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專訪中國AMC發展50人論壇理事會理事長梅興保:20年前曾設想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只存續十年

每经专访中国AMC发展50人论坛理事会理事长梅兴保:20年前曾设想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只存续十年

中國AMC發展50人論壇理事會理事長梅興保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金融是經營風險的行業,不良資產經營行業又是從化解金融風險起步、與各類風險打交道的行業。如今,不良資產經營行業愈加呈現蓬勃生機,成為整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20年前,資產管理公司在中國是如何起家的,不良資產經營行業如何起步,這些問題總引得人想探究一番。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期專訪了中國AMC發展50人論壇理事會理事長,第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梅興保。他曾任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總裁,是中國不良資產經營行業發展至今全程參與者和見證者,對資產管理公司經營有獨到的見解和深厚的體會。

回想當年,他說,由於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鑑,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成立初期,面臨的困難和挑戰非常大,矛盾和糾紛很多,情況非常複雜,工作千頭萬緒,大家夜以繼日地工作。當時銀行的工作環境和待遇都不錯,而資產管理公司前景如何,許多人心裡沒底,但整個隊伍表現出很強的奉獻精神,給後任者和新進資產管理公司的員工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和經營基礎。

商業化轉型標誌著資管公司進入“新十年”

1999年5月1日國際勞動節,正是北京春意盎然之時,機關都放假休息,身為中央金融工委辦公室副主任兼機關黨委書記的梅興保當天值班。上午10點左右,他接到總理辦公室電話,要求閻海旺立即接聽電話。閻海旺於1998年夏天從甘肅省委書記調任中央金融工委常務副書記,大半年了也沒陪家人到北京城裡逛過,5月1日放假就出游去了。梅興保一時找不到他,很著急,後來閻海旺的司機在頤和園找到了他,他趕回機關打電話時已近中午。

這通電話交代的任務就是:要求金融工委牽頭,加快組建四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中國不良資產經營的序幕,就在那次電話後拉開,至今已過20年。

梅興保在金融工委工作了4年。當時,金融工委統一管理各中央金融機構的黨組織,除少數中管幹部歸口中組部以外,其餘金融高管包括金融機構省級分支機構的一把手,都由金融工委管理。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中國周邊經濟體遭到嚴重衝擊,中國也更加重視金融風險。據統計,截至1996年,四大國有銀行不良貸款率為20.4%,而此前五年間,隨著國企改制深入,銀行不良貸款增加了近4倍。

梅興保回憶,四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成立的時代背景正是20世紀末,在總結亞洲金融危機教訓的基礎上,為了防範和化解國有商業銀行的金融風險,支持國有企業的改革,保持宏觀經濟穩定運行。

1999年成立資產管理公司當年,國有銀行便剝離不良資產1.4萬億元。當時設想的是,這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只存續10年,完成政策性不良資產處置回收任務以後關閉,其人員回到各自對應的四大國有商業銀行。

梅興保說,後來的實踐證明,資產管理公司有旺盛的生命力,不僅政策性不良資產處置任務都在國務院規定的時間內提前完成,回收資金的比例也高於財政部確定的考核指標。

2003年秋,梅興保從原中國銀監會調任東方資產管理公司副總裁,2005年4月任總裁。

“我當時的壓力還是很大的,幸虧自己來自金融企業的主管和監管機關。”他說,這些工作經歷讓他對資產管理公司的運行比較熟悉。

由於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分別對口接收並處置四大國有行的不良資產,所以成立之初,其領導幹部和員工基本上都來自對應的銀行,一把手即資產管理公司總裁原則上都由對應銀行的二把手擔任,並作為法定代表人對公司負全責。

當時,四大資產管理公司通過債轉股、債務重組、破產重組等方式,精細處置運作不良資產和運用投資銀行技巧,幫助了一大批國有大型企業脫困。

在資產管理公司內部,“快接收、快處置、處置完後回銀行”一度成為思想主流。隨著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先後實施股份制改造並在資本市場上市,其幹部人事制度也發生了深刻變革,資產管理公司的員工難以迴歸銀行。此外,銀行當時正改革住房制度,最後一次福利分房在即,資產管理公司員工思想出現波動,年級較大的高管和員工迴歸心切,有的已不思進取。而新進的員工是從社會上招聘的,不可能回到銀行,他們迫切希望公司面向市場改革創新、謀求新的發展。

資產管理公司的政策性不良資產處置任務完成以後,中央決定讓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按照“一司一策”的原則,有步驟地實施商業化轉型。

上任總裁後,梅興保深感責任實實在在地落在了肩上:公司的經營要搞上去,效益要上去。沒有效益,其他無從談起。

一番深思熟慮之後,2004年梅興保啟動公司治理改革,聚焦完善公司機構設置、細化人力資源管理職位體系、健全激勵約束機制等三大任務。他說這項改革一直沒有停歇。

商業化轉型標誌著資產管理公司進入了新的十年(2009~2019年)。在他看來,資產管理公司的第二個十年,是各公司完成商業化轉型並開拓進取、高速發展的十年。

回首過往,梅興保對不良資產行業成長感到自豪,在他看來,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在處置運作不良資產和對銀行、保險、證券、信託等機構的綜合服務中,培養和造就了一支令大型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刮目相看的、特別能戰鬥的優秀人才隊伍。

在調研中掌握情況

從黨政機關到企業,尤其是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這種專業性很強的機構任職,即使專業背景好、學習能力強,進入經營角色也要有一個過程,有人就說這是“外行領導內行”。即便如此,梅興保當年上任東方資產管理公司總裁後,用了不到一年時間,就讓公司面貌一新。他透露了其中的“秘訣”,那就是他在實踐中逐漸掌握了觀察問題、學習新知識的一些方法,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論。“於是到了新單位,接手新工作也就能得心應手。”他說。

關於學習方法,梅興保的體會是,抓住點滴時間認真看書學習,抓住熱點問題首先“想清楚”,然後坐下來“寫清楚”,即形成正式文稿。他說,過去寫文章,他除了打腹稿,還要寫提綱,打草稿,經常改來改去。後來尤其是在2001年在中央黨校學習以後,也即50多歲以後,寫文章無論多長,只需想清楚、打腹稿,便信手寫來、一氣呵成。“美的感受貫穿始終”,他對此引以為豪。

說起自學,他說,許多人大學畢業的時候,相互之間差距不大,但是越到後來差距越大,主要就是工作之餘堅持學習、刻苦學習的程度不一樣。他非常贊同古人說的:少年好學、青年苦學、老年博學。

如今信息浩如煙海,他認為更要摸索出學習規律。

一是要學基礎的東西,在掌握基礎知識和理論上下更多功夫;

二是學重點,抓住框架。“銀行業務怎麼學,我的回答是,先把握大框架,貨幣政策體系一個框架、金融監管體系一個框架,瞭解市場主體、新金融有多少,然後把業務上互相聯繫的東西一一掌握,縱向的和橫向的聯結起來,就形成了框架。”

三是學熱點,政策熱點、理論熱點,這都是要關注的;

四是學習的知識要定期複習和回顧,增強記憶。只有記住了,才是自己的東西,以後才能運用自如。

梅興保善於運用調研來迅速掌握情況。對調研的重要性,他有很深的體會。2003年秋他從原中國銀監會調任東方資產公司擔任副總裁後,在任職後的一年多時間裡,除了後面階段協助總裁管理人力資源部外,主要工作就是分管債轉股。

他說,他切入不良資產經營的具體業務就是從債轉股開始的。擔任總裁以後,他對這項工作情有獨鍾,經常去債轉股企業調研並尋求戰略合作;退出總裁職務以後,他利用全國政協履職的平臺,對市場化債轉股做過多次調研並提出過一些政策建議。他說,自己從債轉股中體驗到了金融為實體企業服務的樂趣,也學到了國有企業完善公司治理架構、加強內部管理的一些經驗,掌握了有關投資銀行業務的知識和技巧。

回顧成長曆程,梅興保感悟頗多,他把這些概括為16個字:堅定信仰,敢於擔當,嚴格自律,行穩致遠。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