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古國大揭祕——鄯善

鄯善國,原名樓蘭,西域古國之一。東通敦煌,西通且末、精絕、拘彌、于闐,東北通車師,西北通焉耆,扼絲綢之路的要衝。上古時期,其居民為短顱型,高顴骨、大眼窩、下巴前伸,為特種類型的歐洲白種人。

西域古國大揭秘——鄯善

《漢書·西域傳》記載:”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扜泥城,去陽關千六百里,去長安六千一百里。戶千五百七十,口萬四千一百,勝兵二千九百十二人。民隨畜牧逐水草,有驢馬,多橐駝,能作兵,與婼羌同。“

戰國時期,羌人開始遷居該地。漢朝初期,國名“樓蘭”,與匈奴關係密切。元鳳四年(公元前77年),漢朝派遣傅介子刺殺親近匈奴的鄯善王安歸,另立其弟尉屠耆為王,遷都羅布泊西南(今新疆若羌縣米蘭古城),始改國名為鄯善,並在西南的伊循城駐兵屯田,於是又有許多漢人居住在該地。

西域古國大揭秘——鄯善

東漢初年,佛教傳入該地,該地除流行漢文外,又流行北印度的佉盧文,用以記錄當地的語言——尼雅俗語,其語言夾有東伊朗語的成份,考古學家在該地發現了大量佉盧文文書。

南北朝時,北魏徵服該國,廢除流傳了500餘年的鄯善王統,設立鄯善鎮,駐兵鎮守,並且賦役當地居民,完全如內地一般。

不久,該地為吐谷渾所佔,大批吐谷渾人遷居這裡,迫使鄯善人北經焉耆,遷居高昌,於是一些鄯善地名出現於吐魯番盆地;另有一部分人東遷哈密,創建納職城。東遷洛陽的鄯善人都採用漢式姓氏“鄯”。

西域古國大揭秘——鄯善

隋唐之交,大批粟特九姓胡人在康國大首領康豔典率領下移居此地。唐朝中期,吐蕃經常出沒於該地,一度曾為吐蕃屬部薩毗播仙所佔據,唐朝光復後,特設播仙鎮,駐兵防備吐蕃。

五代至宋初,又為突厥仲雲部落和黃頭回紇遊牧之地。元明時期,黃頭回紇統一該地,勢力遠及青海西部和河西走廊西部,改譯為撒裡畏兀兒。清朝統治時期,又有部分多浪人(原是突厥的一部,今已融合於維吾爾族)遷居於羅布泊周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