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已经稳操胜券,苏军为何能反败为胜

二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已经稳操胜券,苏军为何能反败为胜

二战斯大林格勒战役,被战史研究者认为是苏德战争的分水岭,此战后苏德在战场上的主动权发生转变,德军不再发起规模较大的攻城战斗,改在库尔斯克与苏军装甲主力展开坦克大决战。但是,德军在库尔斯克战役中并没捡到便宜,不仅装甲力量严重受损,战场形势也变得对苏军更加有利。从战争轨迹来看,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利,对德军影响深远,本来德军已经占领90%的市区,可以说稳操胜券,为何被苏军反败为胜呢?

德军锋芒毕露骄兵必败,苏军牺牲局部利益换取整体胜利,从战略战术上,苏军先赢一招

从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果来看,德军并不是损失是严重的一次,但德军在战略战术上暴露出的问题却让苏军先赢一招。

二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已经稳操胜券,苏军为何能反败为胜

首先,德军过于自信,把所有希望寄托在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身上。创建于二战开始的德军第6集团军,号称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支陆军集团军,其总兵力达到了27万,配备有各种轻重火器,从占领法国到闪击苏联,这支部队所到之处几乎没有遇到象样的对抗。因此,当第6集团军前锋到达斯大林格勒市区并雄心勃勃欢呼胜利的时候,德军统帅部出乎意料地把装甲主力抽调到了A集团军群,致使保卢斯孤军奋战。

其次,德军错误地认为苏军西南方面军是个薄弱环节,想占领高加索却又想遍地开花。莫斯科战役失利以后,德军一直在攻城掠地上纠结着。先是北方集团军群对列宁格勒的围而不打,占据了一部兵力不能自拔;再是中央集团军群始终在莫斯科正面犹豫徘徊,很长一段时间,这个集团军群基本没有战争发生。到是南方集团军群一直对高加索的油田和丰富资源耿耿于怀,这不仅是德军的心结,也是失败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已经稳操胜券,苏军为何能反败为胜

第三,当保卢斯孤军突进以后,苏军采取了先撤后打的办法,客观上让德军高兴了一回。在德军进攻斯大林格勒以前,苏军的防守兵力并不多,但保卢斯占据90%的城区后,苏军才展开反包围,陆续到达的增援部队成了德军打不完的噩梦。

德军把装甲力量作为机动,苏军投入全部战力决不后退,从战斗决心上,苏军再赢一棋

无论是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影视作品,还是介绍这次战役的文章,其中都有提到苏军的不准撤退命令,因为斯大林格勒的战略地位,斯大林早就看出了德军的野心,因此,在战役发起前,苏军也做了相应的一些准备,当德军占领大部分城区后,苏军又重新调整了部署。

从进攻部署上,德军把第6集团军作为主力,以为步兵在城区战斗占有优势,从而把装甲主力调到外围。而苏军却反其道而行之,朱可夫采取使用步兵来围困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而把装甲力量直接打击侧应的罗马尼亚军团和意大利军团,并切断了前来增援的德军装甲部队来路。

二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已经稳操胜券,苏军为何能反败为胜

在战斗决心上,苏军决不后退与德军不准后退形成鲜明对比。对于保卢斯的被围,德军统帅部严令不准后退,这与苏军的决不后退有本质的区别。德军是被动防守阵地,而苏军却是顽强地执行打击命令,在巷战和狙击战中,苏军获得了明显优势。

另外一个方面,苏军抱有打烂重建的决心。我们在影视作品里看到的只是斯大林格勒争夺城池的战斗场面,殊不知,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一城一池的争夺,还是整个南线战区的战斗,基于此,苏军出动了大量的飞机和重型装备,其中著名的喀秋莎火箭炮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因此,苏军这种不管什么力量,只要能打击德军就好的办法,使德军计划好的方案无所适从,而朱可夫制订的借斯大林格勒战役一举歼灭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的设想,也使斯大林格勒战役从一开始就成为了苏德双方牵制对方的一着妙棋,只不过苏军看得更远更具体。

二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已经稳操胜券,苏军为何能反败为胜

德军依靠快速打击先声夺人,苏军采取逐个反击重点包围,从战场对决上,苏军又赢一局

从斯大林格勒战役时间来看,开始于1942年6月终止于1943年2月,在漫长的8个多月时间里,对于擅长闪电战的德军来说,这是个不短的战役。我们从德军每次进攻战斗的系列分析,德军都是以装甲力量作为主要打击手段,但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的常规打法受到了制约。

实际上,斯大林格勒战役并不是孤立的,交战双方在这个战役发起前在哈尔科夫已经争夺了几次,都由于德军的装甲力量先声夺人而使苏军丧师丢城。但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朱可夫也采取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办法,苏军的装甲集团军同样发挥了重要的打击作用。

二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已经稳操胜券,苏军为何能反败为胜

有人质疑曼施坦因作为顿河集团军群的首脑,后又成为南方集团军群的指挥官,他应该对保卢斯的突围负有主要责任。但曼施坦因也有他的苦衷,当他指挥德军第4装甲集团回师救援被围的第6集团军时,身后还带着4000卡车的增援物资,但是,他的前锋进攻到离保卢斯30公里距离上,再也不敢冒进了,原因就是他担心苏军不仅包围了保卢斯,他的部队都有被包围的危险。

出现这个局面的原因,就是朱可夫采取了逐个击破重点打击的办法,因此,当元首命令保卢斯宁可战死也不能投降,曼施坦因命令保卢斯迅速向他突围,在两个命令中间,保卢斯选择了服从元首的命令,从而导致了曼施坦因白白浪费了救援的时间,不得不将救援部队撤出战场,以避免南方集团军群遭到苏军的大反击。

人们之所以说曼施坦因是德军中难得的有智慧的将领,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如果他不果断地从斯大林格勒战场下令撤出救援部队,留下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牵制苏军大部兵力,那么德军的B集团军群甚至A集团军群都可能面临被朱可夫消灭的危险,也是因为他主动放弃救援保卢斯,才保留了德军的精锐装甲力量,从而为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打下了基础。

二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已经稳操胜券,苏军为何能反败为胜

从上述几个方面的分析看出,战争不仅要看结果还要看过程,无论是整个苏德战争还是几个大型的攻防战役,苏军都是从弱到强从包围到反包围,最终赢得胜利的。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胜利,不仅是人海战术的改变,也是装备力量得到加强的结果。

更多资讯请关注岛主说事,喜欢本文的读者请点赞、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参考资料:《二战全史》《失去的胜利》

精彩推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