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顏薄命,解密楊玉環 的一生

楊玉環我們從小就耳聞目染,她從小失去父母,她一直都是在他叔父的家裡長大的。雖然不是親生的,但是她的叔父視她為親生女兒。從小她就學習知識,而且擅長音樂和舞蹈,所以在藝術這一方面的天賦異於常人。

紅顏薄命,解密楊玉環 的一生

楊玉環從小就美貌突出,在一次咸宜公主的婚禮上,她被邀參加,就是這一次的見面,讓她這一生原本平凡的生活變得波瀾不驚。在這次的活動中,唐玄宗的兒子李瑁對他一見鍾情,然後回去和自己母親武惠妃強烈要求要娶楊玉環為妻,然後武惠妃去請求唐玄宗,當時唐玄宗特別的喜歡武惠妃,然後就答應下旨讓楊玉環嫁給李瑁,給她一個壽王妃的稱號,他倆結婚後,聽說日子過得很美滿,但是好景不長。

後期武惠妃生病去世後,唐玄宗很悲傷,雖然後宮有很多漂亮的女生,但是他都沒有興趣,不知道哪一個人就和唐玄宗說你兒子李瑁的老婆楊玉環身材豐滿,膚如凝脂,天生麗質,適合在後宮,然後唐玄宗就讓她進宮面見,最後一發不可收拾的愛上了她。後來唐玄宗用為他母親祈福的名義,讓楊玉環當尼姑,。唐玄宗把一個大臣的女兒給李瑁當老婆後,這樣他就可以明目張膽的給楊玉環身份了。就給她貴妃的職位。唐玄宗這個大豬蹄子有和後宮的人說我得到楊貴妃,就相當於得到一個寶貝一樣。他們之前有養一隻鸚鵡,因為它很通人性,所以楊貴妃很喜歡她,不過後來它死了,唐玄宗還給它建一個墓,可見是多麼的愛屋及烏啊。

紅顏薄命,解密楊玉環 的一生

隨著楊玉環的得寵,楊家的人越來越目無王法,他們很多東西都超過了規定的界限,而且他們還明目張膽的收賄了。而且他們還欺負到皇家人頭上,讓唐玄宗的妹妹讓座,還要給他們送禮,這唐玄宗就不開心了,就把楊貴妃送回楊府了,後來他還是難不住寂寞讓楊貴妃回來了,就是因為太寵楊貴妃,朝廷大亂,自己出了內訌,文武百官覺得是楊玉環紅顏禍水,如果楊玉環不死,他們就不幫助唐玄宗平定反賊,最後犧牲了楊貴妃,成就了唐玄宗,他贏得了天下,失去了他愛的人。這就是安史之亂的由來。

紅顏薄命,解密楊玉環 的一生

其實楊玉環是一個聽可憐的女人,一生被人利用,所愛之人最後都背叛她,她愛的人沒有一個最後保護她!

楊貴妃楊玉環,身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流傳後世,也算是一個傳奇的人物。她先是嫁給了壽王李瑁,做了五年的夫妻,但是後來又被李瑁的父親李隆基看上,李隆基想盡辦法讓楊玉環成為了自己的妃子。不過楊貴妃的一生,似乎一直都沒有一兒半女,與李瑁,與李隆基都沒有孩子,這是為何?楊玉環又是否真的沒有孩子呢?

紅顏薄命,解密楊玉環 的一生

1.楊玉環與李瑁

楊玉環與李瑁的婚姻,當然得經過李隆基的同意。他們在咸宜公主的婚禮上結識,李瑁對楊玉環一見鍾情,他的母親武惠妃請求李隆基賜婚,於是,楊玉環成為壽王妃。而且,婚後的楊玉環與李瑁十分恩愛,在一起五年的時光,但是等武惠妃逝世之後,一切都不一樣了。

紅顏薄命,解密楊玉環 的一生

2.楊玉環與李隆基

武惠妃是李隆基的寵妃,她死後,李隆基鬱鬱寡歡,後宮之人都看不順眼,卻偏偏就看得上楊玉環。於是,令楊玉環出家為自己的母親竇太后祈福,又把韋昭尋的女兒嫁給李瑁,然後就將楊玉環立為貴妃,因為沒有冊立皇后,因此楊貴妃的地位就等同於皇后。

可以看出。楊玉環本身是沒有多大地位了,她先是嫁給了兒子,後來又被唐玄宗佔有,她自已也是身不由已!

楊玉環是怎麼死的呢?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個驛站特別知名。那就是馬嵬驛,它出名不是因為驛站本身有什麼特別之處,而是因為它和一場著名的悲劇聯繫在了一起。756年,唐玄宗在逃難的過程中在這裡殺死了楊貴妃,史稱馬嵬之變。那麼,馬嵬之變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天寶十五載六月九日,潼關失守了。這消息唐玄宗是怎麼知道的呀?他是根據平安火知道的。平安火又是什麼東西呢?平安火其實就是烽火,在古代是傳遞軍事情報用的。自從安史之亂以後,從潼關到長安就設立了烽火臺,每天晚上,潼關點一把火,長安這邊就知道,今天平安無事了。可是,六月九日這天傍晚,潼關已經失守了,沒人點平安火了。唐玄宗翹首東望,再也看不到那熟悉的煙霧,這下子,他可真著急了。難道潼關丟了?怎麼辦呢?趕緊跟大臣商量對策吧。宰相楊國忠怎麼說?他對著群臣痛哭流涕。說:“這十年來,不斷有人報告安祿山要謀反,可是陛下就是不信,結果落到今天這個地步,這可不是宰相的過錯。”一上來先把責任推給了玄宗。至於他自己先逼迫安祿山造反,再陷害哥舒翰出兵的事,全都一筆勾消了。想想唐玄宗最後就信任這樣的宰相,真是讓人嘆息。

紅顏薄命,解密楊玉環 的一生

馬嵬之變

可是,光推卸責任沒有用,接下來朝廷該怎麼做啊?這楊國忠倒是早就想好了。他說,陛下,事情到了這一步,還是暫時放棄長安,避一避風頭吧。往哪兒跑呢?往蜀地跑!為什麼到蜀地呀?首先,蜀地是楊國忠的勢力範圍。楊國忠一直擔任劍南節度使,蜀地算是他的老根據地了,便於控制。第二、蜀地安全。四川盆地四面環山,是一個獨立的地理單元,易守難攻;另外,劍南節度使也是玄宗時代的十大軍區之一,有三萬多士兵,保一方平安不成問題。第三、蜀地自古號稱天府之國,比較富裕,能夠養活一個流亡政府,而且,自從安祿山起兵打出清君側的旗號,楊國忠就派人在劍南增修城池,儲備物資,打算實在不行的話就跑到這兒來避難。沒想到現在不僅自己需要逃命,連皇帝也需要逃命了,那自己之前的儲備就更有先見之明瞭!楊國忠這個逃跑方案提出來,群臣是什麼反應啊?根據史書的記載,大部分官員都唯唯諾諾,什麼也說不出來。可是,就在這時候,有個低級官員說話了。他說:“請即日招募城中敢死之士及朝官各率家僮子弟出軍防遏。”說話的是誰呢?監察御史,同時也是著名的邊塞詩人高適。大敵當前,高適以一介書生,慨然提出全體動員,誓死守城,真是給天下讀書人增色!

逃跑還是守城,兩種方案擺在唐玄宗前面了,唐玄宗會選擇哪一個呀?要知道,守城可是需要巨大的勇氣的,換到三四十年前,也許唐玄宗還有這個勁頭,但是這時已經是天寶十五載了,唐玄宗的精神也早已經頹唐下來,不是當年那個拼命三郎了。所以,基本沒用做什麼思想鬥爭,唐玄宗就打定主意了,跑!怎麼跑呢?為了保證安全,唐玄宗先釋放了一個煙霧彈,聲稱要御駕親征,把宮廷的鑰匙也都交給宦官邊令誠保管,好像皇帝真的要出征迎敵一樣。但是,就在做完這場秀之後,當天下午,唐玄宗就悄悄地從日常生活的興慶宮轉移到了長安城北邊的禁苑裡。到了禁苑,可就是禁軍駐紮的地盤了。晚上,唐玄宗命令龍武大將軍陳玄禮重賞禁軍,挑選了九百匹戰馬待命。第二天,也就是天寶十五載六月十三日凌晨,濛濛細雨之中,唐玄宗帶著楊貴妃姐妹,住在宮裡的皇子、公主、妃嬪和皇孫,還有宰相楊國忠、韋見素、御史大夫魏方進和他們的家屬,以及高力士等等幾個親信宦官,在幾千禁軍的護衛之下,腳底抹油,順著禁苑的西門,溜了!

這次逃跑可是太不地道了。除了我們剛才提到的那些人,剩下的誰都沒告訴。甚至連住在宮外的皇子、公主和妃嬪也都拋棄了,更不要說一般大臣了。所以,就在六月十三日當天早晨,文武百官還像往常一樣來上朝呢,直到宮門前,也都沒看出任何不對的地方,儀仗隊整整齊齊地列隊站崗,甚至宮裡面銅壺滴漏的聲音都能聽見。但是等到宮門一打開,裡面可就全亂套了,只見宮女們大呼小叫,四下亂跑,都說皇帝找不著了!這一下子,局勢可就亂了。王公大臣知道皇帝丟下他們跑了,也趕緊往外跑。城裡的達官貴人爭著往外跑,城外的小老百姓可是爭著往城裡跑。為什麼呀?趁亂搶金銀財寶呀。把王公貴族的宅第打劫一番還不算,有的人竟騎著驢子登上皇帝的大殿,一點王法都沒有了。我們不是說唐玄宗把宮禁的鑰匙都交給宦官邊令誠了嗎?現在皇帝跑了,邊令誠怎麼處理這些鑰匙啊?他把鑰匙封好,直接派人送給安祿山去了。這個邊令誠,也算是唐玄宗最信任的宦官之一了,半年之前,就是他進讒言,挑唆唐玄宗殺死了高仙芝和封常清兩員大將,現在,邊令誠居然不等安祿山來接收長安,自己先急急忙忙把鑰匙奉上,這真是莫大的諷刺。唐玄宗用人不明,在這裡就可見一斑了!

長安亂成一團,唐玄宗的逃難之路是否順利呢?雖然唐玄宗預先作了安排,但是,實際遇到的困難還是比他想象的多多了。他都遇到什麼困難了?首先就是沒飯吃。唐玄宗一行不是凌晨出發的嗎?到了上午九點,來到了咸陽望賢宮,該吃早飯了。本來,唐玄宗在出逃之前,是派了一個宦官王洛卿去打前站的。讓他告諭州縣官員,沿途安排食宿。可是到了望賢宮再一看,一個接駕的人也沒有。為什麼呀?原來,咸陽縣令一聽王洛卿說皇帝都逃跑了,乾脆,兩人一起搭夥,也跑了!直到中午,這頓早飯還沒吃上。沒辦法,楊國忠只好跑到市場上,自己買了幾個胡餅,先給皇帝墊補墊補。可是,其他人還是沒有吃的。這時候,周圍的老百姓聽說皇帝來了,也都慢慢圍過來了,玄宗放下架子,問他們:“卿家有飯否?不擇精粗,只要有只管拿來,給孩子們充飢。”百姓一看皇帝可憐成這個樣子,爭著獻上自家的飯。普通百姓能有什麼好東西呀,飯裡頭還摻上了好多麥粒和豆子。我們不是講過,唐玄宗的女兒們給他獻食,一頓飯就要耗費中等人家十家的產業嗎?那是何等的錦衣玉食啊!如果在往常,這些王子皇孫哪裡吃得下這樣的東西啊!可是俗話說餓了吃糠甜如蜜,唐玄宗的小王子、小公主們餓透了,也顧不得挑剔了,爭著用手抓著吃,一會兒便吃得精光,還沒有吃飽。看到皇上落到這個份上,百姓們都忍不住哭了,玄宗也掩面而泣。

這時候,有個叫郭從謹的老人家走到玄宗身邊,進言道:“祿山包藏禍心,固非一日;亦有詣闕告其謀者,陛下往往誅之,使得逞其奸逆,致陛下播越。是以先王務延訪忠良以廣聰明,蓋為此也。臣猶記宋璟為相,數進直言,天下賴以安平。自頃以來,在廷之臣以言為諱,惟阿諛取容,是以闕門之外,陛下皆不得而知。草野之臣,必知有今日久矣,但九重嚴邃,區區之心,無路上達。事不至此,臣何由得睹陛下之面而訴之乎!”唐玄宗聽了,趕緊說:“此朕之不明,悔無所及!”如果不是落難至此,唐玄宗恐怕一輩子也看不到這樣的百姓,聽不到這樣的肺腑之言了!

離開咸陽繼續往西走,十三日半夜,唐玄宗一行走到金城縣了。金城本來叫始平,當年唐中宗送金城公主入吐蕃和親,在這裡送行,才改名叫金城的。金城縣的情況還不如咸陽縣呢。咸陽僅僅是縣令逃走了,金城不光是縣令逃走了,連老百姓也逃了個差不多。玄宗一行人來到驛站,驛卒也逃走了,驛中連一盞燈都沒有。這時候,玄宗他們已經走了整整一天了,人困馬乏,黑燈瞎火,誰還管什麼尊卑貴賤啊,橫七豎八躺了一地。皇帝的尊嚴、宰相的權威、貴妃的嬌貴,在這樣的情況下全都蕩然無存。

玄宗逃跑的第一天就這麼過去了,第二天接著走,到中午的時候,就走到興平縣的馬嵬驛了。也就是在這時候,軍隊裡出現問題了。什麼問題呢?禁軍將士們開始抱怨起來了,而且聲音越來越大,情緒也越來越激動。怎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其實也很好理解,經過一天半的折騰,禁軍們這時候都已經又累又餓,疲憊不堪了。而且,這些禁軍都是長安人,他們的父母妻子都留在長安,現在越走越遠,前途渺茫,歸期更渺茫,身體的困頓在加上精神的絕望,士兵之中的不滿情緒也就越來越嚴重,眼看場面開始有點失控了。怎麼辦呢?

我們說過,禁軍的首領是龍武大將軍陳玄禮。這可是個老臣了。差不多半個世紀之前,唐玄宗誅殺韋皇后,陳玄禮就是前敵指揮官。現在,陳玄禮聽著戰士們的抱怨,心裡產生了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什麼感覺?政變!憑著多年的經驗,他知道,這種憤怒情緒如果找不到出口的話,很可能引起軍人譁變,局面不堪設想!可是,怎樣才能疏導將士們的憤怒情緒呢?陳玄禮想到了楊國忠。當時,楊國忠招亂基本已經是人們的共識了,天下人說起楊國忠都是咬牙切齒,陳玄禮本人也恨不得殺了他。既然如此,何不讓戰士們殺了他洩憤!這樣一來,既疏導了將士的不滿情緒,又為國除害,不是兩全其美嗎?

可是,陳玄禮也知道,一個將軍,如果背後沒有高層支持,想要殺宰相,這不就等於謀反嗎?陳玄禮可不想謀反。尋求誰的支持呢?唐玄宗?那是不可能的,楊國忠是他的寵兒,他不會同意。這時候,陳玄禮想到太子了。太子是朝廷裡的二號人物,而且,陳玄禮也知道,太子和楊國忠也有矛盾,何不尋求太子的支持呢?於是,陳玄禮就找到太子的親信宦官李輔國,託他把殺楊國忠的想法告訴太子。太子李亨怎麼反應啊?要知道,李亨對楊國忠早就恨之入骨了。當年李林甫製造大案,打擊太子,楊國忠就是馬前卒。當了宰相之後,楊國忠還是處處打壓李亨。最讓李亨痛恨的是,安史之亂開始後,唐玄宗曾經想要讓太子監國,這可是太子盼望已久的好事啊。但是,楊國忠害怕李亨上臺對他不利,讓貴妃銜土請命,以死相脅,迫使玄宗又取消了這個計劃。現在,跟著楊國忠到他的地盤上去,李亨更加絕望了,真要是到了蜀地,他這個太子的位置可就更加難保了!所以,李亨當然巴不得陳玄禮殺了楊國忠。可是,怎麼表態呢?李亨是個謹慎的人,他的表態也非常有水平,按照《資治通鑑》的記載,“太子未決”。未決是什麼意思啊?未決的真實含義不是決定不下來,而是不反對,不反對就是贊成了。有了太子這個態度,陳玄禮就踏實了。他把禁軍的將領召集起來,說:“今天下崩離,萬乘震盪,豈不由楊國忠割剝氓庶,朝野怨諮,以至此耶?若不誅之以謝天下,何以塞四海之怨憤!”這是戰鬥動員啊,將領們怎麼表態呢?他們的滿腔怒火果然被老將軍激發起來了。異口同聲地說:“念之久已,事行身死,固所願也!”這樣一來,誅殺楊國忠的事情就算定下來了。火藥桶已經準備好,現在,就缺少一個引子了。

正好,這時候,楊國忠從驛站外面巡視回來了。他一回來,馬上就被二十多個吐蕃人圍住了,這些人是吐蕃派到唐朝的使者,剛到長安,正好趕上皇帝出逃,就跟著一起逃出來了。一路上,他們也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看見楊國忠,就攔住他要吃的。楊國忠還沒來得及回答呢,忽然,有一個禁軍大喊了一聲:“國忠與胡虜謀反!”緊接著,一支箭就朝著楊國忠射過來了,一下子就紮在了馬鞍子上。楊國忠一看勢頭不好,趕緊翻身下馬,跑進了驛站的西門,想要尋求皇帝的保護。禁軍哪能饒了他呀,追過來,手起刀落,一下子就把楊國忠的首級拿下來了。這還不算解氣,他們還把楊國忠大卸八塊,連他的肉都撕下來吃了,再把他的腦袋用槍挑著,懸掛在驛站的門外了。旁邊的士兵大聲歡呼。聽見外面人聲嘈雜,御史大夫魏方進趕緊出來看怎麼回事,一看楊國忠的首級,魏方進嚇了一跳,說:“汝曹何敢害宰相!”這時候士兵已經殺紅了眼了,看見魏方進,二話不說,上來就是一刀,把魏方進也殺了。另一個宰相韋見素也跑出來看情況,亂兵上去就是一棍,打得韋見素血流滿面。眼看著就要出第三條人命了,幸好有幾個士兵認識他,喊了一句“勿傷韋相公。”這才倖免於難。到這個時候,士兵的情緒已經失控了,把驛站團團圍住,一時間殺聲四起。

當時,唐玄宗正在驛亭裡休息,也被驚動了,派左右去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左右出去看了回來報告說:楊國忠謀反,被禁軍給殺了!唐玄宗一聽吃了一驚,說:“國忠遂反耶?”唐玄宗為什麼吃了一驚啊?因為他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這時候誰都可能謀反,唯獨楊國忠不可能。為什麼呀?因為唐玄宗也知道,當時不光是叛軍聲稱要殺楊國忠,就是唐朝方面,自己人也都恨楊國忠。所以,楊國忠要想保命,只能緊緊依靠皇帝,他怎麼可能謀反呢!說楊國忠有別的問題可以,但是,要說謀反,可絕對是冤枉啊!可是,既然禁軍都把楊國忠給殺了,唐玄宗哪敢再分辯什麼呀,只好柱著柺杖,走出驛站大門,慰勞包圍驛站的將士。玄宗說:我早就想殺他了,只是還沒找到機會,現在你們殺了他,正好。謝謝你們。現在楊國忠已經死了,你們各自歸隊吧。可是,話說完了,士兵們一動不動,虎視眈眈地盯著唐玄宗。這一下,唐玄宗可慌了,莫非他們還想要殺我?派高力士問問吧。高力士走過去一問,士兵們說話了:“賊本尚在。”什麼叫“賊本尚在”呀?陳玄禮解釋得很明白:“國忠謀反,貴妃不宜供奉,願陛下割恩正法。”一聽這句話,唐玄宗頓時覺得是當頭一棒。他愣了一下,說了一句:“朕當自處之。”轉身就回到驛站門裡了。進入驛站,唐玄宗頓時覺得天旋地轉,簡直都站不住了,他倚靠在柺杖上,垂著頭,呆在那裡不動了。這一兩天來,發生的事情太多了,他簡直無法想象,事情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呢!他不是盛世天子嗎,怎麼忽然連首都長安都保不住,來到這個地方呢!他和貴妃不是神仙眷屬嗎?怎麼忽然要讓他處死貴妃!普通老百姓夫婦尚且能夠互相扶持,白頭偕老,自己堂堂一個皇帝,怎麼居然連愛妃都保護不了了呢!看著皇帝久久不說話,韋見素的兒子韋諤急了,他上前說到:“今眾怒難犯,安危在晷刻,願陛下速決!”說罷,連著給玄宗磕了幾個頭,血都流下來了。玄宗看了看他,呆呆地說:“貴妃常居深宮,安知國忠反謀!”這時候,高力士在旁邊說話了。他說:“貴妃誠無罪,然將士已殺國忠,而貴妃在陛下左右,豈敢自安!願陛下審思之,將士安,則陛下安矣。”這話說得太透徹了,如果不殺貴妃,將士們恐怕就要連你一起殺掉了!

這一句話把唐玄宗點醒了。要知道,唐玄宗終究是個政治家,不是情聖。他是愛楊貴妃,是可以做到“三千寵愛在一身”,但是,他做不到不愛江山愛美人,更做不到“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在自己的生命和政治前途與楊貴妃放在天平上一起稱量,唐玄宗覺得,還是自己更重要些吧。怎麼辦呢,萬般無奈之下,唐玄宗讓高力士把楊貴妃領到佛堂裡了,和貴妃訣別。楊貴妃說:“願大家好住。妾誠負國恩,死無所恨。”唐玄宗也含著眼淚說:“願妃子善地受生。”禮佛之後,高力士就把楊貴妃勒死在佛堂之中。這就是白居易《長恨歌》所說的“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這一年,楊貴妃三十八歲。她二十二歲來到唐玄宗身邊,陪伴唐玄宗度過了十六年最快樂的日子,最後,又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唐玄宗的平安。絕代佳人,就這樣死於非命。對於這場悲劇,清人袁枚慨然寫道:“到底君王負前盟,江山情重美人輕,玉環領略夫妻味,從此人間不再生。”

楊貴妃死後,唐玄宗命人將她的屍體抬到驛站的庭院之中,請陳玄禮等幾個主要將軍進來驗屍。陳玄禮他們看過之後,這才脫去了甲冑,向玄宗叩頭謝罪。陳玄禮說:“楊國忠禍國殃民,以致生靈塗炭,陛下遷播。臣等為了社稷,矯詔殺死他,真是罪該萬死!”很顯然,陳玄禮知道玄宗是明白人,也就不再提楊國忠謀反的事,直接把自己殺他的理由提出來了。那麼,唐玄宗怎麼回答他呀?玄宗說:是我沒有識人之明,用人失當,近來我自己也慢慢覺悟了。本來準備到四川之後再殺他,現在你們提前了卻了我的夙願,我還準備賞你們呢,怎麼能說有罪呢!陳玄禮聽玄宗這樣說,趕緊率領將士們高呼萬歲,這下,士兵才終於散去,整頓隊伍,重新出發。馬嵬之變至此也就算基本結束。

紅顏薄命,解密楊玉環 的一生

楊玉環死了,做了兵變的犧牲品,她一生享受過榮華富貴,享受過萬千寵愛集一身,可是最後的下場是可悲的,她做了兵變的炮灰,政治的犧牲品!如果人生可以重新選擇她會不會選擇平凡的度過一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