不是救命稻草,合理利用有助于提升中国足球的整体实力

2019年阿联酋亚洲杯1/4决赛,中国男足0:3惨败伊朗队无缘8强。冯潇霆、石柯、刘奕鸣三大中卫的低劣表现气的现场指挥的意大利老帅里皮几度失态。赛后,老人毅然拒绝了足协的续约请求返回欧洲。原以为,中意两国之间的足球缘分就此结束。没想到足协痴心不悔,将里皮的弟子卡纳瓦罗推上前台。在中国杯上出尽“洋相”后,足协、卡帅、国足受到了舆论的群情声讨。在这种情况下,里皮再次临危出山。除了年薪比过去有所上涨以外,还加了一个附加条款:

引进归化球员。

归化政策不是救命稻草,合理利用有助于提升中国足球的整体实力

说到归化球员,在世界足坛其实已经非常普遍,她是现代足球发展的必然产物。

欧洲五大联赛包括外援门槛最高的英超都对归化球员敞开双臂,越是能力强的球员越受到追捧。法国队、德国队、西班牙队、意大利队夺得世界杯冠军,其中都有归化球员的影子。尤其是法国队,他们夺得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冠军时,首发阵容里有一半以上是归化球员。

而亚洲方面,远一点的日本队,早在上世界80年代就实行了归化政策,并且仅仅用了10多年时间就成为了亚洲顶级强队。近一点的阿联酋队,同样在归化政策的助力下夺得了亚洲杯冠军。在中国之前,泰国、菲律宾、越南等曾经的亚洲弱旅也都提前开放了归化政策,效果明显。

归化政策不是救命稻草,合理利用有助于提升中国足球的整体实力

很显然 ,归化政策已经是大势所趋。如何合理的运用这项政策,使他真正服务于中国足球的发展,这才是足协方面必须深思的问题。

对于足协现阶段试行的“归化政策”,笔者认为是比较混乱的,甚至可以用畸形来形容。

混乱之一,在没有彻底研究透归化政策的前提下,盲目的开放归化球员。像德尔加多、侯永永、布朗宁这些还不确定可以百分之百具备为国足效力资格的球员,归化他们的意义何在?足协似乎并不知道。

混乱之二,对于各大俱乐部的归化名额分配非常不合理,严重破坏了联赛的平衡性。目前已经获得中国籍的归化球员,广州恒大占6个,北京国安占2个,山东鲁能占一个,其他俱乐部一个都没有。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大部分的中超俱乐部都会失去热情,渐渐退出舞台。中超联赛作为世界第六大联赛,同时也是中国足球在世界足坛唯一拿的出手的荣耀也将付之东流。

归化政策不是救命稻草,合理利用有助于提升中国足球的整体实力

而在吸引归化球员的手段上,足协的不管不问已经让事态开始畸形化。

广州恒大,为了吸纳状态下滑的埃克森,将他的薪水从在上港时的600万欧元年薪涨到了1000万欧元;对于已经进行了半月板手续,恢复后竞技状态未知的高拉特同样也是双倍年薪续约5年(续约后1300万欧元)。而洛国富、费尔南多、阿兰、布朗宁的薪水肯定也都比归化前要高很多。

北京国安,为了将侯永永招入队中,给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北京户口。他和另一名归化球员李可的年薪待遇虽说没有具体公开,但肯定比本土球员要高。比较尴尬的是,作为中国第一个归化球员,侯永永却没有资格为国足出战。

山东鲁能,第一个归化的德尔加多,不仅没有为国足出战的资格,自身能力甚至连本土球员都不如,完全是浪费名额;第二个要归化的格德斯,归化后年薪据说也达到了1100万欧元。问题是,球员本人如今在鲁能队内的态度明显有问题,连主教练李霄鹏都受不了,在足协杯决赛首回合把他踢出了大名单。如果不能改正心态,将来归化后只会更嚣张。别说为国足贡献一份力量,搞不好还是一颗“定时炸弹”。这样的球员,花1100万欧元连续养4年,未来可能还要投入更多,值得吗?

归化政策不是救命稻草,合理利用有助于提升中国足球的整体实力

以上可以看出,我们的职业俱乐部在实行“归化政策”非常的不职业,从一开始就抬高了归化的门槛。按照这种节奏发展下去 ,以后各俱乐部想要壮大自身的实力,只能仍由“归化球员”漫天要价,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广州恒大财大气粗,背后集团的吸金能力也强,也许不在乎这些钱。其他中下游俱乐部怎么办呢?一年年的亏损下去,最终降级,破产,退出中国足球的舞台……,这是足协愿意看到的结果吗?

所以,我们可以拥有“归化政策”,但这项政策只能是中国足球发展的一部分,而不是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

归化政策不是救命稻草,合理利用有助于提升中国足球的整体实力

中国足球应该如何合理的利用归化政策?

第一,归化球员的名额必须有限制,保证本土球员的生存空间。

现阶段,归化政策的目的是快速提高国家队的战斗力。但从长远发展来说,过多的归化球员存在对中国足球有害无利。毕竟他们从小生长在国外,接受的是西方的文化思想,被“归化”的目的只是单纯的为了高额的薪水。即使有一部分人未来愿意留下来,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也需要时间去沉淀。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很难成为引导中国足球走向正确的方向那个人。只有真正理解中华民族文化,真正热爱中国足球的人,才能带领中国足球找到通往世界强国的康庄大道。

如果不限制归化球员,把本土球员的生存空间都抹杀了,就可能出现两种极端的结果。一方面,家长们担心自己的孩子没有竞争力,直接掐断了他们进入足坛的路。另一方面,现有的本土球员开始消极怠工,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归化球员,甚至在背后使绊子,国家队依旧一盘散沙。持续发展下去 ,中国男足要么继续像现在这样烂下去;要么成为一支纯粹的“雇佣军团 ”。而无论哪种结果,都不是热爱中国足球的人想看到的。

归化政策不是救命稻草,合理利用有助于提升中国足球的整体实力

归化政策是为了刺激队内竞争,让归化球员带动本土球员共同进步,从而达到提升整支球队竞争力的目的。如果达不到这种效果,那它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第二,各大俱乐部的归化名额必须统一,充分保证联赛的竞争处在健康的环境下。

现阶段,广州恒大有6名归化球员,北京国安有2名归化球员,山东鲁能有1名归化球员,其他俱乐部都没有,这是很不合理的。那么在新赛季开始之前,足协必须出台新的规则,对其他俱乐部适当的开放归化名额,尽可能的维持竞技上的平衡。

由于恒大等俱乐部已经将现有的归化球员资源瓜分,其他俱乐部的归化工作施行起来相对有点困难。足协可以考虑适当的放低门槛,让愿意接受“归化”,但还不具备为国足效力的外援提前办理入籍手续。前提是,俱乐部必须跟待归化球员签订相关的合同,保证他们在未来可以正常为国足出战。

另外,在归化球员的个人待遇上,必须有明确的上限。他们的年薪可以比本土球员高,但不能太离谱。否则各俱乐部为了抢夺人才,又会产生新一轮的“价格战”。

归化政策不是救命稻草,合理利用有助于提升中国足球的整体实力

第三,归化的范围不应该只限于成年球员,可以适当的从国外引入优秀的足球苗子加入各级别的青年联赛。

从U19国青队在本届亚青赛小组赛被淘汰可以看出,我们的年轻球员基本上都处在坐井观天的环境中,毫无竞争力。如果把“归化球员”引入青年联赛,产生“鲶鱼效应”,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和带动本土年轻球员成长的。

笔者始终认为,中国足球的未来是青训,而不是归化。以日本足球为例,他们即便是施行了归化政策,真正的重心还是在青训体系上。通过持之以恒的发展青训,他们最终成为世界杯常客。

当然,无论是职业联赛,还是青年联赛,必须有严明的规章制度约束。否则这些归化球员融入了圈子以后,也存在被“同化”的风险。那样的话 ,中国的归化政策就变得毫无意义。

归化政策不是救命稻草,合理利用有助于提升中国足球的整体实力

总结:

归化政策作为现代足球发展的产物,有它存在的必然价值。合理利用归化政策,对于中国足球的未来发展有益无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