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路口行动:有钱任性

十字路口行动:有钱任性

十字路口行动(英语:Operation Crossroads)是在1946年于进行的核试行动。此次行动一共进行两次核试,包括代号Able的空中核试及代号Baker的水下核试。测试目的是调查核武对水面军舰的打击威力。

十字路口行动的筹办,与于后的发展有莫大关连。早在一战结束后,及其沿革组织均主张以制空权为战争首要打击力量,并以此为由,要求成立独立。然而陆航主张以远程轰炸机取代水面军舰作海上防卫,并将及其置于空军管辖之下时,却因此与产生极为严重的。是次军种竞争在结束再次加剧:陆航意欲证明核武及将是未来战争的王牌武器,且只有空军远程轰炸机能作有效打击;而海军则欲阻止陆航垄断核武投射权力,并引证水面军舰能够有效抵御核爆。更有甚者,二战后美国军费面临紧缩,意欲成立,统一三军拨款,以裁减冗费,使陆航与海军的矛盾延伸至军费之争。十字路口行动正是双方角力以争取以至民间支持的结果。

在美国军事史以外,十字路口行动在世界历史上同样有重要影响。大众媒体在是次核试获邀在现场采访,使世界公众首次获得核试现场的资讯及片段,而更因此而名。不过,十字路口行动同样首次曝露了的危害。核试后比基尼环礁自此不再适居,岛上土著因而迫迁,部族生活陷入危机;辐射使环礁内的海水受到严重,而部分靶舰更由海军拖到他处击沉,使多地的生态系统遭受破坏。最后参与的海军士兵又欠缺防备辐射的意识及装备,使多人在不知情下蒙受,沦为的受害者。然而上述种种祸害在当时均遭到忽视,并在核试后数十年才陆续为大众所知。

十字路口行动:有钱任性

十字路口行动的渊源,可上溯至1920年代。当时以威廉·米切尔为首的陆航军官,宣扬空权至上观念,指轰炸机可轻易击沉无畏舰,并利用陆海军举办的靶舰演习制造舆论,向国会及公众施压。漫画绘于1921年,描绘东弗里斯兰号战列舰遭陆军轰炸机击沉:上方代表海军的水兵,强调水面军舰对空投炸弹的抵抗力;而下方的陆航机师则强调空中轰炸的破坏力。1946年的十字路口行动,其筹办原因几乎同出一辙,只是争论的武器焦点由普通炸弹变成核武。

十字路口行动并未如海军所料,成为决定海军战后前途的试验。纵然Baker核试对船舰构成无法挽回的辐射污染,且众多靶舰只有长鲨号潜艇能短暂返回现役,并留在码头作训练用途;但白兰地在8月6日称,所有自核试30日后摧毁的军舰,均不会被视为核弹所击沉,以免公众认为一枚核弹便足以摧毁整支舰队。由于当时公众对核试关注开始消退,而媒体亦先后离开,舰艇清理辐射问题一直到1947年才为公众所知。

美国军种竞争亦未因此告终。1946年总统杜鲁门正式提交军事重组议案,并获国会通过;美国空军及美国国防部因此先后设立。海军于是次核试得悉核武的庞大破坏后,决心发展可携核弹的舰载机及舰载导弹,并在1947年于中途岛级航空母舰作多次试验;而此举却与希望垄断核武投射权的空军正面冲突。两军竞斗最终在1949年以美国号航空母舰的取消、及其引发的海军上将起义事件(英语:Revolt of the Admirals)告终,由空军取得胜利。海军势力要到同年苏联引爆第一枚原子弹及次年朝鲜战争爆发,才逐渐恢复。

十字路口行动在8月10日结束后,残存的靶舰由拖船拖往夸贾林环礁,并在当地卸载弹药及燃料。10艘靶舰经拖船带回美国作辐射研究,12艘靶舰因辐射较轻微,由原驻舰船员驶回美国,而其他军舰则多在夸贾林或加州外海被击沉,将辐射带到其他地方。95艘靶舰最终只有九艘返回美国出售拆解。至于遭辐射污染的支援舰,则在返国后进入船坞作深入清洗,并替换所有受污染系统。而核试官方报告则在1947年公布。核试经验促使海军研发反辐射污染清洗系统(Countermeasure Wash Down Systems,CMWDS),以改善舰艇清理辐射能力。

不过,大众媒体要到1948年才得悉核试辐射遗害。当年一位参与行动辐射安全组的医生大卫·伯德利(David Bradley),为十字路口行动出版回忆录,并先后获大西洋月刊及读者文摘转载。伯德利在书中批评军方仍然隐瞒大量核试真相,使公众仍对核试有过多幻想及迷思。本书出版后,核武的辐射问题才开始获世界公众广泛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